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共情护理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90 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掷骰子法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5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共情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焦虑自 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杨氏躁狂量表(YMRS) 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 评分。 结果: 观察组在规范护理、 服务态度、健康宣教和住院环境方面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及GQOLI-74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护理后SAS、SDS、Y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共情护理应用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可提高护理满意度,缓解其焦虑、抑郁和躁狂情绪,并改善其生 命质量。
【关键词】 共情护理;双相情感障碍;满意度;心理状态;生命质量
Application effects of empathic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WANG Xiaowen
(The Thirteenth Department of Dalian Seventh People’s Hospital, Dalian 116023 Liaoning,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empathic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Methods: 90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olling dice method,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s the empathic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the scores of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Young’s mania scale (YMRS) and general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GQOLI-74) before and after the nursing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scores in standardized nursing, service attitude, health education and hospital environment and the GQOLI-74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scores of SAS, SDS and YMRS after the nursing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all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 The empathic nursing for the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can improve patients’ nursing satisfaction, relieve their anxiety, depression and mania, and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Empathic nursing; Bipolar disorder; Satisfaction; Mental state; Quality of life
双相情感障碍是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 作的一类情感障碍,患者通常存在不同程度的思想 和行为障碍,病情常反复发作,根治难度大 [1] 。双 相情感障碍患者常采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抗 抑郁药物等治疗,但药物治疗主要通过调节神经 递质水平来控制发病,无法解决病因,而且长期用 药疗效会下降,需要联合心理干预 [2] 。常规护理主 要针对患者抑郁、躁狂症状,对患者个人感受体 会不足,缺乏足够的情感支持,患者无法对护理 人员建立信任,护理效果较差 [3] 。共情护理是指护 理人员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深入了解患者 需求,给予其个性化心理疏导,使患者感受到尊 重与关爱,积极配合护理工作,从而提升护理效 果 [4] 。本文探讨共情护理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的 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7 年 6 月至 2019 年 6 月 本院收治的 90 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符合《CCMD-3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 断标准》中双相情感障碍诊断标准 [5]; 年龄 20~70 岁;住院治疗;沟通与交流能力良好,可配合完成 本研究;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躯 体疾病者;伴有其他类型精神疾病者;无家属照护 者。患者及家属均知情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 书,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 号: 20170424) 。按照掷骰子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 观察组各 45 例。对照组男 24 例,女 21 例;年龄 22~70 岁, 平均(42.18±4.54) 岁; 病程 1~12 年, 平均(7.36±1.12) 年; 学历: 初中及以下 18 例, 高中 / 中专 12 例,大专及以上 15 例。观察组男 22 例, 女 23 例; 年龄 20~70 岁, 平均(42.56±4.78) 岁; 病程 1~10 年, 平均(7.27±1.16) 年; 学历: 初中及以下 16 例,高中 / 中专 13 例,大专及以上16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 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本院接受封闭式管理, 根据病情遵医用药。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向患者介绍病房环境, 讲解双相情感障碍的用药方法,强调遵医用药的重 要性,患者服药后检查口腔,严防藏药。监测病情 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如有异常需立即报告医师, 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对躁狂发作的患者予以适当约 束,对抑郁发作的患者需加强监护,病房内不能摆 放尖锐、易碎物体,避免患者发生自残行为。做好 生活护理,促进患者保持规律饮食,养成良好作息 习惯。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共情护理。(1) 共情能力训练:邀请心理学专家对科室内所有护士 开展共情护理培训,内容包括共情能力、护患沟通 技巧、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非语言信息的观察能 力等,考核合格后方可参与研究。(2)患者接待 与病情评估:入院时热情接待患者,向患者介绍医 师、护理人员和医院环境,并让患者及家属进行自 我介绍,拉进护患双方心理距离。通过心理科医师 诊断, 判断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当前主要负面情绪, 根据患者抑郁、躁狂程度制订护理方案。(3)倾 听患者表达:鼓励患者主动与护士交流,让患者倾 诉个人病史与成长经历, 在患者讲话时态度认真、 热情,与患者视线接触,通过点头、眼神交流等方 式将自己的感受传达给患者;观察患者表情和肢体 动作,分析其内心想法,明确患者真正想表达的内 容;不打断患者讲话,也不进行价值判定,在患者 讲完时适时提问, 使患者认识到自己的确被人倾听, 充分释放内心深处的负性情绪。(4) 给予患者共 情体验:根据患者的讲述,分析患者负面情绪产生 的原因;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想象自己面对 这样的问题,会怎样应对,并告知患者自己理解其 遭遇,多肯定患者想法,使患者感受到被他人理解 的温暖;对于低学历患者, 应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减少专业术语的使用;对高学历患者,可适当向患 者讲解疾病发病原因和自我情绪调整方法,提升患 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与抑郁发作患者交流时,需 保持积极心态,为患者讲解正面案例,鼓励患者关 注有积极影响的事物,采用引导性语句帮助患者打 开心结;与躁狂发作患者交流时,应态度和蔼、语 气舒缓, 尽量降低其兴奋性, 控制冲动、暴力行为。(5) 社交支持: 鼓励家属加强探视, 给予患者关 心与照顾,可与患者一同外出散步,减轻住院引发 的不良心理;让患者参加院内举办的绘画、讲故事、 唱歌等集体活动, 与病友进行交流, 也可选择慢跑、 瑜伽等活动, 丰富业余生活, 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 鼓励患者开展日常生活锻炼,逐步提高生活自理能 力,减少对他人的依赖。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于患 者出院前采用科室自制问卷评估,包括规范护理、 服务态度、健康宣教和住院环境 4 项,每项 25 分, 总分 100 分, 得分越高表明护理满意度越高。(2)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采用焦虑自评 量表(SAS) 、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焦 虑、抑郁情况,二者均包括 20 个条目,总分换算 为 100 分,分值越高表明焦虑、抑郁越严重;采用 杨氏躁狂量表(YMRS)评估患者躁狂情况,共 11 个条目, 满分 60 分,得分越高表明躁狂越严重。(3) 比较两组出院 3 个月后生命质量。采用生活质量 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估,包括物质生活、 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 4 个维度,各个维 度均为 100 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生命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 数据,计量资料以( x(—)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规范护 理、服务态度、健康宣教和住院环境方面的满意度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1.
