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肺心病康复中的应用进展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27 13:54:0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病情复杂,迁延难愈,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现阶段,临床在 肺心病康复治疗中主要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但其疗效欠佳。随着中医学在肺心病康复治疗中的深入研究,中西医结合疗法也逐渐被应用 于该疾病的康复中,其可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恢复。现就肺心病的西医、中医病因病机,西医、中 医及中西医结合疗法在促进肺心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高肺心病的治疗效果提供明确、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因病机,中西医结合治疗,应用进展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因肺组织或肺部 血管慢性病变、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 起右心室肥大,或右心衰竭的疾病。肺心病患者以呼吸困难、咳嗽气喘、心悸、发绀、水肿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 现,病情复杂,迁延难愈,患者最终多因肺功能衰竭、心 力衰竭而死亡,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1] 。现阶段,临床在治疗肺心病,促进肺、心功能康复中主要是采 用药物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等西医措施,其可缓解患者的 临床症状,控制病情进展,加快患者心、肺功能康复,虽 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因肺心病可反复发作,可使得患 者产生消极情绪,治疗依从性不佳,不利于其预后 [2] 。传 统医学对肺心病有着独特的治疗价值,其包括中医药、穴 位贴敷、按摩、埋线、针刺等手段,为肺心病提供了多种 治疗方案,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可有效控制患者 病情发展,减轻病痛,促进肺、心功能康复,改善生活质 量, 且可减少西医治疗的不良反应 [3-4]。本文旨在对肺心 病的西医、中医病因病机,西医、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疗法 在促进肺心病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综述,以期为临 床有效促进肺心病康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1 肺心病的病因病机

  1.1 西医病因病机 西医认为,肺心病发病的病因主要 分为以下 4 个方面:①胸廓成形术失误、肥厚胸膜压迫肺 组织、脊椎变形等严重的胸廓畸形累及肺组织病变;②支 气管哮喘、尘肺、慢性阻塞性肺病、间质性肺疾病、重症 肺结核等支气管、肺部疾病;③肺部血管血栓、特发性高 血压等肺血管病变;④由脊髓灰质炎导致的肺部呼吸神经 营养不良、呼吸肌病变等,使得呼吸神经功能下降 [5] 。肺 心病的病机如下:支气管、肺部疾病、肺组织病变、肺血 管病变、呼吸神经功能下降可导致机体肺的呼吸功能发 生障碍,使得机体供氧不足,引发呼吸性酸中毒、高碳酸 血症等,进而可造成肺细小动脉痉挛;同时还可刺激机体 合成、分泌儿茶酚胺等缩血管物质,促进肺血管收缩,进 一步加剧肺动脉高压;此外,缺氧可刺激机体生成大量的 红细胞,增加血液黏稠度,使血流阻力增大,进而可增高 肺动脉压;缺氧还可刺激、兴奋机体的交感神经,增加心 排量,减少肾血流量,导致水、钠潴留,使得肺血流量升 高,进而增大肺动脉高压,加重心脏负荷,使得右心心腔 扩张、心肌肥大,从而引发右心衰竭,随着病情进展,还 可使左心受累,造成全心肥厚,诱发肺心病 [6]。

  1.2 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无“肺心病”病名,根据本病的 特点,中医学将其归为“咳嗽”“喘证”“痰饮”“肺胀” 等范畴,其发病多因咳喘、肺胀诸疾久治不愈,复因外 感之淫,饮食不节,劳倦过度而诱发,发病缓慢,病程较 长。肺心病整个病程发展较缓慢,初因外感内伤,损及肺 脾,致肺失宣降,痰浊内阻,久治不愈,肾阳受损,肝血 瘀滞,水液代谢失调,心脉不利,肺心成疾 [7] 。因此,本 病病位以肺、肾、心为主,现将本病与肺、肾、心之关系 探讨如下。

