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骨劈开与骨挤压术联合引导骨组织再生(GBR)技术在口腔种植骨增量中的应用价值及对种植稳定性、安全性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苏州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90例牙列缺损行口腔种植的患者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GBR技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骨劈开与骨挤压术联合GBR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种植体存留率、伤口愈合时间,植入前与植入后3、6个月牙槽骨宽度、高度、骨密度,植入后3、6个月红色美学指数(PES)、白色美学指数(WE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种植体存留率均达到100%;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与植入前比,植入后3、6个月两组患者牙槽骨宽度、高度均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且植入后3、6个月观察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骨密度均呈逐渐增大趋势,且植入后3、6个月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植入后3、6个月,观察组患者PES、WE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植入后3、6个月两组患者牙槽骨高度与PES、WES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骨劈开与骨挤压术联合GBR技术在口腔种植骨增量中的应用效果理想,可提高患者美学效果,且种植稳定性与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口腔种植,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骨劈开,骨挤压术,骨量
口腔种植是口腔修复的常用方式,将种植体通过人工植入来达到支撑固位的目的,从而使患者口腔功能与外貌美观得以恢复。种植区骨量是否充足可直接影响到口腔种植效果,若种植区四周基础骨量不足则会影响种植体植入后的稳定性[1]。引导骨组织再生(GBR)技术为当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口腔骨增量方式,通过植入人工骨粉和覆盖胶原骨膜,可达到促进缺损区修复性骨再生效果,且种植体可在口腔内稳定结合[2]。而当患者存在牙槽嵴宽度过窄的情况时,会使种植体周围的骨厚度不足,此时通过骨劈开技术对牙槽嵴进行劈开,引导骨再生,在此基础上结合骨挤压术,通过骨组织的弹性,使唇、腭侧骨板发生轻微移动,扩大牙槽窝后使种植体顺利植入,减轻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痛苦[3]。为此,在予以患者口腔种植与GBR技术治疗时联合骨劈开、骨挤压术,以补充种植区四周基础骨量,从而为种植体提供良好的生物支撑作用、提高种植体植入成功率及稳定性。本研究旨在探讨骨劈开术与骨挤压术联合GBR技术在口腔种植骨增量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苏州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牙列缺损行口腔种植的9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52颗)与观察组(45例,54颗)。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3、22例;年龄23~58岁,平均(43.87±2.18)岁;单颗牙缺失38例(38颗),双颗牙缺失7例(14颗)。观察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5、20例;年龄22~55岁,平均(42.99±2.09)岁;单颗牙缺失36例(36颗),双颗牙缺失9例(18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4]中的相关标准者;符合手术治疗指征者;缺牙区可利用骨高度>10 mm,压槽嵴顶部宽度均为3~5 mm者;意识清晰、认知能力正常、依从性良好者等。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者;存在手术禁忌证者;咬合关系异常者;合并口腔急性炎症者等。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GBR技术治疗,局部麻醉,按照设计方案备洞并将种植体植入,用骨粉对缺损区域进行补充,之后再以Bio-gide膜覆盖,作松弛切口后行骨膜减张,最后无张力缝合切口[5]。
给予观察组患者骨劈开与骨挤压术联合GBR技术治疗。局麻处理后,在距离相邻牙1.5 mm处使用超声刀切开颊侧密质骨及牙槽嵴顶,然后将牙槽嵴顶向唇侧翻方向做全厚黏骨膜瓣剥离,直至牙槽嵴顶2/3处,然后将骨膜切开,并剥离黏膜瓣,对骨表面进行彻底清理,充分暴露术区;之后测量唇舌向牙槽嵴顶骨质厚度,使牙槽骨保持在垂直方向,且骨缺损及唇侧未出现凹陷,使用超声骨刀将骨皮质切开,并通过骨劈开器将其劈开至短于种植体3 mm处,保证种植体的机械稳定。劈开骨皮质后,施以骨挤压术治疗,对腭侧骨板进行保护,避免唇侧骨板发生骨折。在骨板间隙选择合适的角度,使用2 mm先锋钻制备洞形,制备期间以骨挤压器做挤压,以先锋钻制作的隧道为方向,进行逐级操作,从而在保证腭部骨板厚度的同时达到扩孔效果,并完成种植窝制备。同时在予以患者骨挤压术治疗的同时还应注意控制力度,避免因力度过大而造成唇部骨板裂折或者腭部骨板裂折现象发生。完成种植体植入后,可予以患者唇部骨瓣修复处理,并整理骨缘与其他尖锐部位,以促进唇部骨瓣复位。对于骨劈开造成的间隙可以骨粉充填,并覆盖Bio-gide膜;伴有颊侧缺损症状的患者,在完成种植体植入后,使用骨粉在颊侧劈开的骨板外侧进行覆盖。若患者伴有骨瓣不稳定或断裂现象,则应以结扎钢丝牵引或钉钛膜固定,以维持骨瓣稳定。完成上述操作后,再予以患者唇部软组织放松处理,并行牙龈黏膜复位,最后行伤口无张力缝合处理。
