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探讨常规修复与口腔种植修复应用于牙列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3 月至2018年3 月期间收治的牙列缺损患者48 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修复,观察组为口腔种植修复, 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咀嚼功能、固位功能、牙齿舒适度、言语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口腔种植修复应用于牙列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相比于常规修复,提高了治疗效果, 值得应用。
关键词: 常规修复;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效果探析
本文引用格式:王尚虎 . 常规修复与口腔种植修复应用于牙列缺损患者中的效果探析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4):65+67.
0引言
牙列缺损为常见临床疾病,也为典型口腔疾病,该疾病的产生与牙周病变、龋病、外伤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的症状表现为咀嚼功能减退、发音功能障碍、牙周组织改变等,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该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了影响我国居民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应给予重点关注;临床上,针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案有许多种,选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疗效存在差异性,如何选取治疗方法成为了关键所在 [1]。本文为探讨常规修复与口腔种植修复应用于牙列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我院 2017 年 3 月至 2018 年 3 月收治的牙列缺损患者 48 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每组 24 例,其中, 对照组男 17 例,女 7 例;年龄在 21-75 岁,平均(57.21±1.25) 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学历患者 4 例、大专以下学历患者 20 例;观察组男 18 例,女 6 例;年龄在 21-76 岁,平均(57.26±1.24)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学历患者 5 例、大专以下学历患者 19 例。两组在(年龄、文化程度、性别) 等方面,统计学无意义(P > 0.05)。纳入标准:依据 WHO 中关于牙列缺损的诊断标准 [2],确诊为牙列缺损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严重肝、肾等器官功能不全者; 排除精神疾病者;排除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全身免疫性疾病者。
1.2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修复,患者入院后,为患者进行详细的检查,做好记录,掌握患者的基本资料,结合实际情况, 为患者制定常规修复计划,找到病灶位置,口腔消毒,浓度为 2% 利多卡因实施对病灶区域进行局部麻醉,清理患者牙结石和牙菌斑,三个月后,再次实施复诊,检查愈合情况, 患者修复位置愈合良好时,实施固定桥修复,依据患者患处的大小,为患者制定牙齿模型,佩戴好模型后,满足好患者的所有需求,完成治疗,做好记录。观察组为口腔种植修复, 患者入院后,为患者进行详细的检查,做好记录,掌握患者的基本资料,结合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口腔种植修复计划, 找到病灶位置,口腔消毒,浓度为 2% 利多卡因实施对病灶区域进行局部麻醉,手术操作引导板,确定植入点,使用环形刀进行垂直切开,剥离骨膜剥,直至充分暴露骨面,做切口,切口为 L 形,充分暴露压槽,依据实际宽度和深度,选用钻孔设备进行操作,种植体植入,螺丝封闭,缝合软组织, 抗感染处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咀嚼功能、固位功能、牙齿舒适度、言语功能评分情况。咀嚼功能、固位功能、牙齿舒适度、言语功能评分均依据视觉模拟量表进行评估,0-10 分,评估分数越高,表示咀嚼功能、固位功能、牙齿舒适度、言语功能越高,反之,表示咀嚼功能、固位功能、牙齿舒适度、言语功能越低 [3]。
1.4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输入到 SPSS 19.0 中,分析,用(±s)表示平均值,组间用 t 检验,P < 0.05,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两组咀嚼功能、固位功能、牙齿舒适度、言语功能评分情况。两组的咀嚼功能、固位功能、牙齿舒适度、言语功能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的咀嚼功能、固位功能、牙齿舒适度、言语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 1。
3讨论
牙列缺损作为典型口腔疾病,指的是在患者牙列中产生一颗或多颗牙缺失情况,临床上常见的牙列缺失为多颗牙缺失,发病后,会导致患者的咀嚼能力降低,不利于患者进食, 当食物残留在缺失部位时,使得细菌在缺失部位滋生,极易导致牙周炎等疾病的产生,进而使得病情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给予重视 [4]。
通过对该疾病的研究,该疾病的发病因素非常的复杂, 为多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发病后,多选用口腔修复进行治疗, 牙齿多选用人工牙进行治疗,治疗方法主要为局部固定义齿、可摘活动义齿等,通过对患者周围残余牙、缺牙位置、缺牙数量等进行系统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为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上述两种治疗方案的基础为附近残余牙,应用制备基牙且链接装置对人工牙齿进行固定,利用人工牙代替缺牙, 进而达到促进发音、咀嚼功能的恢复,因此,在针对该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应掌握患者的全部资料 [5]。
临床上,针对该疾病的治疗,多选用常规修复进行治疗, 虽然有着一定程度的治疗效果,但是,基牙极易产生磨损, 使得整体治疗效果不甚理想,随着我国种植技术的不断完善, 口腔种植修复技术的不断提升,口腔种植修复逐渐取代常规修复成为了主要的治疗方案,口腔种植修复不会对患者的牙槽骨产生刺激,能够有效预防牙槽骨萎缩和疏松的现象,能够提供有效固定力,避免残余牙体损伤或磨损,与患者口腔牙体的符合率非常高,能降低牙周炎的发病率,本文中,对比常规修与口腔种植修复应用于牙列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发现,观察组的咀嚼功能、固位功能、牙齿舒适度、言语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 0.05);表明,在为牙列缺损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常规修复有着一定程度的治疗效果,整体治疗效果较差,随着口腔种植修复的普及, 逐渐成为了最佳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咀嚼功能、固位功能、牙齿舒适度、言语功能,应用价值极高,值得牙列缺损患者优先选用。
综上所述,口腔种植修复应用于牙列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相比于常规修复,提高了治疗效果,口腔种植修复值得牙列缺损患者应用。
参考文献:
[1]孙长安, 李志刚, 陈晓玉.Bicon 种植套筒冠义齿在牙周炎伴牙列缺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4,12(3):382-384.
[2]李艳莉, 何升腾, 邓金勇. 种植修复和常规修复在牙列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7(21):2349-2350.
[3]黄海霞 , 兰玉燕 , 潘兰兰 , 等. 种植修复后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体的松动度、SBI 及 PIS 指数的变化水平 [J]. 重庆医学,2015,22(28):3935-3937.
[4]田敏 , 吉兆华, 马楚凡 , 等. 种植支持冠桥修复患者主观满意度的调查和分析 [J].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6,14(3):167-170.
[5]张庆福, 刘国勤, 刘刚 , 等. 自体骨移植与引导骨再生在外胚层发育不全综合征种植修复中的应用[J].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4,24(6):443-447.
《常规修复与口腔种植修复应用于牙列缺损患者中的效果探析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122/20181122031616842.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