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究重复经颅磁刺激( rTMS )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神经功能、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吞咽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无锡市康复医院 2021 年 2 月至 2022 年 5 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 50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25 例,接受 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和观察组( 25 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 rTMS 治疗) ,两组患者均治疗 4 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曼恩吞咽 能力评估量表( MMASA )、 Barthel 指数( BI )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 )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评分,左侧脑干听觉诱 发电位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 ) 、神经肽 Y ( NPY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1 ( IGF- 1 )水 平。 结果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 MMASA 、BI 评分及血清 IGF- 1 、BDNF 水平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 HAMA、HAMD 评分及血清 NSE、NPY 水平均显著降低, 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两组患者左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Ⅰ、Ⅱ、Ⅲ波绝对潜 伏期,Ⅲ ~ Ⅴ、Ⅰ ~ Ⅴ波峰间潜伏期及观察组患者Ⅰ ~ Ⅲ波峰间潜伏期均显著缩短,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均 P<0.05 )。 结论 rTMS 能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与脑部活动,减轻神经功能损伤,调节不良情绪,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 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重复经颅磁刺激,神经功能
脑卒中作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其致病 机制是患者脑部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动脉闭塞或狭窄,导致 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使神经细胞坏死和凋亡,其中脑 卒中后吞咽障碍是常见的并发症,会造成食物在患者口腔 运送至胃的过程中发生呛咳,诱发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 等,最终影响患者的预后与转归。常规吞咽功能训练治疗 方式是通过对吞咽活动相关肌肉进行训练,帮助患者调节 吞咽能力,进而逐步恢复吞咽功能。但有研究显示,吞咽 障碍的发生与神经细胞受损有关,而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对 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治疗效果不理想 [1]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新型的物理治疗也已逐步应用于脑卒中的 相关疾病中。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一种物理性质 的无创脑刺激技术,其是通过脉冲磁场产生感应电流,从 而对患者脑神经电活动和代谢活动进行改善,具有促进神 经康复作用 [2] 。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脑卒中后吞咽功 能障碍患者经 rTMS 治疗后对其吞咽功能及神经功能各项 指标变化情况的影响,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无锡市康复医院 2021 年 2 月至 2022 年 5 月收治的 50 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5 例)患者中男性 13 例,女性 12 例;年龄 40~79 岁,平均(63.12±3.67)岁; 脑卒中类型:脑出血 14 例,脑梗死 11 例。观察组( 25 例)患者中男性 15 例,女性 10 例;年龄 41~81 岁,平 均(63.79±3.84)岁;脑卒中类型:脑出血 12 例,脑梗 死 13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可比。纳入标准:符合《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 病诊断要点 2019》[3] 中的相关诊断标准,且经吞咽造影检 查证明存在吞咽障碍者;生命体征平稳且意识清晰者;既 往无脑部手术史者;无免疫系统疾病和凝血功能正常者 等。