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郑州市区 3~5 岁儿童龋病现状调查 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25 14:45:3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对郑州市区 3~5 岁儿童的龋病现状及发生龋病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为开展公共口腔卫生项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郑州市 4 个市区中 4 所幼儿园 3~5 岁的 300 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 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并对家长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对比不同年龄儿童患龋发生率;将未发生龋病的 120 例儿童作为无龋病组,发生龋 病的 180 例儿童作为患龋病组, 对两组儿童的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筛选郑州市区 3~5 岁 儿童发生龋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300 名儿童中患龋病儿童 180 例,患龋率为 60.00% ( 180/300) ,在患龋病儿童中,5 岁儿童占比 显著高于 3 、4 岁儿童,4 岁儿童占比显著高于 3 岁儿童(P<0.05 )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龋病组儿童年龄、开始刷牙年龄均显著大 于无龋病组,每次刷牙时间显著短于无龋病组,每天刷牙次数显著少于无龋病组,吃甜食次数 ≥ 2 次 /d、变形链球菌感染的儿童比例及 唾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 ( MMP-2 )水平均显著高于无龋病组,定期口腔检查儿童占比及唾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 A (sIgA)水平均显 著低于无龋病组(均 P<0.05 )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开始刷牙年龄晚、刷牙时间短、每天刷牙次数少、吃甜食 次数≥2 次 /d、变形链球菌感染、唾液中 MMP-2 水平高均为郑州市区 3~5 岁儿童患龋病的危险因素( OR= 2.186 、2.128 、2.347 、2.143 、 1.910、2.123、2.406.均 P<0.05 ), 定期口腔检查、唾液中 sIgA 水平高是郑州市区 3~5 岁儿童患龋病的保护因素( OR= 0.476 、0.466.均 P<0.05 )。 结论 郑州市区 3~5 岁儿童患龋率较高, 年龄大、开始刷牙年龄晚、刷牙时间短、每天刷牙次数少、儿童甜食次数 ≥ 2 次 /d 、 变形链球菌感染、唾液中 MMP-2 水平高均为郑州市区 3~5 岁儿童患龋病的危险因素;定期口腔检查、唾液中 sIgA 水平高均是郑州市区 3~5 岁儿童患龋病的保护因素,针对郑州市区 3~5 岁儿童可采取对应的预防措施减少龋病发生,改善儿童口腔健康。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龋病,危险因素,口腔健康

\

 
  儿童龋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由于学龄前儿童乳 齿钙化程度低,易受细菌侵蚀而蛀坏,导致牙齿硬组织变 浊、变软,色素沉着,牙齿硬组织崩溃形成龋洞。第四次 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儿童是龋病的高发 人群,并且随着生活方式、饮食种类等的改变,儿童患龋 的情况呈上升态势 [1] 。研究发现,儿童龋病的影响因素在 不同地区、民族间均有所不同,与当地的家庭人文环境、 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等多种因素均有关系 [2] 。基于此,本 研究旨在对郑州市区 3~5 岁儿童的龋病现状及发生龋病的 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预防 郑州市区儿童龋齿的发生,为开展公共口腔卫生项目提供 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郑州市 4 个市区中 4 所幼儿园 3~5 岁的 300 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在 3~5 岁者;近 2 周内未服用抗生素者;依从性较好,能够配合完 成口腔检查者等。排除标准:患全身性及严重传染性疾病 者;牙周疾病者;半年内涂抹过氟化物者等。本研究已通 过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儿童法定监护人均签 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由园方协调一名儿童家长来园陪同儿童 进行口腔牙齿检查并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对儿童进行 口腔检查:①龋病检查方法:使用国际龋病检查与评估系 统 - Ⅱ( ICDAS- Ⅱ) [3] 进行龋病检查,在牙面湿润状态下 进行观察,若出现牙本质暗影或肉眼可见的牙本质龋损, 则直接判断为龋齿,若在湿润状态下未见明显异常,则用 棉签擦拭牙面,再用橡胶吸耳球吹干牙面进行观察。按 龋病发展进程,从健康牙体到广泛性的牙本质成洞龋损 分为 0~6 级,以 0~2 级归为无龋,3~6 级为龋齿。②变异 链球菌检测方法:儿童禁食 2 h,使用无菌棉拭子放置在 口腔底部潮湿区域 10 s ,然后置于装有 10 mL 磷酸盐缓冲液(PBS)的标准无菌离心管,进行分离( 3 500 r/min, 10 min)、纯化、鉴定,使用噻唑蓝比色法进行检测。③ 唾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 A (sIgA)水平和基质金属蛋白 酶 -2 ( MMP-2)水平检测:所有儿童空腹状态,用注射器 抽取口腔底部唾液 3 mL,采集前 5 min 进行漱口,使用 放射免疫法检测唾液中 sIgA 水平,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 验法检测唾液中 MMP-2 水平。

