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CSI)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2 月至 2020 年 12 月于该院行 CSI 治疗的 105 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 ISR 发生率,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及 Logistic 回归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 CSI 术后发生 ISR 的影响因素。 结果: 105 例老年冠心病患者 CSI 术后发生 ISR 28 例, 发生率为 26.67% ( 28/105 ); 发生 ISR 者与未发生 ISR 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和病变支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 ;发生 ISR 者与未发生 ISR 者合并糖尿病、支架直径、支架长度、术后抗血小板药物及他汀类降脂药物使用情况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 合并糖尿病、 支架直径 <3 mm、支架长度 >20 mm、术后未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及未使用他汀类降脂药物均为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 CSI 后发生 ISR 的 危险因素( OR>1.P<0.05 )。 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 CSI 后发生 ISR 的风险较高。合并糖尿病、支架直径 <3 mm、支架长度 >20 mm、术 后未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及术后未使用他汀类降脂药物均为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 CSI 后发生 ISR 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 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支架内再狭窄;支架特征;术后用药;影响因素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n-stent restenosis after 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BIAN Weijing
(Department of Circulatory Medicine of Fukuang General Hospital of Liaoning Health Industry Group,Fushun 113000 Liaoning, 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z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n-stent restenosis (ISR) after 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 (CSI)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05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ho underwent CSI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8 to December 2020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ISR wa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SR after CSI in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esults: ISR occurred in 28 cases in the 105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fter CSI with an incidence rate of 26.67% (28/1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der, age, smoking history, hypertension, and number of lesions among the patients with ISR and those without ISR (P>0.05). However,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iabetes, stent diameter, stent length, postoperative antiplatelet drug use, and postoperative Statin lipid-lowering drug use among the patients with ISR and those without ISR (P<0.05). Combined diabetes mellitus, stent diameter <3 mm, stent length >20 mm, irregular use of antiplatelet drugs after the surgery, and no use of Statin lipid-lowering drugs after the surgery were all risk factors for ISR after CSI in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OR> 1. P<0.05). Conclusions: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have a higher risk of ISR after CSI. Combined diabetes mellitus, stent diameter <3 mm, stent length >20 mm, irregular use of antiplatelet drugs after the surgery, and no use of Statin lipid-lowering drugs after the surgery are all risk factors for ISR after CSI in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Key words】 Elderly;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 In-stent restenosis; Stent characteristics; Postoperative medication; Influencing factor
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脏疾 病, 主要表现为胸痛、胸闷等症状, 且活动后加重, 若不及时治疗,还可诱发急性心血管事件,威胁患 者生命安全 [1-2]。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CSI)是临 床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可迅速开通闭塞血管,重建冠状动脉血运,恢复心肌血液灌注,从而阻止 心功能下降,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3-4]。但部分患者 CSI 后易出现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现象, 不仅影响疗效, 还会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临床认为,ISR 的发生可能与血脂、血糖水平及吸 烟史等因素密切相关,但尚未达成共识,若能准确 掌握 ISR 发生的危险因素,则有助于降低 ISR 发生 率 [5-6]。本文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 CSI 后发生 ISR的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2 月至 2020 年 12 月于本院行 CSI 治疗的 105 例老年冠心病患 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内科学》中冠 心病诊断标准 [7] ;经冠状动脉造影、心电图检查等 确诊;行 CSI 治疗;术后 3~6 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 复查;年龄≥ 60 岁。排除标准:术后随访失联; 合并恶性肿瘤;临床资料不全;伴有其他心脏病 变。其中男 67 例, 女 38例;年龄 61~79 岁,平均 ( 68.02±4.34 ) 岁;体质量指数 20~29 kg/m2 ,平 均(24.56±1.87 ) kg/m2.
1.2 方法 患者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 CSI,围术期 常规抗凝,术后予以标准化冠心病二级预防措施, 告知患者定期复查,并加强随访,记录 ISR 发生情 况。术后 6 个月,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原支架内或 支架两端 5 mm 内管腔直径狭窄≥ 50% 则为 ISR。 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基 础疾病(糖尿病、高血压) 、病变支数等,并记录 支架特征(支架直径、长度)及术后用药情况。
1.3 观察指标 (1) 老年冠心病患者 CSI 后 ISR 发生率。(2)老年冠心病患者 CSI 后发生 ISR 的 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1.0 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 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 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老年冠心病患者 CSI 后 ISR 发生率 105 例老 年冠心病患者 CSI 术后发生 ISR 28 例,发生率为 26.67% ( 28/105 )。
2.2 老年冠心病患者 CSI 后发生 ISR 的单因素分 析 发生 ISR 者与未发生 ISR 者的性别、年龄、吸 烟史、高血压和病变支数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 学意义(P>0.05 ) ;发生 ISR 者与未发生 ISR 者合 并糖尿病、支架直径、支架长度、术后抗血小板药 物及他汀类降脂药物使用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P<0.05)。见表 1.
2.3 老年冠心病患者 CSI 后发生 ISR 的多因素分 析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支 架直径 <3 mm、支架长度 >20 mm、术后未规律服 用抗血小板药物及术后未使用他汀类降脂药物均为 老年冠心病患者CSI后发生ISR的危险因素( OR>1. P<0.05)。见表 2.