  1.2.1 肺、肾与肺心病肺功能的关系 《类证治裁》曰: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意指肺主气,司呼吸,是体内外气体 交换的场所,机体通过肺吸入清气,呼出浊气,吐故纳 新,生生不息,肾主纳气,可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防止 呼吸表浅,肺、肾共同作用,才能保证呼吸均匀调和,维 持呼吸运动的节律和深度 [8]。《医碥》曰:“气根于肾,亦 归于肾,故曰肾纳气,其息深深。”若肾气不足,摄纳无 力,不能维持吸气的深度,则呼吸不能连续,清气不能吸 入,浊气不能排出,因而出现呼吸浅表,或呼多吸少,动 则气短等病理表现。故肺失主气,肾失纳气,则表现为喘 促,动则加重,甚至为呼吸衰竭状态 [9]。

  1.2.2 心与肺心病心功能的关系 《内经》中言:“诸血者 皆属于心。”心主血,血行脉中,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 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以营养全身的功能。心动不 息,则血流不息。《类经》曰:“经脉流动,必由乎气,气 主于肺,故为百脉之朝会。”说明肺和经脉中的血液运行 密切相关,肺助心行血,而其功能的实现,正是基于肺 主气。肺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和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气合 称为“宗气”,宗气积于胸中,上走息道以协助呼吸,贯 通血脉,推动血液运行 [10] 。而肾与心的生理关系主要体 现在阴阳的升降 [11] 。心在上焦,属火;肾在下焦,属水。 在上者宜降,在下者宜升,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心与肾 之间的水火升降互济,维持了两脏之间生理功能的协调平 衡。心气充盛是实现心主血脉功能的基础条件之一,只 有保持心肾相交,才不至于心火炽盛,脉搏急促,发生变 证。肺心病是因肺系疾病慢性迁延而致,故其始于肺气 虚;久则及肾,临床表现为肺肾气虚、肺肾气阴两虚;渐 累及于心,临床表现为心肺气虚、心肾阳虚。

  2 肺心病的中西医治疗方法

  2.1 西医治疗 在肺心病康复中,西医治疗主要是以治 疗肺部疾病,促进肺心功能康复为原则,并在治疗期间密 切关注机体各系统器官功能,以保持其正常运行 [12] 。具 体包括以下方面:①感染的控制。感染是肺心病患者在临 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可促进患者发生心衰,加 快病情进展,不利于改善预后。因此临床通过病原菌检 测,并根据其结果予以对症的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同时也 可选用广谱抗菌药控制感染。②呼吸道的通畅治疗。肺心 病在临床中的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因 此临床可对患者实施口腔清洁、清除口咽泌物、排痰措 施,并采取雾化除痰、扩张支气管、缓解痉挛等药物改善 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③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改善。因 肺心病患者的呼吸功能下降,可使得机体出现缺氧和二氧 化碳潴留情况,若患者未能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机 体则会出现呼吸性酸中毒、高碳酸血症等并发症,进而加 重患者病情,不利于肺、心功能康复。因此临床可予以机械通气、吸入高浓度氧气、低流量持续吸氧及呼吸兴奋药 物,进而改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现象,维持生命体征稳 定,促进肺、心功能康复。④维持酸碱和电解质平衡。酸 碱平衡、电解质平衡紊乱是肺心病患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 的合并症,其主要是由机体供氧不足、二氧化碳潴留所 致,且可导致机体代谢紊乱,进而不利于患者康复。因此 临床可通过予以患者及时补液、纠正酸碱失衡等措施,以 达到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⑤呼吸康复锻炼。呼吸肌疲劳 是多数肺心病患者伴有的症状,其可降低通气功能,升高 肺动脉高压,加重心脏负荷,且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 质量。因此,临床通过实施呼吸康复锻炼措施(如腹式呼 吸、缩唇呼吸、呼吸肌锻炼等)进行优化换气过程,增加 呼吸肌的耐力与肌力,以提升血氧饱和度,促进肺功能康 复,有利于改善预后。⑥控制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肺心 病在临床中的主要症状,因此临床可通过予以患者利尿、 正性肌力药物等治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心功能 康复,改善预后。

