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美术工程设计又称舞美工程设计,是以“戏台”为核心的生物化空间设计的艺术产品设计,是指运用现代美学的思想结合特殊场所空间,借助实物造型、机械设备等丰富的物质资源与手段进行艺术表现。
在观看话剧时,观众面前可展示的空间场所便是“戏台”空间,是专为表演者心理服务的表演活动空间,而现代话剧相对舞台空间需要更侧重表演者心理在视觉空间中的表现。
“技巧”是对一些事情学会了基本技术后的灵活应用。这里“技巧”一词是总结舞美前辈的创作方法、经验,以帮助我们了解制作流程中各个环节的意义,并强调创作中舞台表现的重要性,从而认识戏剧的发展历程。本文着重从戏剧形式创造和表现媒介途径两个角度展开介绍。
一、舞台美术设计创作技巧概述
戏剧内容空间是由角色、观众、环境共同交互体现所构成的特殊的感官互动空间。戏剧本身就是文艺表现形式的一部分,是剧本艺术创作的重要对象。戏剧内容一般由人物对白和环境描写构成,涉及对情节中产生的时间、地点、环境和氛围等的具体描述,有些戏剧还对剧中角色的形象性格、心理行为和习惯动作等进行了细致的心理描写,而舞台艺术设计其实是把传统戏剧的文字描述空间,转化为人物形象的实体行动空间。舞美设计形象创造的思维水平,决定了创意的戏剧空间能否产生或正确表达戏剧中需要的情境、所传达的情感信息,以及所展现的题材。设计思维水平是否缜密决定了创意的形象空间能否适应戏剧中特殊的内容要求,而有序、有意义的发展与演变,能够提高整个舞台美术的设计。
(一)舞台美术设计的写作准备工作——逻辑的思考
剧作在彩排演出和舞台设计时首先应该考虑编剧的写作目的,要通过对剧本的研读体会台词或者整个剧本的用意以及故事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并从编剧角度出发,发现舞台到底需要什么。所以“读”剧本是很关键的,在这里,“读”并非一般的读书,而是更偏重分析理解和推释理解。
剧本研读有助于对剧中人物性格和情感的把握。以《家》这部戏剧作品为例,该剧由曾泽恩老师对整个舞美进行打造。在全剧中,曾泽恩老师通过对剧中的人物进行研读,设计了符合人物性格的舞美,同时对剧中的链接进行了打磨,让整个剧富含生活幻象。全剧让观者身临其境,通过真实建筑特征和日常生活细节在舞台上真实展示了旧时家庭的日常生活。对于八八年版戏剧作品《家》,其舞美设计者杨柱国老师在建筑设计里保留了我国传统建筑设计的主要特色,同时汲取地方建筑设计主要元素,并利用多景片布局的空间结构,实现了对戏剧作品读后所理解的“家”的情景环境创设。从其创作风格上可以看出,设计师受自身生活经验与社会条件差异的影响,从剧本中“读”到的是对同一人物的不同认识,前者是真实反映日常生活情况,后者则是着力展示生存状况。所以,“读”在设计创作的初步阶段非常重要,形体为何生成?空间为何形成?均应是设计师细致深刻的、通过逻辑性思维分析的“读”的成果。
“读”不是要求必须读多少遍,而是强调经过“读”产生的对剧作直接的了解、认识与体会,“读”的深浅取决于对剧作了解的程度,这会直接影响设计构思创造的效果。“读”强调要将戏剧文字所表达的内涵“读熟”“读透”,要穿透文本表层去抓住字里行间的思想意义,要从叙事中剖析富有逻辑性的剧情联系,所以设计创作必须通过“读”对文字内容加以剖析研究,这对意象的捕获必不可少,也能形成有价值的物质空间的结构形态。
(二)舞台美术设计的主要创意过程——形象的创作
人物形象的塑造,首先在于抓好人物形象的种子。舞台美术设计的创造区分于其他艺术类型创造的最主要前提,是在一定的戏剧内容规定情境中进行形体创造和空间组合。
