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经植入式鞘内给药对晚期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 2021 年 11 月至 2022 年 10 月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晚期癌痛患者 72 例分为两组, 各 36 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吗啡, 研究组患者鞘 内输注吗啡。两组患者均持续镇痛 7 d 后进行相关指标的评估。对比两组患者镇痛前( T0 )、镇痛 1 d 后( T1 )、镇痛 3 d 后( T2 )、镇痛 7 d 后( T3 ) 疼痛评分, T0 、T3 时免疫功能指标、疼痛指标水平, 以及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与 T0 时比, T1~T3 时两组患者 视觉模拟疼痛量表( VAS ) 评分呈降低趋势, 且不同时间点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3 时两组患者自然杀伤细胞( NK 细胞) 及研究组患 者 CD3+ 、CD4+ 百分比均显著升高,CD8+ 百分比显著降低,且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者 NK 细胞水平及 CD3+ 、CD4+ 百分比显著升高, CD8+ 百分比显著降低;T3 时两组患者血清缓激肽( BK ) 、前列腺素 E2 ( PGE2 )、 P 物质( SP ) 水平均较 T0 时显著降低, 且研究组显著 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镇痛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0.05 )。 结论 晚期癌痛患者经植入式鞘内给药镇痛效果较 好,能够使患者免疫水平增强,减轻疼痛,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 晚期癌痛,经植入式鞘内给药,血流动力学,免疫功能
疼痛是癌症患者经常会伴随的一种症状,晚期的癌症患者随着疾病的进展,机体中的肿瘤将侵犯骨骼与神经组 织,进而会引发较为剧烈的疼痛。剧烈的疼痛会对癌症患 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均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 [1] 。阿片 类药物是晚期癌痛患者比较常用的镇痛类药物,不过对于 顽固性癌痛患者来讲,常规口服或者静脉给药等方式依然 不能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且长时间使用之后通常会发 生镇痛耐受的情况,需要不断将药物剂量进行增加,但是 随着剂量的增长,较多患者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致使 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降低;而鞘内注射给药的方式可有效 减少患者的用药剂量,避免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逐渐成 为晚期癌痛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 [3]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对 晚期癌痛患者的镇痛中,应用植入式鞘内给药方式的镇痛 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2021 年 11 月至 2022 年 10 月收治的晚期癌痛患者 72 例分 为两组,各 36 例。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 19、17 例; 年龄 43~78 岁,平均(61.5±3.9)岁。研究组中男、女患 者分别为 18、18 例;年龄 44~79 岁,平均(60.3±3.7)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 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经临床病理学检测确诊 为Ⅲ ~ Ⅳ期肿瘤者;重度癌痛,且视觉模拟疼痛量表( VAS ) [4] 评分≥6 分者;预计生存时间 ≥ 1 个月者等。排 除标准:对吗啡过敏者;存在精神疾病或使用阿片类药物 成瘾者;存在镇痛禁忌证者;拟穿刺部位感染者等。患者 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 会批准。
1.2 镇痛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静脉注射盐酸吗啡 注射液(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 字 H21021995.规格: 0.5 mL ∶ 5 mg)镇痛, 10 mg/ 次,6 次 /d。在此期间,需同时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若疼痛 未缓解,则追加原剂量的 10%~20%,直至静态 VAS 评分 <3 分。研究组患者应用鞘内给药的方式,采用 ZS2 系列 植入式给药装置(北京悦通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型 号:ZS2-I-Q- 1. 1/0.7- 1000),按需给予患者注射吗啡镇痛治 疗。