  2.2 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是中医疾病治疗的基本原则, 其主要是通过不同的病因、病机和病情发展阶段对患者进 行辨证分型,而后予以相应的治疗措施。目前肺心病主要 分为肺虚阴虚咳喘型、肺虚咳喘型、肾虚咳喘型等分型, 临床通过标本兼治,可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13] 。在肺心 病康复中,中医主要是以辨证论治、穴位治疗、单味中药 治疗、复方中药治疗、中药注射剂治疗等途径缓解患者的 临床症状,以促进肺心功能康复,提高预后效果,改善生 活质量 [14- 15]。随着中医药在肺心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单 味、复方中药治疗方式也逐渐被应用于该疾病中,其中单 味中药较为常见的药物有红景天、槲皮素、姜黄素等,复 方中药较为常见的药物有麻杏石甘汤、桑白皮汤、葶苈大 枣泻肺汤、真武汤、苓桂术甘汤等,且现均已通过临床试 验研究,证实了中药治疗方式具有良好的康复治疗效果。 中药针剂在肺心病治疗中较为常见的有参麦注射液、丹红 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其可缓解患者 的临床症状,改善血气分析、肺功能及心功能,促进患者 康复。穴位治疗主要是通过对与疾病相关的穴位进行贴 敷、按摩、埋线、针刺等手段,控制病情进展,加快患者 康复,改善肺、心功能。

  3 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临床应用

  西医治疗见效快,但治标不治本,单独进行西医治疗 临床效果欠佳,且反复使用抗生素,机体可产生耐药性并 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致使病情反复发作。因此,对于肺 心病的防治,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运用中医通过辨 证论治原则,可以实现从表到里,标本同治,扶正祛邪的 目的。大多数研究结果也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明显高于单独应用西医治疗 [16- 17]。

  在肺心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真武汤被广泛应用, 其由茯苓、芍药、生姜、附子、白术等成分组成,主要针 对阳虚水泛证起到温阳利水之效,可改变心脏血流动力 学;调节水通道蛋白、肾组织分子表达;调控凋亡基因表 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提高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等,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刘守杰 [18] 通过选取 60 例肺心 病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西 医方案治疗, 30 例)和观察组(真武汤加减联合常规西医 方案治疗, 30 例) ,其结果表明, 真武汤联合常规西医方 案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和血液循环功能,治疗 安全性高, 预后良好, 可促进患者康复。屈红军医师 [19] 自 拟芪苈真武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应用于肺心病心力衰竭患 者的治疗中,结果显示,在实行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合用芪 苈真武汤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减轻其 心脏负担, 有利于患者机体康复。封春杰等 [20] 的研究和白 宇望 [21] 的研究, 也表明了真武汤在肺心病治疗中具有良好 的治疗效果。但临床上对真武汤的单独使用较少,目前仅 作为西医综合治疗的辅助手段。

  清肺消炎丸是一种中成药,包含麻黄、石膏、地龙等 中药成分,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效,常用于肺心 病的治疗之中。乔曼等 [22] 选取了 120 例慢性肺心病(痰热 壅肺证)患者进行研究,并将其分为常规西医治疗组( 60 例) 和清肺消炎丸联合常规西医治疗组(60 例) ,其结果 表明,慢性肺心病患者应用清肺消炎丸联合常规西医治疗 可有效缓解患者咳嗽、咳痰、喘息等临床症状,改善肺功 能,促进患者康复, 且安全性优于单纯常规西医治疗。徐桐 柏等 [23] 的研究也表明, 肺心病患者应用清肺消炎丸联合常 规西医内科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体液免疫 功能、细胞免疫功能,促进肺功能康复,提高临床疗效。

