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髋关节功能及血清 C- 反应蛋白( CRP ) 、白细胞介素 -6 ( IL-6 )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收治的 55 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 组。对照组( 27 例) 患者行半髋关节置换术, 观察组( 28 例) 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两组患者均随访至术后 6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 后 6 个月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 围术期间临床相关指标, 术前与术后 7 d 的血清 CRP 、IL-6. 术前与术后 1 个月的血清Ⅰ型胶原氨基 端前肽( P Ⅰ NP )、骨钙素( BGP ) 、碱性磷酸酶( ALP )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5b (TRAP5b) 水平变化, 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 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 6 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总优良率与术后 3 d 视觉模拟疼痛量表( VAS ) 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手术时间较 对照组显著延长,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多;术后 7 d 两组患者血清 CRP 、IL-6 水平及术后 1 个月血清 P Ⅰ NP 、BGP 、ALP 水平较 术前均显著升高, 术后 1 个月血清 TRAP5b 水平较术前均显著降低(均P<0.05 ) ; 但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术后血清 CRP 、IL-6 、P Ⅰ NP、 BGP 、ALP 、TRAP5b 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 ; 两组患者术后 6 个月均未发生脱位、感染、断裂、骨折不愈合等严 重并发症。结论 在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较半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可延长手术时间,增加出血量与早期疼痛程 度,但不会影响患者骨代谢,且并未加重机体炎症反应,同时股骨假体和髋臼的匹配度更高,更利于患者进行早期功能训练,改善术后 髋关节功能。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半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功能,炎症反应
股骨颈又称胯骨轴,股骨颈骨折是骨科常见疾病,其 症状较为明显,多表现有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畸形等,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当前阶段,对于股骨颈骨折, 临床上主要采取内固定与髋关节置换术来进行治疗,其中 内固定手术易受到髋部肌肉收缩力的作用形成较大的剪 切力,导致内固定材料松动,固定效果不佳 [1] 。髋关节置 换术包括半髋关节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目前如何选 择这两种手术方式尚有争议,有相关学者研究显示,相较 于半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够将假体和髋臼更 好地贴合在一起,治疗股骨颈骨折能够更有效地促进愈 合 [2] ;也有学者认为,半髋关节置换术操作步骤较少,术中出血量也较少,可能更适合高龄体弱、并发症多的患 者,而反之,则可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 [3] 。基于此,本研 究旨在分析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的 效果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收治的 55 例股骨颈骨折患 者分为对照组(27 例,半髋关节置换术)与观察组( 28 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 13、14 例;Garden 骨折分型 [4] :Ⅲ、Ⅳ型分别为 15、12 例;年龄 56~75 岁,平均( 63.76±4.51)岁。观察组中男、女患 者各 14 例;Garden 骨折分型:Ⅲ、Ⅳ型分别为 15、13 例; 年龄 56~76 岁,平均( 63.75±4.53 )岁。两组患者性别、 Garden 骨折分型、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5),组间可比。纳入标准:符合《实用骨科 学》[5] 中的诊断标准者;未合并其他骨折者;经 X 线检查 确诊,且为单侧骨折者;Garden 骨折分型Ⅲ ~ Ⅳ型者等。 排除标准:既往行髋关节置换术史者;合并肝、肾、心等 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或恶性肿瘤者;陈旧性股骨胫骨折者 等。患者及其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院内医学 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术前评定其心肺功能,对 于合并基础疾病者,予以降压、降糖、抗骨质疏松等常规 基础治疗,于患者情况稳定后,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 在此基础上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取健侧卧位,全 身麻醉,手术区域皮肤行常规消毒后,在髋关节后外侧作 一手术切口,逐层分离皮下组织,暴露骨折端,并将关节 囊切开后切断髋臼韧带,取出股骨头,对股骨颈进行截骨 处理,并保留 1.3 cm 左右长度的残端,对股骨扩髓并选 择适合的股骨头柄和股骨头假体,冲洗髓腔后安装、固定 双极股骨头假体,复位关节,留置引流管,缝合关节囊、 切口。