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的疗效,为疾病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由 哈尔滨市第五医院 2019 年 8 月至 2021 年 7 月收治的 60 例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 开展回顾性研究, 均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治疗,并随访 6 个月。统计 60 例患者术后 6 个月治疗总优良率,临床指标;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 6 个月髋关节功能、骨代谢指标及生 活质量评分;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内固定失败的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其治疗总优良率为 96.7% ;与术前比,术后 6 个月患者疼痛、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能力、畸形、髋关节功能总分,血清骨碱性磷酸酶( BALP ) 、骨钙素 ( BGP ) 、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 P Ⅰ NP ) 、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原肽( P Ⅰ CP ) 水平及简明健康状况量表( SF-36 ) 中各项生活质量评 分均升高; 术后 60 例患者中采取骨水泥型假体治疗者出现 1 例肺部感染, 采取股骨长柄型假体治疗者出现 1 例假体松动, 其他患者无术 后并发症发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3.3% 。结论 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后,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挽救性治疗,有助于恢复老 年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骨代谢指标,促进骨形成,同时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且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髋关节骨折,内固定,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功能,骨代谢
髋关节骨折属于常见骨折类型,是老年群体中较为多 发的病变类型。髋关节骨折发生原因与老年患者对外界冲 击不耐受有关。由于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的各项机能不断退化,骨脆性增加,骨骼强韧度下降,出现骨质 疏松情况,因此,易发生髋关节骨折。由于老年患者的身 体机能特点,其对手术的耐受力差,术后恢复慢,因此临床上首选保守内固定治疗髋关节骨折。但内固定受术前患 者骨质量、骨质疏松及髋部生物力学参数等因素的影响, 易对手术结果产生影响,且在行手术治疗时部分患者还因 钉板角度过小难以有效纠正髋内翻、钢过短、负重大,螺 钉易脱出而导致内固定失败 [1] 。一旦出现内固定失败的情 况,老年髋关节骨折的治疗难度会进一步增加。通过对老 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骨折部位情况进行分析,发 现其骨折较为陈旧,愈合效果差 [2] 。因此采取人工关节假 体进行置换治疗成为临床上较为常用的老年髋关节骨折内 固定术失败的替代治疗方式。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将人工 髋关节假体,包含股骨部分和髋臼部分,利用骨水泥和螺 丝钉固定在正常的骨质上,以取代病变的关节,重建患者 髋关节的正常功能,目前已在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头坏 死等疾病中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3-4]。基于此,本研究旨 在对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原因进行分析,并对人工 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治疗效果进行 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由哈尔滨市第五医院 2019 年 8 月 至 2021 年 7 月收治的 60 例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患 者,开展回顾性研究,其中男性 20 例,女性 40例;年龄 62~82 岁,平均(68.5±4.8)岁;发病部位:右髋 32 例, 左髋 28 例;合并颅脑外伤 13 例,四肢骨折 20 例,脊柱 骨盆骨折 15 例,胸腹内脏损伤 12 例;致伤原因:高空坠 落 20 例,交通事故 25 例,其他 15 例。纳入标准:①符 合《外科学》[5] 中关于髋关节骨折的诊断标准者。②均符 合内固定治疗指征者。③患者均采用内固定治疗后出现各 种并发症,包括:a. 股骨颈骨骨折内固定失败 30 例,空心 钉内固定治疗出现股骨头坏死并发症 18 例、空心钉切出 并发症 3 例、骨折不愈合并发症 6 例、骨关节炎并发症 3 例;b.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 30 例,包括防旋股骨 近端髓内钉固定后内固定切出 15 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 钉-A 内固定后骨折不愈合 6 例,短重建钉内固定后骨折 畸形愈合 6 例,钢板内固定治疗后骨关节炎 3 例。④内固 定失败后进行综合评估,符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指征 者。排除标准:①辅助检查中见严重器质性病变者。②凝 血功能障碍或者存在手术禁忌证者。③陈旧性骨折者。④ 合并恶性疾病及严重内分泌疾病、免疫性疾病者。⑤精神 异常等不配合研究者。本研究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 书,且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手术方法 60 例患者进行内固定失败后采取人工髋 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前做好检查,评估病情与内固定失败 导致的不良影响。对于肢体肿胀患者,检查是否有血栓形 成;活动能力欠佳者,需要先采取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避免血栓形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方法如下,选择全身麻 醉或者硬膜外麻醉,嘱患者取仰卧位,将患侧髋关节部位 抬高,在髋关节外侧作 1 个长度为 13~16 cm 的切口,逐 步分离肌群。开放髋关节囊,保护骨折处相连的筋膜组 织。对小转子与大转子进行复位,然后用钢丝对其进行固 定。在小转子上部的 1 cm 处截取一小段股骨颈,并取出。 进行全髋关节置换,安放好臼杯,之后以小粗隆为中心 点,用髋臼锉向前方倾斜 15° 进行扩髓。选取适宜规格的 假体股骨头和股骨柄,将其安置完成后,对髋关节的松紧 度和髋臼匹配的情况进行观察和调试。对伤口进行冲洗和 止血等操作,留置导管并进行负压引流,最后逐步缝合伤 口。术后均采取抗感染治疗,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 2~3 d。 采取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防止术后恢复中 血栓形成。