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究扶正固本汤对脑卒中后多重耐药感染肺炎患者临床症状、炎症反应及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8 年 8 月 至 2021 年 8 月泰州市中医院收治的 120 例脑卒中后多重耐药菌感染肺炎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60 例)和观察组 ( 60 例) ,给予对照组患者抗炎、抗感染、支气管舒张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扶正固本汤治疗,两组患者均 治疗 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 CIPS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 ) 、序贯器 官衰竭评估( SOFA )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炎症指标、肺功能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 93.33% ,高于对 照组的 76.67% ;与治疗前比,两组患者治疗后 CPIS 、NIHSS 、SOFA 评分,发热、呼吸困难、咳痰、嗜睡、咳嗽等中医证候积分及 总分, 白细胞计数( WBC )及血清 C- 反应蛋白( CRP ) 、降钙素原( PCT )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而第 1 秒用力呼气 容积( FEV1 ) 、用力肺活量( FVC )及最大呼气峰值流速( PEF )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 P<0.05 )。 结论 扶正固本汤结 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多重耐药菌感染肺炎患者,其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肺部感染程度和炎症反应,改善肺 功能。
关键词: 脑卒中,多重耐药感染,扶正固本汤,肺功能,炎症反应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在急性发作期 或者恢复期易引发感染性肺炎,导致患者免疫力低下,且 在治疗过程中大量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及不合理的用药方 法会致使临床耐药菌株数量增加,进而提高了多重耐药菌 肺炎的发生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抗生素是目前治 疗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重要方法,其中包括哌拉西林他唑 巴坦、莫西沙星注射液等常规药物,可对患者进行抗炎、 抗感染治疗,但耐药菌的耐药性会导致西药治疗效果较 差,无法根除病菌,且病情容易出现反复,致使治疗效果 不理想。中医认为,多重耐药菌肺炎归属于“风温”“喘病”“肺热”等范畴,病因当为温邪疫毒,病位主要在肺, 邪气袭肺,肺气不得宣发,故发为咳嗽;肺通调水道,肺 失宣肃则脾气转输不利,水谷精微不得布散,故化生痰 液,顺传于胃,痰气内结,久而化热,或可逆传心包,扰 乱心神,可表现为高热神昏,由此可见多重耐药感染肺炎 乃属正虚邪实,后期可出现虚实夹杂之证,故在治疗上当 以扶正固本驱邪法治之,宜选用扶正固本汤治之 [1] 。扶正 固本汤是治疗肿瘤化疗后的常用方剂,但相关研究发现只 要辨证得当,该方同样可以用于肺炎的治疗 [2] 。基于此, 本研究重点探究扶正固本汤治疗脑卒中后多重耐药感染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 年 8 月至 2021 年 8 月泰州 市中医院收治的 120 例脑卒中后多重耐药菌感染肺炎患 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 例)和观察组( 60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 35 例,女性 25例;年龄 37~85 岁,平均(60.42±14.06)岁;脑卒中类型:缺血性脑卒 中(脑梗死) 50 例,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 10 例。观 察组患者中男性 38 例,女性 22 例;年龄 35~80 岁,平 均( 58.62±12.11 )岁;脑卒中类型:缺血性脑卒中(脑 梗死) 48 例,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 12 例。两组患 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 比。诊断标准:参照《卒中相关性肺炎诊治中国专家共 识》[3]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4] 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者;不明原因出现发热(体温超过 38.0 ℃)者;出现浓痰或 24 h 内出现痰液 形状改变者;呼咳嗽加重并伴呼吸困难或呼吸道分泌物增 加者;肺部听诊出现支气管呼吸音、爆裂音者;复查新发 炎症病灶或原有炎症病灶持续进展、出现肺实变或肺空 洞者;痰培养结果示存在多重耐药菌感染者等。排除标 准: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扩 张等疾病者;病情极不稳定者;存在意识障碍或既往有 精神病史,无法配合完成研究与调查者等。本研究患者 或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已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 批准。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法治疗,包括控 制血压、脱水降颅压、清除自由基、保护脑细胞等,可使 用药物包括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莫西沙星注射液抗炎抗感 染治疗,氨溴索、多索茶碱解痉平喘,硫酸沙丁胺醇雾化 吸入溶液、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等对症治疗 [5] 。观察 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扶正固本汤治疗,扶正 固本汤:甘草 6 g,茯苓、炒黄芩、金银花、杏仁各 15 g, 炒白术 20 g,太子参、炙黄芪、金荞麦各 30 g,水煎至400 mL,200 mL/ 次,2 次 /d,早晚分服,气管插管患者予 鼻饲注入药液,无气管插管患者予口服药液。两组患者均 治疗 14 d。