在以往经典的戏剧中,每一幕的分隔都是经过严格把关的,往往是将整个剧切割为几个不同的主要场景或者片段。不同类型的传统剧目,片段分类方法也有所不同,但都是按照整个剧本的故事发展走向进行的,特别是高潮一幕,是所有戏剧舞美制作最为突出的一点。在现代的戏剧表演中,一些鲜明的故事人物和剧情走向并不是那么明显,矛盾的树立并不突出,但是,不管什么文体形式,戏剧都是语言方面的、文学性叙事表达方式,而戏剧又是以融视、听为主的多感视觉艺术,因而,其目的就在于对视觉形体、可感空间的再创造。以川剧《死水微澜》为例,该剧是反帝反封建题材,其舞美设计叶建老师在舞美布局上是以挂满白头帖子的竹竿为背景。在整个演出中,叶建老师始终秉承着我国传统审美标准——“对称”,这样能突出整个背景的宏大。在整个故事中,白头帖子贯穿始终,当一个个保护着这竹竿时,其血泊侵染大地时,那消瘦的竹竿不禁引发观众思考,从视觉效果上营造出一种沉闷、厚重的氛围。场景空间大胆突破了常规的物质形式表现意义,以普通人内心世界的起伏寻求视觉行动空间与途径。这个剧中最关键的线索就是“白头帖子”,这是当时打教堂,杀洋人的标志,也蕴含了川西坝的历史文化和陈旧往事。白头帖子在现代的我们看来是迂腐的,是封建迷信的,但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闭塞的思想,不愿接受外来先进的事物和思想,同时白头帖子更像是一把枷锁。这枷锁封锁了人们的思想,让一些畸形的文化习俗得以蔓延,留辫子,裹小脚这都是旧社会的恶习,也正是这样的恶习一直左右着天回镇,冥顽不化是当时部分人的写照,也是整个《死水微澜》要表达的重点。川剧《死水微澜》表现了当时人们的落后思想,整个舞台的设计紧紧围绕一些旧习俗,让整个川剧链接更紧密。
无论是什么题材形式的戏剧,舞台人物形象都是由设计师提出的最贴近戏剧立意主旨的人物形象解读和人物形象构成的。通常,获得观众认同的舞台形象与产品的成功设计密不可分。所以,在舞美设计作品中,设计师对舞台形象意识的精准捕捉,有利于产品设计获得成功。深刻了解戏剧,感知人物世界,了解剧作者意愿是形象创意思维的重要步骤,更是舞台美术设计师了解戏剧的必然经过。
二、舞台美术设计的艺术体现——现实载体与情感空间
话剧是集时间、空气、感官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舞台艺术的表演离不开以社会物体为媒介的载体。载体有大有小,大的如人工建筑场景,剧院、街道、商场等,也可能有深林空地、草坪山坡等,小的载体包括场景、道具等以及用演员肢体所进行的形象刻画,或者微小的感官。它们既是反映剧作的现实条件,又展示了剧作表述的心理空间,能够体现物象或隐喻或展现的主旨与情感。
(一)舞台美术设计依托载体艺术体现现实
剧场存在的基础是一个假定性的空间结构,而平台所提供的并非虚拟空间,而是以“人”为基准延伸发展的真实物质空间,空间的基本结构由与真实事物的相互分离、隔断组成。因此,剧院等设施一旦作为观赏性场地,就必须先确定观者欣赏角度的分布,即舞台表演区和观者欣赏范围之间的空间布局安排。发展至今,话剧分为固定场地与非固定场地两大类。观者区和平台的位置分配,最常用的是三种空间布局方式:面对面——镜框平台,中央环绕——中央平台,互相包容、穿透——突出的平台,通常以大小区分,既可以是观者范围大于平台范围,也可以是平台范围大于观者范围,但无论哪种区分,目的都是让观者的目光聚焦演员的表现,获得最理想的欣赏感受。
