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广州农讲所学生未参加黄埔军校军事训练史实考略论文

发布时间:2025-02-28 09:07:2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陆军军官学校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一期同学录》中,记载了1924年8月第一届广州农讲所25名学生赴黄埔军校参加军事训练的信息。经与第一届广州农讲所33位毕业生名单核对,发现有8名学生未参加军事训练。但目前相关研究资料大多未提及此事,默认农讲所毕业生均参加了黄埔军校举行的军事训练,与历史事实相悖。文章通过爬梳史料,探究这8名学生在未参加军训期间开展何种工作,以此管窥农讲所学生早年的革命经历,并澄清校正相关史实。
 
  关键词:广州农讲所,黄埔军校,军事训练,农民运动
 
  为纪念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简称广州农讲所)创办一百周年,2024年6月至9月,毛*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联合广东省档案馆、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和武汉革命博物馆共同主办了“农讲所和她的时代”展览。展览首次展出了一份非常珍贵的史料,即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二级文物——《陆军军官学校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一期同学录》。同学录清晰列明了第一届广州农讲所25名学生赴黄埔军校参加军事训练的基本信息,包括学生姓名、年龄、籍贯和通讯地址。据史料记载,第一届广州农讲所有33名毕业生。有8名毕业生不在这份同学录中。这8名毕业生为何不参加军事训练,这段时期他们开展何种工作,笔者试作一分析,以此管窥农讲所学生早年的革命经历。
 
  一
 
  广州农讲所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培养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从1924年7月至1926年9月,共举办了6届,主持者均为共产*人,各届依次彭湃、罗绮园、阮啸仙、谭植棠、彭湃、毛*东,共培养了800多名农民运动的骨干力量,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早在1922年夏天,彭湃在家乡海丰县成立了农会,为全省乃至全国农民运动提供了宝贵经验。1923年6月,中国共*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方针。1924年1月,举行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国共合作实现后,广东农民运动迅速开展起来。发展农民运动需要大量干部进行宣传和组织,因此开办农讲所也提到国共两党的议事日程上来。据1924年7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区委向团中央的报告称“本区同志之在民校任职者,曾在民校提出设立农民运动讲习所一所。”①“民校”为国民党代称。当时广东区团委执委,只有农工委员彭湃在国民党中央农民部任秘书,故公认开办农讲所的倡议者为彭湃。
 
  1924年6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召开第39次会议,通过《农民运动第一步实施方案》,提到“组织农民运动讲习所,以一个月为讲习期间;讲习完毕后,选充为农民运动特派员”②。7月3日,第一届农讲所开学。学生原共38名,毕业生33名。
 
  为培养既守革命纪律又懂武装斗争的农民运动骨干,农讲所于1924年8月7日至16日组织学生在黄埔军校进行军事训练。在8月21日举行的第一届农讲所毕业礼暨第二届农讲所开学礼上,孙中山致训词,勉励大家要做好农民运动。

\
 
  二
 
  以物释史、以物证史,是博物馆藏品发挥的重要功能之一。《陆军军官学校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一期同学录》记载了赴黄埔军校参加军事训练的学生有25名。但此文物是否缺页,致8名学生未在其中?当时《广州民国日报》一篇报道称:“该所以各生将来到农村组织农会,关于农民自卫军之设备……乃于六日送各生去黄埔军官学校学习军事十天。计除有少数学生因有特别工作不能同去外,去者共二十五名。”③人数相符,可见同学录记载的学生名单是完整。
 
  经与1926年《中国农民》第2期刊载的第一届农讲所33位毕业生名单核对,未参加军事训练的8名学生是:黄学增(黄学曾)、陈伯忠、李民智、高恬波、梁复燃(梁复然)、萧一平(肖一平)、梁功炽、李曼如。他们有何“特别工作”而未参加军训,下文将试做分析。
 