  丹红注射液也常被用于肺心病的治疗中,其由丹参、 红花提取而成,化学成分为脂溶性的丹参酮类和水溶性的 酚酸类两部分,具有降低肺动脉压、肺循环阻力,改善肺 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学 指标,调节机体微循环,提高心功能,纠正心力衰竭的作 用。鲁柏山等 [24] 通过选取慢性肺心病患者 120 例作为研究 对象,并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 其结果表明,丹红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可有效缓解患 者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缩 短患者康复时间。刘史浩 [25] 将丹红注射液和重组人脑利钠 肽联合使用治疗肺心病患者,结果显示,相比于单独采用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丹红注射液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 疗可更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肺动脉高压,改善心肺功能,疗效较好。敬仁芝等 [26] 的研究结果表明, 丹红注射液辅助米 力农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能显著改善患 者血气水平、降低炎症反应及血小板聚集率,从而提高临 床效果,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除了中医药治疗外,穴位治疗作为中医治疗学的重 要组成部分,也在肺心病的治疗中展示出了良好的治疗效 果。娄明远等 [27] 用中医穴位敷贴辅助西药治疗老年肺心 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结果显示,中医穴位敷贴辅助治疗具 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朱荣惠等 [28] 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 给予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药贴敷神阙穴 + 揿针埋针于双 侧天枢穴进行治疗,结果显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揿针埋 针是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便秘的有效措施,且安全可 靠。此外,穴位治疗更多是与中医药联合应用于肺心病的 治疗中。沈维艳等 [29] 通过选取 84 例肺心病患者作为研究 对象,并将其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规范西医 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施治、穴位贴敷治疗,结果 表明,肺心病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施治、穴位贴敷联合规范 西医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肺功 能康复, 提高生活质量。谢天来等 [30] 选取了 148 例肺心病 缓解期患者,在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观察 组患者中医综合治疗(中药汤剂及穴位敷贴治疗干预) , 其结果表明,肺心病缓解期患者应用中医综合治疗联合西 医常规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加 快患者康复。

  4 小结与展望

  肺心病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具有顽 固性、反复性等特点,且可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 响。现阶段,临床西医对肺心病康复治疗多是采用对症治 疗,虽具有显著的效果,但不能治本,同时反复应用抗生 素,不仅可使得侵入机体的病原菌耐药,还可降低患者免 疫力,导致其反复发作,预后较差。而中医治疗在肺心病 的调理中具有独特优势,中西医结合疗法可由表入里,标 本兼治,取得良好的临床康复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 量。因此, 临床可综合中西医疗法的优势, 建立中西医动态 联系和综合的思维模式,对症施治,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促进肺心病患者康复。未来可进一步扩大中西医结合的治 疗思想和应用前景,为肺心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唐银辉 . 用低分子肝素预防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发生血栓的研究进展 [J]. 当代医药论丛 , 2018. 16(2): 26-28.

  [2] 冯校 , 何淑玲 , 贾春艳 , 等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的 Meta 分析 [J]. 中国老年学杂志 , 2021. 41(22): 4877-4881.

  [3] 白震宁 , 王海萍 . 柏晋梅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经验 [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2021. 19(7): 1224- 1226.

  [4] 田望望, 王至婉. 2000—2020 年中医药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用药规律分析 [J]. 中国全科医学 , 2021. 24(36): 4633-4639.

  [5] 中华医学会 ,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基层诊疗指南 (2018 年 )[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8. 17(12): 959-965.

  [6] 陈秋智 , 胡杉杉 , 陈松 , 等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影像学研究进展 [J]. 实用放射学杂志 , 2018. 34(12): 1970- 1972. 1980.

  [7] 阮欢荣 , 马锦地 , 李建生 , 等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J]. 中医学报 , 2018. 33(1): 37-41.

