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AI技术背景下中国当代雕塑创作路径的数字化发展论文

发布时间:2025-02-08 09:19:2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如今,中国当代雕塑艺术正处于向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初期。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I)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艺术和设计带来了新的可能,也为雕塑创作数字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创作工具,改变了其创作流程,丰富了其创作形式和展示方式。
 
  一、中国当代雕塑数字创作工具
 
  (一)早期数字创作工具
 
  雕塑创作早期数字工具有主创工具和辅助工具两大类。主创工具是可以创作三维空间的建模软件和渲染效果图的渲染软件;辅助工具则可以完成雕塑前期与后期,如草图绘制、展示图制作。由于这些软件不是以雕塑创作为初衷开发的,因此在精度、细节表达、交互性、学习曲线等方面限制了雕塑创作者的创作思路和创作形式。尽管如此,它们仍有着实体雕塑所不具备的能力,如参数化建模,这不仅能够增强创作者雕塑创作的效率,还可以助力其创作出更具想象力的抽象雕塑。
 
  (二)数字媒体工具
 
  数字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数字雕塑创作者带来了更多的数字工具。早期软件版本的更新与新兴软件的多样化逐渐催生了数字雕塑的概念及其雏形。这些工具为雕塑艺术的数字化发展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和创新。第一,它提高了创作灵活性。艺术家借助数字媒体工具可以在虚拟空间中自由实验和调整雕塑作品,而不受传统材料和工具的限制。第二,它能够提升雕塑的精细度和精准度。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数字建模软件使得雕塑艺术家能够以更高的精细度和精准度进行设计,从而呈现出更加复杂和精致的雕塑作品。
 
  (三)AI技术工具
 
  AI技术从早期的理论到实验,再到如今广泛使用。人们已经难以回避这个新工具。它正以迅猛的速度冲击着不同领域并融入其中,雕塑艺术也在所难免。
 
  目前,AI技术在雕塑创作中的应用是辅助性,间接性的,如AI完善草图、AI建模、AI灰度图等。AI技术能够通过生成模型、深度学习等算法,为雕塑艺术家提供有创意的启发和辅助设计。

\
 
  二、中国当代雕塑创作途径
 
  (一)传统工艺流程
 
  传统雕塑创作工艺与雕塑材料息息相关,材料的不同往往决定了工艺制作方法。从材料上来看,雕塑创作的传统工艺大致有泥塑、石雕、木雕、金属雕塑、陶瓷雕塑、纤维雕塑、混合媒体雕塑、再生材料雕塑八类。以下为较常见的几种材料的制作流程。
 
  泥塑工艺:准备材料—创作草稿—搭建骨架—初塑大型—细化塑造—抛光修饰—翻制成型—上色—展示。
 
  石雕工艺:选材—草稿制作—测量标记—粗雕—细雕—抛光—磨光—调整细节—防护处理—展示安装。
 
  金属雕塑工艺:分为两类,直接成型和间接成型。直接成型是通过焊接、敲打等方法对金属直接塑形,这类工艺流程灵活性强,往往取决于创作者的创作方式,一般流程为:选材—初加工—连接/焊接—细加工—抛光—效果制作—展示。间接成型的工艺流程为:泥塑成型/泡沫成型—翻制模具—铸造/锻造(锻造勿需翻制模型)—打磨—抛光—着色。
 
  陶瓷雕塑工艺流程:设计和制坯—雕刻和细节处理—细节处理—干燥—胎烧—上釉—釉烧—修饰釉面—最终成品。
 
  (二)数字创作流程
 
  数字创作包括多个阶段,涉及软件工具、创意设计和技术实现。数字创作的一般流程为:概念设计—数字工具选择—草图绘制与基础形态—细节修改—色彩材质—光照与阴影—动画和交互(可选)—渲染输出。
 
