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对老年脑血管病变患者血脂指标与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 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 法将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 90 例老年脑血管病变患者分为参照组(应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进行治疗) 与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西洛他唑治疗),各 45 例。两组患者均在血管内介入治疗前 3~5 d 服用至术后 6 个月。比较两组 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5.56% ,显著 高于参照组的 80.00% ;与治疗前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 TC )、三酰甘油( TG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 、纤维蛋白原 ( FIB ) 水平均显著降低, 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参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 水平均显著升高, 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参照组, 活化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 、凝血酶原时间( PT ) 水平均显著延长, 且研究组显著长于参照组(均 P<0.05 );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并发症 总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 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老年脑血管病变患者的效果理想, 可有效改 善患者的凝血功能、血脂水平,且不增加并发症,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 脑血管病变,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血脂,凝血功能
脑血管病变指当人体支配脑的颈部动脉及颅内动脉 发生病变,导致颅内血液循环障碍,使脑组织受损的疾 病,该病多发于老年群体中,且会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 全。目前临床治疗脑血管病变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外 科治疗及介入治疗等,血管内介入治疗创伤小,能有效 改善脑血流,有效改善脑血管病变患者的病情,并发症 少且恢复快,但治疗过程中需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 林抗血小板聚集 [1] 。阿司匹林通过与环氧合酶 1 的活性部 分不可逆、选择性地结合,从而阻断血栓素 A2 的生成而 达到治疗效果;氯吡格雷通过抑制血小板表面的二磷酸腺 苷受体而抑制血小板聚集,但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 治疗后仍有再狭窄及微小血栓形成等发生 [2] 。西洛他唑为 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通过抑制胶原蛋白、二磷酸腺苷 产生治疗作用,该药具有良好的抗血栓、保护血管内皮功 能的作用,可有效减轻缺血后神经症状,缓解脑水肿,保 护脑组织 [3] 。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西洛他唑联合阿司 匹林及氯吡格雷在老年脑血管病变患者中的疗效,现报道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 90 例老年脑血管病变 患者分为两组。参照组(45 例)中男、女患者分别为 28、17 例;年龄 60~87 岁,平均(73.16±3.29 )岁; 体质量
49~79 kg,平均(66.75±2.46)kg。研究组(45 例)中男、女 患者分别为 26、19 例;年龄 60~87 岁,平均(72.97±3.07) 岁;体质量 49~81 kg,平均(66.37±2.88)kg。比较两组患 者上述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 比。纳入标准:符合《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 2015》[4] 中脑 血管病变的诊断标准者;经影像学及临床检查诊断为脑血 管病变者;年龄≥60 岁者。排除标准: 30 d 内使用抗血 小板药物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 障碍者;合并恶性肿瘤者;患有大面积脑梗死者等。本研 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 意书。
1.2 治疗方法 参照组与研究组均实施血管内介入治 疗,并严格控制患者血压、血糖、血脂等。参照组患者口 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河北瑞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173209.规格: 100 mg/ 片)和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 赛 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56410.规 格: 75 mg/ 片 ] 治疗,阿司匹林 100 mg/ 次,1 次 /d;氯吡 格雷 75 mg/ 次,1 次 /d。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的基础上联 合应用西洛他唑胶囊(浙江为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60335.规格: 50 mg/ 粒)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使用方法与剂量与参照组相同,口服西 洛他唑胶囊, 100 mg/ 次,1 次 /d。两组患者均在血管内介 入治疗前 3~5d 开始服用,并服用至术后 6 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根据《脑血管病急诊介入 治疗学》 [5] 评价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分为痊愈、显效、 有效、无效。痊愈为患者脑血管病变临床症状均已消失, 生命体征正常,Glasgow 预后评分(GOS) 5 分;显效为 患者脑血管病变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正 常,GOS 评分 4分;有效为患者脑血管病变临床症状部分 缓解,生命体征有所改善,GOS 评分 3分;无效为临床症 状和体征未好转,甚至与治疗前相比加重,GOS 评分≤2 分。总有效率 = 痊愈率 + 显效率 + 有效率。②血脂指标。 取患者治疗前后晨起空腹静脉血 3 mL,应用全自动生化 分析仪(罗氏公司,型号:C8000)检测总胆固醇(TC )、 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 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③凝血功能指标。血液 采集方法同②,抗凝后,以 3 000 r/min 离心 10 min,取血浆,应用全自动血凝仪 [ 希森美康医用电子(上海)有限 公司 C5100] 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 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④并发症 发生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血性并发症(电解质 紊乱、脑疝)、缺血性并发症(失语、半侧手足无力)等 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采用 χ2 检验;计量资料均经 K-S 法检验证实服从正态分布,以 (x ±s) 表示,采用 t检 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 TC、TG、 LDL-C 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较参照组降低更显著;HDL-C 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研究组较 参照组升高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 见表 2.