舞台区域出现的景观或者道具都需要按照现实尺度以及眼视的局限去塑造,在空间布局上需采用简化、抽象、现实相互结合的方式对故事寓意进行展现。如京剧《天地归心》,其舞美设计高广健老师将一桌二椅作为基本造型艺术主体,采用加大等手段融合新媒体进行构成意化,展现了中式文化传统中的院落、内厅与冷兵器战斗。苗培如老师在舞剧《太极》中的石狮设计,在忠实反映其形体特征的基石上,从视觉角度变化方面通过夸大透视效果和加大尺寸,以传达更为深刻的精神暗示。当然,舞台空间上最灵动的还属表演者。在话剧《芸香》中,表演者身套露头的洁白方形外套,并伸展手臂飘荡于整个戏台上,意如将一封敞开的信纸,呈现于观者面前。空白的纸张揭示了女角色被骗的事实,反衬出一段卑微的爱恋,而飘荡翻飞的信笺则带走了角色心中对美好情感的渴望。
舞美设计借助现实载体表达了戏剧主旨,突出了人物形象,营造了故事气氛。设计师通过对故事的主要元素以及内容进行提炼,将故事完整地展现了出来。
(二)舞台美术设计依托载体艺术表达情感
科技的发展为舞美美术设计的多元化带来了可能性。真实和虚幻交替可以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视觉感受和情感体验。舞美设计也要注重光影的结合。光影是突出人物情感和人物性格的重要方式,好的光影转换能够把观众更好地带入其中。
实物本身以形象、质地、色彩来展现整个舞台的特点,通过各种各样的转换对观众造成视觉上的冲击。例如,《苍原》的舞美是以宏大为主,崇尚现代诗意般的现实,在整个舞美布局上起伏的山市,破败的残骸等设计,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其中一幕主要描写了血流成河的厮杀场面,血液由高处流下渐渐染红天幕形成血红色的天空,营造了厮杀时的惨烈氛围,增强了观众的视觉体验。为了增加整体的宏大性,在舞美设计上,设计者用强弱分明的声音对整个歌剧进行了渲染,以增加真实性。此外,戏剧《威尼斯商人》背景虚体的空间变化会因路线、道具和人物改变而有所不同,但全剧的各个情景地点都在黑色布景中,以简单干净的几笔直线勾勒图形的形式出现,将整个情感意向更多地留给观众去想象,也正因如此,整个戏剧的情感得到了一定的升华。
有光就有影,以光学为基础的舞台空间离不开光,而光是实物与虚体之间的连接者。光源的交替和明暗的起伏是突出故事情节的重要方式。光影的丰富变化也是剧中人物情感的变化。例如,话剧《穷孩子富孩子》中有一幕是牛聪、蓝天亮、破门而入的警察三者对峙,这场戏是将天幕用灯光处理成蓝色,这表现出了两层含义,第一层是天亮了,第二层是黎明到来,意味着希望的到来。还有一场戏是为了表现他们逃跑躲藏时的压抑和紧张气氛,设计者将灯光设在人物头顶,通过灯光的压抑来展现人物内心的紧张。同时,在3D黄梅戏《牛郎织女》中,为了体现天庭的宏大,设计者利用了诸多多媒体技术进行投射。巍巍天庭,绚丽的幻影效果使观者有了全新的感官体验。所以,光与影实际上也是有着丰富可塑性的非实物的艺术形式。
舞台美术设计上更多的是运用光影交错,虚实结合的表现方式。各种先进的技术可以提高整个舞台的表现力,让观众有更多的视觉体验,正是这些丰富的形式让舞台上的人物情感更加真实。
总之,舞美设计的前提是经过编剧的了解研究,抓住有价值的内容塑造形象,借助其他物质和手段形成正确感知。舞台设计是由文本向形象空间设计转化的过程。舞台空间设计所表现的是升华于日常生活,而不完全是对现实生活的可变空间,是形象设计和逻辑思维的交流与融合,将具体的意象、空间设计作为载体,完成对现实生活的镜射空间设计,是对现实生活理想化的描绘空间设计,是对现实生活思想的形态表现空间设计,是对精神层面无物质的虚无空间设计,是对丰富情感的交流空间设计。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80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