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5 月该院收治的 76 例 分娩产妇进行前瞻性研究,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38 例。两组均采用无痛分娩,对照组行硬膜外麻醉,研究组行 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比较两组产时疼痛程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水平、不良分娩结局发 生率, 以及新生儿出生 1、5、10 min 的 Apgar 评分。 结果: 研究组产时疼痛分级一、二级占比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产钳助产率、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 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不良结局发生率为 5.26%(2/38), 低于对照组的 21.05%(8/38), 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出生 1 min 的 Apgar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 5、10 min 的 Apgar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应用于产妇分娩可提高疼痛分级一、二级占比, 自然 分娩率和新生儿出生 1 min 的 Apgar 评分,缩短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降低剖宫率,效果优于硬膜外麻醉。
Application effects of continuous subarachnoid block anesthesia in maternal delivery
YUE Lisan
(Operating Room of Henan Lankao First Hospital Co., Ltd., Kaifeng 475300 Henan, 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observ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continuous subarachnoid block anesthesia in maternal delivery. Methods: A p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76 parturient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May 2021.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by using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38 cases in each. Both groups were given painless labor.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epidural anesthesia, while the study group was given the continuous subarachnoid block anesthesia. The degree of pain during delivery, the duration of labor, the mode of delivery, the blood pressur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mean arterial pressure) level,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delivery outcomes, and the Apgar scores 1. 5 and 10 min after birth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proportion of grade 1 and grade 2 pain in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first stage of labor and the second stage of labor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hird stage of labo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forceps midwifery rate and the cesarean section rat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natural delivery rat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levels of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mean arterial pressur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outcome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5.26% (2/38), which was lower than 21.05% (8/38)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Apgar score at 1 min after birth in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Apgar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5 and 10 min after birth (P>0.05). Conclusions: The continuous subarachnoid block anesthesia during the maternal delivery can improve the proportion of pain grade 1 and 2. the natural delivery rate and the Apgar score 1 min after birth, shorten the first and second stage of labor, and reduce the cesarean section rate.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the epidural anesthesia.
【Keywords】 Delivery; Puerpera; Epidural anesthesia; Painless labor; Natural childbirth; Cesarean section rate