在术前对所有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估,患者 取侧卧位,充分暴露腰背部,采用局麻方式,选取 L2~3、 L3~4 之间为穿刺点进行常规穿刺,在穿刺过程中需要注意 控制进针力度及方向,以回抽到脑脊液为穿刺成功标志, 穿刺成功后将导管置入蛛网膜下腔,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 意患者是否发生一过性神经刺激,同时将导管的尖端留在 患者疼痛最剧烈的位置,通过 X 线确定其是否在对应节 段蛛网膜下腔中。随后作一皮下隧道,并把导管埋置在隧 道中。同时在腹部同侧肋缘下作一 3 cm 左右切口,钝性 分离皮下脂肪,建立置入输液港体囊袋,修剪导管至合适 长度,将其与港体连接,随后反复进行测试,保证导管畅通。从输液港中注入 0.1 mg 的吗啡作为试验剂量,观察 患者疼痛改善情况。之后缝合切口并进行包扎。持续鞘内 输注吗啡,初始剂量为 0.5~1 mg/24 h,之后根据患者疼痛 缓解情况每 24 h 调整输注剂量,至疼痛控制满意,镇痛 后 7d 需更换泵盒并进行疗效评估。
1.3 观察指标 ①根据 VAS 评分评估两组患者镇痛前 ( T0 )、镇痛 1 d 后(T1 )、镇痛 3 d 后(T2 )、镇痛 7 d 后 ( T3 )疼痛程度,评分总分 10 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痛感 越强烈 [4] 。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免疫指标水平,其中 包含自然杀伤细胞(NK 细胞)水平及 CD3+、CD4+、CD8+ 百分比,分别采集患者 T0、T3 时空腹静脉血 3 mL,采用 流式细胞仪对其进行检测。③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 T0、T3 时的疼痛应激指标,采集血液方式同②,而后进行离心 ( 3 500 r/min,10 min)取血清, 缓激肽(BK)、前列腺素 E2 ( PGE2 )、P 物质( SP)水平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 ④统计患者嗜睡、瘙痒、恶心呕吐、便秘等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4.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采用 χ2 检验;计量资料均经 S-W 法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 ( x ±s) 表示,相同时间点 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 t 检验,多时间点间计量资料比较, 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 SNK-q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 VAS 评分比较 与 T0 时比,T1~T3 时两组 患者 VAS评分均呈降低趋势,且不同时间点研究组显著 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1.
2.2 两组患者免疫指标水平比较 较 T0 时,T3 时两组患 者 NK 细胞水平及研究组患者 CD3+、CD4+ 百分比均显著 升高,CD8+ 百分比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患者 NK 细胞水平 及 CD3+、CD4+ 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CD8+ 百分比显著 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2.
2.3 两组患者疼痛指标水平比较 T3 时两组患者血清 BK、PGE2、SP 水平均较 T0 时显著降低,研究组显著低于 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3.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不 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4.
3 讨论
癌痛是癌症患者的常见症状,其病理机制与生理机制 较为复杂,尚未完全明确,因此临床中的相关治疗研究进展较为缓慢。常规的临床治疗通常是口服或静脉输注止痛 药,吗啡是阿片受体激动剂中的一种, 具有强效镇痛作用, 同时还可缓解因疼痛所致的焦躁、不安等负性情绪,是对 于中度癌症疼痛患者进行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案。通常临床 中给予静脉注射,使用的过程中比较快捷、方便,有着较 为有效的血药浓度,费用也比较低,不过起效时间相对来 说比较慢,且由于用药剂量较大,不良反应相对较多,因 此整体效果仍不理想 [5]。
现阶段鞘内给药通常有吗啡、氢吗啡酮及布比卡因 等,鞘内给药能够直接在大脑和脊髓中产生直接作用,对 其中的受体和离子通道有着直接作用。与口服药物相比, 不仅能够直接避免口服药物带来的首过效应,还能够直接 穿过血脑屏障,因此鞘内给药通常会比全身给药的剂量要 低,用药安全性更高。吗啡是一种比较常用的鞘内注射类药 物,对于脊髓中的阿片受体都有着较强的亲和力,鞘内注 射吗啡会与中枢神经系统和脊髓中的阿片受体产生直接作 用,进而有着更为有效的镇痛效果;同时,对鞘内吗啡镇 痛效果产生决定的因素主要是脑脊液里吗啡的浓度,鞘内 给药不仅能够将吗啡的用量减少,还能够避免患者机体全 身的吸收,并且鞘内注射在脑脊液中有较高的浓度,因此 鞘内给药的镇痛时间更长 [6]。本研究中, 研究组患者 T1~T3 时VAS 评分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提示 晚期癌痛患者经植入式鞘内给药镇痛效果更好,且安全性 较高。