  对家长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以美国儿童牙科学会 ( AAPD) 推荐的儿童龋病风险评估表和第四次全国口腔 流行病学儿童问卷调查内容为基础设计口腔健康问卷调查 表,问卷内容包括儿童年龄、性别、是否使用含氟牙膏、 家庭年收入、开始刷牙年龄、每次刷牙时间、每天刷牙次 数、儿童每天甜食次数、儿童口腔就诊情况、主要照顾者 文化程度等。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郑州市区 3~5 岁儿童患龋病情况, 并计算患龋率,患龋率 = 患龋人数 / 受检人数 ×100%,根 据龋齿检查结果将其中未发生龋病的 120 例儿童作为无龋 病组,将发生龋病的 180 例儿童作为患龋病组。②统计两 组儿童一般资料,对郑州市区 3~5 岁儿童患龋病进行单因素分析。③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 作为自变量,儿童是否患龋病作为因变量,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模型筛选郑州市区 3~5 岁儿童患龋病的 独立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 析,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两组间二分类资料和无序 分类资料比较均采用 χ2 检验,多组间点计数资料比较采 用 χ2 趋势检验;经 S-W 法检验证实本研究计量资料数据 均服从正态分布,以 ( x ±s) 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 t 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郑州市区 3~5 岁儿童患龋病情况 300 名儿童经口 腔患龋情况全面检查,其中患龋病儿童 180 例,患龋率 为 60.00% ( 180/300 )。180 例患龋病儿童中,3 岁儿童 38 例,占患龋总人数的比例为 21. 11% ( 38/180 ); 4 岁儿童60 例,占患龋总人数的比例为 33.33% ( 60/180 ); 5 岁儿 童 8 例,占患龋总人数的比例为 45.56% ( 82/180),其中5 岁儿童占比显著高于 3、4 岁儿童,4 岁儿童占比显著高 于 3 岁儿童,3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4.200. P<0.05 )。

\

 
  2.2 影响郑州市区 3~5 岁儿童患龋病的单因素分析 患 龋病组儿童年龄、开始刷牙年龄均显著大于无龋病组,刷 牙时间显著短于无龋病组,每天刷牙次数显著少于无龋病 组,吃甜食次数≥2 次 /d、变形链球菌感染的儿童占比及唾液中 MMP-2 水平均显著高于无龋病组,定期口腔检查 儿童占比及唾液中 sIgA 水平均显著低于无龋病组,差异 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1.2.3 影响郑州市区 3~5 岁儿童患龋病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 开始刷牙年龄晚、刷牙时间短、每天刷牙次数少、吃甜食 次数≥2 次 /d、变形链球菌感染、唾液中 MMP-2 水平高 均为郑州市区 3~5 岁儿童患龋病的危险因素(OR= 2.186、 2.128、2.347、2.143、1.910、2.123、2.406 );定期口腔检查、 唾液中 sIgA 水平高是郑州市区 3~5 岁儿童患龋病的保 护因素(OR= 0.476、0.4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2.

\

 
  3 讨论

  儿童发生龋病后通常进行药物、充填、修复治疗,控 制病情进展,但因为儿童年龄较小,部分儿童不能很好地 配合治疗,常常导致预后不佳,因此开展对儿童龋病的防 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通过对郑州市区300 名3~5 岁儿童龋病现状调查发现, 龋病患病率为 60.00%,说明郑 州市区儿童患龋率较高,且随着年龄增长,患龋率也显著 上升,与王志刚等 [4] 的研究结果基本相符。

