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巴托克《小宇宙》对现代钢琴教学的启迪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10-19 11:03:4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钢琴是西方音乐艺术中的珍宝之一,被誉为乐器之王,其音域宽广,音色优美,演奏技巧多样,在音乐教育中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功用。钢琴教育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更新与完善,演变成为“现代钢琴教学”。它是一种注重个性化和综合技能发展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和学生在课前、课中与课后的不懈思考与努力。而巴托克的《小宇宙》(Mikrokosmos)是专门为钢琴初学者设计的一套独特的钢琴音乐教材,除了对学生的演奏技巧进行系统的分步训练外,更注重学生对钢琴艺术的全面探索和学习。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小宇宙》钢琴曲集的介绍与现代钢琴教学的概述,分析巴托克《小宇宙》钢琴作品对于现代钢琴教学的启迪,旨在为现代钢琴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以及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力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巴托克《小宇宙》,现代钢琴教学,钢琴演奏技巧启迪
 
  贝拉·巴托克,匈牙利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教育家。他的音乐作品与音乐思想在世界音乐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众多的创作都融入了匈牙利的民间音乐素材,形成了其独特的音乐语言。作为教育家,巴托克也尤为出色,他为钢琴教学领域创作了全面的钢琴乐曲合集《小宇宙》,为现代钢琴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教学方向与指引。在《小宇宙》中,作曲家充分考虑到儿童注意力较差、学习思维简单的特点,使这一钢琴曲集的曲目具有篇幅短、节奏简洁、旋律性强、技术技巧针对性强、儿童色彩丰富、和声新颖独特等优势。巴托克作为现代西方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在继承前人优秀的作曲技巧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独特的创作,极大地拓展了思想情感的表达范围和音乐形象的表现范围。他在《小宇宙》中巧妙地将西方作曲的技术成就与东欧流行音乐的精神精髓相结合,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果。
 
  一、《小宇宙》钢琴曲集简介
 
  巴托克在1926年至1937年创作的钢琴曲集《小宇宙》,分为六册,共153首乐曲。在前四册中还带有一些预备练习曲,可以帮助学习者系统地学习钢琴甚至一些音乐理论知识。这套钢琴作品曲集中的内容十分丰富,从初学者的简单曲目到较难的音乐会演奏曲目都囊括其中。作曲家在《小宇宙》序言中解释说,这些作品是为初学者的练习而编写,乐曲覆盖非常全面,学生在初学过程中可以学习到大量的演奏技巧。第一册共有36首乐曲,其内容较为简单,很适合初学者入门,其中齐奏旋律、反复音、切分音等的融入,可以让学习者了解更多的钢琴音乐理论知识,为他们提供了许多练习材料。第二册有30首曲目,引入了一些民族调式,这也是学生学习钢琴演奏所需要的重要技能。第三册收录了30首曲目,还额外带有13首预备练习曲。有一些为双钢琴曲目,这类曲目对于学生的乐感和协调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第四册共25首曲目,针对技术练习的曲目相对较少,但歌唱性和色彩性较强,呈现了大量20世纪音乐术语和民族风格的元素。第五册由18首乐曲组成,这些乐曲难度增加,对于双音、调外和弦等要求都很高。第六册有14首练习曲,有难度较高的六首保加利亚节奏舞曲等,这几首曲目通常作为音乐会的一部分,其强烈的节奏和清新的音效令人震撼。因此,《小宇宙》是一本非常适合钢琴学习者有效率提升演奏技能的“教科书”,也为现代钢琴教育教学提供了参考。

\
 
  二、现代钢琴教学理念概述
 
  钢琴教学是一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音乐活动,教师需要教授学生学习相关的钢琴乐理知识与演奏技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项活动存在着许多问题。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下,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模式单一,导致钢琴教学课堂死板呆滞。为了解决这种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模式。由此,现代钢琴教学模式应运而生,现代钢琴教学是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当中,自觉学习知识,提高自身音乐能力。在现代钢琴教学模式理念下,教师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每位学生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此外,在现代钢琴教学中还强调师生协作原则,在钢琴教学中要求双方共同完成任务,并通过与老师互动影响来构建对于钢琴作品的处理认知。最后,开展高效钢琴教育教学还需要协调师生矛盾,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提高和钢琴教学的发展。
 