观察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协助患者健侧 卧位,全身麻醉,常规皮肤消毒后在髋关节后外侧作一手 术切口,分离深筋膜,后顺股骨粗隆后嵴切开阔筋膜,把 臀大肌纤维束向上切开适宜长度,使臀小肌和臀中肌向内 牵开,保持患肢内旋,沿粗隆缘将部分短外旋肌、梨状肌 切断,并缝线标记。钝性分离后方关节囊与短外旋肌界 面,后方关节囊以“U”型切开后完全暴露,并顺着后上 方掀起,充分显露股骨颈与股骨头。常规截取股骨颈,完 全取出股骨头后显露髋臼,充分清理关节盂唇。切除残留 的圆韧带、髋臼的瘢痕组织,将髋臼软骨进行磨锉,直至 骨面出现点状渗血,尽量维持软骨下骨完整性,而后常规 置入髋臼假体并固定,维持外展 45°,前倾 15° 后,对股 骨进行扩髓处理,并置入合适的股骨柄假体,待髋关节活 动无障碍后,冲洗关节腔,并行负压引流,最后缝合切 口。两组患者均随访至术后 6 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分析术后 6 个月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 恢复优良率。髋关节功能 Harris 评分 [6] (总分为 100 分) 总分 >90 分为优, 80~90 分之间为良,70~79 分为可,<70 分为差。总优良率 =(优+ 良)例数 / 总例数 ×100%。②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 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 3 d 的视觉模拟疼 痛量表(VAS ) [7] 评分(总分 10 分,分值与疼痛感呈正 相关)。③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血清 C- 反应蛋白(CRP )、白细胞介素 -6 ( IL-6)水平。于术前、术后 7 d 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 5 mL,离心( 3 000 r/min,10 min),取 血清,两组患者血清 CRP、IL-6 水平均使用免疫比浊法检 测。④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骨代谢细胞因子水平变化。采 血、分离血清方法同③,分别于术前、术后 1 个月应 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血清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 ( P Ⅰ NP)、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LP)、抗酒石 酸酸性磷酸酶 5b( TRAP5b)水平。⑤分析比较两组患者 术后 6 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行 χ2 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且 方差齐的计量资料以 ( x ±s) 表示,行 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 髋关节功能恢复总优良率为 89.29%,较对照组的 62.96%
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2.2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 较对照组显著延长,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多,术 后 3 d VAS 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 P<0.05 );但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术后 7 d 两组患者 炎症因子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 P<0.05 );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3.
2.4 两组患者骨代谢细胞因子指标比较 术后 1 个月 两组患者血清 TRAP5b 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血清 P Ⅰ NP、BGP、ALP 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 .05 );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 P>0.05),见表 4.
2.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术后 6 个月两组 患者均未发生脱位、感染、断裂、骨折不愈合等严重并 发症。
3 讨论
股骨颈骨折多见于中老年人群,是指股骨颈基底部以 上发生的骨折,该部位承受着人体较大的力量负荷,正常 情况下,可通过股骨颈的扭曲、弯转将部分力量传导至骨 小梁,但由于中老年人群多伴有骨质疏松、骨量下降等情 况,即使其承担相同的压力,也更易出现骨折,且骨折一 旦发生,股骨颈囊中血管极易受到影响,引起股骨头血供 受限,延迟骨折愈合,严重时还可导致股骨头坏死 [8] 。传 统内固定手术术后需长期卧床,而随着中老年人群年龄的 增大,受其体质的影响,常易出现褥疮、肺部感染等并发 症。因此,临床上应选择一种可使患者关节活动能力尽快 恢复的手术方式,以促进患者预后的改善。
