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磁微粒化学发光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艾滋病合并 结核感染中的临床应用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12-15 15:09:5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磁微粒化学发光 γ- 干扰素释放试验 (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 IGRA) 对艾滋病合并结核感染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 45 例艾滋病患者,其中 25 例为艾滋病并发结核感染的患者,20 例为未感染结核的艾滋病患者。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γ- 干扰素释放试验进行外周血中结核感染特异性T 淋巴细胞检测,同时检测血清结核抗体(TB-IgG)。结果 艾滋病并发结核感染的患者中, γ- 干扰素释放试验和结核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 36.00% 和 12.00%,二者之间差异虽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 γ- 干扰素释放试验的诊断性能指标优于结核抗体检测。结论 磁微粒化学发光 γ- 干扰素释放试验对艾滋病合并结核感染有辅助诊断价值。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化学发光;γ- 干扰素释放试验;艾滋病

本文引用格式:何梅芳 , 陈春华 , 濮翔科 . 磁微粒化学发光 γ- 干扰素释放试验在艾滋病合并结核感染中的临床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76):48-49.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Magnetic Particle Chemiluminescence 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 in Diagnosis of Tuberculosis in AIDS Patients
HE Mei-fang, CHEN Chun-hua, PU Xiang-k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Changzhou, Changzhou Jiangsu)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magnetic particle chemiluminescence 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IGRA) for AIDS complicated with tuberculosis infection. Methods 45 cases of AIDS were selected, including 25 patients with tuberculosis infection and 20 patients without tuberculosis. Magnetic particle chemiluminescence 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 and serum tuberculosis antibody (TB-IgG) test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mong AIDS patients with tuberculosis, the positive rate of the 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 was 36% and that of the tuberculosis antibody test was 12%. Although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esults of the two tests (P>0.05), the diagnostic performance index of the 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tuberculosis antibody test. Conclusion Magnetic particle chemiluminescence 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 is valuable for AIDS complicated with tuberculosis infection.
KEY WORDS: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 Chemiluminescence; 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0引言

艾滋病与结核都是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而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发病时常会合并结核的机会性感染,导致很多患者最后死于结核感染的 [1]。因此, 对艾滋病患者感染结核菌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样才能及时有效控制艾滋病患者病情的恶化,延长患者生命。γ-干扰素释放试验(TB-IGRA)是近年来兴起的对结核菌感染的辅助诊断方法 [2-3],使结核阳性检出率较以前大大提高,对结核的确诊有很大帮助。由于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存在缺陷,能否应用该方法辅助诊断结核分枝杆菌的合并感染呢?本研究探讨了该方法对艾滋病合并结核感染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

1材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搜集 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5 月在我院就诊的艾滋病患者 45 例,将 45 例患者根据是否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分为两组: 艾滋病合并结核组 25 例,其中男性 20 例,女性 5 例,年龄22~69 岁,平均年龄(47.72±14.95)岁,诊断标准:参照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发的肺结核诊断标准 WS288-2008 与 WS288- 2017。非结核艾滋病患者 20 例,包括非结核性肺部感染性疾病患者,其中男性 18 例,女性 2 例,年龄 22~71 岁,平均年龄(50.15±14.27)岁。两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于清晨空腹采集肘部抗凝静脉血进行磁微粒化学发光法 γ- 干扰素释放试验,同时采集非抗凝静脉血进行结核分枝杆菌 IgG 抗体检测。

1.2试验仪器和试剂
磁微粒化学发光 γ- 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试剂盒购自郑州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结核分枝杆菌 IgG 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为杭州艾博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产品。检测仪器为郑州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 AutoLumo A2000 全自动化学发光测定仪。

1.3实验方法

1.3.1磁微粒化学发光 γ- 干扰素释放试验

1.3.1.1IFN-γ 的体外释放
使用经无菌工艺处理的肝素钠或肝素锂抗凝真空采血管采集静脉血全血样本,采集量不低于 4mL;在生物安全柜内将阴性对照培养液(N)、阳性对照培养液(P)和测试培养液(T)按照手柄方向自左向右依次加入至细胞培养板相应孔内,100uL/ 孔;全血分装:全血采集后在采血管中轻柔颠倒混匀 3-5 次,8 小时内在生物安全柜内将其分装到细胞培养板相应孔内(含有“N”、“P”、“T”培养液各 100uL),1.0mL/ 孔。培养:盖紧细胞培养板上盖,迅速放入 37℃电热恒温培养箱培养 16-24 小时,培养过程中保持细胞培养板平放,不能颠倒。收集:培养结束后,将细胞培养板放置于平整桌面上, 静置 1 分钟小心开盖,从每个细胞培养板孔中吸取上清进行IFN-γ 检测。注意不可吸到细胞层,防止溶血。

1.3.1.2IFN-γ 的检测
在反应孔中依次加入校准品和培养后的上清,加样量均为 100uL/ 孔;每孔分别加入磁微粒混悬液 20uL;每孔分别加入酶结合物 50uL;混匀后 37℃温育 34 分钟;清洗液洗涤 5 次;每孔加入发光底物 A 液和发光底物 B 液各50uL;混匀后 1-5分钟检测发光强度。

1.3.1.3结果计算
选择适当的拟合方式进行结果计算,本试剂盒采用四参数拟合方式,以校准品浓度值为 x 轴,以校准品发光值的 log 值为 y 轴建立定标曲线。根据待测样本的发光值回算相应的浓度值。仪器自动操作系统可通过存储的定标曲线以及样本测试得到的发光值自动计算样本测试结果。

