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PCI术后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因素论文

发布时间:2022-04-26 13:40:3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 90 例 AMI 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 PCI 术后发生 IRI 情况,并对发生 IRI 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结 果: 90 例 AMI 患者 PCI 术后发生 IRI 16 例,发生率 17.78%(16/90)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和未发生 IRI 患者的罪犯血管位置、梗 死部位、术前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罪犯血管为右冠脉主 干,  心肌梗死部位为下壁、术前 SBP<90 mmHg、DBP<60 mmHg 均为影响 AMI 患者 PCI 术后发生 IRI 的独立危险因素( OR>1,  P<0.05)。 结论: 罪犯血管为右冠脉主干,梗死部位为下壁,术前 SBP<90 mmHg,DBP<60 mmHg 均为导致 AMI 患者 PCI 术后发生 IRI 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因素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after PCI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ANG Guoxia
(Department of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 of Huiji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Zhengzhou 450000 Henan, China)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explor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I) after PCI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90 patients with AMI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9 to June 2020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incidence of IRI after PCI wa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Univariate analysis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RI. Results: Among the 90 patients with AMI, 16 cases of IRI occurred after PCI with an incidence rate of 17.78% (16/90). The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ulprit vessel, infarct location, preoperativ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and preoperative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 between the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IRI after PCI (P<0.05).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right coronary trunk (RCA) as the culprit vessel, the inferior wall as the myocardial infarction site, preoperative SBP <90 mmHg, and DBP <60 mmHg were all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RI after PCI in the patients with AMI (OR>1, P<0.05). Conclusions: RCA as the culprit vessel, the inferior wall as the myocardial infarction site, preoperativ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90 mmHg,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 <60 mmHg are all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RI after PCI in the patients with AMI.

【Key word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fluencing factor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出现急 性阻塞,心肌细胞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使心脏 功能受损,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1] 。经皮冠状动脉介 入术(PCI)是治疗 AMI 的有效方法,  其通过心导 管技术疏通阻塞冠状动脉, 从而实现心肌再灌注 [2]。 但 PCI 在恢复梗死动脉前向血流的同时会对心肌造 成缺血再灌注损伤(IRI)[3]。本文探讨 AMI 患者 PCI 术后发生 IRI 的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6 月至 2020年 6 月本院收治的 90 例 AMI 患者的临床资料。纳 入标准: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符合 AMI 诊断标 准 [4] ;在发病 12 h 内接受 PCI 治疗。排除标准:合 并其他心脏疾病者;合并严重肺部病变者;合并 恶性肿瘤者。其中男 51 例,女 39 例;年龄 47~68 岁,  平均(57.50±3.48) 岁;  体质量指数(BMI) 19~26 kg/m2 ,平均(22.60±1.05)kg/m2。

1.2   方法    (1)一般资料。使用本院自制调查问 卷,收集患者年龄、性别、BMI、高血压史、卒中 史、吸烟史和饮酒史等一般资料。(2)病情相关 资料。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冠状动脉造影确定患 者罪犯动脉、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和梗死部位。泵衰 竭 Killip 分级:Ⅰ级,无明显心力衰竭;Ⅱ级,有左心衰竭, 肺部啰音<50%肺野; Ⅲ级, 肺部有啰音, 且啰音范围 >50% 肺野;Ⅳ级,心源性休克。于患 者入院时,使用心电图评估患者是否存在病理性 Q 波,使用电子血压计测定患者术前收缩压(SBP) 和舒张压(DBP)  ,使用脉搏波及心率检测仪检测 患者入院时心率,使用血液分析仪检测患者入院时 静脉血白细胞计数(WBC)。(3)IRI 诊断标准:① PCI 治疗数分钟后出现严重心动过缓、低血压、 频发室性期前收缩;②药物治疗或电复律、电除颤 治疗后仍存在严重室性心律失常;③冠状动脉造影 检查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 2 级, 合并血栓、 夹层或痉挛。

