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福多司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21 11:48:1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福多司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2020 年 4 月至 2021 年 4 月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 COPD 稳定期患者 74 例分为对照组(接受平喘、解痉、止咳化痰等常规治疗) 与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福多司坦治疗) ,各 37 例。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 12 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 [ 最 大呼气峰流速( PEF )、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 )、用力肺活量( FVC )、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 / 用力肺活量( FEV1/FVC) ]、炎症 因子指标 [ 白细胞介素 -6 ( IL-6 )、 C- 反应蛋白( CRP ) 水平及白细胞计数( WBC ) ] 水平, 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观 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4.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8.38% ;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且观察组显著高 于对照组;血清 IL-6 、CRP、外周血 WBC 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0.05 );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不良 反应总发生率( 5.41% vs 10.81% )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 在 COPD 稳定期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福多司坦治疗 可有效改善肺功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增强临床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可靠。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福多司坦,肺功能,炎症因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COPD)以气道、肺实质及肺血管的慢性炎症为 特征,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COPD 可分为稳定期和急 性加重期,稳定期治疗以解痉、祛痰、支气管扩张等为 主,能有缓解 COPD 患者气流受限症状,但在 COPD 病 情稳定期或加重期均会伴有一定程度的气道炎症,常规 治疗并不能完全控制病情,易出现复发 [1] 。福多司坦是 半胱氨酸的衍生物,能够抑制气管中的黏液分泌,降低痰液黏滞性,使痰液易于咳出,并可增加浆液性气管分 泌作用,进而抑制炎症反应,临床一般用于呼吸道感 染及慢性气道炎症治疗中 [2] 。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 COPD 稳定期患者联合采用福多司坦治疗的疗效,现报道 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2020 年 4 月至 2021 年 4 月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 74 例 COPD 稳定期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7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 17 例,女性 20 例;年龄 53~79 岁,平均(64.70±4.95 ) 岁;病程 2~13 年,平均(7.41±2.34 )年;慢性阻塞性 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 ) 肺功能分级 [3] :Ⅱ级 24 例, Ⅲ级 13 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 19 例,女性 18 例;年 龄 50~78 岁,平均(65.33±5.28 )岁;病程 2~15 年,平 均(7.80±2.62)年;GOLD 肺功能分级:Ⅱ级 23 例,Ⅲ 级 14 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 .05 ),组间可比。纳入标准:符合《慢性阻塞性肺 疾病诊治指南(2013 年修订版)》[4] 中 COPD 的诊断标准 者;病情处于稳定期且时间超过 1 个月者;无肺切除手术 病史者等。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肺部疾病者,如哮喘、肺 结核等;存有肝肾等脏器严重病变者;存有严重感染性疾 病者;入组前 1 个月内接受过相关药物治疗者等。患者均 签署知情同意书,且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研究的 实施。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解痉、平喘、维持水 电解质平衡、止咳化痰、支气管扩张等常规治疗 [5] 。观 察组患者除进行常规治疗外,还口服福多司坦片(江苏 正大丰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90216 ,规格: 0.2 g/ 片)治疗,0.4 g/ 次,3 次 /d。两组患者均治疗 12 周后 评价疗效。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显效:呼吸困难、喘咳、 咳痰等症状消失,胸部 X 线检查肺部啰音消失,可以正 常进行生活和工作;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X 线检查 肺部啰音有所改善,生活和工作基本可以正常进行;无 效:临床症状及 X 线检查肺部啰音结果无明显改善甚 至加重,患者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 [6] 。总有效率 = 显效 率 + 有效率。②肺功能指标。治疗前后采用心肺功能检 测仪(重庆柯洛德科贸有限公司,型号:Power Cube-ST )测定患者最大呼气峰流速(PEF)、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 ( FEV1 )、用力肺活量(FVC),并计算第 1 秒用力呼气容 积 / 用力肺活量(FEV1/FVC)。③炎症因子指标。治疗前 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 4 mL,其中 2 mL 以 3 000 r/min 离 心 10 min 后提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 细胞介素 -6 ( IL-6 )、C- 反应蛋白(CRP)水平,剩余 2 mL 通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 限公司,型号:BC 6800 Plus)检测白细胞计数(WBC)水 平。④治疗期间,记录两组患者发生头痛、腹痛、皮肤瘙 痒、恶心呕吐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采用 χ2 检验;计量资料均符 合正态分布,以 ( x ±s) 表示,采用 t 检验。以P<0.05 为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2.2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 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2.

\

 
  2.3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 清 IL-6、CRP 及外周血 WBC 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 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3.

\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不 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

 
  3 讨论

  目前临床尚未完全明确 COPD 的发病原因,通常认 为,机体暴露于有毒气体或颗粒,从而导致气道和 / 或肺 泡异常,同时机体自身因素,如肺发育异常也可引起气流 受限和呼吸道症状,细胞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反应均会参 与其发病过程,炎症反应会造成气道管壁氧化损伤,导致 气道重塑,从而影响正常生理功能 [7] 。COPD 病理表现为 黏液分泌腺增大、杯状细胞增多及纤毛功能障碍,使黏液 分泌增多阻塞气道 [8]。稳定期 COPD 患者临床症状轻微, 但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可进展为急性加重,因 此,对 COPD 稳定期加强干预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对于 COPD 稳定期患者, 西医常依靠扩张支气管、祛痰、解痉等 措施, 旨在控制临床症状, 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减缓和阻止 肺功能下降,预防和减少急性加重,从而阻止病情发展, 但使用 β2 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及抗胆碱类药物并不能 完全控制病情,杜绝疾病复发,因此治疗效果欠佳 [9- 10]。