  第一,概念设计。明确主题,确定创作的主题和目标。构思创意,创造初步的概念和构图。第二,数字工具选择。选择软件,需要选择适合项目的数字创作软件。硬件准备,确保计算机、绘图板、数位板等硬件设备齐全。第三,草图绘制与基础形态。绘制草图,使用绘图软件初步设计草图,捕捉创意的基本形态。建立基础,在3D软件中建立基础形状或结构(如模型、场景)。第四,细节修改。在草图的基础上添加细节,调整比例和形状,完善创作。第五,色彩材质。给作品添加颜色和物理材质。第六,光照与阴影。调整光照,在3D软件中调整光源,增强创作的立体感。阴影处理,优化阴影效果,使画面更加真实。第七,动画和交互。添加动画,如果涉及动画,使用动画软件创建运动和效果。交互设计,对于交互式项目,设计用户体验和界面。第八,渲染和输出。渲染图像或动画,在3D软件中进行渲染,输出高质量的图像或动画。
 
  (三)AI创作流程
 
  AI雕塑创作涉及数字化设计、模型生成和物理制作等多个阶段。AI创作的一般流程:概念设计—数字化设计与建模—模型优化—制作材质和纹理—模型输出—物理制作—数字展示或者物理展示。
 
  第一,概念设计。明确主题和风格,确定雕塑的主题、风格和整体设计理念。准备初始概念,创作初步的概念草图或文字描述。第二,数字化设计与建模。选择或开发AI模型,选择适用于雕塑创作的AI模型,如生成对抗网络(GAN)。训练模型,使用训练数据,训练AI模型以生成具体的雕塑设计。生成3D模型,利用训练好的模型生成初步的3D数字模型。第三,模型优化。细化设计,通过手动或协助AI的方式,对生成的3D模型进行细化和调整。同时考虑结构和稳定性,确保雕塑在物理上是可行的。第四,制作材质和纹理。选择材质,根据设计需求,选择适当的雕塑材料,如石材、金属等。添加纹理,根据设计,为3D模型添加适当的纹理和细节。第五,模型输出。导出文件,将优化后的3D数字模型导出为适当的文件格式,如STL。准备生产文件,针对具体制作工艺,准备相应的生产文件。第六,物理制作。选择制作方式,根据数字模型,选择适当的制作方式,如数控雕刻、3D打印等,也可能涉及雕刻、铸造、打磨等步骤。第七,数字展示或者物理展示。数字展示主要结合图片、影像、虚拟交互等方式展示作品。物理展示就是将作品布置在实际空间的展览方式,主要有室内和室外两种。
 
  三、中国当代数字雕塑形式
 
  (一)数字化材料
 
  材料对雕塑作品的表达有重要影响。不同的材料可以传递不同的质感、重量感和触感,从而影响观者对作品的感知。艺术家通过雕塑表面的处理方式,如抛光、贴附材料、着色等,可以赋予作品独特的视觉效果和质感。而数字化材料是一种虚拟材料,通常用于计算机图形学和虚拟现实中,以模拟不同材质的外观。
 
  (二)数字化空间
 
  数字化雕塑空间指的是通过数字技术创建和呈现的雕塑的三维空间。雕塑空间的要素一般有形状、体积、空间关系、质感、结构、比例、尺寸。在数字空间里,这些要素依然存在,但是内容会延伸。传统雕塑的空间类型大体可以分为虚空间和实空间,它们都属于物理范畴,而数字化空间可以突破物理层面,创造出更多的空间类型。它可以通过模拟时间让空间变化流动,也可以模拟意识创造虚拟空间,还可以通过变化光照,融合影像让空间超现实化。
 
  (三)数字化形态
 
  形态是雕塑作品的整体外观或形状。艺术家可以通过雕刻、塑造等手法创造出作品的形态,表达特定的美感或概念。当代雕塑的形态一般有两种——动态与静态,数字雕塑形态也是如此。动态雕塑在数字空间中不仅可以模拟实际的物理运动,如光影变化、声音等,还可以借助传感器、投影等数字载体,增强数字雕塑与观众的互动性。静态雕塑的数字化打破了传统架上雕塑的物理局限和手法限制,可以为艺术家提供很多形态变化的笔刷工具和艺术纹理素材,这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自由度,拓展了他们的创作空间。

