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不同冰冻血浆与红细胞比例输血方案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08 11:59:4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冰冻血浆与红细胞比例输血方案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8 月至 2022 年 8 月该院收治的 96 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输血方案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48 例。对照组采用冰冻血浆∶红 细胞为 1 ∶ 2 输血方案治疗,研究组采用冰冻血浆∶红细胞为 1 ∶ 1 输血方案治疗。比较两组住院时间、重症监护室(ICU)入住时间, 输血前后血栓弹力图(TEG)参数 [ 血凝块最大强度(MA)、凝血因子反应时间(R)、血细胞凝集块形成速率(α 角)、血细胞凝集块 形成时间(K) ] 水平、凝血功能指标 [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凝血酶原时间(PT) 、凝血酶时间(TT) 、纤维蛋白原(FIB) ] 水平和预后情况。结果: 研究组住院时间、ICU 入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 ;输血后 24 h, 研究组 R、MA、K、 α 角等 TEG 参数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 研究组 APTT、PT、TT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FIB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 输血后 7 d, 研究组预后良好率为 72.92%(35/48), 高于对照组的 52.08%(25/4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r<0.05)。结论: 冰冻血浆∶红细胞为 1 ∶ 1 输血方案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可缩短住院时间和 ICU 入住时间, 改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 提高 TEG 参数水平和预后良好率,效果优于冰冻血浆∶红细胞为 1 ∶ 2 输血方案治疗。

  【关键词】 血浆;红细胞,创伤失血性休克,血栓弹力图,凝血功能,预后

  Effects of different frozen plasma and red blood cellratio transfusion regimens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hemorrhagic shock

  LIU Yanjun

  (Department of Blood Transfusion of Shangqi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Shangqiu 476000 Henan, 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effects of different frozen plasma and red blood cell ratio transfusion regimens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hemorrhagic shock. 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96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hemorrhagic shock admitted to this hospital from August 2020 to August 2022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blood transfusion regimen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48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frozen plasma : red blood cells of 1:2 blood transfusion regimen, while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frozen plasma : red blood cells of 1:1 blood transfusion regimen.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stay time, the thrombelastogram (TEG) parameter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blood transfusion [maximum amplitude of clot (MA), coagulation factor reaction time (R), blood cell clot formation rate (α angle), blood cell clot formation time (K)], the coagulation function index levels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prothrombin time (PT), thrombin time (TT), fibrinogen (FIB)]. and the prognosi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the ICU stay time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0.05). 24 h after blood transfusion, the levels ofTEG parameters such as R, MA, K and α angl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0.05). The levels of APTT, PT and TT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vels of FIB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0.05). 7 days after blood transfusion, the good prognosis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72.92% (35/48), which was higher than 52.08% (25/48)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0.05). Conclusions:The transfusion regimen of frozen plasma : red blood cells of 1:1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hemorrhagic shock can shorten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the ICU stay time, improve the levels of coagulation function indexes, and improve the levels of TEG parameters and the good prognosis rate.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the transfusion regimen of frozen plasma : red blood cell of 1:2.

  【Keywords】 Plasma; Red blood cell; Traumatic hemorrhagic shock; Thrombelastogram; Coagulation function; Prognosis

  创伤患者因大量失血可发生失血性休克,进一 步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 [1-2] 。输血可及时补充机体丢失的血量, 改善微循环灌注, 进而保护脏器功能, 但短期内若大量补充红细胞可引起凝血功能障碍 [3]。 已知血浆与红细胞输注比例可影响患者预后,但合 适输注比例临床尚无统一定论 [4]。本文观察不同冰 冻血浆与红细胞比例输血方案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8 月至 2022 年 8 月本院收治的 96 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 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创伤失血性休克诊治中 国急诊专家共识》中相关诊断标准 [5] ;严重外伤导 致; 入院后 24 h 内红细胞(RBC) 输注量≥ 10 U。 排除标准:合并造血系统疾病或先天性凝血功能异 常;合并恶性肿瘤;合并心、肺、肝、肾等脏器功 能障碍;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全身性感染。 患者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按照输血方案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48 例。研究组男 35 例, 女 13 例; 年龄 28~67 岁,平 均(42.38±5.12) 岁;体质量指数 20.4~25.6 kg/m2. 平 均(22.58±0.84)kg/m2 ; 致 伤 原 因: 高 处 坠 落 17 例,交通事故 22 例,重物砸伤 9 例。对 照 组 男 33 例, 女 15 例; 年 龄 26~66 岁, 平 均 (42.78±5.32) 岁; 体 质 量 指 数 20.2~26.1 kg/m2. 平均(22.73±0.91)kg/m2 ;致伤原因:高处坠落 19 例,交通事故 21 例,重物砸伤 8 例。两组一般 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可 比性。

