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OBE教育理念下的数字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优化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5-02-08 09:48:3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数字艺术设计课程是培养数字艺术设计人才的主要课程,其教学实践直接影响着育人质量。传统数字艺术设计课程存在育人导向不明、课程资源不丰富、课程结构不科学、课程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导致数字艺术设计人才培养难以满足数字艺术设计产业的需求。因此,学校应进一步优化数字艺术设计课程教学。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教育是一种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思想,它能有效应用于数字艺术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学校可以围绕数字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课程资源整合、教学方法选择以及教学评价构建,从而促进育人目标的实现。本文旨在通过阐述OBE教育理念的内涵与要求,深入分析数字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OBE教育理念的数字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框架,以期促进数字艺术设计课程育人目标的实现。
 
  相关调查显示,2023年我国传媒产业总产值为25229.7亿元,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了53.9万亿元,网络视听用户数量达到了10.74亿人,游戏销售收入3029.64亿元。我国数字产业的迅猛发展加大了国家对数字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我国数字艺术设计人才缺口约15万人。一方面,尽管我国的数字化进程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惊人,导致短期内市场对数字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另一方面,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难以充分满足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这一现象直接影响了从业人员的专业质量。因此,学校应进一步深化数字艺术设计课程改革,着力提升数字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推动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一、OBE教育理念的内涵和要求
 
  OBE教育理念最初应用于美国与澳大利亚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后来逐渐扩展至其他国家的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OBE教育理念是一种以学习结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更强调学生技能、情感以及价值观的培养,符合立德树人的要求。OBE教育理念的实施包括五个步骤:确定学习成果、构建课程体系、确定教学策略、自我参照评价以及逐级达成教育目标。最终学习成果既是OBE教育理念的出发点,也是其归宿点,这些成果应是可表述、可测评的,旨在满足教育利益需求和企业的要求和期望。在课程体系中,每门课程都需紧密围绕育人目标进行设置,强调探究性教学而非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并重视对学习成果的评价。
 
  二、数字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科学的育人目标
 
  设定科学的育人目标是课程教学的第一步,也是进行课程教学的关键。若目标设计不科学,将导致人才培养与人才定位出现偏差,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就业。就目前的数字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来看,其课程目标往往侧重于教授学生利用数字化软件完成基本的设计操作,同时,树立学生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但此课程目标过于笼统,没有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素养等方面的要求,也缺乏具体的阶段目标和年级目标,不仅影响了课程教学方法的选择,也阻碍了教学资源的开发和进一步整合。

\
 
  (二)课程结构不合理
 
  在OBE教育理念下,课程结构体系将直接影响到育人目标的实现。在当前数字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中,数字艺术创作与艺术设计理论课程存在失衡现象。学校针对数字艺术创作设置的课程类型较多,但针对艺术设计理论的课程设置尚有不足。社会对数字艺术设计人才的综合素养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其既要具备利用数字化软件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也要具备艺术审美、艺术鉴赏和艺术创新能力,而课程结构的不合理设计影响了数字艺术设计课程育人总体目标的实现。
 
  (三)教学方法不科学
 
  数字艺术设计课程是一门交叉性课程,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数字艺术设计工作一般需要经过市场调研、确定设计主题和设计方向、查找资料、设计草图、建模、完善等过程。因此,数字艺术设计课程不仅要注重学生理论的培养,也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数字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比较落后,通常是学生完成理论知识的相关学习后,再通过电脑进行教材案例练习或教师针对学习内容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这种不科学的教学方法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四)评价机制不完善
 
  课程评价具有导向作用,教师多是以相应的指标为依据开展评价。但是在传统的数字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评价的指标设计不科学,与数字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出现脱节,评价的引导功能不足,影响了育人目标的实现。
 
  三、OBE教育理念下数字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结合产业需求设定课程目标
 
  OBE教育理念是一种以学习结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是其关键要素之一。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课程目标的实现,若课程目标设计不合理,将会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导致所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因此,在设定数字艺术设计课程的目标时,应充分考虑该专业的就业方向、岗位工作内容和行业招聘标准等因素。数字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多从事广告与媒体设计、游戏设计与开发、数字影视与动画制作、媒体策划与市场推广等岗位。这些岗位不仅注重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更注重其运用数字技术进行艺术设计的能力。为此,在制订课程目标时,需提炼出数字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关键技能,并以此为基础来设定课程目标。具体而言,课程目标应聚焦于培养具有艺术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等数字技术工具(如图形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Illustrator等)、能够独立完成数字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后期处理,同时拥有深厚文化艺术修养和敏锐设计思维的人才。这样的课程目标旨在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使其能够独立进行数字艺术作品的开发与设计,满足市场的人才需求。
 