\
 
  四、中国当代雕塑数字展示方式
 
  数字技术是支撑新媒体信息传播形态的基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信息传播成为主流,如数字杂志、数字电视、手机网络等。
 
  (一)图片展示
 
  图片展示方式不仅可以展示数字化材料的效果,强调数字雕塑的表面纹理和质感,突出特写材料细节,还可以展示数字雕塑的制作过程。具体如下。
 
  (1)静态展示。提供高质量的静态图片,以捕捉数字雕塑的外观、材质和细节。这可以包括不同角度的视图,近景和远景,全面展示雕塑的特征。
 
  (2)动态展示。展示数字雕塑在不同角度和光照条件下的变化。这有助于观众更好地理解雕塑的外观和细节。
 
  (3)虚拟空间展示。将数字雕塑图片放置在虚拟展览场景中,以模拟实际展览空间。这有助于观众更好地感知雕塑的比例和在空间中的位置。
 
  (二)影像展示
 
  数字雕塑的影像展示方式一般分为动画、视频和其他多媒体形式,能够以生动、动态的方式展示数字雕塑的外观、细节和创作过程。具体如下。
 
  (1)数字雕塑动画。制作数字雕塑的动画,展示雕塑在不同角度、光照条件下的外观。这有助于观众更全面地了解雕塑的三维形态和细节。
 
  (2)360度全景视频。利用全景摄影或360度摄像机,创建数字雕塑的全景视频。观众可以通过拖动或移动设备,自由探索雕塑的所有角度。
 
  (3)虚拟现实(VR)体验。将数字雕塑导入虚拟现实环境。观众能够通过VR设备亲身体验雕塑的立体感和细节。
 
  (4)影像艺术作品。将数字雕塑与影像艺术相结合,创作独特的数字艺术作品。通过影像效果、特殊效果和音乐等元素,能够强化数字雕塑的艺术表达。
 
  (5)实时渲染演示。使用实时渲染技术,展示数字雕塑在实时环境中的效果。观众可以看到雕塑的形态如何在不同条件下变化。
 
  (三)虚拟交互展示
 
  数字雕塑交互展示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1)触摸屏幕互动。利用触摸屏幕设备,观众可以通过触摸、滑动或捏合手势来操控数字雕塑旋转、缩放或改变视角。
 
  (2)手势识别技术。利用手势识别技术,观众可以通过手部动作进行互动,如挥动手臂、拍手等,以操控数字雕塑的运动或改变外观。
 
  (3)运动感应技术。利用运动感应技术,观众的身体运动可以被捕捉并反映在数字雕塑中。这使观众的动作能够直接影响雕塑的表现。
 
  (4)虚拟现实(VR)互动。在虚拟现实环境中,观众可以通过VR设备体验数字雕塑,包括在虚拟空间中漫游、观察雕塑的立体感等。
 
  (5)声音互动。利用声音识别技术,观众可以通过声音指令或音调操控数字雕塑的形态,使声音与雕塑的表现形式产生关联。
 
  (6)观众投影。通过将观众的影像投影到数字雕塑上,观众可以与雕塑进行互动。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当代雕塑创作路径正经历着数字化发展与创新的革命性变化。早期数字工具的应用为雕塑家提供了数字化的创作环境,使创作过程更加高效和精准。数字媒体工具的发展使雕塑艺术家能够在虚拟空间中尽情表达创意,呈现更复杂、丰富的雕塑形态。AI技术的引入为中国当代雕塑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促使雕塑创作向更智能、创新的方向发展。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81073.html
本文标签: AI技术 ,中国当代雕塑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