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探讨综合疗养因子对促进老年人心梗后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 以因心肌梗塞而住院治疗的老年病人为对象,在其病情得到明显控制后将其随机分为康复组和药物组。药物组的病人使用单纯的药物进行治疗,康 复组则是以药物治疗为基础,以 3 个月为期,增添音乐疗法、景观疗法、运动疗法和心理疗法等新型治疗方法, 观察两组病人在治疗前后的功能康复状况,随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相较于药物组的病人,康复组病人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是(157±6.8)/(90±6.0)mmHg(1 mmHg=0.133 kPa)、(132±5.1)/(73±5.4)mmHg, P< 0.05,其心梗后功能康复状况明显好于药物组。结论 综合疗养因子对心梗后老年人的功能康复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综合疗养因子;老年人;心梗;功能康复
本文引用格式:隋静波. 综合疗养因子对促进老年人心梗后功能康复的作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9):116-117.
0引言
心肌梗塞别名为心肌梗死,该病症主要患病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的分支堵塞,导致人体血液供应不足,最后导致部分心肌坏死。发病时有剧烈而持久前胸痛、心悸、气喘、脉搏微弱、血压降低等症状, 其发病症状的性质于心绞痛类似。心肌梗塞主要发生于中年以后,对中老年人,尤其是各方面身体健康水平都有所下降的老年人而言,心肌梗塞是一种能够威胁到人们生命,且死亡率较高的病症。一旦患病,就会对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上带来巨大伤害,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因此,加强对老年人心梗后功能康复的研究刻不容缓。本文通过综合疗养因子对促进老年人心梗后功能康复的作用进行研究,探索加快老年人心梗后功能康复速度的新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 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1 月因心肌梗塞而到医院就诊,经过治疗后得以康复的老年人患者 80例,所有患者一律经由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俱都有心电图和心肌酶异常的现象。将此 80 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康复组和药物组。其中药物组 40 例,其中男 25 例,女 15 例;患者平均年龄为(72.5±6.8)岁;康复组同样有老年患者 40 例,其中男 30 例,女 10 例;其平均年龄在(70±7.2)岁。在所有的80 例老年患者中,60-69 岁患者有 40 例,占总人数的一半, 70-79 岁患者有 28 例,80-89 岁患者有 10 例, 而 90 岁及以上的患者有 2 例。病程 20天及 20 天之内为 10 例,1-2 个月为 26 例,2-3 个月为 34 例,而病程大于 3 个月的患者也有10 例。此外,康复组和药物组的所有患者,其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资料并不具备实际的统计学意义(P> 0.05)。
1.2治疗方法
1.2.1康复组:以药物治疗为基础,在开始观察记录之前首先必须要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良好沟通,让患者及家属明确此次治疗的具体意义和治疗方法,从而取得患者家家属的同意,得到患者的充分信任,确保治疗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入院后,首先进行 5 min 的步行实验,记录好患者的步行距离。其次,给患者进行保健知识教育,并在教育过后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一切以患者的身心健康为主。最后,每天为患者进行 3 次常规的血压、血脂、心率、心脏超声以及心电图等的全面检查。
保证患者所处环境的干净整洁,并将有益于患者身心健康的活动融入患者的日常生活中。早上起床后,每天到树叶茂盛的树林中或者是风景优美的海边进行 15-30 min 的散步活动,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接受空气中负离子的治疗;约 8:15左右,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喜欢的歌曲聆听 10 min,进行 15 min 的手指操锻炼,随后是 15 min 的太极拳运动时间。晚上入睡前进行蹬腿、甩手等运动。在患者的业余时间,课组织患者进行围棋、书画评赏等文娱活动,避免患者过于劳累。而在炎热的夏季,午休过后进行可适当的浅水游泳,约 30 min 最佳。此外,每周一次的外出景观浏览。
1.2.2药物组:主要以扩冠、降压、调脂、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进行治疗,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药物。
1.3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后老年人的血压、血脂、心率、以及心电图等符合标准,体质稍弱的患者体质指数有所提高,5 分钟行走的状况有所改善。
1.4统计学分析。采用 SPSS 13.0 统计软件帮忙进行统计学分析,( ±s)为计量资料的表示方法,康复组和药物组之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r 检验,以P< 0.05 为差异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康复组和药物组的患者在入院之前都进行了详细而全面的心脏功能检查,入院观察后的第 1 个月、第 2 个月和第 3
个月也都会进行相关检查,结果表明,经过 1 个月的治疗, 除了心率和药物组的舒张压之外,两组患者的其余指标均得到改善(P< 0.05);在第 2 个月和第 3 个月的检查中,我们可以明显观察到,康复组的全部指标明显有所改善(P< 0.05),而药物组在第 2 个月时的 LVEF 指标并未有较明显的改善(P< 0.05)。通过对康复组和药物组治疗后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明显的结论,与药物组相比较,康复组的治疗更能帮助老年人心梗后的功能康复(P< 0.05),详见表 1。
3讨论
一般的治疗模式往往是只依靠单纯的药物治疗,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及知识共享模式的到来,医学模式同样也有所转变。传统的仅使用药物治疗的医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时代的变化,在这种条件下,积极引进新的医学模式是在必行,而将综合疗养因子用于帮助老年人心梗后的功能康复就是一种全新而有效医学治疗模式。
心梗多见年纪较大之人,是一种危险性较大的突发性疾病,但在发病前多会出现各种先兆症状 . 如心脏钝痛、虚弱晕眩、呕吐,甚至有时会导致昏迷。心肌梗死造成的胸痛往往长于 30 min。老年患者在心肌梗塞后,其生理和心理上都会受到极大的创伤,从而引起患者病情的恐惧和焦虑等情绪。这不利于老年患者心梗后的功能康复,因此,在康复组中的患者入院后,医生会为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老年患者了解心梗后功能康复的相关知识,使老年心梗患者对其病情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树立起其一定能战胜病魔的自信心,从而是老年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并为接下来的一系列治疗打下良好基础。
综合疗养因子作用于老年人心梗后功能康复,主要是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综合采用患者积极的生理、心理、行为运动和社会活动等方面的不断训练,目的是帮助老年患者缓解其生理上的病症以及心理上的压力,促使其心血管功能正常化,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如,音乐是老年人病后紧绷的情绪得到放松,轻松愉快的治疗环境能加强老年人对医学治疗的信心,而适当的运动的作用是提高患者的心功能,使老年患者的血脂代谢达到平衡稳定状态,阻止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使未成形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失在萌芽之初,以降低老年心梗事件发生的概率。
因此,通过音乐疗法、心理疗法、和运动疗法等综综合疗养因子的治疗,老年患者的胆固醇、三酰甘油酯、脂蛋白、血糖血脂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改善,对预防老年人动脉硬化方面有显著作用,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李丽, 李翠琴,钱雯.研究海滨综合疗养对改善老年高血压及左室舒张功能的临床有效性[J].中国疗养医学,2015,24(11):1121-1123.
[2]赵冬林,张伟,张晓丽,陈晨.综合疗养因子对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体质指数、血脂异常的干预[J].中国疗养医学,2014(07):578-580.
[3]张长尧. 综合疗养因子对老年人血脂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12,21(11):987-988.
[4]郭晓军.疗养因子对老年人心肌梗死后血压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12,21(10):870-871.
[5]张长尧. 综合疗养因子对老年人心梗后功能康复的影响[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1):39-40.
《综合疗养因子对促进老年人心梗后功能康复的作用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9/0109/20190109024707802.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