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筝曲《墨戏》的演奏技法分析及艺术表现论文

发布时间:2024-11-08 13:49:5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墨戏》是一首立足书法艺术进行创作的筝曲作品,作者罗小慈将自己书法写作时的感悟与见解与古筝演奏的特点融会贯通而作,其中加入了古琴音乐的元素,表现了书法意境的酣畅淋漓。本文通过对《墨戏》的曲式结构、演奏技法、艺术表现三个方面的分析,探究乐曲所内涵的传统文化意蕴及唯美的书法意境,了解乐曲表达的“墨戏”这一书画艺术创作的意涵旨趣,以便更好地演奏该乐曲及同类现代筝曲,领略书法艺术与古筝相融合的魅力。
 
  关键词:《墨戏》,演奏技法,艺术表现,古琴,书法
 
  “墨戏”一词出自《宣和画谱·墨竹诗意图》,释意随兴而成的写意画。它即是一种风格,也是一种创作心态、创作精神,体现着书法艺术中文人所追求的“虚静恬淡”的创作追求与人生境界,同时也更加强调自我表现。作曲家以此作名,以墨为戏,将书法的笔墨风姿及意蕴与趣味徐徐展开而来,展现书法笔下的中国历史传统人文精神与作曲家的人生感悟与态度。乐曲体现了飘逸洒脱、灵动自如的书法运笔以及气象万千的挥毫泼墨意境,其中巧妙地运用了古琴音乐中《酒狂》的主题片段,为乐曲增添了点睛的一笔,“墨戏”之感更浓。乐曲一气呵成,其流畅洒脱的内在气质与古朴深邃的意境相辅相成、完美融合,造就了一幅生动、略带狂放不羁、灵动飘逸的书法画卷,宛如作曲家内心的情感独白与情绪宣泄。
 
  一、曲式结构分析
 
  乐曲为多乐段连缀的曲式结构,总体可以划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慢板、连接部分、快板1、快板2、散板;其曲式结构图示例:

\
 
  慢板的音乐基调为高古沉雄。开头娓娓道来,将听众带到一幅笔墨之境中,并以f的力度奏出,运用大量滑音技法模仿古琴音色的古色古香,表现高古的书法气质。随后音乐承接上部分进行继续发展,乐段最后的两个小节运用了特殊节奏型,十六分音符三连音的四次上行模进构成了流水状的旋律音型,流畅而自然;最后一个音型进行渐慢,落在最后一个音上作自由延长处理,令听众心驰神往。
 
  连接部分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对慢板乐段进行升华与总结,也为快板乐段的出现做出了引入铺垫;音乐自由空灵,给听众以旷远之感。最后一个小节运用了四个自由延长记号,使得整个乐段的结束感更为明显。
 
  快板1的音乐基调为行云流水,开头以pp的力度弹奏,承接上部分连接段尾部的自由延长,大量运用快速指序的技法表现酣畅淋漓的书法意境。其中,散板乐句旋律声部高、低音区交替进行,形成一种对比呼应,表现书法运笔中粗细线条的结合。随后音乐进入到7/8拍新的旋律主题,由左手小指勾弦演奏,发出近似箜篌的空灵音色效果,活泼跳跃而又灵动飘逸;右手的快速琶音作为伴奏,表现了飘逸流畅、灵动隽秀的书法线条。
 
  快板2音乐基调为略带醉意,表现一种醉酒状态的笔墨书写,恣意洒脱而又飘逸玲珑。乐段运用休止符号及切分音符节奏表现音乐的醉意之感,颤音、滑音以及双抹的技法让音乐的醉意之态更生动,展现了书法恣意洒脱的意境。第89-104小节改编运用古琴曲《酒狂》的主题旋律,将“醉意”这一乐段基调升。随后音乐继续发展,达到全曲快板的高潮,表现笔墨在纸上热烈舞蹈,快速地穿梭游离的形象;最后旋律主要运用音阶式琶音进行发展,表现笔墨书写的一泻千里之势。
 
