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MDT 延续性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易损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1-10-26 10:21:2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多学科协作(MDT)延续性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易损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82 例 CHF 易损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 42 例与对照组 4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 MDT 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命质量量表(LHFQ)评分,护理期间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心肌梗死发生率和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 LHFQ 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和心肌梗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 NSNS 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出院护理基础上采用 MDT 延续性护理可降低 CHF 易损期患者 LHFQ 评分、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和心肌梗死发生率,以及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出院护理。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延续性护理;慢性心力衰竭;生命质量;再住院;心梗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冠心病等多种心脏病的终末期或严重阶段,可引起一系列复杂临床综合征,病情反复,死亡率较高 [1]。CHF 易损期患者在用药、康复、疾病、饮食指导等方面多依赖医护人员,出院后患者难以自我管理 [2-3]。目前我国尚缺乏完善的 CHF 院外管理体系,其中多学科协作(MDT)延续性护理正处于临床探索与完善阶段, 本文观察 MDT 延续性护理在 CHF 易损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7 年 12 月至 2019 年 7 月本院收治的 82 例 CHF 易损期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依据患者临床体征、心电图、心力衰竭标志物等检查确诊为 CHF[4];病程 >3 个月,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 ~ Ⅳ级。排除标准:近 1 个月内有心肌梗死病史;肝功能失代偿;合并恶性肿瘤者;合并瓣膜性心脏病;认知障碍者;失访者;死亡者。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 42 例与对照组 40 例。研究组:男 23 例, 女 19 例; 年龄46~75 岁,平均(60.24±7.10)岁;病程1~5 年, 平均(2.97±0.96)年。对照组:男 22 例,女 18 例; 年龄45~74 岁,平均(59.13±7.01)岁;病程1~6 年,平均(3.21±1.08)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护理。出院时发放健康手册进行出院指导,出院 1 个月内实施每周1 次电话随访,2~6 个月内电话随访 1 次 / 月,解答患者健康问题,并给出相应指导。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 MDT 延续性护理。(1)建立 MDT 延续性护理小组。组建由心内科医护人员、营养师、康复师、心理师、药剂师、社会工作者在内的团队,团队成员需完成强化培训,考核合格后开始实施护理,由团队人员共同探讨护理计划并明确分工。(2)建立信息化分享平台。①由心内科护理人员收集每例患者的诊疗、护理资料, 核对无误后录入中心网站数据库,方便查阅与调用。②出院时指导患者或家属关注微信公众号,每日推送 CHF 相关资讯,患者能在公众号内搜索到健康课堂与科普视频,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与掌握。③建立医护患交流微信群、会诊微信群、联谊微信群等,患者通过出院扫描二维码进入交流群, 便于随时咨询;会诊微信群便于团队人员分析、讨论、制订管理方案,由护理人员反馈给每例患者; 社会工作者通过联谊微信群开展“心友会”“健步行”等活动,心理师、康复师、护理人员等通过计划活动注意事项指导社会工作者开展。(3)护理实施。①出院前 3 d 至出院当天,发放健康图文手册(服药清单、食谱图等)、发放出院物品准备清单(电子血压计、分格药盒等),将团队制订的出院计划方案详细告知患者,帮助患者加入各微信群等。②出院后 3 个月内,随访(电话或上门随访), 第 1 个月,1 次 / 周, 第 2 个月,1 次 /2 周, 第 3 个月,1 次 / 月,了解健康问题、生活方式、疾病管理、强化教育、心理状态等,并予以对应干预; 同时进行交流微信群、会诊微信群各项工作。③出院后 3~6 个月,每月随访 1 次,评估患者心功能、活动耐力等,鼓励患者积极参加“心友会”“健步行”等活动。两组均护理 6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命质量量表(LHFQ)评分。满分105 分, 评分越低,生命质量越高。(2)比较两组 6 个月内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心肌梗死发生率。(3)比较两组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分,共 19 个项目 , 每项 1~5 分,评分越高,护理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 LHFQ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LHFQ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两组 LHFQ 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2.2 两组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和心肌梗死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和心肌梗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 NSNS 评分为(90.04±2.01)分,高于对照组(72.45±6.03)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94,P=0.000)。

3 讨论

      CHF 易损期患者出院后病情监测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较差,面对复杂用药、饮食运动方面的注意事项难以应对,影响预后 [5]。

      MDT 延续性护理是一种涵盖多学科的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模式,由心内科医护人员、康复师、药剂师、社会工作者等成员组成的合作团队,将专业的诊疗与护理服务延伸至院外,相较于常规延续性护理更全面、专业、详细 [6-8]。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 LHFQ 评分、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和心肌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分析原因为,MDT 延续性护理是由经过规范培训的多学科管理团队实施,组员互相讨论,分工协作, 可减轻各成员压力,利于对患者病情掌控,保证护理实施质量。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研究组 NSNS 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 MDT 延续性护理获得 CHF 易损期患者的认可。

      综上所述,在常规出院护理基础上采用 MDT 延续性护理可降低 CHF 易损期患者 LHFQ 评分、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和心肌梗死发生率,以及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出院护理。

参考文献

[1]张苏慧,方理刚 . 心率控制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研究进展 [J].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2):1492-1496.
[2]石珂,贾永平 . 心力衰竭易损期再入院率和死亡评估新进展 [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18):2783- 2786.
[3]黄峻 . 心力衰竭“易损期”及其心率管理的新认识新理念 [J]. 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中英文),2018,2(2): 111-113.
[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 [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 35(12):1076-1095.
[5]甘春霞,瞿广素,周蓓,等 . 个案管理联合规律随访在心力衰竭易损期患者院外管理中的应用 [J]. 重庆医学,2019,48
(7):1207-1209.
[6]刘彤,宋德利,朱平辉,等 . 心力衰竭的团队配合化管理 [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7,45(12):1097-1099.
[7]燕莉莉 . 多学科康复团队模式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 [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6):6-8.
[8]严莉,李筠,耿丽,等 . 多学科合作团队延续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易损期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J]. 中国护理管理, 2019,19(12):1865-187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14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