1.3.2血清结核抗体检测
采用高度特异性的抗体抗原反应及免疫层析分析技术(免疫胶体金法),试剂含有被预先固定于膜上检测区(T)的结核分支杆菌抗原和包被于聚酯膜上的蛋白 A 胶体金混合物, 严格按操作说明书对血清结核分枝杆菌 IgG 抗体进行检测。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表示,各组间均数比较采用 t 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各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确切概率法, 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艾滋病合并结核组与艾滋病非结核组的 γ- 干扰素释放试验与结核抗体检测结果比较
艾滋病合并结核组中有 9 例 γ- 干扰素释放试验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 36%,只有 3 例结核抗体阳性,阳性率为12%,但两种检测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2=2.74,P>0.05)。而艾滋病非结核组中两种诊断试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见表 1。

\

2γ- 干扰素释放试验和结核抗体检测的诊断性能评价
γ- 干扰素释放试验和结核抗体检测两种诊断试验的灵敏度(Se)、特异度(Sp)、约登指数(YI)、符合率、阳性预测值(+PV)、阴性预测值(-PV)、阳性似然比(+LR)、阴性似然比(-LR),见表 2。

\

3讨论

随着我国艾滋病患者人数的逐年增加,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支杆菌感染也逐渐增多,及时确诊艾滋病患者是否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对临床制定合理的抗病毒和抗结核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艾滋病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低下,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检出率较低,给临床诊断带来很大困难。现有的一些其它检测方法也不尽如人意 [4-6],例如结核菌素(PPD)试验,检测时间一般需要 48~72 小时,由于 PPD 的抗原成分复杂, 与卡介苗和多数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抗原成分存在交叉反应, 结果易受干扰而出现假阳性,且对重症疾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敏感性下降。结核分枝杆菌培养也是实际工作中常用的检测手段,但培养时间长,阳性率低,不能很好地满足临床及时诊断的要求。核酸检测技术应用于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也逐渐开始推广,但核酸检测对实验室环境、仪器设备以及工作人员的要求比较高,在普通基层医院开展还不太现实。本文采用的是 γ- 干扰素释放试验,其原理为受到结核分枝杆菌抗原刺激致敏的 T 淋巴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会产生免疫应答,分泌 γ- 干扰素,通过检测全血或全血中分离的单核细胞在受到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刺激下产生的 γ- 干扰素,可以判断患者是否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目前国内外比较成熟的 γ- 干扰素释放试验主要有两类 [7]:一类是根据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原理,采用仪器检测外周血全血中致敏 T 淋巴细胞受到特定的结核分枝杆菌抗原刺激后产生的 γ- 干扰素,因此也被称为结核感染 T 细胞免疫检测;另一类是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测定受到结核分枝杆菌抗原刺激时,外周血单核细胞中产生应答并分泌干扰素的特异性 T 淋巴细胞的数量,因此也被称为结核感染 T 细胞检测。本文根据第一类 γ- 干扰素释放试验的原理,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全血中 γ- 干扰素的释放水平,该方法的优点在于操作简便,易于标准化得到结果,避免了酶联免疫斑点技术检测结核感染特异性 T 细胞时手工操作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的繁琐以及斑点肉眼识别计数不清的问题。本文进行的结核抗体检测虽然是一种快速诊断试验 [8],但灵敏度是低于 γ- 干扰素释放试验的。从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性能评价来看,γ- 干扰素释放试验的各项评价指标均优于结核抗体检测。因此,γ- 干扰素释放试验的辅助诊断优势更明显。本文中 γ- 干扰素释放试验在艾滋病合并结核感染的患者中阳性率仅为 36%,阳性率不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艾滋病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的缺陷,导致结核相关的免疫学诊断试验敏感性下降, 还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研究。

参考文献:

[1]李素容 , 何涛 . 结核分枝杆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者死亡风险因素分析 [J]. 中国病毒病杂志 ,2018,8(3):200-203.
[2]高丽 , 代佳伟 , 谢祺 , 等 . 结核感染 T 细胞斑点试验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评价 [J].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2018,45(2):108-111.
[3]童学成 , 陈国春 , 濮翔科 , 等 . 结核感染 T 细胞斑点试验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诊断价值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24(4):646-648.
[4]秦蘅, 廖秀清. 结核病的临床诊断及研究进展[J].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 电子版 ),2018,11(01):108-110.
[5]刘欣欣, 张曼林, 汤兵祥.T-SPOT.TB 与传统结核诊断方法对比研究[J]. 河南医学研究 ,2017,26(4):602-603.
[6]易平 , 田芳 , 郭旭丽 , 等 . 外周血 T 细胞抗原刺激试验 (T-SPOT) 在结核病检测中的应用 [J]. 实用预防医学 ,2017,24(3):260-264.
[7]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辑委员会 .γ- 干扰素释放试验在中国应用的建议 [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4,37(10):744-747.
[8]邹丹凤, 肖和平, 尹洪云. 结核感染T 细胞斑点试验在HIV/AIDS 合并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 [J].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6(5):74-78.

《磁微粒化学发光 γ- 干扰素释放试验在艾滋病合并 结核感染中的临床应用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215/20181215031039854.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0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