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 2 型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自我效能及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 86 例 2 型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 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3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 理前后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CDSES)评分、血糖指标 [ 空腹血糖(FPG) 、餐后 2h 血糖(2hPG)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 水平和护 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两组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 两组 FPG、 2hPG 和 HbA1c 水平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 95.35%,高于对照组的 76.7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可提高 2 型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自我效能评分和护理满意度, 降低血糖指标水平,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关键词】 2 型糖尿病;心理护理;血糖;自我效能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on self-efficacy and blood glucose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depression
LYU Haibo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of Fukuang Brain Hospital of Liaoning Health Industry Group, Fushun 113006 Liaoning, China)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observe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on self-efficacy and blood glucose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depression. Methods: 86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depress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43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psychological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Chronic Disease Self-Efficacy Scales(), the blood glucose index levels [fasting blood glucose (FPG), 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2hPG), glycated hemoglobin (HbA1c)]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nursing. Results: After the nursing, the self-efficacy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nursing; tha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he nursing, the levels of FPG, 2hPG and HbA1c in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nursing; thos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Further,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35%,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76.74%,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 On the basis of the routine nursing, the psychological nursing can improve the self-efficacy scores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reduce the levels of blood glucose indicators.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single routine nursing.
【Key word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sychological nursing; Blood glucose; Self efficacy
2 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导致的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具有并发症多和 病情复杂等特点 [1]。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易受饮食、药物、运动及血糖监测等因素影响,且病程长,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导致患者对治疗产生排斥心理,降低患者的主观幸福感 [2]。故临床治疗该病不仅需要控制血糖,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问题 [3] 。已知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制状态 [4]。本文观察心理护理对 2 型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自我效能及血糖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9 年 8 月至 2020 年 8 月 本院收治的 86 例 2 型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 对象。纳入标准:符合 2 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5] ;符 合抑郁诊断标准 [6] ;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 50 分。排除标准:严重糖尿病并发症者;重度抑 郁症患者,患有其他精神疾病者;精神活性物质 滥用者。患者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按 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3 例。观 察 组 男 31 例, 女 12 例; 年 龄 45~67 岁, 平 均 (57.49±10.35)岁; 文化程度: 初中及以下 13 例, 高中16例, 大专及以上14例;抑郁程度:轻度18例, 中度 25 例;SDS 评分 50~69 分, 平均(66.38±1.95) 分。对照组男 32 例, 女 11 例; 年龄 45~68 岁, 平 均(57.28±10.44) 岁; 文化程度: 初中及以下 14 例,高中 17 例,大专及以上 12 例;抑郁程度:轻 度 17 例, 中 度 26 例;SDS 评 分 50~68 分, 平 均 (66.72±1.23) 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糖尿病相 关知识宣教、饮食护理、运动护理、药物指导和血 糖监测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1) 组建心理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 1 名护士长、2 名护士以及 1 名心理咨询师。所有成员均接受心理 学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培训, 并经考核合格后上岗; 护士长负责护理流程框架内容;每位成员应熟练掌 握护理流程及注意事项。(2)评估心理状态。心 理咨询师通过与患者面对面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 状态,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想法;分析患者发生抑郁 的原因, 针对性制订相应护理措施。(3)认知教育。 对患者开展认知教育,采用讲座方式帮助患者掌握 疾病相关知识以及疏导内心不良情绪的方法,通过 角色扮演调动患者的治疗积极性,树立对抗疾病的 自信心。(4)记录美好。指导患者记录每天发生 的好事,开始可记录 1 件, 1 周后可增加至每天记 录 3 件好事,嘱患者出院后仍继续记录,并鼓励患 者分享给家人和病友。(5)实践感恩之心。帮助 患者回忆曾经激励和帮助自己的人,鼓励患者对其 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鼓励患者表达对家属和亲人 的长期包容和照顾之情。(6)组织交流会。鼓励 患者参加病友交流会,分享治疗过程中的心得和控 制血糖的有效方法,以及对未来的展望。两组均持 续护理 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慢性病自 我效能量表(CDSES) 评分,包括症状管理、角色 功能、情绪控制、沟通能力、水盐控制、 遵医用药 6 个维度,每个维度采用 1~10 级评分法,分值越 高表示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越好。(2)比较两组护 理前后血糖指标水平。分别于护理前和护理后 1个月抽取患者空腹状态下及餐后 2 h 静脉血各 2 mL, 使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Tosoh Corporation, 型号 HLC-723GX) 及配套试剂检测 HbA1c 水平, 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DiaSys Diagnostic Systems GmbH, 型号 respons 920) 检测 FPG、2hPG 水平。 (3)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护理结束后采用纽 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评估,共 19 项, 每项 1~5 分, 总分 19~95 分, 分为非常满意(95 分)、满意(76~94 分)、一般满意(57~75 分)、 不 满 意(38~56 分)、 非 常 不 满 意(19~37 分)。 护理满意度 =(非常满意 + 满意)例数 / 总例 数 ×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 数据,计量资料以(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 CDSES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 组 CDSES 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护理后, 两组 CDSES 各维度评分均 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见表 1。
