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村落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一些地区还以活态形式存在。在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强化传统村落文化建设,不仅具有文化资料整合与积累的学术意义,还承载着深远的文化传承意义。因此,研究中国村落文化是一项既充满挑战,需长期投入,又迫在眉睫的战略性、前沿性任务。
一、和美乡村建设的基本内涵
自2013年以来,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乡村建设被多次提上台面,成为国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和美乡村”是“美丽乡村”理念的升级,它对乡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包括良好的居住环境、优化的产业结构、配套的基础设施、丰富的精神文明、和谐的生态环境等。概括起来,是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第一,在衣食住行方面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农村地区人民的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多重需求。
第二,政府通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及结合乡村实际发展情况,深度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多渠道促进农村地区人民就业。
第三,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倡导邻里之间要和谐共生、和睦相处,以营造温馨友好的乡村生活氛围;人与乡村之间和谐共生,即随着人民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乡村环境需与之相适应,实现融合发展。和美乡村的打造要求农民具备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契合新时代对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的新要求。
二、传统村落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传统村落的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于1840年前后步入现代社会阶段。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村落不断为自身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通过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等多种途径,这些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代村落得以焕发新的生机。
我国的传统村落数量庞大且各具特色,每个村落都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鲜明的文化个性、悠远的人文情怀、美丽的生态环境、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以及迥异的民族和地域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发展速度较快,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意识淡薄,因此传统村落不断因经济建设、旅游开发等而遭到破坏,导致大量传统村落迅速消失。进入21世纪后,国家开始逐渐增强了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并以不可移动文物、国家级、省市县级“非遗”等各种形式实施了区域性的保护措施。总体而言,在开发利用传统村落方面,我国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传统村落衰落速度过快。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传统村落在乡土建设、自然人文环境和历史遗址等方面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第二,传统村落乡土风貌不协调。由于村庄房屋的无序建设和改造,建筑与地方文化特色之间出现了不协调现象。同时,青年劳动力的外流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传统村落的衰败。
第三,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无序。部分村落以保护利用为由,盲目追求快速发展,忽视了村落的承载能力,导致出现拆旧建新、拆真造假的现象。这不仅使传统村落的建筑遗产逐渐失去了历史真实性,还破坏了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
第四,传统村落自身价值的弱化。在外来主体的强势介入下,乡村建设工作多侧重物质空间的改造和升级,缺乏对乡村自身文化和特性的深入理解和共情,同时,也没有深刻认识到传统村落在中华文明和价值体系中的独特地位,大大削弱了乡村自身的价值属性。
三、艺术管理介入和美乡村建设的优势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艺术管理对和美乡村建设的介入突破了传统的建设理念。通过融入艺术理念,以美术馆知识系统为主导,将艺术展览和艺术节的模式引入乡村,可以文化生产的方式深入挖掘并展现传统村落的潜在价值。此举旨在实现乡村本土文化的外现,达到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目的。同时,结合当代艺术的价值理念与乡村文化的审美特征,对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乡村进行多元化、多层次的视觉化改造,能够显著提升乡村人居环境的审美水平和质量。从当地居民的角度出发,此举推动了文化再创造的过程。艺术管理的这一视角不仅充分肯定了乡村村落资源的文化价值,还借助现代互联网技术促进了村落物质空间和非物质形态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而推动了村落文化融入现代文明的视域。
以2007年山西的“许村计划”、安徽的“碧山计划”、甘肃的“石节子美术馆”为开端,国内掀起了一系列艺术乡建实践活动。在当前全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这些艺术乡建的实践者以独特的美学观念和文化理想深入乡村,助力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传承发展,推动艺术精品的创作,充分发挥了艺术管理在村镇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通过艺术管理的整合和引导,传统村落的艺术产业得以被有效利用,提升了村落的经济收益和社会价值,也促进了传统村落与外部社会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了村落文化的内在活力和外部影响力。此后,伴随美丽乡村建设计划和行动纲要的颁布,艺术乡建工作得以持续深化,催生了包括外来主体引导的参与式乡村公益行动、乡村艺术区的营造、艺术介入下的风貌改造以及乡村民俗风情的整理与传播等多元化乡建方式。艺术乡建的主题也经历了从“对话式的关系构建”到“视觉化理念介入”,再到“文化元素的现代化发展”的转变。
四、艺术管理介入和美乡村建设的基本路径