  先看黄学增,生于1900,广东遂溪人,早年考入广东省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查《黄学增年谱》1924年的有关记载:“8月6日农讲所第一届学员前往黄埔军校接受军事训练十天。利用这个机会,黄学增学习了正规军事知识,为后来的战斗打下了基础。”“8月16日农讲所学员军事训练结业,黄学增等人受获黄埔军校修业证书。”“8月17—18日黄学增与参训同学到郊区开展农运活动。”“8月18日黄学增等人在广州重组雷州青年同志社,并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及广东省长公署备案。”④据《广州民国日报》报道,农讲所学生“于十七、十八两日偕同特别区党部各演传员,分头去新洲、黄埔……各处调查宣传。……十八日晚区党部开茶会欢送各生……至十时候始尽欢而散,次早各生即由黄埔回省云。”⑤即农讲所学生军训结束后,8月17日至18日在附近作调查宣传,18日晚开茶会至10点散会,19日返回广州。若黄学增17日至18日在郊区开展农运,就两地距离来看,他很难在18日当天又返穗参加重组雷州青年同志社的活动。据此可知,《黄学增年谱》中有关黄学增在黄埔参加军训活动的内容有误。
 
  那黄学增此时开展何工作?《广州民国日报》的另一则报道提供了线索,文曰:“雷州张省青年黄学曾、韩盈……,现以雷州社会太过黑暗……遂组织雷州青年同志社……于八月十八日,业经召集大会,议订章程,并选出黄学曾……为执行委员……其组织情形及章程,已报请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及省长公署备案。”⑥雷州青年同志社最早是1922年成立的,是黄学增就读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期间回乡创立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知识、推动农村革新的民间社团组织。⑦据革命形势变化,黄学增等人决定在广州重组雷州青年同志社,并进行备案等正规化手续,此事必然需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想必黄学增应是筹备重组事宜而未赴黄埔参加军训。
 
  从农讲所毕业后,黄学增到花县、广宁等地开展农民运动,并在遂溪、茂名、宝安等地区建立共产党的地方组织。曾任广东省农民协会执委兼秘书、南路办事处主任,中共广东区委农委委员、广东省委候补常委、西江特委书记、琼崖特委书记等职。大革命时期与彭湃、阮啸仙、周其鉴并称为广东四大农运领袖。1929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海口。
 
  再看陈伯忠,1901年生,广东广宁人。有研究称,陈伯忠1924年“8月毕业后,被委任为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农民运动特派员,派回广宁开展农民运动”⑧“8月下旬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与周其鉴、罗国杰等奉命先回广宁县共同领导农民运动”⑨。这些说法均不成立,陈伯忠7月已来到广宁开展农民运动。
 
  广宁农民运动始于1924年4月,共产党人先期在广宁县江屯地区成立广宁农会办事处。但地主劣绅惊处心积虑地农会,指使反动民团制造了多起流血事件。于是,广宁农民在周其鉴等人的领导下与地主劣绅进行斗争。“及至七月十六十九两日解县城围,在县职员函催在省职员回县主持甚急……不愿回去。其鉴那时只得请陈伯忠同志同回广宁。”⑩回到广宁后,陈伯忠与周其鉴等人于8月11日至13日制定了应对地主的大纲和细则,确定工作计划后,各自分头行动,“其鉴于十五早由石涧回家,伯忠、世录也早于十四日各自回家活动去了。”(11)10月6日召开农民代表大会,陈伯忠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身份出席。大会选出县执行委员长周其鉴,副委员长陈伯忠。同时又推举陈伯忠为农民自卫军军长。至10月10日召开县农民协会成立大会后,便在全县范围开展减租斗争。
 
  后来,陈伯忠又被派往四会开展农民运动。他根据广宁的实际斗争经验,重视发展党的组织工作,建立了中共四会支部,任支部书记。1926年9月,被土豪劣绅杀害。
 
  再看李民智,生于1899年,广东顺德人。1924年1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顺德支部成立,李民智任书记。查阅有关李民智研究资料,大多表述为其农讲所毕业后返回顺德。如“8月结业后,被委任为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回顺德领导农运。”(12)“1924年8月,李民智从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毕业回县后,即到大良城东关局所属云路涌,找到郭竹朋商议,拟将云路涌改良蚕桑自治会改组为大良云路涌农民协会。是月在云路庙侧的蚕桑自治会召开农民代表会议,决定将该会名称改为云路乡农民协会。”(13)云路乡农民协会是顺德县成立的第一个农会,具体成立于8月几日未见于史料,但可以肯定的是,李民智一定参与了云路乡农民协会的筹备工作。
 