  散板乐段的音乐基调为狂放不羁,运用遥指、码左侧刮奏、拍弦的技法表现书法的龙飞凤舞、鸾跂鸿鸣之势,宛如情绪的迸发和情感的宣泄。最后两个小节再现了慢板的音乐主题,对开头进行首尾呼应,仿佛又回到了音乐讲述最开始的地方;最后一个音落在最低音上并作自由延长处理,似一幅书卷娓娓道来的结束,余音绕梁,回味无穷。
 
  二、作品的演奏技法分析
 
  为了更好地表达乐曲所展现的书法意涵,《墨戏》一曲运用了古筝演奏的多种技法,每种演奏技法的运用都非常形象地表现了形态各异的书法意境,传达了书法艺术的“墨戏”之境。
 
  (一)慢板左手的行韵
 
  通过左手在琴弦上进行不同程度的琴弦按动来发出不同的音高及一系列声韵变化即“作韵”,来达到不同的音乐起伏效果和抑扬顿挫的音响效果,表达不同的音乐内容,起到促进音乐和谐发展、赋予乐曲独特个性的重要作用。滑音是古筝“作韵”的主要手段,在《墨戏》中,慢板的音乐韵味主要是通过棱角滑音来实现的,通过独特的滑音技巧来作韵,奏出具有风格性进行韵音色,表现古色古香的古琴韵味及书法意境。这需要通过具体控制滑音动作的速度来实现,滑音的快慢缓急需要配合旋律发展的需要,也可稍加入演奏者个人的理解来决定滑音的快慢缓急。其中,大二度音程的上、下滑音可稍缓慢些,声音拉长,音乐悠长旷远;带附点十六分音符的二次滑音需要稍快而又干脆、准确,音色明亮;以倚音形式出现的滑音需要迅速,但个别特殊地方根据音乐发展的需要作缓慢处理。
 
  (二)快板快速指序的运用
 
  快板1大量运用了快速指序技法,呈现出线条性的旋律发展。开头快速秩序的音域集中在高音区,与其他曲目快板强力度的开头相反,由pp的力度奏出,再慢慢渐强,给予听众以缓缓驶入之感,对应了行云流水的音乐基调。第36小节快速指序音域转为中音区并加入左手演奏,使得音响效果加倍,音乐色彩更浓重。散板的快速秩序将主题旋律变为伴奏出现,更多强调的是一种衬托的作用,使得音乐更悦耳动听,表现了涓涓细流似的书法笔墨线条流动,体现出作曲家一种静谧沉稳的心境,似沉淀多年的人生阅历,营造出一种俊逸之境。
 
  (三)其他技法的运用
 
  随着古筝现代创作曲目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古筝演奏技法的运用逐渐增多,一些特殊技法也随之应运而生。由于曲目表达音乐情感或者加强音乐色彩的需要,作曲家通常会使用一些特殊的演奏技法来实现,这些特殊演奏技法对乐曲的音乐表现及音乐效果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墨戏》中除了常用的演奏技法如扫弦、刮奏、琶音以外作曲家还运用了一些特殊的演奏技法来增强音乐表现力和音乐效果:击拍琴弦、多指谣以及筝码左侧演奏。
 
  1、扫弦
 
  乐曲两处运用了扫弦技法。第138、140小节的扫弦,用以加强音乐的表现力,演奏要注意节奏时值,不能有延迟;甩出的瞬间手臂和手腕要干脆利落,形成音簇的效果。第148、149小节是与点指结合的扫弦,先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向内方向扫出低音区以“la”音为中心及其附近的琴弦后再进行左右手食指交替的点指弹奏,用以增强音乐表现力,演奏时力度渐强,爆发指关节的力量,做到收张快速而准确,扫出的第一下给以重音。
 