  1.2 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行外科手术治疗,选取 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行连续性中心静脉压监测。 予以 2000 mL 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河北天致药业有 限公司,国药准字 H13021585)扩容,维持收缩压 为 80~90 mmHg(1 mmHg=0.133 kPa)。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冰冻血浆∶红细胞 为 1 ∶ 2(2 U 红细胞匹配 100 mL 冰冻血浆)输血 方案治疗。研究组采用冰冻血浆∶红细胞为 1 ∶ 1 (1 U 红细胞匹配 100 mL 冰冻血浆) 输血方案治疗。 若患者血小板计数 <50×109/L, 则输注 10 U 血小 板治疗。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住院时间、重症监 护室(ICU)入住时间。(2)比较两组输血前后 血栓弹力图(TEG)参数水平。采用西芬斯 CFMS LEPU-8800 型 TEG 仪监测血凝块最大强度(MA)、 凝血因子反应时间(R)、血细胞凝集块形成速率 (α 角) 、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K)水平。 (3)比较两组输血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采用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 纤维蛋白原(FIB) 水平。(4) 输血后 7 d, 比较两组预后情况。预后良好:患者血压、心率、脉搏、 呼吸均恢复至正常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 x(—)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住院时间、ICU 入住时间比较 研究组住 院时间、ICU 入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5)。见表 1.
\

 
  2.2 两组输血前后 TEG 参数水平比较 输血前, 两组 R、MA、K、α 角等 TEG 参数水平比较, 差 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 24 h,两组 R、 MA、K、α 角等 TEG 参数水平均高于输血前,且 研究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

 
  2.3 两组输血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输血 前, 两 组 APTT、PT、TT、FIB 水 平 比 较, 差 异 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输血后 24 h, 两组 APTT、PT、TT 水平均高于输血前,且研究组高于 对照组,两组 FIB 水平均低于输血前,且研究组低 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

 
        2.4 两组预后情况比较 输血后 7 d,研究组预 后良好 35 例,对照组预后良好 25 例,研究组 预 后 良 好 率 为 72.92%(35/48), 高 于 对 照 组 的 52.08%(25/4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4. P=0.035)。

  3 讨论

  创伤失血性休克最根本的病理改变为失血所致 的微循环功能障碍,因此及时补充血容量是改善患 者预后的重要措施 [6] 。临床常采取成分血输注,有 助于改善胶体渗透压,纠正失血性休克。常用输血 方案有冰冻血浆∶红细胞为 1 ∶ 2 和冰冻血浆∶红 细胞为 1 ∶ 1 两种,但两种方案何者更优尚未有统 一定论。

  已知TEG可反映全血状态下的凝血、纤溶水平, 其中 R 是反映凝血因子总体活性的指标;K 与 α角可反映血凝块形成速率,二者水平可反映纤维蛋 白原功能;MA 表示血小板的聚集功能 [7-8]。本研究 结果显示,研究组住院时间、ICU 入住时间均短于 对照组,R、MA、K、α 角等 TEG 参数水平均高 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冰冻血浆∶红细胞为 1 ∶ 1 输血方案治疗时血浆中凝血因子比例较高,可改善 大量输血时引起的凝血障碍, 有利于重建凝血机制, 进而改善 TEG 参数水平;同时可改善胶体渗透压, 稳定循环系统,促进患者恢复,进而缩短住院时间 和 ICU 入住时间 [9]。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研究组 APTT、PT、TT 水平和预后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FIB 水平低于对 照组。分析原因为采用冰冻血浆∶红细胞为 1 ∶ 1 输血方案治疗可调节机体纤溶系统,减轻大量输血 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有利于凝血指标恢复正常,从 而改善患者预后 [10]。

  综上所述,冰冻血浆∶红细胞为 1 ∶ 1 输血方 案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可缩短住院时间和 ICU 入住时间,改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提高 TEG 参 数水平和预后良好率,效果优于冰冻血浆∶红细胞 为 1 ∶ 2 输血方案治疗。

  参考文献

  [1] 朱肖利 . 血浆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在急诊 严重创伤患者的价值 [J]. 医药论坛杂志,2022.43(23): 59-63.

  [2] Pusateri AE,Moore EE,Moore HB, et al. Association of prehospital plasma transfusion with survival in trauma patients with hemorrhagic shock when transport times are longer than 20 minutes:a post hoc analysis of the pamper and combat clinical trials[J]. JAMA Surg,2020.155(2):5085.

  [3] 田雨 . 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 的 临 床 效 果 [J]. 中 国 冶 金 工 业 医 学 杂 志,2021.38(1): 49-50.

  [4] 张琪 . 血栓弹力图指导创伤失血性休克急诊输血策略研究 [J]. 江西医药,2022.57(1):62-63.

  [5]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分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急救医学专业委员 会,中国人民解放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等 . 创伤失血性 休克诊治中国急诊专家共识 [J]. 解放军医学杂志,2017.42 (12):1029-1038.

  [6] 林新梅,刘红,王洪远 . 大量输血时红细胞与血浆输注不同 比例对凝血功能正常患者预后的影响 [J]. 重庆医学,2017. 46(30):4252-4254.

  [7] 王博,马舰,刘雷 . 损伤控制手术联合不同液体复苏方式治疗 对严重多发伤伴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 NF-κB 及血清和肽素水 平的影响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20.41(3):331-335.

  [8] 金佩,叶宏辉,王静 . 血栓弹力图和常规凝血试验评估深 静脉血栓患者凝血功能的对比研究 [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22.32(21):2632-2635.

  [9] 孙玲玲,方卫平,汪萍,等 . 围术期血浆与红细胞不同输注 比例对大量输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J]. 中华创伤杂志,2015. 31(6):553-556.

  [10] 潘云振 .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输血治疗血浆与浓缩红细胞输注 比例的探究 [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2.13(3):135- 13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6878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