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在联合免疫阻断下分娩方式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影响观察(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08-11 19:23:1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在联合免疫阻断下分娩方式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5 年 4 月至 2018 年 4 月在本院出生接受乙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接种婴幼儿 131 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婴幼儿母亲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Ag)均为阳性,其中阴道顺产 63 例,剖宫产 68 例,同时母亲 HBsAg、HBeAg 双阳性状态下顺产 27 例,剖宫产 30 例,母亲HBsAg 单阳性状态下顺产36 例,剖宫产38 例,观察对比婴幼儿HBsAg 阳性情况。结果 剖宫产婴幼儿HBsAg 阳性率低于阴道顺产, 但组间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双阳性、单阳性阴道顺产婴幼儿 HBsAg 阳性率均高于剖宫产,但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乙型肝炎病毒双阳性或单阳性母亲而言,其新生儿在接受联合免疫措施后,阴道顺产或剖宫产婴幼儿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无明显差异,说明以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为目的实施剖宫产无临床应用价值。

\

关键词:乙型肝炎;母婴传播;联合免疫阻断;分娩方式

作者:谭烈明,刘琳 . 在联合免疫阻断下分娩方式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影响观察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64):8-9.

Effect of Delivery Mode on Mother to Child Transmission of Hepatits B Virus under combined Immunization
Interruption
TAN Lie-ming, LIU lin
(Yulin City Red Cross Hospital of Guangxi , Yulin, Guangxi)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ildbirth way under the joint immune blocking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Methods Select April 2015 - April 2018 who was born in our hospital to accept the hepatitis B vaccine, hepatitis B immune globulin vaccinated babies and infants 131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ll infants mother is 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 (HBsAg) are    all positive, including vaginal birth to 63 cases, 68 cases of cesarean delivery, at the same time, the mother of HBsAg, HBeAg positive state natural labor 27 cases, 30 cases of cesarean section, single mother HBsAg positive state natural labor 36 cases, cesarean section   38 cases, observe the infant HBsAg positive comparison. Results Cesarean delivery infant HBsAg positive rate is lower than vaginal birth, but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mparing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P > 0.05; Mother double, single, vaginal birth to an infant HBsAg positive rate were higher than cesarean section, but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P> 0.05. Conclusion Positive for hepatitis B virus double or single mothers, the newborn in a joint after immunization, tao natural birth or cesarean delivery infan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was the conditions had not obvious difference, explain to block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for the purpos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cesarean delivery no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Hepatitis B;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Joint immune block; Delivery way

0引言

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传染性疾病,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其中我国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发区之一,在居民身体健康方面产生不利影响 [1]。在乙型肝炎病毒传播过程中,母婴传播较为普遍,据不完全统计 [2] 显示,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有 30%-50% 为母婴传播所致,而就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而言,主要包括宫内、产时、产后传播三种方式,且绝大部分由产时传播导致。目前临床重视乙肝病毒感染预防,针对母婴传播情况,多采取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工作,达到主动联合免疫效果,虽能有效控制乙肝病毒传播,但仍有部分高危患儿出现免疫失败情况,因此临床日渐重视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阻断研究,其中分娩方式选择是否影响病毒传播尚未达到一致意见,有待于进一步探究 [3]。本次研究基于上述背景,探讨了在联合免疫阻断下分娩方式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影响,现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 2015 年 4 月至 2018 年 4 月在本院出生婴幼儿 131
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婴幼儿母亲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均为阳性,年龄 25-37 岁,平均(31.43±2.17)岁,孕
周 38-41 周,平均(39.51±1.99)周,其中阴道顺产 63 例,剖宫产 68 例,同时母亲 HBsAg、HBeAg 双阳性状态下顺产 27 例, 剖宫产 30 例,母亲 HBsAg 单阳性状态下顺产 36 例,剖宫产 38例。入选婴幼儿在出生 24h 内免费接种 100IUHBIG 和 10µg 乙肝疫苗,其余两针 10µg 乙肝疫苗接种分别在 1 月、6 月龄完成。本院伦理委员会对本次研究项目进行审查,并予以批准通过,全部患者目前知晓研究情况,均自愿参与。

1.2方法
收集分析 HBsAg 阳性母亲基本资料,并统一采集婴幼儿
静脉血,具体采集超过 12 月龄外周血,进行分离血清操作, 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婴幼儿 HBsAg,检测试剂由艾恩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操作。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阴道顺产、剖宫产婴幼儿 HBsAg 阳性率;观
察对比双阳性母亲、单阳性母亲阴道分娩、剖宫产婴幼儿
HBsAg 阳性率。其中 HBsAg 阳性标准:S/N 值≥ 2.0[4]。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 SPSS23.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
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采用 2 检验,设 P<0.05 时,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分娩方式婴幼儿 HBsAg 阳性率比较
剖宫产婴幼儿 HBsAg 阳性率低于阴道顺产,但组间比较
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1。

2.2母亲双阳性、单阳性状态不同分娩方式婴幼儿
HBsAg 阳性率比较

\
母亲双阳性、单阳性阴道顺产婴幼儿 HBsAg 阳性率均高于剖宫产,但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详见表 2。

3讨论

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发病率较高,且病毒传播途径较广,对人体健康威胁较大,其中在我国乙型肝炎病毒传播过程中,母婴传播为重要传播途径,当母亲为 HBsAg 阳性时,若分娩时婴幼儿接触到阴道分泌物、羊水或血液,便存在感染的危险性,因此临床判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与分娩方式相关 [5-7]。目前临床主张实施联合免疫阻断,虽能在很大程度上阻断病毒传播,但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仍存在 10% 左右的高危婴幼儿群体,因此探究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影响因素尤为关键,其中分娩方式受到学者广泛关注,且尚未形成明确论断,值得进一步探究 [8-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剖宫产婴幼儿 HBsAg 阳性率低于阴道顺产,但组间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双阳性、单阳性阴道顺产婴幼儿 HBsAg 阳性率均高于剖宫产,但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原因分析如下:目前针对不同分娩方式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研究较多,研究中大多应用新生儿脐带血或者出生后 1d 外周血,但临床大量研究证实上述血液标本无法准确判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具体原因与上述标本易受母血污染有关,并且若新生儿接种疫苗,则在 2-3 周内会出现乙肝病毒阳性现象 [11]。本次研究创新性地使用 12 月龄时外周血,能够有效避免上述因素干扰。同时临床有学者认为剖宫产可避免婴幼儿接触母亲含有乙型肝炎病毒的羊水、阴道分泌物和血液,因此可降低婴幼儿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率,但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阴道顺产、剖宫产婴幼儿之间乙型肝炎病毒传播情况并无明显差异,与杨振红 [12] 研究结果一致。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44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