  2、刮奏
 
  乐曲的散板运用了自由刮奏,起到加强乐曲表现力、渲染音乐气氛的作用,营造了一种狂放不羁的音乐情态。第150、151小节的刮奏由左手在筝码左侧的琴弦上行多次刮出,第153小节的刮奏由双手分别在筝码两侧的琴弦刮出,筝码左侧的刮奏以不协和的音效带给听众一定的听觉冲击。这部分的刮奏演奏者可作自由处理,按照个人的理解进行演奏,但需围绕“狂放不羁”,既表现情绪的宣泄,又似一种潇洒不羁的人生态度,更似书法狂草的龙飞凤舞,醉墨淋漓的形象。
 
  3、拍弦
 
  为了表达特殊的音乐效果或增强音乐表现力,筝曲有时会用击拍琴弦或者击拍琴盒的演奏技法。乐曲在两处地方运用了击拍琴弦的演奏技法,其中第109-112四个小节左手运用了拍弦,用以增强音乐对比,演奏时注意拍的力量要集中,运用手指掌面主要是关节处和义甲处一瞬击打在琴弦上,快速而又干脆利落;第151小节运用了左右交替拍弦的技法,可作自由处理,注意由慢渐快、力度要强、做出重音,击拍要有厚度,达到渲染音乐气氛的效果。
 
  4、四摇指
 
  四指摇从双指摇、三指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演奏特点是在遥指手腕摇动的基础上加入食指、中指、无名指共同在不同的琴弦上进行快速托劈、抹挑、勾剔、打摘的摇奏,所表现出的音响效果要比二指摇、三指摇强烈。《墨戏》中四指摇的技法运用在乐曲最后的散板部分,与左手刮奏共同形成浓烈的音响效果,音乐表现力再次加强,表现狂放不羁的音乐形象,音乐情绪不断推进达到高潮。演奏时要注意用手腕的力量带动手指进行摇动拨弦,手腕需放松,与手臂保持水平,不可僵硬,否则力量难以维持,造成摇动不畅、手臂疲劳。
 
  5、码左演奏
 
  筝码左侧琴弦发出的乐音较为晦涩、无明确音高、难以入耳,因此常在表现特殊的音响时使用。乐曲第139、141两个小节运用了弹奏筝码左侧琴弦的技法表现独特的音响,给听者以一定的听觉冲击。这种演奏技法类似于西方二十世纪新音色音乐的特点,运用新的演奏方法来开拓新的音响资源,实现不协和音效与传统美学欣赏理念的统一。演奏时需注意左手在筝码两侧位置的变换要准确而迅速,保证小撮弹奏的正确性与节奏的准确性。散板乐段地刮奏、拍弦也运用了码左演奏,形成强烈的音响效果,将狂放不羁这一音乐形象体现得淋漓尽致。

\
 
  三、作品的艺术表现
 
  音乐因情感而引起听者的共鸣,音乐情感通过具体的音乐表现手法及艺术形象来传达。因此,一首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尤为重要,好的艺术表现方式不仅可以升华乐曲的情感表达,更能生动形象地呈现乐曲的意蕴内涵。《墨戏》一曲的艺术表现方式运用丰富,形象地呈现出“墨戏”这一书法旨趣。
 
  (一)古琴音乐的借鉴
 
  古琴是流传千年的中国传统乐器,在中国古代是文人所必备“琴棋书画”素养中的一门艺术,因此古琴音乐也被称为文人音乐,其音域宽广,音色有泛音、按音、散音之分。泛音清脆高远,若隐若现,轻盈活泼;按音婉转抒情,圆润细腻,清越明净,如倾如诉;散音浑厚如钟,刚劲深沉。《列子·汤问》中就有对古琴音色的描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由此可见古琴声音的悠久旷远,而古筝低音区音色浑厚悠远,连绵不绝,与古琴的散音特点相似,因此古筝的低音区可以弹奏模仿出古琴的韵味。
 
