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及价值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29 10:54:1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产前检查免疫项目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研究对象筛选基于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作为前提,抽选时间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共选取分娩产妇50例,临床上予以免疫检验项目检查,为观察组。于相同时间段另选分娩产妇50例,临床上予以常规产前检查,为参照组。就两组产妇的临床检验情况以及结果展开分析和数据对比。结果在检查结果方面,观察组50例产妇中梅毒抗体阳性率为0%,HiV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乙肝抗体阳性率为6%,丙肝抗体阳性率为4%。在分娩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方面,相对参照组,观察组发生率数值更低,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结论对分娩产妇实施产前常规检查,同时予以免疫检验项目检查,可尽早发现分娩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及时予以处理,有利于改善产妇的分娩结局。

关键词:产前;免疫检验项目;临床应用;价值

本文引用格式:程莉,苗晓辉.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及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7):187-188.

0引言

在临床上,肝炎、梅毒以及艾滋是常见传染疾病,可经性行为、血液、母婴进行传播,母婴传播主要通过宫内感染、母乳喂养、亲子接触、产道感染等途径导致新生儿感染,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安全。住院期间若产妇感染疾病诊断不及时,可使其形成传染源,导致交叉感染,因此临床上需要重视对产妇的产前检查。产前检查主要指在产妇妊娠期间,对产妇、胎儿进行临床检查,确定是否存在高危妊娠。通过产前检查,可尽早检出妊娠期并发症、合并症等,并及时予以治疗和处理,保障母婴安全以及妊娠结局。常规产前检查主要应用B超检查,可有效确定产妇是否存在病理变化,有一定效果,然而对产妇机体免疫系统疾病的检出则相对较弱[1-2]。因此临床在常规产前检查的基础上予以免疫检验项目检查,有利于对艾滋病、梅毒、肝炎等常见传染病进行筛查,降低产妇妊娠风险[3-4]。我院就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以及价值分析进行探讨,详细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筛选基于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作为前提,抽选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共选取分娩产妇50例,临床上予以免疫检验项目检查,为观察组。年龄22~33岁,平均(28.71±0.21)岁。孕周17~38周,平均(32.01±0.21)周。初产妇/经产妇为34例/16例。于相同时间段另选分娩产妇50例,临床上予以常规产前检查,为参照组。年龄21~33岁,平均(28.09±0.15)岁。孕周18~37周,平均(33.11±0.15)周。初产妇/经产妇为32例/18例。整理一般资料,两组产妇上述信息数据对比显示差异细微可忽略,P>0.05,可进行公平对比。

纳入标准:产妇均为单胎分娩;产妇能配合完成研究;产妇了解且愿意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产妇产前有输血史;产妇存在精神障碍疾病;产妇存在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先兆子痫等疾病。

1.2方法

参照组产妇予以常规检查,经B超观察产妇软产道、骨盆腔内生殖器情况,确定是否存在炎症、肿瘤或者畸形。

观察组产妇同时予以免疫检验项目检查,于清晨时分对空腹状态下的产妇予以血液采集,采集量为肘静脉血液3 m L,血液于试管静置半小时后离心,离心参数为速度2500 r/min,时间设置为15 min。血清分离后依次置入4支试管,分别开展肝炎病毒、HIV病毒、梅毒检验。肝炎病毒、HIV病毒检验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法,梅毒检验方法为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试验、明胶凝集法。抗-HIV阳性患者采集其血样予以蛋白印迹法检验。检验期间做好质量控制工作。

1.3观察指标

(1)对观察组产妇的检查情况进行观察,记录梅毒阳性检出率、HIV病毒阳性检出率、乙肝阳性检出率、丙肝阳性检出率。

(2)密切监测两组产妇的分娩过程,记录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予以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运行SPSS 19.0上传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运算,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2检验,以P<0.05作为统计学意义的成立标准。

2结果

2.1观察组产妇检出结果分析


在检查结果方面,观察组50例产妇中无梅毒抗体检出,阳性率为0%;无HIV病毒抗体检出,阳性率为0%;有3例产妇为乙肝抗体阳性,阳性率为6%;有2例产妇为丙肝抗体阳性,阳性率为4%。

2.2两组产妇分娩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在分娩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方面,相对参照组,观察组发生率数值更低,数据对比显示差异较大且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见表1。

\
 


3讨论

艾滋病、肝炎等疾病是临床常见传染疾病,主要因IHV病毒、肝炎病毒感染引起,可经性行为、血液、母婴进行传播。母婴之间主要经宫内感染、哺乳等方式传播,严重影响母婴安全[5-6]。

在目前,社会发展加快,这也使得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临床上需要加强对传染性疾病的防治,阻断传染疾病的传播途径,这也使得产前检查工作更为关键。产前检查是指对妊娠期女性进行筛查,尽早发现潜在的疾病,及时予以处理,避免产妇出现高危妊娠,保障母婴安全[7-8]。

在产前检查中,免疫检验是新兴的一项检查内容,其可对肝炎病毒、艾滋病毒、梅毒等传染疾病进行筛查,防止胎儿受到传染。其中肝炎病毒主要包括甲肝病毒、乙肝病毒以及丙肝病毒,若防控不及时,可导致产妇出现慢性肝炎或者肝硬化,并通过血液传染至胎儿。艾滋病毒则可对产妇机体T淋巴细胞系统产生作用,导致细胞免疫能力下降,胎儿若被感染,可出现发育畸形、早产或者死胎。梅毒主要经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其可导致妊娠期产妇出现围产期感染、先天性宫内感染等疾病,还可导致胎儿出现智力障碍、流产、死胎、发育畸形等,严重威胁母婴安全。而通过产前免疫检验项目检查,可尽早明确产妇感染情况,并予以针对性治疗,改善妊娠结局。

我院研究得出,在检查结果方面,观察组50例产妇中梅毒抗体阳性率为0%,HIV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乙肝抗体阳性率为6%,丙肝抗体阳性率为4%。可见,通过产前检查,有利于及时检出疾病,降低风险,且应用产前免疫检查,检出率更为高,相比常规检查,其优势更为明显。

而在分娩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方面,相对参照组,观察组发生率数值更低,数据对比显示差异较大且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可见,产前免疫检查相比常规检查,可进一步降低围生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利于构建更为安全、健康的分娩环境,提高分娩质量。

综上所述,在产妇产前常规检查中加入免疫检验项目检查,可尽早发现高危妊娠潜在因素,保障母婴安全,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李鑫,李志勤,刘旭霞.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价值观察[J].健康之路,2017,16(4):262.
[2]高原.孕产妇产前检测免疫学检验项目的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1):20-21.
[3]刘丽娜,刘翠燕.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价值[J].健康之路,2018,17(1):209.
[4]许鸿昌.产前免疫检验项目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12):1881-1882.
[5]Xia LY,Cheng XQ,Liu Q,et al.Developing and application of an autoverification system for clinical chemistry and immunology test results[J].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17,97(8):616.
[6]朱传新.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10):126-128.
[7]Drury RE,O'Connor D,Pollard AJ.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MicroRNAs in Infectious Disease[J].Frontiers in Immunology,2017,8(55):1182.
[8]左龙梅,戴伯华.分析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25(12):5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68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