产妇分娩过程中因疼痛会产生强烈的恐惧感,且随产程进展,疼痛越来越剧烈,恐惧感和负性情绪严重,极易出现宫缩乏力、耐受度下降,导致产程延 长,不利于母婴安全 [1]。为了减轻疼痛,帮助产妇顺利完成分娩,临床推出了椎管内麻醉无痛分娩,包括硬膜外及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2]。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是经产妇蛛网膜下腔注入麻醉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神经根,快速阻滞痛觉神经, 减轻疼痛, 具有起效快、用量少的优势 [3-4]。本文观察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5 月本院产科收治的 76 例产妇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
标准:单胎足月初产妇;经 B 超检查显示胎儿发 育正常。排除标准:合并血液及免疫系统疾病、全 身感染;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及家属了解本研究 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医学 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 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38 例。对照组:年龄 21~34 岁, 平 均(26.20±3.10 )岁; 孕周 37~41 周, 平 均(38.80±0.50) 周。 研 究 组: 年 龄 20~34 岁, 平 均(26.10±3.20 ) 岁; 孕 周 37~40 周, 平 均 ( 38.50±0.70)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硬膜外麻醉。待产妇子宫规 律收缩后, 取左侧卧位, 采用 18G 经皮穿刺针(淄 博明远工贸有限公司,鲁械注准 20172150543) 于 L2~L3 处行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入 4 cm 导管,注 入 5 mL 布比卡因,5 min 后再注入 10 mL 2% 盐酸 利多卡因注射液(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 准字 H31021071.20 mL ∶ 0.4 g)与 0.75% 盐酸布 比卡因注射液(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 字 H20056442.5 mL ∶ 37.5 mg) 混合液。调节麻 醉阻滞平面至 T6.术中镇痛效果不佳者经导管注射 5~10 mL 布比卡因。
研究组行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协助产妇 取左侧卧位,消毒铺巾,待宫口开至 3 cm 时, 采 用 21G 蛛网膜下腔麻醉针穿刺 L3~L4 节段,针管 进入到硬膜外腔后,经硬膜外穿刺针向头端置入 Spinocath 导管(德国贝朗公司) ,并固定导管。注射 3 mL 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江苏恒瑞医药股份 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 H20060137.10 mL ∶ 0.1 g),20 min 后连接硬脊膜外镇痛泵,给予枸橼酸芬太尼 注射液(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 H20003688.10 mL ∶ 0.5 mg),2 mL/h,锁定时间 为10min,以T6~T8 为麻醉平面, 产妇宫口完全打开, 停止镇痛泵及药物注射。
1.3 观察指标 ( 1 )比较两组产时疼痛程度。世 界卫生组织将分娩疼痛分成五级,零级:不痛,没 有疼痛感,感觉轻松;一级:轻微痛,一般间歇痛 但能忍受;二级:中度疼,可能影响休息,需止痛 药;三级:重度疼, 持续疼痛, 不用止痛药无法缓解; 四级:剧烈疼,血压、脉搏发生变化。(2)比较 两组产程时间。(3)比较两组分娩方式。(4)比 较两组血压水平,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 压。(5)比较两组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6)比 较两组新生儿出生 1、5、10 min 的 Apgar 评分,总 分为 0~10 分,得分越低说明窒息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计量资料以( x(—)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时疼痛程度比较 研究组产时疼痛分 级一、二级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见表 1.
2.2 两组产程时间比较 研究组第一产程、第 二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 ;两组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分娩方式比较 研究组产钳助产率、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2.4 两组血压水平比较 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 平均动脉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见表 4.
2.5 两组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不 良结局发生率为 5.26% ( 2/38) ,低于对照组的 21.05% ( 8/3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见表 5.
2.6 两组新生儿不同出生时刻 Apgar 评分比较 研 究组新生儿出生 1 min 的 Apgar 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两组新生儿出生 5、10 min 的 Apgar 评分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0.05)。见表 6.
3 讨论
分娩疼痛是正常生理现象,但长时间疼痛会降 低产妇耐受度,导致宫口扩张变缓及产程延长 [5]。 产妇分娩疼痛的产生原因主要为子宫平滑肌收缩 和宫颈扩张,不仅影响产程,还不利于母婴分娩 结局 [6]。所以,大多数产妇选择剖宫产,已知我国 剖宫产率达 40%[7]。为降低剖宫率,临床推广无痛 分娩。