  (二)优化课程
 
  课程由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两大部分构成。第一,课程结构的设置应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确保课程成为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针对数字艺术设计课程的育人目标,教师需进一步重构课程系统,包括交互性多媒体设计、数字化影视的后期设计和制作、创新创意教学、基本美术理论等课程,通过优化课程结构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意设计能力以及运用数字技术进行设计和后期处理的能力。
 
  第二,应持续优化课程内容资源,以增强课程的专业性。数字艺术设计课程作为数字艺术与美术设计的交叉学科,教师在设计课程内容时需注重学科内容的交叉与融合,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在艺术鉴赏课程中融入数字艺术创作作品,以加深学生对数字艺术创作的理解。同时,教师应根据每门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整合课程教学资源,确保资源有效服务于学生的专业化培养。
 
  第三,教师应注重课程资源的结构化和体系化建设,确保课程内容紧密贴合数字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分阶段、分层次地达成学习目标,以满足未来岗位的人才需求。具体而言,大一第一学期,数字艺术设计课程应侧重于基本美术理论的传授和绘画技能的培养,通过素描、色彩及美术史等教学,可以夯实学生数字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大一第二学期,教师可引入Photoshop基础课程设计、摄影以及网页店面装修等课程。大二阶段,课程应更加深入,如开设广告设计课程,在原有的网页店面设计基础上增加交互设计、材料表现等内容,以构建结构化、体系化、层次化的课程体系。

\
 
  (三)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因素。适宜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应对OBE教育理念的内涵和数字艺术设计课程的育人目标进行深入分析。鉴于数字艺术设计课程注重学生创新和创意能力的培养,且互动性明显,教学方法应秉承开放、互动、以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积极引入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微课等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形式方面,学校应充分尊重数字艺术设计的课程特点,巧妙运用数字技术来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例如,学校可以举办微视频设计创意大赛。通过比赛,学生不仅可以得到实践活动的机会,还可以进一步了解自身学习的不足,有利于提升自身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此外,通过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创新,教师能够促进学生艺术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最终有效达成课程的育人目标。
 
  (四)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考虑到社会发展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课程应关注学生艺术设计和数字应用技能的统一,发挥项目式教学的功能,通过项目来搭建学生与真实企业岗位工作内容的联系,鼓励学生主动搜集和整合素材,激发其创新和创意潜能,为学生顺利融入社会相关岗位奠定基础。在数字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可构建“项目+工作室”的教学模式,成立数字艺术设计工作室,实现教室与工作室的融合,学生和设计人员的融合,以及教师与项目负责人的角色融合。在这种模式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生在工作室中不仅能够参与虚拟项目的设计,还能对既有项目进行改造升级,甚至承接社会真实项目进行设计实践。在工作室中,教师和学生都拥有双重身份,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与思考,将知识和灵感融入项目创作中。教师则根据学生项目完成情况及客户反馈,给予针对性指导,助力学生构建起理论、技能与实践于一体的综合素养体系。此外,以工作室为载体,教师还可以与数字艺术设计领域的专家及行业人才保持密切交流,及时掌握行业设计理念的最新动态并将其应用到教学中,促进师生协同发展,增强教学的开放性与时代性。
 
  (五)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建设
 
  OBE教育理念强调评价的育人作用。因此,学校应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育人机制,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持续优化评价体系,制订多维度的评价内容。这些评价内容应全面覆盖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及素养培育的需求,促进学生从知识维度向知识能力与素养并重的目标迈进。评价指标能促进学生转变学习理念,达到预设目标。考虑到数字艺术设计课程的技术性、多媒体性、交互性以及虚拟性等特点,课程评价应涵盖技术应用、创意与表现、互动与参与度、意义与内涵等四个维度。技术应用维度主要考核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包括对软件和硬件的操作是否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创意与表现维度主要是分析学生设计作品的创新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否达到了艺术审美的要求;互动与参与度主要考虑学生的作品能否能激发其他人的兴趣或讨论;意义与内涵维度重视作品的文化价值、情感价值和思想内涵等。通过建立这样的评价体系,教师可以构建出一个闭环的数字艺术设计育人模式,师生均可以在评价过程中进行反思,为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参考。
 
  数字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我国数字化产业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进程,目前我国在该领域的人才需求存在较大缺口,显示出巨大的就业潜力。提高数字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质量可以增强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为数字艺术设计行业输送更多优质人才。鉴于当前数字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应积极引入OBE教育理念,完善课程目标设定,优化育人资源配置,构建科学的评价育人机制,从而为市场输送更多高质量的数字艺术设计人才,助力数字艺术设计行业蓬勃发展。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81074.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