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项针配合舌针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26 12:41:3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项针配合舌针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近一年我院收治的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0例,采用吞咽神经和肌肉点刺激仪治疗,观察组2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项针配合舌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和随访期,观察组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项针配合舌针治疗能明显改善中风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情况,值得推广。

关键词:项针;舌针;中风;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

本文引用格式:李春泉,宋金平.项针配合舌针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

0引言

中风是一种精神内科常见的脑部疾病,患者中风时会出现突然昏厥、肢体麻木、口舌歪斜等症状,中风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难以根治,对患者的危害极大,假性球麻痹是中风的常见并发症,中医称之为“喉痹”,主要症状是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和饮水困难,还会引发语言障碍[1]。假性球麻痹发病率较高,对中风患者的治疗和正常生活都会造成很大影响,目前西医治疗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主要采用吞咽治疗仪进行刺激治疗[2]。针灸作为一种物理疗法,没有药物治疗的毒副作用,用于假性球麻痹引发的吞咽障碍的辅助治疗有明显的效果[3]。本研究通过对40例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探讨项针配合舌针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40例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46~71岁,平均(60.13±6.56)岁,体重55~69 kg,平均(60.41±3.62)kg;对照组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45~70岁,平均(59.34±6.25)岁,体重57~71 kg,平均(61.54±3.21)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符合中风的临床诊断标准;经CT或核磁共振检查后确诊为脑出血或脑梗死;患者意识清醒;有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或饮水呛咳;吞咽反应迟缓;洼田饮水试验得分低于2分。

1.3排除标准

患者出现交流障碍,不能配合治疗;大面积脑死亡;脑外伤或其他严重脑部疾病;严重糖尿病;严重感染、发热;严重肝肾疾病;精神疾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4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吞咽治疗仪治疗(吞咽神经和肌肉点刺激仪,苏州好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型号:HB62DE),每天1~2次,1次20 min,12 d 1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2 d,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项针配合舌针治疗,选取颈夹脊、海泉、风池、玉液、哑门、聚泉、金津、廉泉进行针灸治疗,每天1次,6次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1 d,连续治疗4个疗程。

1.5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进行洼田饮水试验,让患者喝下30 mL温水,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进行评分,具体评分标准为:能1次顺利咽下记为5分,2次及以上不呛咳咽下记为4分,能1次咽下但有呛咳记为3分,2次及以上有呛咳咽下记为2分,无法咽下并频繁呛咳记为1分[4]。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和随访期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情况。

1.6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利用SPSS 19.0进行计算处理,计量数据用(±s)表示,采用t检验,用P<0.05表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和随访期,观察组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吞咽障碍情况改善明显,见表1。


\
 

3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提高,中风作为中老年群体中的常见脑部疾病,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5],中风会引发突然昏厥、肢体麻木、口舌歪斜等症状,其并发症之一的假性球麻痹就导致患者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的症状,严重影响中风的治疗和患者的正常生活,因此假性球麻痹的治疗必须引起医生和患者的重视,该病的治疗在中风治疗中也十分重要[6]。目前现代医学对假性球麻痹还没有特效药,大多通过吞咽治疗仪进行刺激治疗,改善吞咽功能障碍。中医认为吞咽功能与人体的舌和咽喉部有密切的关系,通过针刺相应的穴位能影响人的吞咽功能,针刺治疗和药物治疗不同,没有毒副作用,对于辅助治疗吞咽障碍有重要的意义。

在本次施针的穴位中,风池穴位于头顶,刺激该穴能豁痰利咽,对咽喉疾病有较好的疗效,中医典籍记载,风池穴在治疗中风后的失暗、吞咽困难有效;哑门穴位于项后,是督脉与阳维脉的交汇穴位,主治暴暗失语;针刺患者的舌部、咽喉的相关穴位,能够同时刺激多条经脉,使不同经脉相互渗透贯通,疏通气血,改善患者吞咽障碍的情况,减少喝水的呛咳现象[7];项针配合舌针治疗主要是对于受损的神经进行修复,促进舌、咽功能的恢复,加强人体对舌、咽的控制能力,通过针刺加强神经纤维的恢复和神经递质的释放,项针配合舌针治疗能增强患者大脑对下游的控制,重构并加固反射弧,治疗效果持续时间较长[8]。洼田饮水试验通过让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喝水,观察其吞咽能力,从而评估患者吞咽障碍的程度,是目前临床广泛承认并采用的评估方法,本次研究中,使用项针配合舌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经过洼田饮水试验后,吞咽能力明显提升,可见项针配合舌针对吞咽功能障碍治疗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针对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项针配合舌针治疗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吞咽能力,减少中风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正茂,韦丹,陈璐.项针配合舌针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30例[J].河南中医,2018,38(5):77-80.
[2]赵甫刚,邢军,王亚辉,等.舌针、项针联合小组构音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言语功能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8,38(10):58-62.
[3]Scharitzer M,Pokieser P,Wagner-Menghin M,et al.Taking the history in patients with swallowing disorders:an international multidisciplinary survey[J].Abdominal Radiology,2017,42(3):786-793.
[4]林峰,陈丹雅,史潮红.温针灸疗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8,27(11):127-130.
[5]潘国兴,赵晖.针灸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8,32(10):78-80.
[6]Arslan SS,Demir N,KılınçHE,et al.The Ability of the Eating Assessment Tool-10 to Detect Aspiration in Patients With Neurological Disorders[J].Journal of Neurogastroenterology and Motility,2017,23(4):550-554.
[7]向丽萍,张长杰.自拟祛风复元汤联合电针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8,27(5):142-144.
[8]李智,焦富英.针刺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8,34(10):14-1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36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