  《墨戏》一曲实现了对古琴音乐的创造性运用。慢板的音乐内容和音乐形象是通过左手作韵来表达的,第一部分的音域均在低音区,音色浑厚,模仿古琴音色的古色古香与深沉旷远;音程以上行级进和八度跳进相结合构成,节奏以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三十二分音符为主并伴以快速滑音技法的运用,旋律更似古琴音乐韵味,古琴圆润的滑音音色特点凸显,因此在演奏慢板时可以明显地听出古琴音乐的韵味,尤其是左手滑音“行韵”的特点最为明显。
 
  快板2第89-104小节作曲家借用了古琴曲《酒狂》的主题音乐,这是对古琴音乐最为直接的运用。《酒狂》的音乐内在含蓄,全曲有五次主题音调的循环变奏,节拍为三拍子,音程不断跳进,节奏跌宕,节拍轻重颠倒,刻画了醉酒者迷离恍惚,步履蹒跚的神态形象。快板2音乐基调为略带醉意,作曲家将《酒狂》的音乐主题加入其中,改用6/8拍的节奏将重音放在第二音上,还原了《酒狂》原曲表现的音乐效果,使得音乐形象更为生动,“醉意”主题更为鲜明,为乐曲作出了点睛之笔,鲜活了“墨戏”的“戏”字之意境。
 
  (二)行云流水的书法意境
 
  书法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五大国粹之一。文人墨客通过笔墨纸砚工具的配合而构成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磨炼心性,感悟、书写人生。书法与古筝有着许多相通性,文人墨客通过手指运动笔墨书写心境,书写着汉字符号的一笔一划、一形一韵,书写着人生的起起伏伏、世态万象,古筝通过手指拨动琴弦弹奏音符的曼妙动听,弹奏内心的情感思绪,弹奏世间的沧海桑田;书法下笔前需要酝酿情绪感觉,构思笔画运作,古筝演奏前需要准备就绪,酝酿情感,进入表演状态;书法运笔的过程需要“气”,古筝演奏需要气息运转贯通乐曲;书法通过点、线、面构成其筋骨血肉,古筝通过音高、旋律、曲式构成完整乐曲;书法运用手臂、手腕挥动笔杆起笔、运笔、收笔,决定线条的粗细刚柔,古筝运用手臂、指关节触弦、弹奏、回位,弹奏旋律的强弱虚实。因此,许多作曲家将书法艺术融入古筝曲目的创作中,使两个具有诸多相通性的艺术门类碰撞出崭新而独具魅力的火花。
 
  《墨戏》一曲将书法的气质形象而生动地展开而来。慢板音乐将书法气质娓娓道来,运用古筝低音区音色浑厚的特点展开一段庄重古朴、高古沉雄的音乐主题,似篆书与隶书凝重、高古的气质,仿佛看到一段段笔墨线条正徐徐展开,随着音乐主题的继续发展,笔墨不断运行,几次刮奏仿佛是过笔运行,笔墨线条拉长,颤音的运用以及左手行韵不断演奏生动展现了书法运笔的形象与特点,如篆书流畅圆润之势,又如隶书端庄典雅之姿,一气呵成。
 
  快板1乐段高音区的快速指序如行楷字体的飘逸潇洒、轻盈灵动;第43、44小节的旋律高低起伏,似笔墨线条的粗细轻重,低音荡气回肠,高音婉转悦耳,如行楷稳实挺重,轻柔明快的特点;左手小指勾弦的旋律部分形象地表现了隽秀灵动的线条运行。进入快板2乐段,音乐略带醉意,仿佛书写之人喝了一点小酒,略带薄醉,步行踉跄。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下,书写之人的运笔更恣意洒脱,写出狂草的字体。这部分音乐罗小慈老师运用了八分音符休止、八度演奏、大切分的节奏、《酒狂》的音乐主题、以及左手滑音作韵、左右手连续琶音、拍弦、扫弦、弹奏筝码左侧音等演奏技法来表现音乐的“醉意”,醉酒的音乐形象鲜明而栩栩如生,书法笔墨狂放多变、无拘无束。其中,左右手连续琶音的部分旋律蜿蜒起伏,如草书运笔的蜿蜒走势;第143、144小节音乐达到顶端后急转而下,如折笔、回笔的笔锋运动,可以说作曲家再次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书法运笔的特点;至快板结尾,音乐更加狂放不羁,刮奏、拍弦、四指谣演奏技法的运用将书写狂草的情绪全部释放,酝酿已久的力量倾泻而出。最后,音乐回到一开始古朴悠远的意境,仿佛笔墨宣泄后的收尾,宁静旷远,意蕴犹存,令人回味。
 