\

 
  本研究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 开始刷牙年龄晚、刷牙时间短、每天刷牙次数少、吃甜食 次数≥2 次/d、变形链球菌感染、唾液中 MMP-2 水平高均 为郑州市区 3~5 岁儿童患龋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其原因可 能是,口腔滞留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被降解后,可聚合产 生高黏性葡聚糖,形成菌斑基质,细菌利用菌斑代谢产生 酸,使牙体硬组织脱矿,有机物分解,形成龋洞。在年龄 方面,患龋率在各年龄组间有差异,可能与龋齿的发病与 病情进展呈慢性进行性有关,且随着年龄增长,牙间隙增 大,滞留在口腔内的食物增加,促进细菌繁殖,导致复杂 研磨食物的乳磨牙患龋率增加 [5] 。开始刷牙的时间越晚, 儿童摄入的对于牙齿有潜在危害的食物越多,发生龋病的 概率也越大;且儿童因缺乏自控力,刷牙时间短容易造成 清洁不到位,长期清洁不到位容易出现龋病;牙菌斑一般会在被清除后的 1~6 h 内新生,刷牙次数少,无法及时祛 除牙菌斑,易患龋病 [6] 。甜食容易黏附在牙齿表面,不易 清洁,为口腔微生物提供营养底物,同时食物发酵也会造 成口腔中 pH 值水平偏低,因此若清洁不到位,容易滋生 细菌,产生牙菌斑,进一步发展形成龋病 [7] 。变形链球菌 能以蔗糖为底物合成细胞外多糖,并选择性黏附于平滑牙 面,还能发酵多种碳水化合物产酸,使局部 pH 值下降,导致牙齿脱矿, 发生龋病 [8]。MMP-2 是锌依赖性酶, 可以 切割细胞外基质成分,降解有机质,是降解牙本质基质主 要的内源性蛋白酶,发生龋病时,细菌产生的酸在使牙本 质脱矿的同时可刺激 MMP-2 水平升高,加快了牙本质有 机质的降解,加重龋病 [9]。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还显示, 定期口腔检查、 唾液中sIgA 水平高均是影响郑州市区3~5 岁儿童患龋病的 保护因素。分析其原因为,定期口腔检查是预防儿童龋病 的有效方法,能够及时发现口腔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效治 疗,进而减少龋病的发生。唾液中的 sIgA 是局部免疫中重 要的免疫球蛋白,可使病原微生物凝集,减少细菌在黏膜 上皮细胞的黏附和定植,并协助溶酶体溶解细菌,抑制细 菌合成细胞外多糖,减少龋病的发生 [10]。

  3~5 岁儿童处于大脑发育高峰期, 接受信息能力强, 但 认知能力不佳,易受到周围的人或物的影响。因此拓展宣 传口腔预防保健知识渠道,如电视、广播或定期举办小型 社区活动等,传播口腔健康知识,以期转变家长对牙健康 的重视程度及就诊意识,对儿童患龋情况有明显的影响。 家长应尽早对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教育,督促儿童养成良好 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尽早开始刷牙,督促儿童养成正 确的刷牙方式,并控制儿童食用甜品的量,减少儿童食用 甜品的次数,饭后或食用甜食后尽快刷牙,增加儿童刷牙 次数,能够减少有害物质残留,避免龋病发生;此外,还 需定期带儿童进行口腔检查, 检测唾液中 MMP-2、sIgA 水 平,一旦发现异常问题及时采取窝沟封闭联合氟保护漆治 疗措施,有助于有效控制儿童的患龋情况。

  综上,年龄大、开始刷牙年龄晚、每次刷牙时间短、 每天刷牙次数少、吃甜食次数≥2 次 /d、变形链球菌感染、 唾液中 MMP-2 水平高均为郑州市区 3~5 岁儿童患龋病的 危险因素;定期口腔检查、唾液中 sIgA 水平高是郑州市区 3~5 岁儿童患龋病的保护因素,因此,针对郑州市区 3~5 岁儿童可采取对应的预防措施减少龋病发生,改善儿童口 腔健康。

  参考文献

  [1] 王兴 . 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18: 223-224.

  [2] 陈嵩 , 计艳 , 项洁 , 等 . 南京市栖霞区 3~5 岁儿童乳牙患龋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 2022. 22(2): 289-293.

  [3] 涂蕊 , 胡德渝 . 国际龋病检测和评估系统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 2013. 48(1): 60-62.

  [4] 王志刚 , 吉雅丽 , 何健 , 等 . 河南省 3~5 岁儿童龋病流行状况及素分析 [J]. 现代预防医学 , 2020. 47(24): 4456-4460.

  [5] 彭亮 , 张启海 , 谢奇 , 等 . 海南省 3~5 岁儿童龋病状况及影响因

  [6] 刘怡然 , 沈红 , 仇颖莹 , 等 . 江苏省 3~5 岁儿童龋病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J]. 口腔医学 , 2020. 40(4): 342-347.

  [7] 蒋海晓 , 秦爱丽 , 马鹏涛 . 儿童龋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J]. 临床研究 , 2021. 29(11): 3-5.

  [8] 刘艳 , 于国霞 , 俞有健 . 儿童龋病发病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 回归分析 [J]. 口腔医学 , 2017. 37(9): 826-828.

  [9] 王潇 , 王欣 , 秦满 . 唾液基质金属蛋白酶 2、9 与儿童龋病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J]. 北京大学学报 ( 医学版 ), 2018. 50(3): 527-531. [10] 汪佳佳 . 学龄前龋齿儿童唾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 A 乳酸脱氢酶及溶菌酶的表达水平和意义 [J]. 中国妇幼保健 , 2021. 36(24): 5706-5708.影响因素 [J]. 中国学校卫生 , 2019. 40(9): 1376- 137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365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