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氟西汀联合认知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脑卒中抑郁住院患者65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35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认知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和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西汀联合认知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可以提高疗效,提高患者治疗满意程度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氟西汀;认知干预;脑卒中;抑郁
本文引用格式:赖彩琼.氟西汀联合认知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1):185,189.
0引言
当今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数超过150万,存活下来患者累积已达500万~600万,脑卒中患者在病程中常伴发各种精神情感障碍,如抑郁、焦虑、情绪失控、淡漠、幻觉和妄想等。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最为多见,是以中风后持续的兴趣低下、情绪淡漠为主要疾病特点[1],患者情绪低落,严重时甚至出现自杀行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疾病康复进度。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可能与神经细胞因子及单胺类神经递质释放、合成、降解、摄取异常有着重要关联[2],本研究采用氟西汀联合认知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
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以我院收治脑卒中6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CT或MRI确诊的脑卒中;②病情稳定,无意识障碍;③年龄40~70岁;④经头颅CT、脑血管造影、脑电图等检查确诊,符合缺血性脑卒中及抑郁症诊断标准[3-4];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20-35分;⑤自愿参加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按住院时间先后分别纳入研究组。单号入观察组,双号入对 照组。 观察组 35 例,男 23 例,女 12 例;病 程(124.7±21.3)d, 年龄(53.67±10.51)岁;出血性卒中 18 例,缺血性卒中 17 例;学 表 2 2 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对治疗满意度比较(例,%)组别 n 非常不满意 不满意 满意 非常满意历:初中及以下 19 例,初中以上 16 例;病情抑郁程度:轻型 19 (121.9±22.6)d;年龄(54.53±11.53)岁;出血性卒中16例,缺血
性卒中14例;学历:初中及以下17例,初中以上13例;病情抑郁程度:轻型16例,中型9例,重型5例。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卒中类型、学历资料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对照组
单纯给予药物治疗,予氟西汀分散片(规格:20mg,Patheon France,批号H20080623),每次20mg,每天早晨服用。
2.2观察组
在药物的基础上进行认知干预,包括:(1)认知重建:系统化为患者讲解缺血性脑卒中及抑郁症知识,使患者认识到自身问题,正视问题,定期开展病友论坛,列举成功病例,提升患者信心;(2)心理疏导:派遣心理辅导师进行心理疏导,30min/次,2次/周;(3)解决问题:收集患者不解问题,应用医学知识为患者讲解,并给予科学解答;(4)矫正行为:鼓励患者对自身情感勇敢表达,定期开展集体活动,如下棋、音乐剧欣赏等分散患者注意力,3次/周,对患者抑郁、痛苦等情绪进行引导、排解。
2.3判断标准及观察指标
2组均观察8周,判断下面相关指标。
2.3.1以HAMD减分率为评估标准[4]
临床治愈:HAMD减分率≥75%;显效:HAMD减分率50%~74%;有效:HAMD减分率25%~49%;无效:HAMD减分率<25%。HAMD减分率=(治疗前HAMD评分-治疗后HAMD评分)/治疗前HAMD评分×100%。总有效率=(临床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3.2治疗满意度评价
采用纽卡斯尔患者对治疗满意度量表,Likrrt 5级评分法,非常不满意(0分)~非常满意(4分)。
2.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3结果
3.12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22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4讨论
卒中后抑郁(PSD)是中风后最常见的精神情绪障碍,可发生在中风后各个阶段。一项收集61项临床试验结果的Meta分析显示,PSD的发生率约为31%[5]。PSD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明确。研究发现,中枢单胺能神经的功能异常,尤其是下丘脑、杏仁核、海马、纹状体及新皮质等区域的5-HT代谢紊乱及受体功能异常,在PSD的发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当中风病灶处于上述5-羟色胺能神经元密集区时,可破坏5-羟色胺能神经元及其转导路径,5-HT生成减少及受体功能异常,从而导致PSD的发生。
抗抑郁药是治疗PSD有效的药物。以氟西汀等为代表的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通过特异性减少突触间隙5-HT的再吸收,使得突触间隙存在的5-HT的含量升高,增加5-HT受体兴奋性,而发挥抗抑郁的效果。魏春杰等[6]将10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加用氟西汀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50例,结果显示,在治疗第5周、第10周和第15周时,研究组的HAMD总分、Barthel指数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氟西汀可使PSD患者的抑郁情况好转,并降低后遗躯体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郭志勇等[7]收集了122例PSD患者,通过探讨氟西汀治疗PSD患者的疗效及患者海马区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的改变,结果提示,氟西汀显著提高治疗PSD的疗效,其机制与改善海马神经元的生化代谢异常相关。
而认知干预中通过心理疏导,可以恢复自信,提升积极性,改善负面情绪,调动亲属、朋友进行慰问、交流,使患者感受到关怀及心理慰藉,调节情绪,通过医务人员自身的改变为患者提升舒适性及依赖性,使患者从抵触治疗到配合治疗,以提高康复效果。综上所述,氟西汀联合认知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可以提高疗效,提高患者治疗满意程度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刘喜艳,甄微,张钦聪,等.脑卒中后抑郁治疗与预防[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4(38):1010-1014.
[2]樊润润,胡俊祥,郝永茂,等.尼麦角林、帕罗西汀联合认知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和炎症因子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8,45(06):1081-1083.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2014.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55
[4]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77.
[5]肖展宏,庞晓敏,韦宗勇.卒中后抑郁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临床干预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7,23(23):4683-4687.
[6]魏春杰,田嘉莹,于佳楠,等.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7,40(4):51-52.
[7]郭志勇,谭西英,刘丽娇,等.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海马磁共振氢质子波谱影响的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12):11-1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