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抗阻训练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患者血浆脑钠肽( BNP ) 、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 、内皮素 - 1 ( ET- 1 ) 水平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金湖县人民医院于 2021 年 1 月至 12 月收治的 120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 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60 例。对照组患者根据实际病情进行常规治疗(应用 β- 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醛固酮受体拮 抗剂等药物)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麝香保心丸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用药 4 周,用药期间均接受抗阻训练。比较两 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浆 BNP 、Ang Ⅱ、 ET- 1 水平及左心室后壁厚度( LVPWT ) 、室间隔收缩末期厚度 ( IVSS ) 、左心室质量指数( LVMI ) 水平。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与治疗前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身寒肢 冷、气短乏力、动则气喘、心悸积分,血浆 BNP 、Ang Ⅱ、 ET- 1 水平,以及 LVPWT 、IVSS 、LVMI 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均 P<0.05 )。 结论 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麝香保心丸联合抗阻训练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心脏功能,改善患者心 室重塑,减轻临床症状,效果显著。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 麝香保心丸 ; 抗阻训练 ; 心室重构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临床 常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体液潴留等症状。目前,临床 西医治疗该病多采用 β - 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抑制剂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药物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 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长期服用可引起低血压、肾功 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1] 。中医认为,慢性心力衰竭属于“心 悸”“水肿”“胸痹”等范畴,机体气血阴阳受损、脏腑归 纳失调导致水湿瘀血内停是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治疗 应以益气强心、活血通络为主 [2] 。麝香保心丸中含有麝 香、牛黄等药物,具有强心固本、芳香温通的作用,在临 床中多用于治疗气滞血瘀导致的胸痹 [3] 。抗阻力训练是一 种对抗阻力的运动,以无氧运动为主,主要目的是训练人 体的肌肉。有研究表明,抗阻力训练能够使各种心血管危 险因素得到控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 。本研究旨 在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抗阻训练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患者 血浆脑钠肽(BNP)、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内皮素 - 1 ( ET- 1 )水平及心室重构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金湖县人民医院于2021 年 1 月至 12 月收治的 120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 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60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 23 例, 女性 37 例;年龄 47~78 岁,平均(65.21±4.36 )岁;美 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 [5] :Ⅱ、Ⅲ、Ⅳ级分别为 28、14、18 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 27 例,女性33 例;年龄 48~78 岁,平均( 65.36±4.71 )岁;NYHA 心 功能分级:Ⅱ、Ⅲ、Ⅳ级分别为 30、16、14 例。两组患 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 比。纳入标准:符合西医《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4》[6] 中的关于慢性心力衰竭及中医《慢性心力衰竭中 医诊疗专家共识》 [7] 中的“心悸”“水肿”“胸痹”等诊断 标准者;NYHA 心功能分级为Ⅱ ~ Ⅳ级者;既往无心脏外 伤及手术史者等。排除标准:急性心力衰竭或难治性终末 期心力衰竭者;对本研究所使用药物过敏者;患有严重心 肌梗死者等。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 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与训练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根据实际病情应用 β- 受体 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利尿剂、强心等药物进行常规西医治疗 [8] 。在常规西医治 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口服麝香保心丸(上海和黄药业 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Z31020068 ,规格:22.5 mg/ 丸)治 疗,45mg/ 次,3 次 /d。两组均持续用药 4 周。
1.2.2 训练方法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进行抗阻训练: 在正式运动开始前,先做 5~10 min 低水平有氧热身运 动。然后进行抗阻力训练,包括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训练 ( 30 次 / 组,3 组 /d)、屈腕举哑铃运动(20 次 / 组,3 组 /d)、直腿抬高训练(30 次 / 组,3 组 /d);阻尼式踩车和手摇车 运动(20 min/ 次,1 次 /d),每周连续训练 5 d,休息 2 d。 训练结束后,适当进行拉伸训练或慢节奏有氧的放松运 动,5~10min 完成所有动作。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估:治 疗后,患者心功能恢复正常或 NYHA 心功能分级改善≥2 级,临床症状(乏力、呼吸困难等)明显改善为显效;治 疗后,NYHA 心功能分级改善 1 级, 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为 有效;治疗后,心功能、临床症状无任何好转为无效 [7]。 临床总有效率 = 显效率 + 有效率。②中医证候积分。治 疗前后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9] 中的相关诊 断标准评估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包括身寒肢冷、气 短乏力、动则气喘、心悸等内容,根据严重程度分为无 ( 0 分)、轻度(2 分)、中度(4 分)、重度(6 分)。③血 浆 BNP、Ang Ⅱ、ET- 1 水平。治疗前后取患者空腹静脉血 5 mL,抗凝处理后离心( 3 000 r/min,10 min),取血浆, 使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浆 BNP 水平,使用放射免疫法检 测血浆 Ang Ⅱ、ET- 1 水平。④心室重构参数。治疗前后,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检测两组患者左心室后壁厚 度(LVPWT)、室间隔收缩末期厚度(IVSS)、左心室质 量指数(LVMI)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采用 χ2 检验;本研究计量资 料数据经 S-W 法检验证实服从正态分布,以 (x ±s) 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 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 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 两组患者身寒肢冷、气短乏力、动则气喘、心悸积分均 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2。
2.3 两组患者血浆 BNP、Ang Ⅱ、ET-1 水平比较 与治 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 BNP、Ang Ⅱ、ET- 1 水平均 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3。
