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
10月我院心内科实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120冠心病患者为研究主体对象,结合患者及其家属个人意愿将所
有患者划分为各组60例的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实行康复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血压指标及临床各项指标。
结果①护理后观察组收缩压及舒张压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更低,二者差异对比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靶血管再次重建血运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预防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实施康复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控制血压指标处于正常范围内,有利于心脏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护理中使用及推广。
关键词: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心脏康复护理;干预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史园园,朱云.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的干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1):232-233.
0引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管腔狭窄引发冠心病的主要原因,而目前临床治疗冠心病以疏通狭窄血管为出发点,特别是冠状动脉支架是最为常见的治疗手段,具有微创性及便捷性等鲜明特点,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领域[1]。
受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硬化致病因素尚未完全消除的影响,术后6个月内约超过20%患者存在出现心肌梗死、心绞痛及心肌缺血等情况的可能性,甚至再次诱发冠心病。鉴于此,本文重点探究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的干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选择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心内科实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120冠心病患者为研究主体对象,结合患者及其家属个人意愿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各组60例的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6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33:27,平均年龄为(65.3±5.2)岁。
观察组6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32:28,平均年龄为(65.4±9.1)岁。根据具体资料可知,2组患者性别及年龄等基本信息不存在明显差异性,换而言之2组患者具备纳入对比研究的价值,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提前签署实验同意书,意味着基本明确实验内容了解实验流程,该实验得到本地伦理协会的审查批准。
1.2护理方法。2组患者术后均实行正常药物治疗,即: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及β受体阻断剂,术后24小时内实时监控心电图波动情况,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是否处于正常状态,询问患者是否出现头晕胸闷等不良症状,遵循医嘱开展抗凝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实行常规护理,严格按照手术术后常规护理流程执行;观察组患者术后实行康复护理,包括:
1.2.1术后健康宣教:术后,护理人员需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及手术治疗目标,尤其是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助于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及支持,并且耐心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的内心疑虑,树立其战胜疾病的意识及信心。
1.2.2术后心理干预:由于患者饱受疾病折磨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焦虑状态,不利于其后期康复,客观上要求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予以其精神层面关心及爱护,必要时安排专业的心理治疗师予以心理疏导,有利于减轻心理负担,大大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
1.2.3术后饮食及日常生活干预:护理人员侧重于培养患者良好的生活习惯及膳食习惯,做到低钠低脂低糖饮食及少食多餐,多吃蔬菜瓜果及易消化食物,保持营养摄入均衡,治疗期间戒烟戒酒,并且轻柔拍背翻身,重视伤口抗感染护理,指导患者建立正确的呼吸模式,针对暂时无法自主活动的患者则开展关节被动活动。
1.2.4术后运动康复干预:术后,根据患者机体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康复运动干预,包括住院锻炼康复干预与出院锻炼康复干预。在住院康复期间,冠脉支架以后股动脉伤口次日便可指导患者进行下床活动,但需避免运动过量,避免久蹲;桡动脉伤口2周内避免用力运动及负重。2周后,可适当增加运动量,指导患者进行步行锻炼。在出院后,指导患者进行必要的步行锻炼,告知家属监督患者,出院后1-15周,进行步行运动,每天步行运动需合理控制时间;16周可进行慢跑运动,也需控制运动时间及运动量,从而达到促进康复的作用。
1.3判定标准。分别统计2组患者舒张压及收缩压各项指标波动情况,并且开展为期6个月的护理随访记录2组患者靶向血管再次重建血运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例数。面向2组患者发放预防行为评分量表评估其日常行为,分数越高说明改善效果越好[2]。
1.4统计学分析。本次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处理本次涉及的计量数据和计数数据;其中,计量数据使用(±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数据用百分率(%)表示,并用χ2检验;此外,P<0.05表示两组数据具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指标对比。经对比可知,护理后观察组收缩压及舒张压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更低,二者差异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对比。对照组靶血管再次重建血运13例(21.67%)、非致死性心肌梗死10例(16.67%)、预防行为评分为(65.77±14.72)分;观察组靶血管再次重建血运4例(6.67%)、非致死性心肌梗死1例(1.67%)、预防行为评分为(79.92±14.81)分。经对比可知,观察组靶血管再次重建血运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预防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冠状动脉支架相较于其他治疗方法,具有应用简单、机体康复速度快及手术痛苦轻等鲜明特点,不需要实行开胸手术或全麻手术,占据临床治疗极其重要的地位及作用,甚至于紧急情况下可快速重新建立血管[3-4]。即便冠状动脉支架治疗效果明显,但是无法彻底解决患者动脉粥样硬化问题,其实质为扩张血管预防紧急症状,造成患者术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居高不下。一旦患者饮食习惯或生活方式不良则直接影响患者心脏功能[5-6]。
同时,优质护理秉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灵活运用各种有效护理手段,主张改善护理质量优化护理流程,促使其各个护理环节针对性较高,有利于减轻患者病情缓解临床症状。此外,优质护理侧重于开展功能锻炼大大增强患者摄氧能力。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取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给予心脏康复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在护理干预效果方面明显优于爱去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从中可知,康复护理方案具备实施的科学性及有效性。
综上所述: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实行康复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控制血压指标处于正常范围内,有利于心脏功能恢复;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中使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吴岳,张艳明,杜柳,等.I期心肺康复护理提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心肺功能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11):1571-1576.
[2]段秋艳,徐东妮.出院回访护理模式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后康复结局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21):100-102.
[3]纪玉沛,刘淑燕,田华.集束化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效果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7):18-19.
[4]徐根娣,张漫,黄晓静,等.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0):6029-6030.
[5]宫秀丽,蒋戈利,刘文红,等.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35例心脏康复加用中药治疗效果观察[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7(02):26-29.
[6]姜玉红,钱叶红,赵燕.认知行为干预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病人焦虑、抑郁的作用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10):1404-140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1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