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不同输血方案在治疗早产贫血患儿中的效果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3-05-22 11:42:4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输血方案治疗早产贫血患儿对患儿生命体征及外周血检验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9 年 10 月至 2021 年 10 月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收治的 70 例早产贫血患儿,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 35 例。予以对照组患儿进行限 制性输血, 予以观察组患儿进行非限制性输血, 两组均于治疗期间连续观察 6 周。对比两组输血情况, 输血前后外周血红细胞( RBC )、 血红蛋白(Hb) 、红细胞压积( HCT )水平、生命体征改善情况,输血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第 1 次输血日龄比对照 组小, 输血次数、输血总量比对照组少;相较于输血前, 输血后两组患儿外周血 Hb 、HCT 水平均升高, 较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更高;相 较于输血前,输血后两组患儿心率( HR ) 、呼吸频率、收缩压( SBP ) 、舒张压( DBP )均降低,但较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高;输血 后, 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总发生率 11.43%,低于对照组的 45.71% (均 P<0.05 )。 结论 非限制性输血可有效减少早产贫血患儿的输血次 数,降低患儿并发生发生率,还可有效改善患儿的生命体征,输血效果相对更好。

  关键词: 早产儿,贫血,输血方案

  早产贫血患儿通常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建立肺呼吸后, 其机体内的血氧饱和度(SaO2 )在短时间内提高 >95%, 血红蛋白(Hb)的氧释放量则超过了组织对氧的需要量, 抑制早产儿机体内骨髓造红细胞的功能,在出生 4~8 周 而出现的早期贫血,也可以称为“生理性贫血”[1] 。相较 于足月产儿,早产儿会更容易出现贫血的情况。早产儿出 生的时间相对较早,且早产儿的贫血情况更容易持续较长 时间,因此,若无法对该问题保持重视,则容易对患儿的 生长发育等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 [2] 。贫血会通过影响血液 中的摄氧能力而对患儿产生一定的危害,从而导致患儿机 体内各个器官出现缺氧的情况,致使其脑部的摄氧能力下 降,脑部出现缺血,最终对患儿的记忆力造成损害 [3] 。限 制性输血虽然可能使部分患儿避免输血,但会潜在增加患 儿贫血的时间,从而增加患儿输血的次数 [4] 。非限制性输 血组在患儿贫血早期就行输血治疗,不但并未增加患儿输 血总量,而且减少了输血的次数,同时可以维持较高的血 红蛋白(HGB)保证脑等重要器官的供氧 [5] 。本研究主要 探讨早产贫血患儿应用不同输血方案的治疗效果,现报道 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9 年 10 月至 2021 年 10 月四川大 学华西广安医院收治的 70 例早产贫血患儿,采用随机数 字表法分为对照和观察组,各 35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 性患儿 17 例,女性患儿 18 例;出生体质量 1 285~1634 g,平均体质量( 1 458.31±68.59 )g ;胎龄 33~36 周,平均 胎龄( 35.26±0.51 )周。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儿 18 例,女性患儿 17 例;出生体质量 1 284~1 631 g,平均 体质量( 1 456.62±68.61 )g ;胎龄 33~36 周,平均胎龄 ( 35.29±0.49)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 计学意义(均 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四川大学 华西广安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纳入患儿监护人均 对本研究内容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诊断标准:参照 《实用新生儿学(第 4 版)》[6] 中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②患儿胎龄≤37 周者。排除标 准:①因经济原因或其他原因无法进行正常治疗者;②出 生时无贫血症状者;③合并其他先天性疾病者;④患严重 心脑血管疾病者等。

  1.2 输血方法 予以对照组患儿进行限制性输血:对于 需要机械通气的患儿予以其进行相关指标水平的控制, 尽量保持吸氧浓度(FiO2 )>40%、红细胞压积(HCT ) ≤ 0 .35% 或者 Hb ≤ 110 g/L;对于无需机械通气且有贫 血症状或需氧量增加的患儿需尽量保持 HCT ≤ 0 .25% 或 Hb ≤ 80 g/L;对于无需机械通气且无贫血表现的患 儿需尽量保持 HCT ≤ 0 .20% 或 Hb ≤ 70 g/L。予以观察 组患儿进行非限制性输血:按 Hb<100 g/L 进行输注, 按 10~20 mL/ (kg·次)进行输注,并将输注时间控制在 4 h 以 内,输血前对血袋进行保温或加温。两组患儿均于治疗期 间进行连续观察 6 周。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患儿输血情况:第 1 次输血 日龄、输血次数、输血总量。②对比两组患儿外周血红细 胞(RBC)、Hb 以及 HCT 水平,输血前及输血后,约 3 mL 两组患儿静脉血,含量检测方法全自动分析仪。③采 用动态心电监测仪对比两组患儿术前术后心率(HR)、呼 吸频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④对两组患儿 输血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分析:颅内感染、颅内 出血、视网膜病变、呼吸暂停、脑白质损伤,总发生率 =[(颅内出血例数 + 呼吸暂停例数 + 颅内感染例数 + 脑白 质损伤例数 + 视网膜病变例数)/ 总例数 ]×100%。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 析。计量资料以(x ±s)表示,行 t 检验;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行χ2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输血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第 1 次输血 日龄比对照组相小,输血次数、输血总量比对照组相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1.