无痛分娩可有效缓解产妇因宫缩及会阴裂伤等 引起的剧烈疼痛,提高其分娩信心。常见的无痛分 娩包括药物镇痛及非药物镇痛,药物镇痛包括口服 阿片类药物和椎管内麻醉 [8] ;非药物镇痛包括水中 分娩、导乐分娩。非药物镇痛是通过引导产妇正确 调整呼吸及体位来缓解宫缩疼痛促进分娩,但其效 果不佳。药物镇痛是使用镇痛或麻醉药物以缓解疼痛感, 尽量使产妇在第一产程得到休息, 保存体力, 提高信心和耐受性,促进顺利分娩 [9]。而口服阿片 类药物镇痛效果有限,且会引起恶心、呼吸抑制等 不良反应 [10]。硬膜外麻醉是临床常用的分娩镇痛 方式,是指将麻醉药物注入硬膜外间隙,以阻滞神 经根支配的区域而起到麻醉作用,持续镇痛效果较 好, 但具有起效慢、药物容量大的缺点 [11]。连续蛛 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是临床新型镇痛方法,又称为腰 麻,是将小剂量麻醉药物分次注入蛛网膜下腔,以 阻滞对应区域神经根, 起到维持麻醉、镇痛的效果, 具有起效快、对循环影响小、麻醉平面易控制的特 点 [12]。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产时疼痛分级一、 二级占比高于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 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连续蛛网膜下腔 阻滞麻醉较硬膜外麻醉起效快,能及时减轻产妇疼 痛应激对循环的影响,且在整个产程中可分次持续 追加麻醉药物, 较好地避免了单次麻醉不足的问题, 可发挥满意镇痛效果 [13]。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研究组第一产程、第二 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第三产程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为连续蛛网膜下腔阻 滞麻醉麻醉药物在脑脊液中可直接作用于产妇脊神 经根,而硬膜外麻醉需穿透硬脊膜屏障,导致硬膜 外腔扩散受容量限制, 降低了麻醉效果, 需大剂量、 高浓度的药物才能产生足够麻醉作用,增大对运动 神经的影响, 延长了产程时间 [14]。本研究结果还显 示,研究组产钳助产率、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 自然分娩率、新生儿出生 1 min 的 Apgar 评分高于 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出生 5、10 min 的 Apgar 评分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为连续蛛网 膜下腔阻滞麻醉可及时缓解疼痛,促进产妇的宫口打开, 有效减轻产妇的恐惧心理, 提高其耐受程度, 减少胎儿宫内窘迫及窒息情况;同时新生儿通过清 理呼吸道或吸氧后改善窒息状况,因此两组新生儿 5、10 min 的 Apgar 评分差异不明显 [15]。
综上所述,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应用于产 妇分娩可提高疼痛分级一、二级占比,自然分娩率 和新生儿出生 1 min 的 Apgar 评分,缩短第一产程、 第二产程时间,降低剖宫率,效果优于硬膜外麻醉。
参考文献
[1] 冯春晶 .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全产程分娩镇痛中的临床应用 [J]. 中国当代医药, 2021.28 ( 1 ):174-176.
[2] 李超 . 低剂量罗哌卡因和芬太尼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娩麻醉镇痛中的效果观察 [J]. 中国基层医药,2018.25 ( 23 ):3028-3031.
[3] 韩斌,徐铭军,白云波 . 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镇痛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围产期血流动力学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J]. 中 国医药, 2021.16 ( 1 ): 111-114.
[4] 宋怡,王立媛,薛志强,等 . 连续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对子痫前期产妇围生期血流动力学及母婴安全的影响 [J]. 中国现 代医学杂志, 2021.31 ( 17 ): 18-23.
[5] 马林尉,潘琴,章温艳 . 蛛网膜下腔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J]. 中国妇幼保健,2020. 35 ( 23 ): 4475-4477.
[6] 王一男,徐铭军,陈永杰 . 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剖宫产再孕经阴道试产分娩镇痛中的可行性研究 [J]. 中国医药,2020.15 ( 3 ): 439-443.
[7] 韩斌,徐铭军,白云波 .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全产程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 [J]. 临床麻醉学杂 志, 2020.36 ( 2 ): 115-119.
[8] 杨建美,孙高高,许晓燕,等 . 镇痛分娩中蛛网膜下腔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的应用研究 [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0.7 ( 4 ): 34-39.
[9] 刘丽丽 . 蛛网膜下隙与连续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在剖宫产中的应用 [J]. 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9.6 ( 25 ):151.
[10] 王建武 . 蛛网膜下腔麻醉与连续性硬膜外麻醉对剖宫产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 [J]. 中国妇幼保健,2019.34 ( 15 ): 3436-3437.
[11] 林琪 . 蛛网膜下隙与连续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在剖宫产中的应用 [J]. 中国农村卫生, 2019.11 ( 5 ): 59.
[12] 梁亚贵,翁迪贵,陈秀兰,等 . 小剂量舒芬太尼蛛网膜下隙单次给药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在产程早期分娩镇痛的运用 [J]. 海峡药学, 2018.30 ( 10 ): 135-137.
[13] 李莉 . 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单独或混合用药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分娩镇痛效果的比较 [J]. 北方药学, 2018.15 ( 8 ):88-89.
[14] 汤永生 . 蛛网膜下隙与连续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在剖宫产中的应用 [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10 ( 15 ): 71-73.
[15] 吉嘉炜,徐铭军,韩斌 . 连续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产科麻醉的临床研究进展 [J].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 2 ):144-14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9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