半髋关节置换术操作较为简单,是指股骨头侧的置 换,将其置换为人工的股骨头假体,髋臼侧的骨性结构和 软骨结构保留了原来正常的组织结构,是由人工的股骨头 和患者自体的髋臼进行配合所形成的关节,但患者自身髋 臼与人工股骨头会存在不同程度上的磨损,会影响术后髋 关节功能的恢复;而全髋关节置换术将髋臼及股骨头一同 置换,从而实现重建髋部组织结构的目的,因此股骨假体 和髋臼具有较高的匹配度,且髋臼边缘与假体边缘保持平 行,可进一步避免术后应力过于集中,可以更好地进行臼 外展、假体髋臼前倾等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尽快恢复。Harris 评分是评估髋关节功能的常用评分系 统,可通过患者活动功能、关节活动面、疼痛、畸形 4 个 方面来评估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以此来反映髋关节 置换术的效果 [9]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 6 个月髋关 节功能恢复总优良率及术后 3 d VAS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 组,且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多于对 照组,说明全髋关节置换术虽可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术中 出血量与术后早期疼痛,但相较于半髋关节置换术,其更 利于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有研究显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将发生病变的股骨头 和髋臼替换成与人体结构相似的人工关节,稳定性良好, 可与正常肌肉韧带协同发挥髋关节功能,避免了半髋关节 置换术人工股骨头与髋臼的磨损刺激,但两种方式均受假 体异物置入的刺激,因此,可导致术后机体呈现轻微炎症 反应 [10] 。本研究结果中,术后 7 d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 水平均显著升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 全髋关节置换术不会增加患者术后机体的炎症反应。
骨折创伤会导致骨代谢水平出现相应改变, P Ⅰ NP、 ALP 均是来自于成骨细胞,可反映成骨细胞活力与骨形 成; BGP 可反映骨代谢状态, 是成骨细胞合成分泌物质; TRAP5b 是破骨细胞分泌的一种物质,参与骨吸收过程。 本研究中,与术前比,术后 7 d 两组患者血清 P Ⅰ NP、 BGP、ALP 水平均显著升高, 血清 TRAP5b 水平均显著降 低,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种髋关 节置换术均可改善骨代谢状态,利于骨愈合。这可能是因 为两种方式髋关节置换术中均是采用金属、陶瓷、高分子 聚乙烯等材料,并根据机体髋关节结构制作而成的人工关 节假体,通过相应手术方式替代患侧关节,恢复骨折端血 供,从而改善骨代谢,起到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另外, 本研究中,术后 6 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脱位、感染、断 裂、骨折不愈合等严重并发症,进一步说明了髋关节置换 术的安全性。对于行髋关节术后患者应注意以下方面:① 术后麻醉消退后,应尽量多做踝泵功能锻炼,最大幅度缓 慢屈伸踝关节,用肌肉自身收缩产生的挤压力按摩下肢血管,以防止血栓形成;②术后 6 周患者卧床期间双腿间应 夹外展枕;③术后 1~2 d 髋关节不要过度屈曲内旋,不要侧卧位和坐矮椅,若体力允许,可逐渐站起来,并通过扶 助行器或双拐锻炼行走。
综上,在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全髋关节 置换术较半髋关节置换术虽会延长手术时间,增加出血量 与早期疼痛程度,但不会影响患者骨代谢,且未加重机体 炎症反应,同时股骨假体和髋臼的匹配度较高,更利于患 者进行早期功能训练,改善髋关节功能,但由于本研究样 本量较少,且未具体区分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治疗效果,研 究数据结果较为局限,故还需临床进一步探索。
参 考 文 献
[1] 程鹏 , 王玮琪 . 骨折内固定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J]. 中华全科医学 , 2016. 14(4): 689-691.
[2] 鲁保华 . 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 [J]. 中国医药导报 , 2015. 12(3): 37-40.
[3] 罗大辉 .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 2016. 13(6): 54-56.
[4] 邓波 , 王静成 , 熊传芝 , 等 . 老年股骨颈骨折 Garden 分型对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影响 [J]. 江苏医药 , 2016. 42(10): 1173- 1174.
[5] 唐冰之 , 胡剑锋 , 李晓辉 . 实用骨科学 [M]. 长春 :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9: 26-32.
[6] 汪建军 , 祖波 , 戴胡明 . 三枚空心钉和四枚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对髋关节功能 Harris 评分的影响对比 [J]. 武警后勤学 院学报 ( 医学版), 2020. 29(11): 39-41.
[7] 严广斌 . 视觉模拟评分法 [J/CD].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 ( 电子版),2014. 8(2): 273.
[8] 袁凯旋 , 罗鹏波 , 张长青 . 全螺纹空心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研究进展 [J]. 国际骨科学杂志 , 2019. 40(3): 140- 142.
[9] 李晓武 , 郑志辉 , 陈晟 , 等 . 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改良 Hardinge入路与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与生存质量 比较 [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 2022. 37(8): 789-793.
[10] 张浩 , 李文早 , 张富军 , 等 . 金属大头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颈骨折患者血清 CRP、IL-6、TNF-α 水平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 2017. 17(19): 3711-371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61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