两组患者术后均行常规抗生素抗感染与止痛药物镇痛治疗,术后7~10d拆线,并于术后随访6个月。
1.3观察指标①种植体存留率与伤口愈合时间。6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种植体存留情况(以种植体无松动,且经X线检查现实种植体周围无透射影为种植体存留成功),并对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进行统计对比。②牙槽骨宽度、高度及密度。对两组患者种植体植入前及植入后3、6个月牙槽骨宽度、高度情况进行比较;分别在植入前后拍摄根尖、曲面体层片,对患者的牙槽嵴宽度、高度及密度进行测量(密度测量方法:设置X线于垂直在头正中的矢状面,在其左右侧进行重叠照射,通过骨质对X线的吸收量计算数值),并分析牙槽宽度、高度及密度变化情况。③红色美学指数(PES)[6]、白色美学指数(WES)[7]评分。通过PES、WE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植入后3、6个月的美学情况;PES包含7个项目,各项评分分值均为0~2分,分值越高则表示红色美学效果越好;WES包括5个项目,各项评分分值均为0~2分,分值越高表明白色美学效果越好。④并发症。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感染、疼痛、骨吸收、神经感觉异常)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经K-S检验证实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相同时间点两组间比较行t检验,组内多时间点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种植体存留率与伤口愈合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种植体均得到有效存留,存留率均为100%;观察组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时间为(3.38±0.32)个月,显著短于对照组的(5.12±0.6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13,P<0.05)。
2.2两组患者牙槽骨宽度、高度及密度比较与植入前比,植入后3、6个月两组患者牙槽骨宽度、高度均呈增大后减小趋势,且植入后3、6个月观察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骨密度均呈逐渐增大趋势,且植入后3、6个月观察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与植入后3个月比,植入后6个月两组患者牙槽骨高度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3两组患者PES、WES评分比较植入后3、6个月,观察组患者PES、WE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植入后3个月与6个月两组患者PES、WES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4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于口腔健康与牙齿美观度的重视程度都在不断提升。口腔种植术作为一种新型口腔修复技术因能够为众多牙齿缺陷或不美观患者提供有效的修复治疗而逐渐受到广大医患人员的认可。所谓口腔种植术即将种植材料植入牙槽骨内以发挥基础支撑作用,然后在其基础上制造假牙的技术,从而达到修复牙齿缺陷目的的一种治疗方式[8]。GBR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较大,该技术主要是利用生物膜屏障在骨缺损部位构建较为封闭的组织空间,阻挡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向骨缺损区迁移,保证成骨细胞与血管的良好生长,进而达到稳定创口、促进缺损去修复性骨再生的效果,但单纯的GBR技术所达到的骨增量效果较为有限,尚无法形成稳定的成骨空间屏障,同时会使创口愈合时延长间;此外,若在治疗过程中胶原膜暴露,还可能会引发多种并发症,给患者病情恢复带来负面影响[9]。
口腔种植主要是在骨组织内植入种植体的方式来发挥基础支撑作用,而充足的骨量则是保证种植成功的关键,在种植区牙槽嵴宽度不低于5.5 mm,同时植入后唇腭侧生育骨量厚度不低于1 mm时才能保证种植体置入后的稳定性,若患者伴有种植区骨量不足、四周骨厚度不足、牙槽嵴宽度过窄等现象,则极易影响种植效果[10]。但多数患者在牙齿缺损后,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牙槽骨吸收现象,因此种植区的骨量不够充足,这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种植的位置与方向[11]。为此,想要达到理想的种植修复效果,配合有效的骨增量手术非常必要。骨劈开术多应用于宽度不足的牙槽嵴增骨修复,通过器械将狭窄的牙槽嵴的唇、舌侧骨板分开,使唇侧骨板唇向移位,增加牙槽突骨量,从而增宽牙槽嵴;而骨挤压术则是通过挤压种植窝以提升种植体周围的骨密度,且挤压所产生的骨质弹性还可促进种植体更好地植入,对于维持种植体的稳定性有非常积极的作用[12]。两者联合治疗可有效提高初期种植体的稳定,有助于骨结合的治疗。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种植体存留率均为100%;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植入后3、6个月观察组患者牙槽骨宽度、高度及密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提示GBR技术联合骨劈开术与骨挤压术在口腔种植骨增量治疗中能够获得更为稳定、理想的治疗效果。