2.3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 FIB 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较参照组降低更显 著;APTT、PT 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延长,且研究组较参 照组延长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见表 3.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参照组、 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 6 .67%、8 .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3 讨论
脑血管病变包括脑动脉硬化、脑动脉损伤、脑动脉 瘤等多种疾病,会引起脑组织缺血或出血性病变,且该病 的主要发病人群为老年人。血管内介入治疗是老年脑血 管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其在放射影像引导下,利用血管 内导管操作技术,对病变的血管进行诊断和治疗,达到溶栓、扩张血管等治疗目的,对机体损伤小、并发症少,疗 效确切,但腔内支架植入后易损伤血管内膜,出现血小板 聚集,因此往往还需要辅以抗血小板药物以降低血栓并 发症 [6]。
阿司匹林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主要使血小板的环氧 化酶乙酰化, 抑制环氧化酶活性, 抑制血栓素 A2 ( TXA2 ) 的合成, 起到抗血小板细胞聚集的作用, 从而扩张脑血管, 增加脑部供氧量,但阿司匹林的抗血栓作用是不可逆的, 大量使用后会出现出血风险 [7] 。氯吡格雷必须在机体内经 细胞色素P450 酶系统的代谢后才能释放发挥作用, 其使血 小板与膜上二磷酸腺苷(ADP)受体不可逆的融合,起到 对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但部分患者存在氯吡格雷的抵抗 现象,导致血小板药物治疗失败 [8] 。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和 氯吡格雷药物会导致老年脑血管病变患者出现耐药状态或 是对血小板方面的药物作用能力下降,影响治疗效果 [9]。
西洛他唑是抗血小板类药物,是磷酸二酯酶(PDE) Ⅲ活性抑制剂, 可选择性地抑制 PDE Ⅲ活性, 使环磷酸腺 苷(cAMP)水解速度减慢,富含 PDE Ⅲ的细胞内 cAMP 水平上升, 抑制膜磷脂生成血栓素(TXA2), 进而抑制血 小板释放 ADP 及 5- 羟色胺,发挥舒张血管、恢复血管内 皮细胞功能、抗血小板的作用,从而防止血栓形成,减少 了血栓闭塞和远期心血管问题发生的风险 [10]。本研究中, 较参照组,研究组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升高,FIB 水平显著降低,APTT、PT 显著延长,而两组患者并发症 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西洛他唑联合阿 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老年脑血管病变患者可改善患者凝 血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 好,与刘云兵等 [11] 的研究结果基本相符。
脂质代谢紊乱与脑血管病关系密切,血脂水平升高可 对动脉内膜产生功能性损伤,从而不能有效屏障循环血液 中的脂蛋白进入动脉血管壁,伴随着脂质的不断沉积,氧 化 LDL-C 形成,循环中的单核细胞被激活并迁移到病变 处变成活化的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吞噬大量脂肪成为泡沫 细胞,从而使血管舒张异常,张力增加及血小板黏附和聚 集, 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12]。LDL-C 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 一种主要脂蛋白, 可促进泡沫细胞形成;HDL-C 则可逆向 转运胆固醇, 抗动脉粥样硬化;TG 水平升高可促使肝脏合 成较多的 LDL-C ,促使脑血管病的发生;TC 水平升高可 造成动脉内膜胆固醇蓄积,具有一定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 用 [13]。西洛他唑能够通过增加 CAMP 浓度, 激活蛋白激酶 A ,使无活性的脂肪酶磷酸化,转变成有活性的脂肪酶, 加速脂质溶解,发挥调脂作用,进而能够有效阻止动脉硬 化的形成 [14]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研究组患者 TC、 TG、LDL-C 水平均显著低于参照组,HDL-C 水平显著高于参照组,表明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能够改 善老年脑血管病变患者血脂水平,促进病情恢复。
综上,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老年脑 血管病变患者的效果理想,可有效调节患者血脂,改善凝 血功能,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卫涛 , 王健 . 西洛他唑片对老年脑血管疾病神经介入后抗血栓作用的临床研究 [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 2017. 33(3): 209- 212.
[2] 杨洪清 , 罗飏 , 马俊 , 等 . 阿司匹林与西洛他唑用于合并氯吡格雷抵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二级预防效果比较 [J]. 实用老年医学 ,2020. 34(3): 270-273.
[3] 李定远 , 于净 , 韩若冰 , 等 .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对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疗效性和安全性的网络 Meta 分析 [J]. 沈 阳药科大学学报 , 2018. 35(8): 680-689. 706.
[4]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
病学组 . 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 2015[J]. 中华神经科杂志 , 2017.50(3): 168- 171.
[5] 吉训明 . 脑血管病急诊介入治疗学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120.
[6] 梁国标 . 老年脑血管病介入治疗 [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 24(2): 113- 115.
[7] 张宗银 , 黄志敏 , 徐红 , 等 . 西洛他唑片联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对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J]. 实用医 院临床杂志 , 2020. 17(6): 43-46.
[8] 杨德民 , 苏珊 , 巨岩 , 等 . 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对颈动脉狭窄患者神经介入后血栓影响及安全性分析 [J]. 药物评 价研究 , 2019. 42(9): 1798- 1801.
[9] 任更朴 , 刘义庆 , 张炳昌 .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抗血栓形成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J]. 山东医药 , 2014. 54(42): 14- 16.
[10] 陈彬 , 郑灿坤 , 陈辉 , 等 . 西洛他唑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 Meta 分析 [J].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 志 , 2019. 46(2): 166- 171.
[11] 刘云兵 , 严青春 . 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老年脑 血管疾病神经介入后抗血栓作用的疗效及安全性 [J]. 血栓与止 血学 , 2021. 27(6): 956-957.
[12] 沈梦园 , 牛潇晗 , 王利新 . 血脂监测在心脑血管疾病诊疗中的应 用 [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 2018. 41(11): 893-896.
[13] 王娟 , 杨柳 , 权乾坤 , 等 . 老年人载脂蛋白 E 基因多态性和血脂 代谢与心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 [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 2020. 39(8): 883-886.
[14] 涂强 . 西洛他唑的药理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J]. 中 国动脉硬化杂志 , 2017. 25(6): 644-64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4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