排除标准:伴有恶性肿瘤者;存在器质性吞咽障碍 者;既往有脑炎、脑外伤者;伴有老年痴呆及精神疾病 者;其他原因引起的吞咽障碍(如食管癌、颈部肿瘤)者 等。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或家属自 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包 括:①间接训练,口、颜面、舌部肌群的主动或被动的 功能训练、各种感觉刺激、口部运动体操及特殊辅助方法 等;②直接摄食训练,进食环境、吞咽体位、不同质地和 不同口味的食物、咽部残留物的去除等,均 30 min/ 次,1 次 /d ,6 次 / 周,间隔 1 d。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同样使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同时联合 rTMS 治疗,使用经 颅磁刺激仪(南京伟思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号: magneuro 30)治疗,患者取卧位,手握圆形线圈(型号: VCY001.外径 125 mm ,单侧内径 50 mm ),使用单脉 冲磁刺激检测患者静息状态下的运动阈值(RMT),rTMS 参数设置:频率 30 Hz,刺激强度调整 80% RMT,刺激 时间 2 s ,每隔 10 s 进行左右交替刺激,每侧治疗时间 为 10 min,总治疗时长为 20 min,共 600 个脉冲,1 次 /d,6 次 / 周,间隔 1 d。两组患者均治疗 4 周。
1.3 观察指标 ①使用改良曼恩吞咽能力评估量表 ( MMASA ) [4] 对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进行评价, MMASA 评分包括表达性语言障碍 5 分、构音障碍 5 分、 控制唾液能力 5 分、咽反射 5 分,意识 10 分、听力理 解力 10 分、舌肌运动范围 10 分、舌肌力量 10 分、软腭运动情况 10 分、咳嗽反射 10 分、合作度 10 分、呼 吸 10 分,总分 100 分,得分越低吞咽功能越差。②采用 Barthel 指数(BI)评分 [5] 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 生活活动能力,分数为 0~100 分,得分越低表明日常活动 能力越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评分 [6] 对两 组患者焦虑程度进行评估,分值范围 0~56 分,≤ 6 分表示 无焦虑, 7~13 分表示有焦虑倾向, 14~20 分为焦虑, 21~28 分为明显焦虑, ≥ 29 分为严重焦虑。采用汉密尔顿抑郁 量表(HAMD)评分 [7] 评价两组患者抑郁程度,总分 54 分,<7 分代表无抑郁,7~16 分代表轻度抑郁,17~24 分代表 中度抑郁症,>24 分代表重症抑郁,得分越高抑郁程度越 严重。③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上海 寰熙医疗有限公司,型号:NeuroCare-D1 )对两组患者左 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Ⅰ、Ⅱ、Ⅲ波绝对潜伏期及Ⅰ ~ Ⅲ、 Ⅲ ~ Ⅴ、Ⅰ ~ Ⅴ波峰间潜伏期进行检测。④分别于治疗前 后取患者清晨静脉血 5 mL,离心( 3 000 r/min,15 min), 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 醇化酶(NSE)、神经肽 Y( NPY)、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1 ( IGF- 1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检测所用 的试剂盒由默沙克生物有限公司提供。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MMASA、BI、HAMA、HAMD 评分,左侧脑干听觉诱发电 位,血清 NSE、NPY、IGF- 1、BDNF 水平作为计量资料均 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以 ( x ±s) 表示,行 t 检验。以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 MMASA、BI、HAMA、HAMD 评分比 较 较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 MMASA、BI 评分显著升 高,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HAMA、HAMD 评分显著降 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1.
2.2 两组患者左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比较 与治疗前比, 两组患者左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Ⅰ、Ⅱ、Ⅲ波绝对潜伏 期,Ⅲ ~ Ⅴ、 Ⅰ ~ Ⅴ波峰间潜伏期及观察组患者Ⅰ ~ Ⅲ波峰 间潜伏期均显著缩短,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2.
2.3 两组患者血清 NSE、NPY、IGF- 1、BDNF 水平比 较 较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 NPY、NSE 水平均显 著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 IGF- 1、BDNF 水 平显著升高,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均 P<0.05),见表 3.