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是免疫功能低下,NK 细胞与 T 细胞亚群在机体中的抗肿瘤免疫系统中有着较为主导的作 用, 其中 T 细胞各亚群是表现机体中免疫环境是否稳定的 重要指标,而 NK 细胞能够对 B 细胞的增殖与活化进行 调节, 参与到 B 细胞的信息传导功能中 [7]。研究发现, 口 服或皮下注射吗啡治疗癌痛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但晚期 癌痛患者所需药物剂量较大,且需长时间应用,因此药物 不良反应较为明显,并易于出现耐药性;而植入式鞘内给 药可避免用药剂量大的问题,可减少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 响,并且在患者的疼痛得到缓解后,也能够解除疼痛本身 对机体造成的免疫抑制,可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免疫功能提高 [8] 。在本研究中,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者 T3 时 NK 细胞及 CD3+、CD4+ 百分比显著升高, CD8+ 百分比显著降 低,由此可见,植入式鞘内给药减少了吗啡对于癌症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免疫功能提高。
BK、PGE2 能够对外周神经产生持续刺激,使其发生 可塑性改变,进而使疼痛阈值降低,患者的痛觉反应增 强; SP 分布于初级神经纤维组织中, 能够传递疼痛, 神经 受到刺激后,会促进中枢端与外周端末梢分泌 SP,与相 应受体结合后起到生理作用 [9]。本研究中, T3 时研究组患 者血清 BK、PGE2 、SP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表明晚期 癌痛患者经植入式鞘内给药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原因在 于,经植入式鞘内给药能够药物对脑、脊髓中的受体直接 产生作用,药效较强,既能够对持续性疼痛具有较好的镇 痛效果,同时也可较好地解决爆发性疼痛,有效控制患者综上,晚期癌痛患者经植入式鞘内给药镇痛效果较好, 能够使患者免疫水平增强,减轻疼痛,安全性较高,值得 临床应用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戴永美 , 崔同建 , 林贵山 , 等 . 大剂量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晚期癌痛的临床观察 [J]. 现代肿瘤医学 , 2016. 24(3): 466-467.
[2] 张志红 , 陈日新 , 朱州 , 等 . 盐酸吗啡缓释片和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肝功能受损患者癌痛的疗效及安全性 [J]. 重庆医学 ,2021. 50(7): 1174- 1177.
[3] 周外平 , 华雷 , 李喜霞 , 等 . 单纯持续鞘内注射吗啡治疗老年晚期癌症重度癌性疼痛的效果 [J]. 中国老年学杂志 , 2019. 39(13): 3145-3148.
[4] 付莲英 , 段淑云 , 万水珍 . 视觉模拟评分法在病人满意度调查中的应用 [J]. 中国护理管理 , 2008. 8(9): 68-69.
[5] 李亚昙 , 陈晶 , 李頔 . 阿片类口服药物转换为芬太尼透皮贴的过渡期内癌痛患者镇痛方案研究 [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 2021.41(12): 1214- 1218.
[6] 余慧青 , 冯道春 , 田玲 , 等 . 硬膜外注射与鞘内注射吗啡治疗老年晚期癌症重度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评分的影 响 [J]. 中国老年学杂志 , 2017. 37(24): 6122-6125.
[7] 俞良 , 邓芳 , 李庆华 , 等 . 经鞘内输注系统输注小剂量吗啡对顽固性晚期癌痛患者镇痛效果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J]. 中国临 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 2016. 21(8): 926-930.
[8] 李德霞 . 鞘内吗啡泵用于晚期癌痛病人镇痛的效果观察与护理 [J]. 全科护理 , 2018. 16(5): 591-592.
[9] 胡家婷 , 戈伟 , 包文庭 , 等 . 芬太尼透皮贴剂对吗啡不耐受晚期癌痛患者疼痛介质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J]. 现代生物医学进 展 , 2019. 19(12): 2307-2310. 2328.
[10] 马钰 , 陈岩 , 咸峰 , 等 . 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联合吗啡对晚期癌症患者癌性疼痛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J]. 癌症进展 , 2019. 17(10): 1198- 1200. 123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61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