  三、巴托克《小宇宙》对现代钢琴教学的启迪
 
  (一)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演奏技能的培养
 
  巴托克的作品《小宇宙》启发了现代钢琴的教学理念。此作品现代作曲技法丰富,结合了巴托克独特的和声、旋律和节奏技巧,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教育价值。因此,现代钢琴教学应更多地关注钢琴理论知识,如和声、节奏、曲式理论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提升演奏水平。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与技巧,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首先,教师要注重学生在学习钢琴音乐的同时,重视对和声技巧的训练。巴托克在《小宇宙》中广泛运用了非传统的和声与和弦结构,体现了他独特的音乐创造性与个性。他经常使用不协和音程和跳跃音程来营造独特的音乐氛围,使他的作品充满激情和活力。特别是曲集中的四、五度叠置的和弦,更凸显了其音乐风格。在第131首的前15小节中,低音和高音之间形成了一种纯粹的四度关系,从纯四度叠置形成的和音开始,将它们进行比较和依赖,从而形成新颖而复杂的音效。这体现了巴托克融合和跨越多种音乐技巧的思维方式。从传统西方音调和声体系的角度来看,五度叠置形成了一个更稳定的和弦。但在巴托克的作品中,为了适应民歌的旋律,并探寻现代效果,他并没有完全避免连续平行使用五度叠置。例如,在第65首《对话》的引子中,使用了两个重复的纯五度叠置和弦,这非常适合五声调式配置。同时,《小宇宙》中也运用了“和声变奏”的技巧,并且频繁运用了平行、交错、跳跃等和声手法,可以帮助学习者感受和声的无限变化,加强和声的练习,从理论上感受旋律与和声的互补关系和意义,从而为音乐增添风格和个人特色,使整体作品呈现出极具想象力和独特性的特点。简言之,钢琴作品集《小宇宙》通过巧妙运用各种技巧,展示了巴托克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他的作品中囊括非传统的和声、和声的分解、准确的音高和对和声色彩的精确运用,描绘了一种复杂、动态、富有表现力的音乐语言,为钢琴音乐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他的和声技巧对现代钢琴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的追求,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创造力,拓展了现代钢琴教学的新领域。
 
  其次,教师要注重学生在学习钢琴音乐的同时,重视对调式技巧的训练。调式指若干个音绕着某个中心音按某种音程关系进行排列组合。调性包括调式,指具有特定音高位置的调式,等于“主音的高低+调式=调性”。巴托克在《小宇宙》中对调式的使用并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的风格,而且很容易操纵。在他看来,无调性音乐不包含基本音,多调性音乐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基本音。《小宇宙》里的第六册的保加利亚节奏舞曲属于单声部与和声共同组成的多调性风格。在调性方面,其旋律可分为3层:第一层旋律层采用A爱奥利亚调式,第二层和声部采用分内声部#C大调,第三层低音部分是E大调。事实上,在钢琴音乐教育的旅程中,以创造多调性思维为主要的入门教材并不多。让学生接触多调性作品,感受多调性音乐带来的不同感受,从而培养学生复调思维的发展是一项艰巨且有意义的任务。演奏多调性作品时,学生的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这将对培养学习者的听觉系统和大脑思维,对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不仅可以开拓学习者的眼界,不局限于古典作品的演奏,更能促进之后的学习、研究钢琴音乐作品的成熟度。
 
  最后,教师要注重学生在学习钢琴音乐的同时,重视对手指技能的训练。首先是五指训练。在《小宇宙》中,因为大多数都是五声音阶,所以很多时候五个音都与五个手指完全对应。因此,巴托克从第一册开始就公平地对待五个手指,让其一起演奏,而不是像其他初学者教科书中那样只从拇指或其他手指学习。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拥有正确的手形,形成良好的姿势,且他们的五根手指能够尽可能均匀地触键。譬如,在第80首《献给罗伯特·舒曼》中,其高音声部是针对右手小指和无名指的训练,而低音声部是针对左手小指和食指的训练。这两根手指通常是最没有力气的,也是最难获得支撑的,在演奏时也很难将小指和无名指分开。因此,在练习时应将注意力集中在小指和无名指上,并对小指和食指进行针对性训练。此外,是提升拇指的技巧,教师应该清楚地教学生《小宇宙》中使用拇指的技术。它可以是静态训练,如柱状和弦练习;也可以是动态训练,如琶音练习。在第121首《二声部练习曲》中,拇指的转体不仅在食指下方,无名指、中指等也是如此。在旋转拇指或手指之前,拇指应处于弯曲状态,然后灵活地放松到新的音位。手腕也应该调整,但需要注意的是,双手的肘部不能改变其自然姿势。在完成拇指转动后,其他手指必须立即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并稳定地将它们放置在新的音位中。要想演奏好音乐的连奏部分,就必须自然熟练地完成拇指转体练习。因此,在钢琴演奏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督促学生根据不同的演奏要求和特点进行练习,保证动作的规范性和正确性,锻炼学生的演奏技术。
 
