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 86 例 COPD 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 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43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肺功能指 标 [ 呼气流速峰值(PEF) 、最大中期呼气流速(MMEF) 、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 )占用力肺活量(FVC)百分比(FEV1/FVC) ]、 COPD 评估测试(CAT) 评分、用药依从率及再次住院率。 结果:治疗后, 研究组 PEF、MMEF、 FEV1/FVC 水平和用药依从率高于对照组, CAT 评分及再次住院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延续性护理用于 COPD 患者中, 可有效提高患者用药依从率, 改善其肺功能指标水平,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程度,降低再次住院率。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用药依从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阻 塞为主要病理特征的肺气肿或慢性支气管炎,可发 展为呼吸衰竭或肺源性心脏病 [1] 。该病难以根治, 但遵医治疗可以减少急性发作次数, 因此患者的治 疗依从性十分重要。常规护理对患者居家治疗关注 不多,无法保证患者出院后仍能遵医治疗 [2] 。延续 性护理能通过各种随访手段保证患者出院后依旧能 得到护理干预和用药指导,从而提高患者依从性和 疾病控制效果 [3] 。本文探讨延续性护理在 COPD 患 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8 月 本院收治的 86 例 COPD 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 》中 COPD 的诊断标准 [4] ,处于疾病稳定期; 临床资料完整;无精神病史。排除标准:合并其他 肺部疾病者;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者;文盲或认知 功能障碍者。患者均同意参与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 意书,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 20181205)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 究组各 43 例。对照组:男 27 例,女 16 例;年龄 50~70 岁, 平 均(61.53±5.34) 岁; 病 程 1~6 年, 平均(3.41±1.02)年。研究组: 男 26 例, 女 17 例; 年龄 51~72 岁,平均(61.62±5.32)岁;病程1~6 年, 平均(3.43±1.01) 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患者住院期 间告知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提醒其出院后不可擅 自停药、减药,有异常情况及时到院处理。患者出 院后仅常规电话随访,1 次 / 月。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1)建立延续性护理小组。由 1 名主治医师、1名主管护师及 4 名具有 2 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责任护士组成,对其进行 COPD 疾病知识及延续性护理方法培训,由主治医师和主管护师共同制订疾病宣教方案,责任护士负责实施随访。(2)延续性护理准备。住院期间,指导患者掌握吸入性药物和氧疗仪器使用方法,并进行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及有氧呼吸操训练。让患者加入 COPD 康复治疗微信群并添加医院微信公众号,出院后保持联系。(3)出院后延续性护理。①电话及上门随访。出院后每两周进行 1 次电话随访,每月进行 1 次上门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病情及遵医用药情况,并关注患者心理状态、生活状态等,对患者疑问之处及时解答,同时嘱家属监督患者按时用药。②微信随访。在微信平台推送 COPD 居家治疗相关知识,饮食、运动注意事项及呼吸操视频等,并让患者用药后在微信群打卡,鼓励患者多与其他患者沟通交流,互相分享抗病经验。
1.3 观察指标 护理 6 个月后观察效果。(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包括呼气流速峰值(PEF)、最大中期呼气流速(MMEF)、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用力肺活量(FVC)百分比(FEV1/FVC)。(2)比较两组护理前后COPD 评估测试(CAT)评分。包括咳嗽、排痰、胸闷、运动耐力、劳累影响、外出、睡眠、精力 8项,满分 40 分,分值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3)比较两组用药依从率。完全依从:严格按照服药时间、方法、剂量服药,且用药次数不间断;基本依从:不遵医用药次数≤ 2 次 / 周;不依从:不遵医用药次数 >2 次 / 周。依从率 =(完全依从 + 基本依从)例数 / 总例数 ×100%。(4)比较两组随访 6 个月期间再次住院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护理前,两组 PEF、MMEF、FEV1/FVC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 PEF、MMEF、FEV1/FVC 水平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护理前后 CAT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CAT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 CAT 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用药依从率比较 研究组用药依从率为97.67%(42/43),高于对照组的 81.40%(3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2.4 两组再次住院率比较 随访 6 个月,研究组无再次住院病例,对照组再次住院率为 13.95%(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9.P=0.034)。
3 讨论
COPD 为临床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具有难以根治、易反复、病程长等特点,加之出院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较差,难以遵医用药和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影响整体治疗效果 [4]。常规护理仅注重院内护理,通常忽视了患者出院后的护理需求 [5]。 延续性护理是通过一系列远程干预手段确保 患者居家也能受到良好照护的护理方法。本研究首先通过组建延续性护理小组,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可使护理人员各项操作更具科学性、系统性 [6]。在院期间让患者掌握用药、呼吸锻炼方法,并学习 微信平台使用方法,能提高延续性护理效率。其 次,出院后通过定期电话、上门随访,评估患者病 情、用药情况,可及时纠正患者不遵医行为并调 整护理、治疗方案,落实康复训练、饮食、运动干 预方案;微信随访可以让患者随时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并通过微信群打卡监督服药,有效提高其服药依从性,提高疾病控制效果,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急性加重再次住院 [7]。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用药依从率高于对照组,护理后PEF、MMEF、FEV1/FVC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AT评分及再次住院率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延续性护理用于 COPD 患者中,可有效提高患者用药依从率,改善其肺功能指标水平,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程度,降低再次住院率。
参考文献
[1] 滕小华,郭建英 .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的相关因素分析和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 [J]. 中国全科医学,2019. 22(2):211-213.
[2] 徐新阳,苏振中,高鹏.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合并症情况与 CAT 评分之间关系的研究 [J]. 国际呼吸杂志,2020.40(8):581-586.
[3]张丽芹,张丽华,陈霞,等 . 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延续性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中的应用 [J]. 护理研究,2018.320(24):94-96.
[4]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2018 年)[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8.17(11):856-870.
[5]李凌云,童慧芬,谢媛,等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对其临床指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J]. 山西医药杂志,2019.48(4):498-500.
[6]郝文女,李晓静,李新霞 . 基于赋能理论的延续护理对 COPD 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 [J]. 护理研究,2020.34(8):1368-1372.
[7] 陈小芬,缪初蕾,钟青青,等 . 云随访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延续护理研究 [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2):31-3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本次研究将我院于 2016 年 6 月至 2017 ...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