  福多司坦是黏痰溶解祛痰药,具有祛痰及抑制气管炎 症的作用,其通过抑制呼吸道上皮杯状细胞增生来减少气 道黏液分泌,并断裂气管分泌物中黏蛋白的二硫键,使其组 成成分和流变学性质发生改变,从而使痰液黏度降低,痰 液稀释;此外,该药物还能够改善黏液纤毛的清除功能, 从而促进痰液排出,提高呼吸道的防御能力,进而改善肺 功能;同时该药物还可以使机体氧自由基得到全面清除, 避免 α 1- 抗胰蛋白酶受到烟、尘等刺激诱发的氧化灭活作 用, 来减轻肺损伤, 从而改善 COPD 患者的通气功能, 延 缓疾病进展 [11- 12]。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 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后 PEF、FEV1 、FVC、FEV1/FVC 均 显著升高,提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福多司坦治疗 COPD 稳定期患者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本研究中,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 说明福多司坦治疗 COPD 安全可靠, 与方申存等 [13] 的研究结果一致。

  COPD 作为一种慢性气道炎症,会促使肺部的 T 淋巴 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增加,激活炎症细胞,诱发 肺部炎症反应,久之会对肺结构造成损害,促使 COPD 发 展。 IL-6 可以通过促使内皮细胞与白细胞黏附而损伤内皮 细胞;此外, IL-6 还可抑制细胞外基质分解、促进纤维胶原 蛋白凝聚而使成纤维细胞不断增殖,使得患者气道重塑、 出现气流受限症状 [14] 。CRP 是急性时期反应极为灵敏的 指标,在感染、创伤及炎症时,其水平急剧升高,可作为 COPD 患者病情诊断及疗效观察的一个重要指标 [15]。COPD 常因微生物感染诱发, 患者合并细菌感染时, WBC 增高, 淋巴细胞比例降低,会加重肺部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致 使病情进展 [16] 。福多司坦可通过增加纤毛的运动促进痰液 排出,解除呼吸道阻塞,并能够清除自由基,减轻对肺弹 性蛋白及中性粒细胞的损伤;福多司坦还可以抑制气道炎 症及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从而减轻 COPD 炎症反应及氧 化应激,增强病情控制效果 [17] 。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 上述炎症因子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说明福多司坦可 以降低 COPD 稳定期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轻氧化应 激反应,促进病情好转。

  综上, 在 COPD 稳定期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福多 司坦治疗可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有效改善肺功能,疗效显 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钱会 , 张孝飞 , 唐超 . 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肺功能、血气分析、运动耐力的影响 [J]. 内蒙古医 科大学学报 , 2019. 41(3): 301-303.

  [2] 谢小晨 , 王娜娜 , 陈亮 , 等 . 福多司坦联合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观察 [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 2017.37(8): 749-751.

  [3] 胡晓飞 , 戴然然 , 周敏 , 等 . GOLD 2011 对稳定期 COPD 患者病情评估和治疗选择的影响 [J]. 国际呼吸杂志 , 2014. 34(17): 1281- 1285.

  [4]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2013 年修订版 )[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3. 36(4): 255-264.

  [5] 李光才 , 何媛 . 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 / 丙酸氟替卡松治疗稳定期 COPD 的临床效果 [J]. 临床肺科杂志 , 2015. 20(1): 80-83.

  [6] 王辰 , 王建安 . 内科学 [M]. 3 版 .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15:28-43.

  [7] TAKENAKA S, KAWAYAMA T, IMAOKA H, et al. The progressionof comorbidity in IL- 18 transgenic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mice model[J].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14. 445(3): 597- 601.

  [8] 李亚宁 .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改善的作用 [J]. 中国药物与临床 , 2020. 20(16): 2760-2762.

  [9] 徐兴才 , 徐永波 , 赵平 , 等 .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道炎症及咳嗽和咳痰症状的影响 [J]. 中国医药 , 2020. 15(8): 1233- 1236.

  [10] 薛佩妮 , 冯敏娟 , 王惠琴 . 噻托溴铵粉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 [J]. 陕西医学 杂志 , 2020. 49(2): 216-219.

  [11] 钟巧 , 符英 , 蔡晓玉 , 等 . 福多司坦与消坦立对 COPD 合并 PF 患 者肺功能及肺纤维化的影响 [J]. 北华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2020. 21(6): 769-774.

  [12] 桂金艳 , 张丽颖 , 孙莲 . 福多司坦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纤维化效果及对肺功能、肺纤维化和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 -6、 转化生长因子 β1、趋化因子 13 水平的影响 [J]. 实用医院临床杂 志 , 2021. 18(1): 109- 112.

  [13] 方申存 , 张映铭 , 张海涛 . 福多司坦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激素敏感 性的影响 [J]. 临床肺科杂志 , 2013. 18(1): 29-30.

  [14] 蒋忠 , 黄叶 , 周玉涛 , 等 . BiPAP 联合多索茶碱治疗老年 COPD 患者的疗效及对 IL-6、TNF-α 、hs-CRP 水平的调节作用 [J]. 新 疆医科大学学报 , 2021. 44(10): 1133- 1137.

  [15] 王新杰 . 孟鲁司特钠联合 BiPAP 呼吸机对 COPD 合并呼吸衰竭 患者 CRP、 TNF-α 、NT-proBNP 的影响 [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 床 , 2016. 23(9): 1024- 1026. 1044.

  [16] 尹小华 , 甘学琴 . COPD 患者 WBC、CRP、PCT 水平变化及其临 床意义 [J]. 检验医学与临床 , 2019. 16(11): 1567- 1569.

  [17] 董元元 , 樊恭春 , 熊艳林 , 等 . 沙丁胺醇联合福多司坦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 IL-6、TNF-α 、 hs-CRP 水平的影响 [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 2019. 19(17): 3389-339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499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