将种植牙植入到骨组织中,可为种植牙的修复提供稳定、有效的支撑结构,从而保证术后种植牙可正常使用,达到较好的修补牙齿缺陷的效果。骨劈开技术与骨挤压术联合应用于口腔种植骨增量的治疗中能够更好地保证种植体的稳定性,为后续骨结合提供良好条件[13]。单一GBR技术的水平骨增量通常较为有限,难以提供更为稳定的成骨空间屏障,且愈合时间较长,若胶原膜暴露,易导致多种并发症的产生,而骨挤压术则是利用挤压种植窝,增加种植体周围的骨密度,通过挤压引起的骨质弹性及回复压力,维持种植体的稳定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骨挤压术可以提高口腔种植骨窝周的骨密度,不仅减少了骨丧失,也增大了骨与种植体之间界面的接触,从而更好地促进骨的整合生长,达到了更好的软组织美学效果[14]。本研究结果显示,植入后3、6个月,观察组患者PES、WE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GBR技术联合骨劈开术与骨挤压术应用于口腔种植骨增量中能提高患者美学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更佳。但需注意的是,术中行骨劈开时应注意劈开方向,且需注意把握进入的深度,不宜过大,避免局部过热等现象发生;而在行骨挤压术治疗时则应注意挤压力度,以防止因力度较大而造成骨坏死,保证治疗效果。
综上,在口腔种植骨增量的治疗中采用GBR技术联合骨劈开术与骨挤压术的效果更为理想,可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提高美学效果,且稳定性更佳,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晨琳,徐光宙.口腔种植中骨增量技术的应用进展[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8,16(6):553-558.
[2]彭巍.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在口腔颌面部创伤后牙缺失伴骨缺损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6):18-20.
[3]李耀武,魏雪琴.骨劈开配合骨挤压术在口腔种植骨增量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学,2018,42(11):1074-1075.
[4]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1.
[5]闫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引导骨再生术在双尖牙区即刻种植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3):153-155.
[6]梁一雷,苏武.不同种植修复技术对牙齿种植患者恢复情况及PES评分、WES评分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21,30(1):122-125.
[7]马宁,于春,刘海鹏.牙周生物型对美学区同期行引导骨再生术延期种植的红白美学效果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19,28(1):138-141.
[8]李芃,李瑞.牙槽骨严重吸收的患者应用环状植骨结合牙种植技术治疗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7,7(1):158-160,173.
[9]李康,陈淑萍,谢春,等.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种植修复口腔颌面部创伤后牙缺失伴骨缺损的临床研究[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16,21(3):124-127.
[10]王谦.引导骨再生术、骨劈开术、牙槽嵴扩张术三联治疗上颌前牙狭窄牙槽嵴种植患者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2,34(5):46-48.
[11]张旭,王鹏远,李龙.口腔种植骨增量中应用骨劈开配合骨挤压术的效果及稳定性[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23):4117-4119.
[12]兰海龙.骨劈开术在口腔种植骨增量中的效果观察及异常情况发生率影响分析[J/CD].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34):24.
[13]李鑫.探究骨劈开配合骨挤压术在口腔种植骨增量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6):194.
[14]范静.骨劈开、骨挤压术及GBR技术在前牙美学区种植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11):33-3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4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