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急性细菌性痢疾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 84 例急性细菌性痢疾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 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2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家 长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儿发热、腹泻和腹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家长护理满意度高于 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可缩短急性细菌性痢疾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以及提高 家长护理满意度,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关键词】 急性细菌性痢疾;患儿;循证护理;症状缓解;满意度
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热、黏液脓血便、 腹痛、腹泻等,对患儿生长发育及生命安全造成极 大威胁 [1-2]。由于患儿年龄较小, 自主控制能力较弱, 治疗过程配合度较差,影响了患儿病情的恢复 [3]。 循证护理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将科研结论和以往护 理经验,以及患儿护理需求相结合,可为患儿提供 针对性、系统性护理服务 [4] 。本文观察循证护理在 急性细菌性痢疾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7 年 8 月至 2019 年 4 月 本院治疗的 84 例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患儿作为研 究对象。纳入标准:经实验室相关检查分析及患儿 临床表现症状,确诊为急性细菌性痢疾,符合《中 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细菌性痢疾(制订) 》中相关 诊断标准 [5] ;首次确诊急性细菌性痢疾患儿。排除 标准:伴有其他消化系统疾病患儿;语言、听力功 能障碍患儿。患儿家长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 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审批号:2016-032-KY18)。按照随机数表法分 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2 例。对照组:女 22 例,男
20 例; 病程 1~6 d, 平均(4.07±0.23)d; 年龄 1~9 岁, 平均(4.97±1.12) 岁。观察组: 女 23 例, 男
19 例;病程 1~6 d,平均( 4.12±0.21)d;年龄 2~9 岁, 平均(5.49±1.24) 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有可对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向家长讲解急 性细菌性痢疾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严
密监测患儿临床症状,以防出现不良情况。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1) 组建循证护理小组。由护士长、责任护士组成循证 护理小组,全面分析患儿病情,查阅相关资料、文 献,结合以往护理经验和患儿实际护理需求,制订 护理方案。(2)发热护理。每 4 h 测量 1 次患儿体温, 若体温为 37~38 ℃, 采用温水擦拭患儿身体、冰敷 头部等物理降温法,若体温度持续处于 37~38 ℃, 上报医生遵医嘱执行。(3)腹泻护理。记录患儿 大便的性状、次数,并用湿毛巾对肛周皮肤进行清 洁,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卫生,采用小儿爽身粉以保 证肛周皮肤干燥。(4) 呕吐护理。予以流食、半 流食、糖水以保证营养摄入,若吐泻严重则及时清 除口鼻中的分泌物,保持患儿呼吸通畅,并予以短 期禁食。(5) 心理护理。采用亲切、和蔼的态度 与患儿交流,为儿童准备玩具、漫画书等,分散患 儿对疾病和治疗的注意力,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 家长交流,耐心解释各项操作的目的,患儿家长需 于每周 5 参加集体健康宣教(通过宣教手册、视频 等方式) ,使患儿家长详细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治 疗方法。(6)隔离护理。患儿入院确诊后立即隔离, 病房内放置防蚊虫设备,患儿使用过的食具需煮沸 消毒,便器采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排泄物和呕 吐物采用医疗密封袋处理。
1.3 观察指标 (1 )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 时间, 包括发热、腹泻、腹痛缓解时间。(2) 比 较两组家长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 调查问卷,从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操作技术及治 疗效果等方面对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定,总 分为 100 分, 90~100 分为非常满意,70~89 分为满意, 60~69 分为一般满意, <60 分为不满意。满意度 = (非常满意 + 满意 + 一般满意 + 满意)例数 / 总例 数 ×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 儿发热、腹泻、腹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2.2 两组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 度为 97.62%,高于对照组的 78.57%,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P<0.05)。见表 2。
3 讨论
细菌性痢疾在小儿群体发病率极高 [6] 。由于该 病的传染性,一旦发现疾病即需将患儿隔离,以防 传染 [7] 。在治疗过程中,大多数患儿配合度较低, 导致临床治疗效果降低 [8]。循证护理以患儿为中心, 通过提出循证问题、寻求实证等一系列措施,制订 最优化护理方案,可给予患儿科学化、多样化的护 理服务 [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发热、腹泻、腹 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家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 照组。分析原因在于,在急性细菌性痢疾患儿中采 取循证护理, 从患儿角度出发, 以循证医学为依据, 将既往护理经验与科学研究证据相结合,制订针对 性护理方案,保证护理干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避 免护理的盲目性 [11] 。加强发热、腹泻、呕吐护理, 通过物理降温、饮食干预、肛周保护等一系列护理 措施,能够维持患儿体温正常,减轻患儿痛苦,有 助于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促进患儿康复。强化 患儿心理辅导,使其感受到来自护理人员的关心和 安慰,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疾病康复。循证护理 还注重家长健康教育指导, 充分激发其主观能动性, 促使其积极主动参与患儿疾病护理,有助于促进患 儿康复,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可 缩短急性细菌性痢疾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以及提高家长护理满意度,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 蒋小春 . 自拟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疗效观察 [J]. 中医中医急症,2015,24(1):154-155.
[2] 王一战,苏芮,韩经丹,等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临床疗效的 Meta 分析 [J]. 中医药导报, 2016, 22(18): 63-66.
[3] 常海岭,李月芳,谢新宝,等 . 儿童志贺菌感染的流行趋势及耐药模式 [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5,15(1):32- 37.
[4] 祖秉蓉 . 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的观察及护理要点分析 [J]. 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3):223-224.
[5] 于樱,闫永彬,韩姗姗,等 .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细菌性痢疾(制订)[J]. 中医儿科杂志,2017,13(4):1-6.
[6] 刘娅,杨毅 . 循证护理在急性细菌性痢疾患儿中的应用及效果 [J].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3):123-124.
[7] 李绪民,吴爱娟 . 微生态制剂对细菌性痢疾的辅助治疗及对患者血清 C 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20,32(3):283-285.
[8] 高璐 . 细菌性痢疾研究现状 [J]. 职业与健康,2017,33(2):277-281.
[9] 陆迪雅,许磊,马兰,等 . 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J]. 传染病信息,2020,33(2):176- 178.
[10] 宋晓萍,王姗姗,焦艳冬,等 . 小儿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护理 [J]. 心理医生,2016,22(11):167-168.
[11] 成磊,冯升,胡雁,等 . 我国循证护理实践中证据应用概念模式的构建 [J]. 护理学杂志,2019,34(3):71-7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