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 观察下颌磨牙根颊侧微种植体支抗钉在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全牙列远移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 80 例骨类 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 对照组采用正畸联合正颌治疗,观察组采用下颌磨 牙根颊侧微种植体支抗钉全牙列远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软组织参数水平、硬组织参数水平和牙根吸收程度。 结果: 治疗后,观察 组 H 角大于对照组, Z 角、 NAL 和 LL-E 线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 SNA 大于对照组,SNB、NA-PA 和 OP-FH 均小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两组侧切牙和中切牙体积均小于治疗前, 但观察组第一磨牙、侧切牙和中 切牙体积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下颌磨牙根颊侧微种植体支抗钉应用于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全牙列远移 中可改善软组织和硬组织参数水平,降低牙根吸收程度,其效果优于正畸联合正颌治疗。
【关键词】 下颌磨牙;微种植体支抗;牙列远移;硬组织;软组织;牙根吸收
Application effects of buccal micro-implant anchorage nails of mandibular molar roots in whole dentition distalization of patients with skeletal class III malocclusion
LI Jun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of Shangrao People’s Hospital, Shangrao 334000 Jiangxi, China)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observ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buccal micro-implant anchorage nails of mandibular molar roots in whole dentition distalization of patients with skeletal class III malocclusion.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skeletal class III malocclus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orthodontics combined with orthognathic treatment,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whole dentition distalization and buccal micro- implant anchorage nails of mandibular molar roots. The soft tissue parameters, the hard tissue parameters and the degree of root resorp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H angle level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vels of Z angle, NAL and LL-E line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level of SN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vels of SNB, NA-PA and OP-FH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volumes of the lateral incisors and central incisor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mall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treatment, but the volumes of the first molars, lateral incisors and central incisor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arg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 The buccal micro-implant anchorage nails of mandibular molar roots in whole dentition distalization of the patients with skeletal class III malocclusion can improve the levels of soft and hard tissue parameters and reduce the degree of root resorption.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orthodontic combined orthognathic treatment.