存在骨质疏松的,还需要合理使用药物改善。 指导患者在术后尽早下床活动,在适当时机进行肢体恢复 训练。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效果,根据髋关节功能 Harris 评 分 [6] 评估患者术后临床治疗效果,该评分包含疼痛( 44 分)、关节活动度(5 分)、日常生活能力(47 分)、畸形( 4 分),总分 100 分,其中 90~100 分为优,80~89 分为良, 70~79 分为可,70 分以下为差,总优良率 =(优 + 良)例 数 / 总例数 ×100%。②围术期指标,统计手术时间、术中 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情况。③髋关节功 能,采用 Harris 评分评估患者术前、术后 6 个月髋关节 功能,分值越高表示患者髋关节恢复越好。④骨代谢指 标,采集 60 例患者术前与术后 6 个月空腹静脉血 5 mL, 3 000 r/min 离心 10 min,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 验法检测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 )、 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 P Ⅰ NP )、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原肽( P Ⅰ CP)水平。⑤生活质量,采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 ( SF-36 ) [7] 评估术前、术后 6 个月60 例患者生活质量,评 分包含心理、躯体、社会、生理功能,每项评分为 100 分,分数与患者生活质量呈正相关。⑥并发症,统计 60 例患者经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情况,如 肺部感染、假体松动等。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 析,计数资料以 [ 例(%)] 表示;计量资料首先进行正态 性和方差齐性检验,若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则以 (x±s) 表示,手术前后比较行配对 t检验。以 P<0.05 表示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60 例患者治疗后治疗效果和围术期相关指标 采取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内固定失败的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 后,其治疗总优良率为 96.7%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见表 1.
2.2 60 例患者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比较 与术前比,术 后 6 个月患者疼痛、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能力、畸形 及总分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 .05 ),见 表 2.
2.3 60 例患者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比较 与术前比,术 后 6 个月患者血清 BALP、BGP、P Ⅰ CP、P Ⅰ NP 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3 。
2.4 60 例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与术前比, 术后 6 个月患者 SF-36 中生理、躯体、社会及生理功能评分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4.
2.5 60 例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术后 60 例患者中 采取骨水泥型假体治疗者出现 1 例肺部感染,采取股骨长 柄型假体治疗者出现 1 例假体松动,其他无术后并发症发 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3.3% ( 2/60 )。
3 讨论
髋关节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等类 型,在中老年群体中较为多发。尤其是老年群体,该群体 本身骨脆性增加、骨质疏松及骨骼韧性下降,这些变化是 容易引发髋关节骨折的重要诱因。老年髋关节骨折采取内固定治疗为首选,但术后长期固定,容易引发假体松动、 感染等并发症,导致治疗失败。对内固定治疗失败的原因 进行分析,发现老年患者患有骨质疏松,以及内固定手术 操作不当、复位不良等为关键因素 [8] 。骨折端复位差、股 骨头旋转及内外翻,都会导致髋关节骨折部位血运受到影 响,导致术后骨折愈合效果差。加上主观因素的影响,对 患者骨质疏松情况认知不足,没有进行充分评估髋部骨折 端形态与生物力学等参数,缺乏对患者骨折部位完整性的 了解;对转子间骨折复杂性和处理难度估计不足,因而术 中不能有效复位,导致内固定不稳定 [8] 。术后未采取及时 的补救措施,导致骨折不愈合、骨折延迟愈合及髋内翻畸 形等产生。由此可见,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手术能否成功, 与股骨近端骨质、骨折类型、患者自身情况、骨骼复位效 果及内固定物选择、植入方法等有直接的关系。在内固定 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注意内固定选择是否得当,手 术操作过程需要操作精细,避免主观因素对手术成功率的 影响。在围术期还需要进行妥善处理,避免各种并发症导 致手术失败。术后还需要指导患者进行积极的康复训练, 以促使髋关节功能尽早康复。
对于内固定治疗不能达到满意效果的患者,需要寻找 更为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目前,随着医疗技术水平不 断进步,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有研 究显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骨折患者,能够有 效缩短恢复时间,使患者尽早下床活动,降低压疮、肺炎 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9] 。对于内固定失败的患者来说,采取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作为补偿手段,也可避免股骨头坏死、 骨愈合不良的发生,提升股骨头关节活动性,促使关节功 能尽早恢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更符合老年髋关节骨折患 者的实际需求,可通过更换髋臼,避免其与人工股骨出现 摩擦情况,而引发髋臼软骨磨损,出现移位或者脱落等并 发症 [10]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以全髋关节置换为 主,可充分保证假体及髋臼良好的匹配度,因而可减少髋 臼磨损与髋关节疼痛等情况的发生,更利于髋关节功能恢 复 [11] 。同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使用假体替换病变的髋关节,可在短时间内促使髋关节功能重建,还能够避免内固 定后患者因长期依靠药物治疗,不能尽早下床活动而导致 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慢的弊端 [12]。本研究中, 60 例患者经人 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其临床总优良率达到 96.7%,手术时 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也有所改善, 术后 6 个月髋关节功能各项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术 前,且术后出现并发症较少,说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老 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后进行补救,能够减轻患者因内 固定并发症遭受的痛苦,也可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患者 恢复活动能力与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整体生活质量,且安 全性良好。