  那李民智有没有可能早于8月返回顺德呢?时任顺德县工会负责人何秋如有一段回忆,称云路乡自从组织农会农军之后,地主豪绅便把农民协会视同眼中钉,“乃于二四年农历六月底,把郭竹朋同志传讯到该局,加以利诱威胁。”“是日我们县农民协会李民智同志得知此事,立即同郭桂森、罗溢等三人一齐跑进顺德县公署找着县长邓雄。李民智同志以特派员名义要邓雄立即放人。”(14)也就是说,1924年“农历六月底”(即阳历7月底),李民智已返回顺德处理郭竹朋被抓一事。为适应此时顺德农村斗争形势的需要,李民智需要深入顺德各乡发动组织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因此未再到广州参加军事训练。
 
  1924年11月,中共顺德县支部成立,书记李民智。在李民智等人的宣传发动下,1925年4月成立顺德县农民协会。1926年8月李民智在增城被土匪袭击而牺牲。
 
  再看萧一平。萧一平是广东香山人,曾入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学习,原在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工作,后转到商民部任干事,经杨匏安介绍,进入第一届农讲所学习。萧一平缘何未参加军训,他回忆农讲所学习经历时提到:“学习的后期,去黄埔军训,我因提前出去工作,没参加。一九二四年八月中旬,我与廖仲恺、谭平山去中山县开会。”(15)查《廖仲恺年谱》称:“八月上旬,到香山县参加农民代表会议。”(16)具体是八月的哪一天,年谱中未见。《廖仲恺集》中收录了《农民解放的方法——在中山县农民代表会议之演说》一文,称此演讲可能是1924年8月左右(17)。据《上海民国日报》一则电讯称“六日广州电廖省长本日赴香山”(18),可知,廖仲恺应该是8月6日动身赴香山。9月,香山成立了第一个乡农民协会——麻子乡农民协会,这也是珠江三角洲第一个农民协会。
 
  实际上,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对香山县的农民运动也早有安排。1924年7月《广州民国日报》一则报道称“从事组织香山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已指定谭平山、彭湃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生三人为委员,筹备该协会各种计划,将来筹备就善,则由孙大元帅亲临香山指导组织,将以香山农民协会为全国农会模范云。”(19)就是说,7月下旬已成立有5人组成的香山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委员中有谭平山和彭湃,计划由孙中山“亲临香山指导”,以成为全国农会之模范,足见对香山农民协会之重视程度。
 
  那么,筹备委员会的三位农讲所学生又是谁?既然筹备工作如此重要,农讲所学生的人选必然是优秀且熟悉香山情况的学生。第一届农讲所学生中除萧一平是香山人外,还有梁功炽是香山四区麻子乡人。二人恰好不在赴黄埔军训同学录之内,他们极有可能被农讲所安排负责香山农民协会的筹备工作。经过他们的宣传发动,9月正式成立麻子乡农民协会。次年4月,中山县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石岐仁厚里召开,中山县农民协会也在此宣告成立。(20)足见农讲所学生在香山开展农民运动之成效。
 
  再看高恬波,生于1899年,广东惠阳人。早年考入广州市妇孺产科学校,曾任党的外围组织新学生社的执委会常委,1924年在国民党中央妇女部任干事。据第四届农讲所学生王旺兴(花县人)回忆,1924年阮啸仙、高恬波曾来花县九湖乡开展农民运动,住在天和圩。(21)1924年4月,花县首个农民协会——九湖乡农民协会率先成立,会址就设在天和圩。10月,花县农会在九湖王氏大宗祠成立。