【Key words】 Mandibular molar; Micro-implant anchorage; Dentition distalization; Hard tissue; Soft tissue; Root resorption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是常见的牙齿病变,患者可 出现前牙反颌、侧貌凹面型表现, 对患者外观形象、 咬合功能均有影响 [1]。目前临床主要通过正畸联合 正颌拔牙矫治方式治疗该病,但风险大、费用高, 患者接受度不高 [2]。微种植体支抗技术在正畸治疗 中被广泛应用 [3]。本文观察下颌磨牙根颊侧微种植 体支抗钉在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全牙列远移患者中的 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 年 10 月至 2021 年 7 月 本院收治的 80 例骨类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作为研究 对象。纳入标准: 经病史、牙颌面检查及 X 射线片 确诊,符合《实用口腔诊疗学》中相关标准 [4] ;磨 牙咬合关系由近中到完全近中;对所用治疗方案可 耐受。排除标准:存在其他类型牙周病变者;口呼 吸习惯不良者;存在腺样体肥大和扁桃体肥大等慢 性系统病变者。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 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 批通过(20180910)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男 20 例,女 20 例; 年龄16~36岁,平均(21.56±3.21)岁;病程8~18个月, 平均(13.02±2.48)个月。观察组:男 22例,女 18例, 年龄 18~35 岁,平均(21.32±3.54)岁;病程 10~16 个月,平均(12.72±2.12)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正畸联合正颌治疗。(1) 术前正畸:使用直丝弓矫治系统,对托槽行粘贴处 理,按照先软后硬的顺序对矫治弓丝予以更换,使 牙齿排列整齐;调整为硬方弓丝后,部分患者使用 Ⅱ类颌间牵引,以去除下前牙舌倾代偿;协调牙弓 形态与宽度,定期取模分析。(2)正颌手术:行 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术,经微型钛板螺钉和双皮质 螺钉固定。(3)术后正畸:术后根据咬合关系行 颌间弹性牵引,关系稳定者,牵引 3~5 d,咬合不 稳定者,牵引时间延长至 1 周。
观察组采用下颌磨牙根颊侧微种植体支抗钉全 牙列远移治疗。拔除第三磨牙,使用直丝弓托槽, 粘结第二磨牙于颊面管,将牙列整齐排序,拥挤者, 可将第一前磨牙和第二磨牙的托槽粘结,暂不对前 牙区托槽粘结,以免前牙运动;对下牙列行全牙列 远移,放置游离牵引钩于尖牙与侧切牙间。以下颌 磨牙根颊为种植体植入最佳位置,平行于长轴,支 抗垂直植入;拍摄第一、二磨牙牙片,确定植入角 度和位置。漱口,口腔内常规消毒,所用局麻药为 盐酸甲哌卡因注射液,用 11 号刀片于膜龈联合处 作一 3 mm 的切口,待黏骨膜分离后与种植机连接, 垂直骨面钻入,待骨皮质被穿透,反向撤出,植入 角度尽量平行长轴,马达速度控制在每分钟 20 圈 内,扭力不超过 20 N,阻力较大时,先反转后植入, 确定种植体稳定植入后,涂抹红霉素软膏,连续 3 d 口服抗生素,含漱洗必泰 1 周,注意口腔卫生, 预防感染。后续加力治疗:术后 2 周检查稳定性, 用结扎丝将支抗头部和拉簧固定,拉簧另一端固定 于游离牵引钩,单侧加力 250 g,整体远离下列牙; 每隔 4 周对拉簧力量进行调整。下颌成功远移后, 予以碘伏消毒,用专用工具反向旋转,将支抗取出, 告知患者保持口腔卫生。术后均随访 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治疗前和治疗 3 个月后 软组织参数水平,包括 H 角(软组织颏前点、鼻 根尖和上唇凸点连线夹角)、Z 角(颏前点与唇部 突点连线与 FH 平面形成的后下角)、NLA(鼻小 柱点、鼻下点连线和上唇突点与鼻下点连线的夹 角)和 LL-E 线(下唇突点到软组织颏前点与鼻尖 下点连线的距离),各项指标均经头颅定位 X 线片 机测定。(2)比较治疗前和治疗 3 个月后硬组织 参数水平,包括 SNA(蝶鞍中心、鼻根尖和上齿槽 坐垫形成的角)、SNB(蝶鞍中心、鼻根尖和下齿 槽坐垫形成的角)、NA-PA(上齿槽座点与鼻根点 连线和颏前点与上齿槽座点交角)、OP-FH(眶耳 平面和功能性平面夹角)。经头颅定位 X 线片机 测定。(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牙根吸收程度。经 软件 UCeph 重建获得 CBCT 数据,对双侧第一磨牙 和下颌 1 前牙进行分离,计算治疗前后体积。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计量资料以(x — ±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 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软组织参数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 H 角、Z 角、NAL 和 LL-E 线比较,差异均无 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 H 角大于 对照组,Z 角、NAL 和 LL-E 线水平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治疗前后硬组织参数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 SNA、SNB、NA-PA、OP-FH 比较,差异均 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SNA 均 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 SNB、 NA-PA 和 OP-FH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治疗前后牙齿吸收程度比较 治疗前, 两组第一磨牙、侧切牙和中切牙体积比较,差异均 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侧切牙和 中切牙体积均小于治疗前,但观察组第一磨牙、侧 切牙和中切牙体积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见表 3。