BGP、BALP 均可反映髋关节骨折患者成骨细胞状况, 其水平越高,表示患者骨折术后愈合质量越佳;P Ⅰ NP、 P Ⅰ CP 属于成骨细胞合成 Ⅰ 型胶原过程中的产物, 血清中 P Ⅰ NP 和 P Ⅰ CP 含量能够反映髋关节骨折患者成骨细胞 的活性, 其水平与患者术后骨折恢复情况呈正相关 [13] 。本 研究中, 与术前相比, 术后 6 个月60 例患者血清 BALP、 BGP、P Ⅰ NP、P Ⅰ CP 水平均升高, 说明人工髋关节置换 术对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后进行补救,能够提高患 者骨代谢能力,促进骨折恢复。分析其原因在于,人工髋 关节置换术对髋臼软骨和股骨头间摩擦作用较小,不会引 发神经系统应激反应,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从而增强成 骨细胞活性,为髋关节骨折患者愈合创造了有利的局部微 环境,进而可提高骨代谢指标水平,促进骨形成 [14- 15]。
在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内固定失败补救过程中 得出了以下体会:手术切口以后外侧入路为常用,一般需 要在原切口上向外延伸。通过后外侧入路,可以及时发现 髋关节屈曲与内收痉挛情况,在术中即可处理。在手术过 程中,不需要将后方关节囊和外旋肌群切除。因而不会破 坏髋部肌群平衡,保证术后恢复效果。在手术过程中,通 过将内固定手术形成的瘢痕和异化骨化组织进行切除,同 时拆除内固定装置,可保证手术的顺利实施。手术治疗过 程中,将人工髋关节假体规范置入,股骨转子间骨折出现 移位的,需要初步复位大转子、股骨矩,作为标志物将股 骨假体柄插入,对于出现转子与股骨矩缺损的患者,要预 防假体下沉及松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需要将内固 定螺钉孔封闭,以避免骨水泥使用过程中溢出影响加压效 果。骨水泥治疗过程中,与骨界面牢固结合,避免从螺钉 孔中溢出,对手术医师的技术要求高。
综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补救内固定治疗老年髋关 节骨折失败的理想治疗方式,可提升髋关节功能,同时提 高骨代谢水平,促进骨形成,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 性良好。此外需注意,在手术过程中要严格规范操作,根 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方式,可确保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丽丽 , 谭美云 , 张忠杰 , 等 . 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中期疗效观察 [J]. 实用骨科杂志 , 2018. 24(10): 940-943.
[2] 许固军 , 王晓滨 , 田喜忠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临床研究 [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 2020. 14(11): 86-87.
[3] 余金林 . 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J]. 黑龙江中医药 , 2020. 49(4): 29-30.
[4] 刘斐 . 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J]. 基层医学论坛 , 2021. 25(26): 3739-3741.
[5] 王柏群 , 王小农 , 王建忠 . 外科学 [M]. 北京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2014: 349.
[6] 马秀琴 , 贾玉娥 , 张海霞 . 居家护理方案对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髋关节功能 Harris 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 况的研究 [J]. 山西医药杂志 , 2019. 48(7): 869-872.
[7] 王山 , 樊文洁 , 俞婉琦 , 等 . SF-36 量表应用于城市化居民生命质量评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2016. 37(3): 344-347.
[8] 李梦远 , 陈宏 , 马元琛 , 等 . 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后补救性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研究 [J/CD].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 志 , 2016. 2(2): 81-86.
[9] 林有志 , 任璐 , 冯利君 , 等 . 骨折内固定术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J]. 临床医学研究与 实践 , 2020. 5(9): 56-57.
[10] 吕大鹏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时假体的选择及术后疗效分析 [J]. 中国医药指南 , 2019. 17(25): 139- 140.
[11] 何乾成 , 史青林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关节骨折的效果 研究 [J]. 当代医药论丛 , 2019. 17(16): 63-64.
[12] 阮良峰 , 陈锦鹏 , 马小珍 , 等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 [J]. 中国现代医药 杂志 , 2019. 21(5): 22-24.
[13] 郭瑞峰 , 郑稼 . 微创前外侧入路下全髋置换术对股骨颈骨折患 者骨代谢指标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J]. 中国骨伤 , 2019. 32(12): 1117- 1122.
[14] 刘昊 , 柴宏伟 , 孙晓新 , 等 . 人工关节置换在老年髋部骨折中的 应用及对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J]. 西部医学 , 2017. 29(8): 1081- 1084.
[15] 孙阳 . 生物型股骨假体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骨 代谢指标及关节功能的影响 [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 2019. 21(7): 64-6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2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