2.4 两组患者心室重构参数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 两组患者 LVPWT、IVSS、LVMI 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 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4。
3 讨论
心肌病理性“重构”是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的基本机 制, 而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RAAS)等神经内 分泌系统过度激活是诱发心肌重构的关键因素。目前对于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主要的治疗原则为改善心肌重构,提升 心脏泵血与心室收缩功能。β- 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 换酶抑制剂与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被称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的“金三角”方案。β- 受体阻滞剂主要作用于交感神经系 统,可减少神经递质- 去甲肾上腺素,纠正局部心肌运动 异常,降低血管收缩活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以 使循环组织血管紧张素降低,有利于血管扩张,进一步改 善心排血量,增加心脏运动耐受力;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控制醛固酮水平,从而减少心肌及血管纤维化,改善左室 重构,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因基础疾病较多,存在多种 合并症,容易多重用药,增加了药物的不良反应,且远期 预后不佳, 部分患者治疗后仍可因心力衰竭反复住院 [10]。
中医认为,心力衰竭患者因心病日久,心气不足,累 及心阳,致血脉失于气之鼓动、阳之温煦,气血运行滞涩 不畅而发病, 治疗该病的原则是活血通络、益气补阳。麝香 保心丸中麝香可开窍止痛、活血化瘀;人参可大补元气、 强心健脾;牛黄可镇静、止痛、强心;肉桂可活血通经、 温阳通脉;苏合香可开窍辟秽、止痛;蟾蜍可强心利尿、 定痛;冰片可开窍止痛,诸药共用可达芳香温通、益气强 心的功效;同时,还可改善心肌细胞代谢能力,增强心肌 收缩力, 改善心肌结构 [11]。抗阻训练可通过增加患者的肌 肉力量,提高运动耐力,提高心排出量,增强心功能,改 善心肌重构, 缓解临床症状 [12]。心室重构患者心肌细胞外 胶原沉积、心室壁增厚,临床超声学则表现为 LVPWT、 IVSS 及 LVMI 升高。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身寒肢冷、气短乏力、动则气 喘、心悸积分及 LVPWT、IVSS、LVMI 水平均低于对照 组,提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麝香保心丸联合 抗阻训练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延缓心室重构,疗 效显著。
BNP 是一种心脏神经激素, 在心室的容量负荷和压力 负荷及室壁张力增高时, 则刺激心室合成和分泌 BNP,因 此 BNP 的含量可反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负荷与疾病 严重程度;Ang Ⅱ作为 RAAS 的主要活性介质, 其水平持 续升高会导致平滑肌增生、心肌肥厚,促进醛固酮分泌及 心室重构等病理改变, 加重心力衰竭;ET- 1 是内源性缩血 管物质,其水平升高导致机体血管收缩,以致外周阻力增 加,直接损伤心肌细胞, 导致心肌缺血, 促进病情进展 [13]。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麝香可通过舒张血管,减轻心脏负 荷,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增强心功能,抑制 心肌纤维化,从而抑制心室重构;人参可清除自由基、抑 制血管平滑肌增生、逆转心肌重塑的作用,从而明显改善 患者心功能 [14- 15] 。抗阻训练属于力量训练,能够提升心肌 供血能力,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有效保护心肌,缓解心肌损伤 [16] 。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 BNP、 Ang Ⅱ、ET- 1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提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 基础上,应用麝香保心丸联合抗阻训练治疗能够提高患者 心脏功能,改善心室重构。
综上,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麝香保心丸联合抗 阻训练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心脏功能,改 善患者心室重塑,减轻临床症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 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小新 , 黄荣道 , 陆超灵 , 等 . 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J]. 中国社区医师 , 2019, 35(8): 18- 19.
[2] 张松 , 廖宪勇 , 李白雪 . 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证候分析 [J].四川中医 , 2020, 38(2): 208-211.
[3] 周茂松 , 孙晓玫 , 李莉 . 麝香保心丸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 NT-proBNP 和 cTn Ⅰ水平影响 [J]. 中华中 医药学刊 , 2021, 39(7): 196-200.
[4] 胡小红 , 楼娟 , 林媛珍 , 等 . 抗阻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J]. 重庆医学 , 2020, 49(3): 383-386.
[5] 董艳丽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学指标的表达及与 NYHA 分级的相关性分析 [J]. 重庆医学 , 2018, 47(33): 4307-4309.
[6]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4[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2014,42(2): 98- 122.
[7] 冠心病中医临床研究联盟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 , 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 , 等 .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 疗专家共识 [J]. 中医杂志 , 2014, 55(14): 1258- 1260.
[8] 高伟铿 , 刘正旺 , 张明 , 等 . 补中益气五苓汤结合西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J]. 中国药房 , 2016, 27(26): 3659-3661.
[9] 郑筱萸 .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M]. 北京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2002: 77-84.
[10] 徐学功 , 张军鹏 , 罗良涛 , 等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 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J]. 中华中医药杂志 , 2014, 29(8): 2697- 2701.
[11] 魏征 , 徐飞 , 周勇 . 麝香保心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心 力衰竭的效果观察及对心功能的影响 [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21, 18(4): 124- 127.
[12] 罗智敏 , 李容 , 赵华云 , 等 . 抗阻训练联合有氧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J]. 中国全 科医学 , 2014, 17(13): 1490- 1494.
[13] 黄莺 . 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 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浆脑钠肽的影响 [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17, 19(1): 22-25.
[14] 韩琳 . 麝香保心丸中促血管新生活性的药效物质及其作用机制 研究 [D]. 上海 : 第二军医大学 , 2014.
[15] 李倩 , 柴艺汇 , 高洁 , 等 . 人参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贵阳中 医学院学报 , 2019, 41(5): 89-92.
[16] 李瑶 , 钟萍 . 八珍汤配合强化营养及抗阻运动训练治疗老年慢 性心力衰竭合并肌肉减少症疗效观察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20, 29(3): 268-27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44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