\
 
  然而,这一时期的花县农民运动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从6月的广东团区委报告可以看到这样的描述:“花县农会,虽未成立,但加入者亦有六百余户,可以成立两个区农会,县农会筹备处,也可以设立。但近日有等劣绅,也利用流氓向农会办事处,肆行漫骂……可惜该县同志甚少,不能应付事实。”(22)可见,人才不足始终是农民运动开展的一大掣肘。据第三届农讲所学生卢克文(又名卢耀门,花县人)的回忆:早在花县农会成立之前,“中共广东区委为了加强党的领导,曾以广东省农会筹备处或农民部名义,先后派有彭湃、周其鉴、黄学增、阮啸仙、高恬波(女)、何友邀、韦启瑞、郑介之、罗绮园和德国人法郎克等同志来花县指导工作。”(23)由此可以推断,在1924年4月九湖乡农民协会成立至10月花县农民协会正式成立期间,有大量农民运动相关工作需开展,高恬波很可能在此期间多次往返花县开展宣传和发动工作,而没有参加军事训练。
 
  在农讲所毕业后,高恬波到顺德、潮梅等地开展农民运动和妇女运动。国民革命军北伐后,任妇女北伐救护队队长。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被派往江西,作为中共江西省委特派员和省委妇女部部长,活动于南昌、赣州等地。1929年被军阀杀害。
 
  第一届农讲所学生中女生只有二名,一为高恬波,二为李曼如。据记载,“女生二名,一调充农部庶务”(24)。当时高恬波曾在妇女部任职,并无可能又在繁忙的农民部任职,故任农民部庶务的女生应为李曼如。适值各地农民运动快速发展时期,部务极为繁忙,因此可以推断此时李曼如在农民部忙于工作,未能参加军训。
 
  再看梁复燃,1891年生,广东佛山人。20世纪60年代,梁复燃回忆自己当年“因先调往搞工运,故无参加军训”“派我去南海,先搞工运,后搞农运”。(25)早在1921年,梁复燃曾在佛山发起组织佛山理发工会和佛山工人俱乐部。这是广东共产党早期组织较早成立的两个工会。1922年5月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7月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农讲所毕业后,以农民运动特派员的身份先后到南海、中山等地开展农民运动,被誉为“南海农民运动的开创者之一”。1925年受中共广东区委委派,以国民党工人部特派员的公开身份,前往香港从事工人运动,参与了省港大罢工的组织发动工作。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后,坚持地下斗争。后遭反动派追捕,出走香港、南洋一带。以后从事过医生、报贩、水手等职业。1959年应有关部门邀请回到广州,在广东省文史资料馆任研究员。1975年病逝。(26)
 
  三
 
  综上所述,这8名未赴黄埔军校参加军训的农讲所学生当时从事的革命工作如下:1924年8月上中旬,黄学增在广州重组雷州青年同志社,并进行备案等正规化手续;陈伯忠7月到广宁开展农民运动;李民智7月底已返回顺德处理郭竹朋被地主民团抓捕一事,后参与顺德云路乡农民协会的筹备工作;萧一平、梁功炽8月上旬返回香山,参与香山农民协会的筹备事宜;高恬波到花县开展农民运动;李曼如在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忙于庶务工作;梁复燃提前返回顺德开展工人运动,后从事农民运动。可见,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在共产党人的具体领导和推动下,农民运动发展迅速,大有一日千里之势,急需人才前往各地开展工作。
 
  农讲所学生毕业后,大多以农民运动特派员的身份返回家乡开展农民运动,组织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建立中国共*党的地方组织,举办地方性农民运动讲习所。据统计,从1924年至1928年,全国各地地方性农民运动讲习所超过100座。彭湃在给中共广东区委农民运动委员会的报告中,谈到第二届农讲所学生时曾说:“就我们学校第二届毕业的宣传鼓动员说几句:他们工作得很好。没有辜负我们对他们的培养和训练。”(27)此评价同样适用于其他各届农讲所:“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办已近二年,共已办过五期……成效大著。广东至现在计已有八十万有组织的农民,大半为该所学生领导组织起来的。”(28)“本届(笔者注:第六届)学生来自二十余省区,毕业后散布全国,必能组织全国之农民,立定国民革命之基础云。”(29)事实果如此,从1922年彭湃在海丰建立“六人农会”到1927年6月,全国有县农民协会201个、区农民协会1102个、乡农民协会16144个,全国农民协会会员数已达9153093人。(30)农讲所学生不愧为“农民运动之推进机”(31),广州农讲所也不愧为“农民运动的摇篮”,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注释:
 
  ①《粤团区委报告(第三号)》(1924年7月21日),载中央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编:《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内部刊物),1983年,第474-475页.
 