3 讨论
冠心病发病机制复杂,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为病理基础,胆固醇或其他沉积物可于动脉壁上形 成斑块组织,致使冠状动脉管腔不断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减少心肌供血量,引起心肌组织缺血缺氧 性损害 [8-9]。CSI 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首选方式, 具 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通过支 架植入、球囊扩张等一系列操作,可帮助患者快速 重建血运,增加心肌组织灌注量,促进心肌组织修 复,从而纠正心功能异常, 改善患者生命质量[10-11]。 但术后受多种因素影响,部分患者易出现 ISR,故 早期识别术后发生 ISR 的影响因素并进行预防尤为 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105 例老年冠心病患者 CSI 后发生 ISR 28 例,发生率为 26.67%,提示老年冠 心病患者 CSI 后发生 ISR 的风险较高。Logistic 回 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支架直径 <3 mm、 支架长度 >20 mm、术后未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 及术后未使用他汀类降脂药物均为影响老年冠心 病患者 CSI 后发生 ISR 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一结 果与文献报道相似 [12]。分析原因: ( 1 )合并糖尿 病。糖代谢是影响血管内皮功能的重要因素,血糖 控制不佳可加速蛋白质糖基化及氧化过程,引起血 管内皮炎症反应,加速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从而引 起 ISR,故对于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良好的降糖 措施尤为重要 [13-14]。( 2)支架直径 <3 mm。临床 认为 CSI 治疗应遵循管腔越大越好的原则,支架直 径大不仅能更好地改善冠状动脉血流,且受到内膜 增生的影响较小,可保持良好的冠状动脉通畅度; 而置入支架直径较小时,在内膜增生影响下则易引 起 ISR[15-16]。( 3)支架长度 >20 mm。支架植入本 身属于侵入性操作,存在一定机械性刺激,可引起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增加血栓形成风险,并能促进 平滑肌产生刺激性增殖反应,导致管腔发生增生性 狭窄,且支架长度越长则对血管内皮损伤越严重, 故 ISR 风险越高。临床应针对患者 CSI 方案,选择 最适宜规格的支架植入。(4)术后未规律服用抗 血小板药物。CSI 虽可迅速疏通闭塞血管,加快心 肌供血恢复,但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血管内皮组 织,促使斑块破裂,增加远端阻塞风险。而抗血小板药物能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阻止血 栓形成,从而改善机体血液循环状态,更好地恢复 心肌血液灌注,增强心功能 [17-18]。若未规律服用抗 血小板药物,则存在较高的血栓形成风险,易引起 ISR。( 5)术后未使用他汀类降脂药物。他汀类药 物具有强效降脂作用,能阻止体内胆固醇合成,纠 正脂代谢异常,从而避免脂质大量沉积于动脉血管 壁,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从而干预 ISR 发生的 多个环节,故未使用他汀类降脂药物者存在较高的 ISR 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老年冠心病患者 CSI 后发生 ISR 的 风险较高。合并糖尿病、支架直径 <3 mm、支架长 度 >20 mm、术后未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及术后 未使用他汀类降脂药物均为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 CSI 后发生 ISR 的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 郭云青,闫晓艺,吉奎,等 . 远端缺血预适应对行择期 PCI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保护作用 [J]. 山东医药,2018. 58 ( 1 ): 60-62.
[2] 徐青,严卫国,曹立平,等 . 强化他汀对 PCI 术后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心肌酶谱水平的影响 [J]. 安徽医学, 2019.40 ( 6 ): 686-689.
[3] 侯宏伟,颜敏,冯秀元,等 .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 2 年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 [J]. 广西医学, 2019.41 ( 19 ): 2451-2454.
[4] 李刚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 [J]. 黑龙江医学, 2022.46 ( 8 ): 930-931.
[5] 郜炎辉 . 高龄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9.21 ( 10 ): 44-46.
[6] 卢晓操,王晓琳 . 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支架植入术后冠脉支架再狭窄相关因素的 Logistic 回归分析 [J]. 河北医 学, 2020.26 ( 2 ): 205-210.
[7] 葛均波,徐永健,王辰 . 内科学 [M]. 9 版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218-227.
[8] 陈瑞锋 .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造影特点及冠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J]. 临床研究,2019.27 ( 6 ):50-51.
[9] 王要鑫,刘洁云,秦雷,等 . 75 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BuMA 生物降解药物涂层冠脉支架的疗效与安全性 [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38 ( 9 ): 2076-2077.
[10] 熊家瑞,黎明江,黄亚敏,等 . 冠心病患者 PCI 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J]. 疑难病杂志,2019. 18 ( 8 ): 760-764.
[11] 张丽,潘长江,刘涛,等 . 老年人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和再闭塞危险因素分析 [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8. 37 ( 3 ): 260-263.
[12] 张代民,李小波,左广锋,等 . 冠心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危险因素分析 [J]. 中国医药,2020.15 ( 11 ): 1672-1675.
[13] 阎志,邢小卫,刘玉胜,等 . 冠心病患者 PCI 术后冠状动脉药物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J]. 山东医药,2019.59 ( 17 ): 47-50.
[14] 温凤亭 . 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因素分析 [J]. 现代仪器与医疗, 2018.24 ( 6 ): 59-60.
[15] 李海滨,姜志安,杨志慧,等 . 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多因素分析 [J]. 河北医药,2016.38 ( 13 ):2007-2009.
[16] 董元宝,王小龙,尹丽娟,等 . 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分析 [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 16 ( 1 ): 13-16.
[17] 王淑玲 .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效果及再狭窄危险因素分析 [J]. 世界临床医学, 2018.12 ( 3 ): 12-13.
[18] 随永刚,滕思勇,裴汉军,等 . 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术后发生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回归分析 [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 16 ( 25 ): 4851-4854.
本次研究将我院于 2016 年 6 月至 2017 ...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