1.3   观察指标    (1)统计患者 IRI 发生情况。(2) 对导致患者发生 IRI 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 素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多因素分析 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

2  结果

2.1   AMI 患者 PCI 术后 IRI 发生情况   90 例 AMI 患 者 PCI 术 后 发 生 IRI 16 例,   发 生 率 17.78% (16/90)。

2.2   AMI 患者 PCI 术后发生 IRI 的单因素分析   发 生和未发生 IRI 患者的年龄、性别、BMI、高血压史、 冠心病史、脑卒中史、吸烟史、饮酒史、Killip 分级、 病理性 Q 波占比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比较,  差异均 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发生和未发生 IRI 患者 的罪犯血管、梗死部位、术前 SBP 和 DBP 水平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3   AMI 患 者 PCI 术 后 发 生 IRI 的 多 因 素 分 析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罪犯血管为右冠 脉主干(RCA),  梗死部位为下壁,  术前 SBP<90 mmHg、DBP<60 mmHg 均 为 影 响 AMI 患 者 PCI 术 后发生 IRI 的危险因素(OR>1,  P<0.05) 。见表 2。

\

3  讨论

PCI 是治疗 AMI 的有效方式,其通过导管将球 囊置入冠状动脉狭窄节段,从而解除狭窄或阻塞, 实现心肌再灌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5-6] 。但部分患者经 PCI 治疗后出现急性血流动力学障碍,其中 IRI 是造成 AMI 患者 PCI 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 [7-8]。

本 研 究 结 果 显 示,  90 例 AMI 患 者 PCI 术 后 发 生 IRI 16 例,   发 生 率 17.78%。  单 因 素 分 析 显 示,发生和未发生 IRI 患者的年龄、性别、BMI、 高血压史、冠心病史、脑卒中史、吸烟史、饮酒 史、Killip 分级、病理性 Q 波占比及侧支循环建立 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发生和未发生 IRI 患者的罪犯血管、梗死部位、术前 SBP 和 DBP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 回归分析 显示,罪犯血管为 RCA,梗死部位为下壁、术前 SBP<90 mmHg、DBP<60 mmHg 均为影响急性心肌 梗死患者 PCI 术后发生 IRI 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原因:    (1)罪犯血管为 RCA。房室结动脉和窦房 结动脉主要由 RCA 供血,而 RCA 供血的心肌内具 有丰富的迷走神经,  PCI 术后再灌注可导致交感神 经兴奋性减弱、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从而导致 缓慢型心律失常,并伴有血管扩张及血压下降 [9]。 (2)  术 前 SBP<90 mmHg、DBP<60 mmhg。   由 于 PCI 术后微血管易感性,灌注期间可导致乙酰胆碱 含量增加,从而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而入院时 SBP、DBP 较低的患者对血压下降的耐受性较低, 因此更易发生 IRI[10]。(3)梗死部位为下壁。下壁 心脏抑制性感受器分布较多,再灌注时刺激迷走神  经,从而诱发心律失常,造成再灌注损伤 [11-12]。

综上所述, 罪犯血管为 RCA, 梗死部位为下壁, 术前 SBP<90 mmHg,DBP<60 mmHg 均为影响 AMI 患者 PCI 术后发生 IRI 的独立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     Curry LA,Brault MA,Linnander EL,  et al. Influencingorganisational culture to improve hospital performance in car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 mixed-methods intervention study[J]. BMJ Qual Saf,2018,27(3):207-217.
[2]    Kentaro E,Toru M,Kunihisa K, et al. Protective Effect of
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on Myocardial Damage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Stable Angina Patients With Complex Coronary Lesions - Subanalysis of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Circ J,2018,82(7):1788-1796.
[3]     于晓钧,曾庆允,彭翠翠 . 法舒地尔联合瑞舒伐他汀钙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损伤和疼痛的影响 [J]. 河北医药, 2018,40(11):1694-1696.
[4]    葛均波,徐永健,王辰 . 内科学 [M]. 9 版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2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734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