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治疗后参照《卒中相关性 肺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3] 中的判定标准评估患者临床疗效,显效:胸痛、咳嗽等症状基本消失,且检查结果显示 肺部实变、浸润、渗出等病变也基本消失;有效:胸痛、 咳嗽等症状有所改善,检查结果显示肺部实变、浸润、渗 出等病变部分消失;无效:胸痛、咳嗽等症状无改善,检 查结果显示肺部实变、浸润、渗出等病变也无改善。总有 效率 =(显效 + 有效)例数 / 总例数 ×100%。②临床评分, 采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IPS) [6] 评估治疗前后两组患者 肺部感染情况,评分包含体温、白细胞计数(WBC)、气 管分泌物、氧合情况、胸部 X 线、肺部浸润影及气管吸 取物培养,总分为 12 分,得分越高则肺部感染情况越严 重。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 ) [7] 评 分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受损情况,总分 42 分,分值 越高提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采用序贯器官衰竭评估 ( SOFA ) [8] 评分评估两组患者器官衰竭情况,包括血小板 液、肾脏、呼吸、神经系统、心血管及肝脏 6 个器官,每 个器官分值 0~4 分,总分 24 分,分数越高患者器官功能 衰竭越严重。③中医证候评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 标准》 [4] 中的评分标准,共包含发热、呼吸困难、咳痰、 嗜睡、咳嗽表现共计 5 个评分项目,每个项目分为重度、 中度、轻度,分别为 3 分、2 分、1分。④炎症指标,采集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 5 mL,取 2 mL 血液采用全 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 公司,型号:BC-5180)检测 WBC 水平,取另 3 mL 血液, 3 000 r/min 转速离心 10 min,分离血清,使用全自动分析 仪(深圳普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号:CL8000)检测血 清 C- 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⑤肺功 能指标,血液采集方法同④,采用肺功能检测仪(四川思 科达科技有限公司,型号:S-980A Ⅰ)检测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 )、用力肺活量(FVC)及最大呼气峰值流 速(PEF )。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 分析,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采用 χ2 检验;计量资 料的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则以 (x ±s) 表示,行 t检 验。以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 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 见表 1.
2.2 两组患者 CPIS、NIHSS 及 SOFA 评分比较 与治疗 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 CPIS、NIHSS 及 SOFA 评分均降 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2.
2.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 两组患者发热、呼吸困难、咳痰、嗜睡、咳嗽等证候积分 及总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均 P<0.05),见表 3.
2.4 两组患者 WBC 及血清 CRP、PCT 水平比较 与治 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 WBC、血清 CRP、PCT 水平均 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4.
2.5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 组患者 FEV1、FVC、PEF 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5.
3 讨论
多重耐药菌株感染肺炎属于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 一,主要是由于既往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不合理的情况, 导致部分脑卒中后患者出现了耐药菌株,且随着菌株耐药 性的增强,最终引发该疾病的发生,其具有难预防、难控 制的特点。临床对于多重耐药菌株感染肺炎多采用对症治 疗联合抗感染治疗,但耐药菌通常对于常用的抗生素类型 具有明显耐药性,对药物作用并不敏感;随着药物应用时 间的延长和剂量的增加,还可能会导致多重耐药重症肺炎 的发生,增加治疗难度。
中医学认为,多重耐药感染肺炎其病位在肺,但同时 也与脾相关,且正气亏虚乃发病的必然条件,张仲景《金 匮要略》中记载“四季脾旺,不受邪”;李杲《脾胃论》中也指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肺主气司呼吸,外邪 侵袭,首先犯肺,肺失宣发,故表现为咳嗽,脾为后天朱 本,主运化水谷,脾虚则气虚生化不足,水谷精微不得上 输, 累及子脏, 可致肺气虚, 导致卫外不固, 易感外邪 [9]。 由此可见,多种多重耐药感染肺炎的治疗方重视脾的运化 功能调节,在治疗上当以注重扶正、固本、祛邪为主。扶 正固本汤中炙黄芪补气行血,固表;太子参温补心、肺脾 三经,可补气养阴,与炙黄芪配合后可增强补益的功效, 此乃扶正;炒白术、茯苓健脾祛湿,与炙黄芪、太子参相 配后,健脾之气更强,此乃固本,与金银花、炒黄芩相配 清热之力更强,可清肺热,化痰瘀;杏仁降气、止咳、平 喘,与金银花、金荞麦相配可清化热痰,甘草祛痰止咳、 益气补脾,此乃祛邪,诸药合用,共奏补益肺脾,宣肺化 痰之功效 [10- 11]。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 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各中医证候评分及 CPIS、 NIHSS、SOFA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说明扶正固本汤结合西 医常规疗法有助于减轻脑卒中后多重耐药菌感染肺炎患者 的肺部感染程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且 预后良好。
