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乙肝疫苗免疫策略对乙型肝炎发病和流行的影响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10-23 15:46:3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索乙肝疫苗免疫策略对乙型肝炎发病和流行的影响性。方法 选取 2016 年 6 月 22 日至 2017 年 6 月22 日期间本院预防接种 100 例儿童,回顾性分析小儿临床资料和各项基本资料后,再实施针对性免疫策略干预,随后分析儿童 HBsAg 感染率、Anti-HBc 感染率、Anti-HBs 感染率、乙型肝炎发病率。结果 儿童接种后的乙型肝炎发病率为 4.00%、Anti-HBc 感染率为 1.00%、HBsAg 感染率为 5.00%、Anti-HBs 感染率为 4.00%。结论 对儿童加强针对性免疫策略干预,能保证乙肝疫苗的顺利接种,从而降低乙型肝炎发病率。

关键词:乙肝疫苗;免疫策略;乙型肝炎;发病;流行性

本文引用格式:朱清 . 乙肝疫苗免疫策略对乙型肝炎发病和流行的影响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1):208,217.

\

0引言

乙型病毒性肝炎又称之为乙肝,经研究统计,近年来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具有发病急骤、预后差、病残率高等特点,随着研究的深入 [1],学者在 20 世纪 90 年代起,开始大力推广免疫策略,最早的计划免疫在 2002 年推广,而在纳入儿童基础免疫时,是在 1997 年执行 [2],随着报道的增多和深入研究,可发现通过进行免疫策略干预,能够有效控制乙肝流行态势,不断完善防治策略,有效降低后期乙型肝炎发生率[3]。本文旨在探索不同免疫策略在实施乙肝疫苗接种儿童中的价值性,如下文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本次试验人员为预防接种儿童 100 例,人员均在 2016 年6 月 22 日至 2017 年 6 月 22 日期间收治。59 例为男性,41例为女性,平均月龄(11.85±1.86)个月,平均(10.52±1.32) kg,平均身长(73.96±3.42)cm。入选标准:(1)儿童均存在接种适应证;(2)儿童均无药物过敏或种植源过敏现象;(3)儿童家属均自愿加入本次试验;(4)儿童均无免疫系统或血液系统疾病;(5)儿童临床资料均齐全。排除标准:(1)排除存在严重脏器功能受损儿童;(2)排除存在严重抵触情绪儿童;(3)排除存在心功能不全儿童;(4)排除存在配合性较差的儿童;(5)排除存在沟通障碍或交流障碍儿童;(6)排除家属不依从者。

1.2方法
所有小儿均进行针对性免疫策略,主要内容如下:
查漏补种:对相应年龄的儿童实施相应的免疫策略干预,且需按照《传染病防止法》为原则,对于 1 岁以下儿童采用第六个月、第一个月、出生后的免疫程度干预;对新生儿和学龄前儿童实施查漏补种,同时还需在接种后,对小儿进行乙肝表面抗体检测,若结果未检测或阳性,还需再次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干预[4]。

乙肝疫苗接种对象:新生儿和学龄前儿童属于乙肝免疫接种对象,而最佳接种时间为第六个月、第一个月、出生后。对于学龄前儿童,还需每隔 2-3 年加强一次乙肝疫苗免疫注射。

免疫策略:①根据临床往期的免疫策略标准,还需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接种免疫工作计划,并叮嘱家属在接种时,需尽量在医院进行,且对接种人员进行相应的知识培训,保证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接种人员还需及时记录接种报告,详细记录接种时间和种类,严格掌握小儿接种禁忌证 [5];②在接种前,需和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且发放相关接种手册,利于每项疫苗接种的顺利进行,且在最大程度上保护易感人群,以免增加临床乙肝概率 [6]。

1.3观察指标
分析小儿乙型肝炎发病率、Anti-HBc 感染率、HBsAg 感染率、Anti-HBs 感染率。

1.4统计学处理
在对比各项指标时,需运用统计学 SPSS22.0 软件处理, 当差异存在统计意义时,用 P<0.05 表示。

2结果

分析表格,可发现小儿接种后,仅 4 例出现乙型肝炎,而出现 Anti-HBc 感染的有 1 例,出现 HBsAg 感染的有 5 例, 出现 Anti-HBs 感染的有 4 例。如表 1 所示:

\

3讨论

随着“九五”、“八五”科技的攻略,临床学者对进口重组乙肝疫苗和不同种类国产的乙肝免疫进行了免疫效果和免疫原性的相关比较,通过对比,可发现对母婴阻断保护具有效果的为乙肝酵母重组免疫 [7]。而近年来,通过建立特异、敏感的病毒变异株检测技术,可规范目前免疫检测方法,为了减轻对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等因素,还需结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8]。

乙型病毒性肝炎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具有发病进展迅速、凶猛等特点,主要表现为肝脏炎性病变,目前好发于儿童和青壮年,若干预不及时,可导致肝硬化、肝癌的转变,甚至危及儿童生命安全。分析本次试验结果,可发现小儿接种后, 仅 4 例出现乙肝肝炎,而出现 Anti-HBc 感染的有 1 例,出现HBsAg 感染的有 5 例,出现 Anti-HBs 感染的有 4 例,由此说明,针对性免疫策略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且通过加强相关知识的宣教,能够让家属意识到乙肝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和安全性,从而减少乙肝疾病的发生。

总而言之,针对性免疫策略具有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等特点,用于小儿接种工作中,能够及时控制乙型肝炎发病率,保证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健波 , 骆文博 , 黄顺英,等 . 深圳市大鹏新区实施乙肝疫苗免疫策略后乙肝血清流行病学变化 [J]. 实用预防医学,2015,22(12):1473-1474.
[2]马建新 , 肖敏 , 张卫,等 . 我国新生儿乙肝疫苗不同免疫策略成本效益分析 [J]. 北京医学 ,2015,37(6):547-550.
[3]肖从臣 , 郝淑惠 . 乙肝疫苗免疫策略对乙型肝炎发病和流行的影响 [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31):175-176.
[4]何海艳 , 赵莹 , 陈静,等 . 天津市 1992-2010 年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策略成本效果分析 [J]. 传染病信息,2014,25(2):89-92.
[5]连兰 . 元谋县 8 月龄~ 5 岁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J]. 医学信息 ,2015,11(32):79-79.
[6]郭敏建 . 乙型肝炎疫苗不同接种程序对成人的免疫效果及持久性观察[J]. 上海预防医学 ,2015,15(7):392-394,395.
[7]郁春艳. 分析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预防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疗效观察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82):59-59,60.
[8]吴少英 . 探究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在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中的应用效果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29):171-172.

《乙肝疫苗免疫策略对乙型肝炎发病和流行的影响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023/20181023034718207.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28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