3 讨论
下颌前牙的唇向倾斜和远中移动磨牙是增加下 颌牙弓长度的重要方式,随着第三磨牙对有效空间 的占据,牙齿远中移动难度增加 [5-6] 。微种植体具 有使用方便、安全无创、可保持牙齿稳定性及降低 面部组织损伤风险等优势 [7]。磨牙最大远移量取决 于磨牙后区间隙,下颌升支前缘可对磨牙远移量予 以阻止, 软组织厚度适宜可避免磨牙远移时伸长, 若超出硬组织到达升支可增加复发风险,使得磨牙 扭转、前牙区拥挤 [8] 。下颌磨牙远移以牙弓后界间 隙大于所需间隙为金标准,可通过拍摄 CBCT 评估 可用空间 [9] 。矫正前需拔除第三磨牙,以免下颌继 续生长发育。选用不锈钢钉为支抗,在抗拉强度、 屈服强度和延伸度方面较钛钉优势明显,完成矫治 后易取出 [10]。下颌最厚区域为颊棚区骨皮质, 厚度 在 1 mm 以上的骨皮质包绕种植体时,机械嵌合良 好,关系着种植体的稳定性。将微种植体支抗植入 下颌磨牙根颊侧,骨皮厚度好,相对平坦,利于植 入种植体 [11]。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 H 角、 SNA 大于对照 组, Z 角、 NAL、LL-E 线、 SNB、NA-PA 和 OP-FH 均小于对照组。这是因为 SNA 增大提示上颌骨前移, 矫治骨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不会引起唇倾症状; SNB 减小时提示下颌骨未继续生长,软组织面角度缩减, 上唇突点与凹点向前移动,证实患者侧面貌出现较为 明显的变化。表明将微种植体支抗钉自下颌磨牙根颊 侧植入利于下颌磨牙全牙列移动和下颌前牙根运动, 利于凹面修复。
已和矫治过程中予以 CBCT 测量,可准确评估 病理吸收情况 [12]。本研究结果还显示, 观察组第一磨牙、侧切牙和中切牙体积均大于对照组。提示采 用微种植体支抗钉种植可降低牙根吸收程度。
综上所述,下颌磨牙根颊侧微种植体支抗钉应 用于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全牙列远移中可改善软 组织和硬组织参数水平,降低牙根吸收程度,其效 果优于正畸联合正颌治疗。
参考文献
[1] 姜卫, 李晓智, 戴红卫, 等 . Mini Uni Twin 托槽结合减数矫治早期恒牙Ⅲ类错畸形病例报告 [J].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20,27(2):111-114.
[2] 孟薇,何欣,张栋梁,等 . 舌侧直丝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Ⅲ类错k畸形的效果 [J]. 武警医学,2019,30(1):5-7.
[3] 邓立,阮国宪 . 微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J]. 海南医学,2020,31(20):2662-2664.
[4] 刘红宝,陶天庆,黄琦 . 实用口腔诊疗学 [M].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1-23.
[5] 韦回,韦佳黛,邓端耀,等 . 微种植体支抗下成人安氏Ⅱ 1类高角患者后(牙合)平面的变化研究 [J]. 口腔医学研究, 2019,35(11):1062-1065.
[6] 沈娇乡,苏晶晶,黄文霞 . 成人上颌前突微种植体支抗内收上切牙牙槽骨改建的 CBCT 研究 [J]. 口腔疾病防治,2019,27 (12):769-774.
[7] 谢丽丽, 刘亚 . 微种植体支抗联合 (牙合) 垫压低下颌双尖牙及多颗磨牙 1 例 [J].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9,33(3):188-189.
[8] 包晨刚, 张静, 李敏, 等 . 微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时间 -疗效研究 [J]. 中国医药科学,2020,10(18):221-224.
[9] 刘毅,王广磊 . 微种植体支抗在正畸治疗中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评估 [J]. 临床军医杂志,2020,48(1):50-52.
[10] 王丽,雷海英 .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疗效分析 [J]. 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3):73.
[11] 郑志勋,翟敏,谢甜甜 . 微型种植体支抗钉联合关闭曲法和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的效果比较 [J]. 中国医学创新,2019, 16(30):47-50.
[12] 丁雪芳, 周彦恒,高雪梅 .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压低过长磨牙后的牙根吸收 [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20,36(8):490-49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6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