多重耐药感染肺炎的病情发展与炎症细胞因子的作用 密切相关,其中 WBC 及血清 CRP、PCT 作为典型炎症指 标,当患者全身感染程度加重时,其水平迅速升高 [12] 。 多重耐药感染肺炎患者多存在明显的氧代谢失衡情况, 同时肺部炎症反应会导致肺功能下降,而 FEV1 、FVC、 PEF 水平作为典型的肺功能指标,其水平变化与肺功能受 损程度呈负相关 [13]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 者 WBC、血清 CRP、PCT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而 FEV1 、 FVC、PEF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提示扶正固本汤治疗脑卒 中后多重耐药菌感染肺炎患者,可减轻其炎症反应,改善 肺功能。其原因在于,炒黄芩中含有黄酮类、有机酸类 等成分,具有抗病毒、抗菌、抗炎的作用;金银花中含 有有机酸类成分,其中含量最多的为绿原酸,具有抗菌 消炎、抗病毒、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可减轻患者炎症反 应 [14- 15] ;同时扶正固本汤中含有炙黄芪,其有效成分为黄 芪多糖,可活化巨噬细胞,增强巨噬细胞对病毒、细菌的吞噬功能,减轻气道炎症反应,进而改善通气功能和肺功能 [16]
综上,扶正固本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多 重耐药菌感染肺炎患者,其疗效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 减轻肺部感染程度和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值得临床 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西贤 , 耿连岐 . 中医辨证治疗中风后多重耐药菌感染肺炎 26例 [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 2015. 21(9): 1290- 1292.
[2] 田野 , 刘思洋 , 姜文军 . 芪贞扶正固本汤联合化疗治疗术后非小细胞肺癌 40 例 [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 2016. 22(3): 242- 245.
[3] 卒中相关性肺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组 . 卒中相关性肺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J]. 中华内科杂志 , 2010. 49(12): 1075- 1078.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M]. 北京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2012: 68.
[5] 谭海军 . 自拟清肺化痰方治疗脑卒中后多重耐药菌感染肺炎( 痰热壅肺证 ) 临床观察 [J]. 北方药学 , 2019. 16(1): 57-58.
[6] 王红岩 , 张昕 . 降钙素原和肺部感染评分在肺结核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临床作用 [J]. 中国医药指南 , 2019. 17(32): 111- 112.
[7] 蔡业峰, 贾真, 张新春, 等 . 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 中文版多中心测评研究 : 附 537 例缺血中风多中心多时点临床测 评研究 [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08. 31(7): 494-498.
[8] 叶宁 , 骆雪萍 . 动态监测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在危重病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J]. 中国全科医学 , 2012. 15(26): 3071- 3073.
[9] 朱勤贤 , 张国庆 , 顾柏林 , 等 . 清肺通络汤治疗卒中后多重耐药菌感染肺炎的临床疗效 [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16. 30(5): 26-29.
[10] 石婷 . 扶正固本汤加减联合金匮肾气丸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 的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 [J]. 中外医学研究 , 2019. 17(12): 160- 161.
[11] 李天传 , 陈乃杰 , 陈云莺 , 等 . 基于临床受益反应评价扶正固本汤辅助治疗晚期肺癌疗效 [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 2021. 35(2): 125- 128.
[12] 王辉 , 潘丹 . 左氧氟沙星与不同抗菌药物联用对多重耐药菌致医 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J]. 抗感染药学 , 2018. 15(2): 262-264.
[13] 杨锦涛 . 替加环素对老年脑梗死合并多重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肺 部感染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肺功能的影响 [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2. 35(3): 415-417.
[14] 姚雪, 吴国真, 赵宏伟 . 黄芩中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辽宁中医杂志 , 2020. 47(7): 215-220.
[15] 吴娇 , 王聪 , 于海川 . 金银花中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 展 [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2019. 25(4): 225-234.
[16] 吕琴 , 赵文晓 , 王世军 , 等 . 黄芪活血功效及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 [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2020. 26(9): 215-22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4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