  ②绮园编:《本部一年来工作报告概要》,载《中国农民》第2期,1926年2月1日出版.
 
  ③《农生学习军事之经过》,载《广州民国日报》,1924年8月21日.
 
  ④陈国威、许冰编:《黄学增年谱》,新华出版社,2021年版,第35—36页.
 
  ⑤《农生学习军事之经过》,载《广州民国日报》,1924年8月21日.
 
  ⑥《雷属青年组织同志社》,载《广州民国日报》,1924年8月23日.
 
  ⑦陈国威:《黄学增与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兼议雷州青年同志社》,载黄玲主编:《黄学增与中国革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21年版,第88页.
 
  ⑧陈登贵、林锦文主编:《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人物传略》,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08—109页.
 
  ⑨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广东革命史迹通览》,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731页.
 
  ⑩周其鉴:《广宁农民反抗地主始末记》(1925年),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藏文物,藏品号:大Ⅰ68.
 
  (11)周其鉴:《广宁农民反抗地主始末记》(1925年),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藏文物,藏品号:大Ⅰ68.
 
  (12)李有华、张解民编写:《顺德历史人物》,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49页.
 
  (13)张群:《南粤星火——中共佛山早期党组织的创建和革命活动》,广东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73页.原文为“是夜”,应为“是月”.
 
  (14)何秋如:《大革命时期顺德县农民运动概况》,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顺德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组编:《顺德文史(第7辑)》(内部资料),1985年,第52—53页.
 
  (15)肖一平:《关于广东农民运动和农讲所的回忆》,载中共广州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办公室编:《广州大革命时期回忆录选编》,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77页.
 
  (16)(美)陈福霖,余炎光:《廖仲恺年谱》,湖南出版社,1991年版,第272页.
 
  (17)中国科学院广州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编:《廖仲恺集》,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175页.
 
  (18)《香山县党部成立》,载《上海民国日报》,1924年8月9日.
 
  (19)《组织香山模范农会》,载《广州民国日报》,1924年7月31日.
 
  (20)《从农讲所走出的中山革命先驱》,载《中山党史》,2014年第1期.
 
  (21)《访问王旺兴记录》(1981年11月18日),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档案,档案号:H3.1-1,卷18.
 
  (22)《团粤区委报告(第二号)》(1924年6月18日),载中央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编:《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内部刊物),1983年,第455—456页.
 
  (23)卢克文:《花县农民斗争纪实(节录)》,载陈国威、许冰编:《黄学增年谱》,新华出版社,2021年版,第302页.
 
  (24)绮园编:《本部一年来工作报告概要》,载《中国农民》第2期,1926年2月1日出版.
 
  (25)《访问梁复燃先生的记录稿》(1965年),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委员会办公室编内部资料.
 
  (26)李蓉、张延忠主编:《中国共产党第一至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名录(增订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年版,第114—115页.
 
  (27)彭湃:《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五日给中共广东区委农民运动委员会的补充报告》,载《彭湃文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71页.
 
  (28)《农民运动讲习所今日开学》,载《广州民国日报》,1926年5月3日.
 
  (29)《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学纪盛》,载《广州民国日报》,1926年5月4日.
 
  (30)《一九二七年全国农民协会会员统计》(武汉政府农民部,1927年6月的调查,江苏无调查),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运动》,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19页.
 
  (31)绮园编:《本部一年来工作报告概要》,载《中国农民》第2期,1926年2月1日出版.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81290.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