2.2 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护理前, 两 组 SAS、SDS、YMRS 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 意义( P>0.05) ; 护理后, 两组 SAS、SDS、YMRS 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2.3 两组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 GQOLI-74 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见表 3.
3 讨论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普遍存在情绪异常失落或高 涨, 精神状态不佳,睡眠质量较差,社交能力明显 下降,甚至有攻击他人或自杀的倾向 [6] 。目前临床 主要通过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护理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进行干预。常规心理护理主要通过专业性理论知 识和心理护理技巧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由于患者 发病原因不同和认知能力具有差别,单一的心理护理 模式无法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 患者依从性不高 [7]。
共情护理是一种人性化的护理方法,要求护 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时,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 题,体会患者的情绪变化,充分理解患者,满足其 需求 [8] 。共情护理加强了护患双方的沟通,给予患 者共情体验,使患者感受到被他人理解的温暖,可 有效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和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规范护理、服务态 度、健康宣教和住院环境方面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及 GQOLI-74 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护理后 SAS、 SDS、YMR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表明共情护理可 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生命质量, 减轻其不良情绪。 分析原因为共情护理首先对护士进行共情培训,让 护士学会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可提高护士共 情能力和护患沟通技巧,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 效率。在入院时热情接待患者并互相介绍,可为患 者营造和谐的交流氛围,拉进彼此距离,提高患者 依从性。通过分析病情,倾听患者表达,切身体会 患者的感受,理解患者的想法,有利于制订针对性 的心理干预方法。通过对患者动作和表情进行观察, 能更好地把握患者的真实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对患者给予正确的心理引导 [9] 。对不同学历患者采取 不同的健康宣教方法,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学会自我情绪调整方法。针对抑郁、躁狂发作患者, 采取不同的倾听、引导方式,帮助抑郁患者多接触 正面案例,建立治疗信心,帮助躁狂患者调整心态, 避免增加护患冲突 [10]。此外,共情护理通过社会支持, 可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庭、朋友的关怀,打开心结, 建立积极心态,鼓励患者外出、参与集体活动,可 转移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提高其与人交往的能力, 同时培养患者自理能力,可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 社会活动,提高其出院后的生命质量 [11-12]。
综上所述,共情护理应用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 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缓解其焦虑、抑郁和躁 狂情绪,并改善其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徐良雄,石聿树,熊昌娥,等 .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团体支持性干预后复发率对照研究 [J]. 海南医学, 2019. 30 (10): 1246-1249.
[2] 徐爱仙 . 认知护理干预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心理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J]. 医疗装备, 2020. 33 (22): 194-195.
[3] 蒋文华,施晓萍,黄静,等 . 基于 King 达标理论的心理干预结合亲情干预模式对 BPH 患者行 PKEP 术后恢复情况及GQOLI-74、IPSS 评分的影响 [J]. 中国医药导报, 2020. 17(5) : 164-168.
[4] 胡宗萍,郭敏,吕登智,等 . 共情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J]. 重庆医学, 2020. 49 (17) : 2961-2964.
[5]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 . 《CCMD-3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M] .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75-78.
[6] 郭萍,冯敏,王世锴,等 . 伴混合特征和联用心境稳定剂对抑郁症患者治疗中转相躁狂的影响 [J]. 浙江医学, 2021. 43 (5): 488-491.
[7] 陈策,郑丽丹,谢作良,等 . 双相情感障碍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用药情况的调查研究 [J].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 (2) : 245-250.
[8] 宋彩云,柳贵芳,孙华风 . 渐进式引导护理与高级共情护理技术对双向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效果分析 [J]. 国际医药 卫生导报, 2021. 27(22) : 3581-3584.
[9] 张银娣 . 共情护理对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心理韧性、社会功能及积极情绪的影响 [J]. 黑龙江医学, 2021. 45 (14): 1485-1487.
[10] 田友群,王霞,杨信花 . 精神科优质护理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认知功能、服药依从性及躁狂情况的影响 [J]. 齐 鲁护理杂志, 2020. 26 (23): 135-137.
[11] 黄素媚,何智滢,黄惠仪 . 情感宣泄结合音乐疗法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影响 [J]. 齐鲁护理杂志, 2020. 26 (5) : 37-40.
[12] 张润琴,王玲花,封钢 . 积极心理学团体护理干预在康复期双相情感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J]. 护理研究, 2022. 36 (3): 535-537
本次研究将我院于 2016 年 6 月至 2017 ...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