  [8] 卢绪香 , 杨传华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与肺肾心的关系探析 [J]. 江苏中医药 , 2016. 48(2): 6-8.

  [9] 李喜艳 , 王振涛 , 曾垂义 , 等 . 韩丽华教授辨治肺源性心脏病经验 [J]. 中医学报 , 2015. 30(1): 54-56.

  [10] 杨柳 . 补肺正气汤与穴位贴敷联合常规疗法治疗肺气亏虚型肺 心病临床研究 [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 2017. 39(9): 794-797.

  [11] 左明晏 . 胡思荣辨治肺心病心衰 [J]. 吉林中医药 , 2016. 36(2):125- 126. 127.

  [12] 左建国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的临床效果 [J]. 中 国处方药 , 2017. 15(9): 44-45.

  [13] 黄元和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诊疗的对策分析 [J]. 中国当代医 药 , 2015. 22(25): 128- 130.

  [14] 王岩 , 滕林 , 王红 . 中医药防治肺心病的研究进展 [J]. 中医药信息 , 2016. 33(6): 125- 128.

  [15] 廖爱华 , 孙付有 , 王彦霞 . 丹参川芎嗪联合 NPPV 治疗老年肺心 病的效果及对 VEGF、CTGF 的影响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19. 28(20): 2222-2225.

  [16] 赵步长 , 赵涛 , 宋琳琳 , 等 . 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 病的研究进展 [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 2017. 9(4): 494- 495.

  [17] 黄辉 , 蔡敏 , 单魁中 . 温阳利水方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疗 效观察 [J]. 世界中医药 , 2019. 14(7): 1821- 1824.

  [18] 刘守杰 . 真武汤对加重期肺心病患者心肺功能及血液循环功能 的影响 [J]. 光明中医 , 2020. 35(6): 845-847.

  [19] 屈红军 . 自拟芪苈真武汤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 效观察 [J]. 中医临床研究 , 2018. 10(35): 108- 109.

  [20] 封春杰 , 曹守沛 . 真武汤加减联合硝普钠对肺心病急性左心衰竭 患者BNP 及hs-CRP 的影响研究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17. 26(28): 3093-3096.

  [21] 白宇望 . 真武汤治疗加重期肺源性心脏病 [J]. 中医学报 , 2019.34(3): 609-611.

  [22] 乔曼 , 李冬生 , 徐桐柏 , 等 . 清肺消炎丸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 功能及中医症状的影响 [J]. 临床误诊误治 , 2017. 30(6): 67-70.

  [23] 徐桐柏 , 李冬生 , 胡国华 , 等 . 清肺消炎丸对肺心病患者免疫功 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J]. 天津中医药 , 2016. 33(11): 658-660.

  [24] 鲁柏山 , 梁雨才 . 丹红注射液联合多索茶碱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 病 60 例 [J]. 西部中医药 , 2016. 29(2): 113- 115.

  [25] 刘史浩 . 丹红注射液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病人心肺功能的影响 [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2021.19(22): 3943-3946.

  [26] 敬仁芝 , 郭文利 , 章晓红 , 等 . 丹红注射液辅助米力农注射液治 疗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 2021. 20(3): 270-273.

  [27] 娄明远 , 朱岚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临床观 察 [J]. 中华中医药学刊 , 2018. 36(7): 1783- 1785.

  [28] 朱荣惠 , 顾婷婷 , 夏玉东 . 中医特色治疗肺心病心衰患者便秘的 临床效果观察 [J]. 医药前沿 , 2019. 9(27): 208-209.

  [29] 沈维艳 , 李伟 , 王成 , 等 . 中医辨证施治对肺心病患者血浆炎症 因子水平的影响 [J]. 陕西中医 , 2016. 37(9): 1117- 1118.

  [30] 谢天来 , 江文庆 , 张玲珊 . 中医综合治疗肺心病缓解期生存质量 临床观察 [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 2019. 10(24): 96-9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372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