3 讨论
脑卒中后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伤,其中 吞咽障碍是由于与吞咽有关的颅神经、锥外体系等受到损 伤,导致无法将口中的食物正常送入胃部而引起,严重影 响脑卒中患者的营养摄取和生存质量。大部分患者通过常 规吞咽康复训练后,都可恢复吞咽动作,但由于该疾病的 发生与神经功能受损有关,而单一的吞咽康复训练不能有 效改善神经功能,导致整体治疗效果不满意 [8]。
黎继华等 [9] 研究发现, 左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是反映 脑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当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听 神经与桥脑部分病变加重时,其左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各 波传导时间均会延长, 不利于患者脑部功能的恢复。 rTMS 具有无创、安全、无痛等优势,可直接作用于大脑皮质, 对可逆神经细胞复活具有促进作用,可缩短绝对潜伏期和 峰间潜伏期, 有效恢复脑部功能 [10];此外, rTMS 通过持续的磁信号刺激能增强外周神经和局部肌肉的功能,并能够 增强相应的神经中枢兴奋性,扩大皮层感觉区,对脑皮质 进行重建,从而改善中枢神经功能,提高控制唾液能力、 舌肌力量等吞咽功能;而在激发神经网络重构的同时,也 可对神经干细胞、神经祖细胞的分化与增殖进行刺激,有 效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同时缓解患者吞咽功 能, 患者治疗信心增加, 焦虑、抑郁情绪也随之减轻 [11] 。 本研究中, 与对照组比, 观察组患者 MMASA、BI 评分均 显著升高,HAMA、HAMD 评分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 左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各数值均显著缩短,提示 rTMS 能 提高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脑部活 动,调节不良情绪,进而提升生活质量。
血清 NSE、NPY 均属于神经损伤指标, 患者脑神经元 细胞受损后, 会释放大量 NSE、NPY 于脑脊液中, 导致患 者脑组织和神经元细胞的损伤程度加重;IGF- 1、BDNF 属 于神经营养细胞因子,IGF- 1 具有损伤修复神经功能的作 用,BDNF 具有维持神经元存活、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其水 平升高可减轻患者神经损伤, 利于病情好转 [12]。rTMS 可激 发神经细胞活性,使激发出来的神经细胞活性到达神经肌 肉,并通过感觉神经刺激输入,在此过程中营养神经细胞 因子会大量分泌,从而有效减少神经损伤因子的释放;此外,rTMS 能够作用于中枢神经, 并无衰减地透过颅骨, 进 而对突触结构重建和神经元再生具有促进作用,利于恢复 患者受损神经功能 [13- 14] 。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 组患者血清NSE、NPY 水平显著降低, 血清 IGF- 1、BDNF 水平显著升高,表明 rTMS 能减轻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 患者神经功能损伤。
综上, rTMS 能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 功能与脑部活动,减轻神经功能损伤,调节不良情绪,提 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秋霞 . 双侧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 2021.2(4): 121- 123.
[2] 张丹妮 , 杨旭东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对患者吞咽功能、心理状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 [J]. 山西医药杂志 ,2021. 50(19): 2756-2758.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 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 2019[J]. 中华神经科杂 志 , 2019. 52(9): 710-715.
[4] 陈栩铤 , 顾旭东 , 姚云海 , 等 . 单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及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影响 [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 复杂志 , 2021. 43(12): 1105- 1109.
[5] 柳春雨 , 武建宏 , 杨晓丹 . 阿加曲班对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 指数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J]. 河北医学 ,2020. 26(7): 1079- 1084.
[6] 张艳华 . 认知行为疗法对焦虑抑郁患者 HAMA、HAMD 评分的影响 [J]. 内蒙古医学杂志 , 2020. 52(8): 967-968.
[7] 侍成栋 , 潘永良 . 汉密尔顿抑郁及焦虑量表与正性负性情绪量表的相关性研究 [J]. 全科护理 , 2019. 17(2): 140- 142.
[8] 邓盼墨 , 阮璎璐 , 程冰苑 , 等 . 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研究 [J]. 中国医刊 , 2022. 57(4): 461-464.
[9] 黎继华 , 孙嘉惠 , 杜东 , 等 . 小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 血清神经损伤指标的影响 [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 2022. 22(6): 1052- 1055.
[10] 康燕霞 , 吕建宝 , 卞清涛 , 等 .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盐酸帕罗西汀对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及血清NPY、BDNF 与 5-HT 水平的影 响 [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 2020. 20(17): 3288-3291. 3232.
[11] 王中莉 , 姚云海 , 宫本明 , 等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J]. 中华物理医学 与康复杂志 , 2020. 42(5): 407-412.
[12] 韩然耀 , 李萌 . rTMS 联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对吞咽功能、神经功能恢复、神经营养状态的影 响 [J]. 贵州医药 , 2022. 46(7): 1045- 1046.
[13] 杨永超 , 詹祯 .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 碍患者营养状态、神经功能的影响 [J]. 海南医学院学报 , 2017. 23(23): 3302-3305.
[14] 张林娟 . rTMS 联合头针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平衡功 能影响 [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 2020. 20(17): 46-4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6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