表 1 两组护理前后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分, x ±s ) |
组别 |
时间 |
症状管理 |
角色功能 |
情绪控制 |
沟通能力 |
水盐控制 |
遵医用药 |
观察组 |
护理前 |
7.35±0.56 |
5.92±0.36 |
6.53±0.96 |
4.86±0.29 |
5.26±0.56 |
5.31±0.36 |
( n=43) |
护理后 |
8.20±0.73*# |
6.86±0.58*# |
7.10±1.18*# |
6.02±0.63*# |
6.34±0.65*# |
7.23±0.51*# |
对照组 |
护理前 |
7.37±0.58 |
5.95±0.41 |
6.57±0.92 |
4.92±0.30 |
5.25±0.53 |
5.33±0.35 |
( n=43) |
护理后 |
7.86±0.61* |
6.12±0.49* |
6.72±1.09* |
5.38±0.51* |
5.59±0.58* |
6.18±0.42* |
注:与护理前比较, *
P<0.05;与对照组比较, #
P<0.05
2.2 两组护理前后血糖指标水平比较 护理前, 两组 FPG、2hPG、HbA1c 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 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 两组 FPG、2hPG、 HbA1c 水平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 2 两组护理前后血糖指标水平比较(
x ±
s )
组别 |
FPG(mmol/L) |
2hPG(mmol/L) |
HbA1c(%)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观察组( n=43) |
10.53±2.16 |
7.39±1.26* |
14.26±2.62 |
9.57±1.46* |
8.96±1.02 |
6.12±1.15* |
对照组( n=43) |
10.38±1.96 |
8.52±1.62* |
14.32±2.48 |
10.52±2.13* |
8.87±1.13 |
7.02±1.42* |
t 值 |
0.337 |
3.611 |
0.109 |
2.412 |
0.388 |
3.230 |
P 值 |
0.368 |
0.000 |
0.457 |
0.009 |
0.350 |
0.001 |
注:与护理前比较, *
P<0.05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 95.35%, 高于对照组的 76.74%, 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见表 3。
表 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
n (%)]
组别 |
非常满意 |
满意 |
一般满意 |
不满意 |
非常不满意 |
满意度 |
观察组( n=43) 对照组( n=43)
χ2 值
P 值 |
18(41.86) 19(44.19) |
23(53.49) 14(32.56) |
1(2.33)
4(9.30) |
1(2.33)
2(4.65) |
0
4(9.30) |
41(95.35)
33(76.74) 6.198
0.013 |
3 讨论
已知心理因素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 着重要作用 [7-8] ,据统计,糖尿病合并抑郁情绪的 发生率为 22% 左右 [9-10]。
自我效能是个体对执行某特定行为能力的主观判断,可决定个体从事某项活动的付出力、坚韧力 和信心恢复力 [11]。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 察组 CDSES 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这是由于 心理护理能通过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以及病友现身 说法,强化患者对抗疾病的自信心;同时对患者开 展认知教育,可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减轻 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其自我效能,改善其心理状 态 [12-14] 。已知抑郁情绪可影响患者的空腹胰岛素水平,导致胰岛素水平降低 [15]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 护理后, 观察组 FPG、2hPG、HbA1c 水平均低于 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心理护理通过鼓励患者记录并 分享每天发生的好事、实践感恩之心、组织交流, 有助于患者负性情绪的疏导,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 状态, 提升用药依从性, 从而有利于控制血糖水平。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分析原因可能与实施心理护理提升了患者的自我效 能、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关。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可 提高 2 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评分和护理满意度, 降低血糖指标水平,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峰 . 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J]. 中国处方药,2018,16(8):17-18.
[2] 李美子 . 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对患者不良情绪的改善作用 [J]. 养生大世界,2021(16):215.
[3] 谭莹,杨晓梅 .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护理质量及患者血糖水平影响 [J]. 河北医药,2019,41(6):952-955.
[4] 徐慧文,王世伟,陈璇,等 . 自我效能在空巢老年 2 型糖尿病病人社会支持与糖尿病相关心理痛苦间的中介效应 [J]. 护 理研究,2019,33(16):2736-2740.
[5]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 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1):4-67.[6] 郝伟 . 精神病学 [M]. 6 版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9.
[7] 张瑞芳,马素慧, 陈长香 . 2 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J]. 医学与社会,2020,33(7):86-89.
[8] 晏启明, 李建 . 心理疏导对 2 型糖尿病血糖及情绪的影响 [J].华西医学, 2011, 26 ( 9 ): 1306-1308.
[9] 吴金声,余淑明,李日鹏 . 广州市某社区 2 型糖尿病患者抑郁发病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J]. 黑龙江医药, 2021, 34(1) :20-22.
[10] 郭亚嫚,周文婧,邓欣如 . 综合心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心理状况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J]. 医药论坛杂志, 2021, 42(3):83-86.
[11] 李冬静,邢凤梅,董春艳,等 .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病人饮食自我管理行为的长期影响 [J]. 护理 研究,2020,34(5):897-899.
[12] 兰端云 . 心理干预对 2 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糖脂代谢及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 [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26 ( 2 ):233-236.
[13] 李骞 . 心理护理干预在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临床分析 [J]. 当代护士(下旬刊) , 2015 ( 8 ): 124-125.
[14] 谭连飞, 李少群 . 基于情绪释放法的护理干预对老年 2 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J]. 临床医药文献电 子杂志, 2020, 7 ( 28 ): 113-114.
[15] 吴金凤,吴夏鑫,李双,等 . 2 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与血糖控制的关联及其临床护理 [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 23(6):62-6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9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