  (三)人文精神的表达
 
  一首乐曲表现的不仅仅是简单的音符与作曲家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它所蕴含、传达的人文精神或思想理念。近年来古筝曲目的创作更多的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点,将诗词、书法、绘画等融入筝曲的写作之中,不仅展现了传统文化与古筝结合的魅力,也传达了更为深刻的中国历史人文精神,以音乐的形式讲述一首首古诗词、展现一幅幅水墨丹青,让人们身临其境般感受它们的意蕴、感知中国古代文人先贤所追求的人文精神与人生境界。筝曲《墨戏》不仅展现了一幅幅灵动飘逸、行云流水的书法篇章,作曲者罗小慈老师还将中国历史人文精神与古典气质融入其中,传达了书法艺术所体现的美学特质与“墨戏”这一概念的意涵旨趣。
 
  “墨戏”顾名思义就是以墨为戏,突出表现“戏”这一创作理念,即以“游戏”的态度进行艺术创作,在笔墨上更加自由、形式上更加多样、造型上更加不拘形迹,更能宣泄作者的个人情绪,体现着“游戏自在、率性无心”的审美旨趣与“创变自我,法而无法”的创新精神,彰显着中国人文艺术的自我理想及其宇宙万物的生命特质。①苏轼追求逍遥任性、怡然自得的心,“不立寸度,放情荡意”揭示出笔墨游戏状态下从心所欲、率性而为的创作心境,②这正符合筝曲《墨戏》中略带醉意、放荡不羁的音乐形象。乐曲所刻画笔墨挥洒酣畅淋漓、无拘无束的音乐形象体现了“濡毫”的“墨戏”特点,体现出中国古代文人书画创作中“墨戏”之艺术追求与审美特质,同时传达一种“游戏”、淡泊功名利禄之人生态度与孔子老庄之儒家、道家所崇尚的人生观,倡导自我意识的觉醒,“创变自我、法而无法”,在书法绘画创作中修身养性,领悟人生真谛、宇宙万物之奥妙。
 
  结语
 
  《墨戏》运用了诸多古筝演奏技法来塑造各乐段不同的音乐形象,展现一幅幅书法篇章,栩栩如生地表现书法运笔过程的各种形态,淋漓尽致地体现书法艺术的意境与内涵体现。本文立足笔者自身演奏实践经历与感悟将《墨戏》这首现代筝曲系统而细致地分析阐述了曲式结构、各种演奏技法及艺术表现三个方面,深入了解、领悟了乐曲的内涵与文化底蕴,对以后更好地演奏这首乐曲以及其他现代创作筝曲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此也希望作为古筝演奏者在练习、演奏乐曲的同时一定不能忽略乐曲的艺术内涵,需学习了解中国历史、中国古典传统文化,以此更准确地把握、理解乐曲的深刻内涵与意蕴。
 
  注释:
 
  ①②刘桂荣.意涵·旨趣·精神:“墨戏”的美学特质[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22,(06):17-26.
 
  参考文献
 
  [1]徐溶泽.传统作韵技巧在现代古筝演奏技法中的运用研究[J].黄河之声,2019,(21):39.
 
  [2]孙倩玉.筝曲《墨客》的文人精神探究[J].北方音乐,2019,(20):76-77.
 
  [3]仵珂昕.古筝快速指序技巧及训练方法探讨[J].黄河之声,2020,(23):89-91.
 
  [4]刘桂荣.意涵·旨趣·精神:“墨戏”的美学特质[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22,(06):17-26.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7956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