\
 
  2.2 两组患儿外周血 RBC、Hb、HCT 水平比较 相较于 输血前,输血后两组患儿外周血 Hb、HCT 水平均升高, 较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两组患儿外周血 RBC 水平治疗前后以及组间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2.

\

 
  2.3 两组患儿生命体征改善情况比较 相较于输血前, 输血后两组患儿 HR、呼吸频率、SBP、DBP 均降低,但 较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3.

  2.4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输血后,观察组患 儿的并发症总发生率 11.43%,低于较对照组的 45.7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

 
  3 讨论

  早产患儿产生贫血是因为在胎儿期造血功能发育不完 善。铁元素是造血的主要物质,但婴儿由于早产,过早停 止接受母体所供的营养,尤其是对铁元素的储存不足。因 此,早产儿的造血功能薄弱,容易发生贫血。贫血可引起 新生儿机体内细胞免疫功能缺陷,造成其抵抗力差,容易 患病,还可引起胃酸分泌减少、脂肪吸收不佳,消化功能 减弱 [7] 。对贫血患儿进行一定的输血治疗,可以通过红细 胞的输注来纠正贫血,还能改善其机体缺氧的状态,但现 今国内对于限制性输血方面的权威研究较为落后,关于早 产贫血患儿输血治疗方面的方案尚未明确 [8]。

  非限制性输血对于阈值的限制相对较低,可保持患儿 其能够获得充足的 Hb,从而帮助提升患儿血液中的氧合 血红蛋白的浓度,致使其通气及换气的肺部功能增强,帮 助患儿逐步减少进行机械通气的时间,以此降低机械通气 给患儿带来院内感染的风险 [9] 。本研究结果显示,较对照 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第 1 次输血日龄更小,输血总量、 输血次数则相对更少,输血后,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总发 生率较低,提示非限制性输血可有效减少早产贫血患儿的 输血次数, 降低其并发生发生率, 该结果与夏建新等 [10] 研 究相比, 趋势较为一致。范玥等 [11] 研究报道显示, 通过使 用非限制性输血的方法可帮助早产贫血患儿的症状进行及 时纠正,不仅可以对其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进行对应的缩 短,还可促进其临床症状的恢复。非限制性输血可对患儿 机体血液中的 Hb 水平进行一定的补充,对患儿血液带氧 能力进行增强,可对早产儿由于其肺部不成熟而致使的换 气不足的情况进行一定的弥补,同时降低发生院内感染及 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有利于病情好转与康复。本研 究结果显示,输血后,较对照组相比,观察组 HR、呼吸 频率、 SBP、DBP、外周血 Hb、HCT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提示非限制性输血可有效改善早产贫血患儿的生命体征, 且输血效果相对更好。

  综上所述,非限制性输血可有效减少早产贫血患儿的 输血次数,降低其并发生发生率,还可有效改善早产贫血患 儿的生命体征,输血效果相对更好,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 侯劲伊 , 谢晓恬 . 早产贫血患儿病因与防治研究进展 [J].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 2017. 22(2): 104- 107.

  [2] 潘春燕 . 早产贫血患儿输血相关临床问题研究进展 [J]. 母婴世界 , 2017. 1(13):254.256.

  [3] 吴青青 , 汤庆娅 . 早产儿缺铁性贫血临床防治方法研究现状 [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 2017. 32(9): 713-716.

  [4] 林新梅 , 陈传艳 , 黄萍 . 输血治疗对早产贫血患儿脑及肠道组织氧饱和度的影响 [J]. 海南医学院学报 , 2019. 25(2): 149- 152.

  [5] 张琪 , 赵立娜 . 输血对早产贫血患儿生命体征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J]. 临床输血与检验 , 2018. 20(2): 117- 120.

  [6] 肖梅 , 叶鸿瑁 , 丘小汕 . 实用新生儿学 ( 第 4 版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11. 590-596.

  [7] 黄斌 , 李志光 , 闫玉琴 , 等 . 早产贫血患儿防治进展 [J]. 中国妇幼保健 , 2019. 34(24): 5801-5803.

  [8] 孔德瑞 . 不同输血方案对早产贫血患儿治疗转归及神经发育的影响 [J]. 河北医药 , 2019. 41(20): 3069-3072. 3077.

  [9] 李文莉 . 探讨不同输血量输血治疗早产儿重度贫血的临床效果 [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 2018. 9(6): 47-48.

  [10] 夏建新 , 胡文辉 , 黄蓉 . 不同成分血输注策略对早产贫血患儿调节性 T 淋巴细胞及临床预后的影响 [J]. 儿科药学杂志 , 2017.23(4): 32-35.

  [11] 范玥 , 张明燃 , 姜天华 . 限制性与非限制性输血疗法在早产贫血患儿治疗中的应用对比观察 [J]. 山东医药 , 2021. 61(15): 69-7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645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