近年来,和美乡村建设成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核心在于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包含加强对农耕文化的弘扬,传统村落保护与传承,乡村文化广场、乡村戏台、非遗传习场所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完善,以及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等。艺术管理通过设计规划、资源投入、宣传推广等多种方式,助力乡村实现文化、艺术与生态的有机结合,推动了文化、艺术与生态的共生发展,这也使得艺术管理在传统村落建设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下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艺术管理介入和美乡村建设的基本路径。
(一)依托实践教学建立文化艺术团队
文化艺术团队对推进和美乡村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不仅可以为乡村提供文化、艺术、娱乐等方面的支持,还可以提升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在参与乡村文化、艺术活动的过程中,文化艺术团队能有效促进乡村艺术氛围的培育与提升。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各大高校积极响应号召,纷纷深入传统村落,自觉承担起了关注、保护及传承传统村落文化的重任。例如,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博士团队深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阿扎河村,开展了以“文化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文化挖掘与价值重构”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他们通过实地走访与调研,对该村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多角度、深层次的挖掘,涵盖风土人情、民风民俗、信仰崇拜、民族语言、民族歌谣、舞狮和根雕等非物质文化内容。基于这些调研成果,团队制订了具体的传统文化挖掘与重构方案,以期为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二)借助艺术管理举办文化艺术活动
艺术管理可以通过举办各类文化、艺术活动来激发乡村居民的文化兴趣和生活热情。在建设和美乡村的过程中,组织多样化的文艺演出、群众体育比赛、书画展览等活动,不仅能够丰富乡村文化生活,还能吸引更多外来游客,提升乡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甘肃省静宁县细巷镇谭店村为例,该村于2022年成功入选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这一成就离不开该村落长期举办的独具特色的乡村特色文化艺术节。例如,在“一锨土”文化艺术节上,有传统的戏曲演唱活动,乡村美食品尝活动,以及为期六天的农特产品展销会,这一系列持续性的活动完美展现了新时代下新农村、新农民的新面貌、新风采,激发了当地群众投身乡村振兴的热情和信心。
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以文化为基础,从管理的角度出发集结更多优秀人才,共同对传统村落进行艺术打造。通过对文化产业的经营和管理,我们要探索出一条产业振兴、强乡富民的新路子,为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修缮乡村文化遗产
乡村文化遗产修缮是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艺术管理可以通过资金投入和专业团队的协助,对乡村文化遗产进行修缮和保护,更好地展现出乡村文化的魅力和特色。闽江学院人文学院举办的“薪火——追寻文化足迹”活动就是一个成功示例。该学院的实践团队深入南平市崇雒乡后畲村的古厝、古花桥、“理学渊源”古牌坊、爱莲堂等古迹,详细了解并研究历史文化和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现状,深入挖掘后畲村的历史文化并形成调研报告,为后畲村的未来规划与开发提供了有益参考。针对后畲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但文字史料缺乏的问题,实践团队成员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对当地居民进行了实地采访,在系统梳理与研究后畲村的历史文化后,撰写了村史村志,更好地展现了后畲村的人文历史,守护并传承了乡村文化记忆。
基于上述成功案例,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从中汲取经验,对村落进行全面研析,有目的地宣传其文化特色,打造村落“名片”,全方位展示传统村落的历史之美、文化之美、生态之美,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先行地贡献青春力量。
(四)开发文化创意产业
艺术管理也可以帮助乡村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产业的繁荣。文化创意产业不仅能够为乡村带来经济效益,还能够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
自2022年以来,中山市“博爱100”公益创投项目“寻·展古村落”致力于对中山古村落侨房建筑和本土民俗文化进行了长期的保护和活化研究。该项目在短短几年内取得了非凡的成效,为弘扬传统文化、保护文化遗产以及助力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从上述项目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对村落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规划与开发。如建立古色古香的工坊;创办72小时书店,并开展相关沙龙讲座;开展建党建国礼赞竞赛,以创意海报、公益短视频等形式呈现古村落的百年巨变;走进校园,将传统村落的手工技艺进行推广宣传;成立工作室,开展本土文创产品设计研发一条龙服务,并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与销售;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综合规划村落旅游资源。
我国的传统村落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可以称作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以及自然遗产的博物馆。但是随着现代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以及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建设性、开发性和旅游性的现实趋势正逐步侵蚀着村落的原生态风貌,众多具有传统文化精髓的村落遭到持续破坏,部分甚至面临消亡。鉴于此,本文深入剖析了艺术管理在村落建设过程中的作用,特别关注村落文化延续及乡村经济重振的关键环节及难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主张多管齐下,实施分类保护,发挥艺术管理在和美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教学实践推动乡村文化、艺术与生态的有机结合,从而打造美丽、宜居的乡村生活环境。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81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