  (二)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深入民间音乐
 
  《小宇宙》中有一些作品是巴托克深入民间音乐,从民间音乐中收集到的原始曲调,对其进行简单的和声配置或者钢琴伴奏,并通过现代音乐风格演绎这些民间音乐的旋律以展现民间音乐的魅力,体现现代音乐的风格。例如第58首《东方风格》、第65首《对话》、第74首《匈牙利歌曲》、第95首《狐狸之歌》等,都大量融入了民间音乐素材。在《小宇宙》中也存在没有直接体现民间音乐曲调的乐曲,有些作品是分解了民间音乐的元素,如特定的音调或者是代表性的节奏融合到钢琴音乐作品中,还有一些钢琴乐曲没有融入任何关于民间音乐的曲调,但在欣赏过程仍然可以感受到浓郁的民间音乐氛围。此外,巴托克还将匈牙利民间音乐的精神通过自己的音乐创作表达出来,如第78首《五声音阶》、第94首《故事》等,展现了巴托克对自己民族音乐的喜爱,也继承和发扬了自己国家的民间音乐。
 
  巴托克深入民间音乐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在现代钢琴教学中,教师也要加大民间音乐在现代钢琴教学模式中所占的比例,将传统关于现代相结合。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课堂中多添加一些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内容与曲目,使学生在了解钢琴音乐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感受民间音乐表达的情感,能够自信从容地讲解出优秀的民间钢琴音乐作品的音乐风格与创作者创作的目的,从而加深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印象,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间音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可以讲授他国民间音乐,也可以融入本民族的民间音乐。在教学中融入他国民间音乐,让学生感受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民间音乐风格,正确、客观看待他国音乐,从而取长补短、提升自身音乐鉴赏能力。教师还可以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寻找自己喜爱的民间音乐钢琴作品,并将演奏民间钢琴音乐作品作为期末钢琴课程考核的一项内容。同时,教师也可以加大教学力度,在每一首民间音乐中尽自己所能帮助学生提升演奏技巧水平等问题,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发挥自己的特长。在钢琴教学初期,可选用学生熟悉的民族钢琴音乐作品进行辅导,使学生慢慢体会到传统音乐的魅力,以激发对这类钢琴音乐的兴趣。
 
  要在现代钢琴教学中加大对民间音乐的投入,教师首先要有深厚的民族民间钢琴音乐作品的积淀,将民族民间音乐的具体内涵传达给学生,让真正体会到民族民间音乐的美,加大对民间钢琴音乐作品的练习,并且只有具有深厚的音乐文化底蕴,才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其次,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强调本民族钢琴音乐的重要性,强化学生的民族意识、观念及学习西方钢琴音乐的优势。教师可将融入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钢琴作品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充实我国民族钢琴音乐作品在现代钢琴教学中的比重。
 
  巴托克的《小宇宙》是20世纪现代音乐词汇的集中反映,是现代作曲技巧的百科全书,也是学习者理解现代音乐的关键。其中许多作品打破了传统音乐创作的束缚,体现了现代音乐手法的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音乐风格的多样化,流行音乐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音乐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音乐、学习音乐。巴托克创作《小宇宙》时结合了20世纪的流行音乐。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囊括了多种可能,作为教师也应该同巴托克一样与时俱进,譬如将如今的流行音乐元素融入钢琴教学中,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钢琴教学中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既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又可以使学生积极探究现代音乐,将旧与新、传统与现代的理念沁润到钢琴学习之中,最终升华其音乐修养与技能。

\
 
  (三)创新教学活动,加强合作
 
  巴托克《小宇宙》中注重协作训练,如第43首《匈牙利调式》、第44首《反向进行》、第55首《三连音的利第亚调式》、第68首《匈牙利舞曲》,都为双钢琴作品,可进行四手联弹演奏。并且双钢琴练习曲目难度相似,学生可以和同伴合作,也可以同教师合作,不仅能够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更为学生进行双钢琴演奏打下了牢固的基础。这种合作学习在二十世纪就已经被提出了,但是由于我国钢琴音乐教学没有跟上世界的步伐,依然是传统的一对一教学,一个师傅教、一个学生学,这样传统的教学虽然可以掌握每一位学生的钢琴学习情况,但它具有教学效率低下,学生之间的不到交流,无法学习对方身上的优点等缺点。因此,在现如今的钢琴教学中,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划分小组让学生互相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并共同完成一首曲子的演奏任务。小组成员最好不要超过六个人,在课程中应展示出各自的特点供大家讨论。在上课过程中大家可以同时聆听钢琴音乐,在练习时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交流沟通,并分享对所演奏曲目理解方面的见解和深入探讨。还可以相互比较彼此的弹奏技巧,在每次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需要留意观察,并给予有问题或者有困惑同学提高指导性的建议以提高他们的音乐艺术修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定期举行小组比赛、小型音乐会等激励同学们参与协作演奏,从而获得团队荣誉与成就感。这样不仅能显著提升课堂质量,还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精神及深化对钢琴知识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例如,可以在网络教学平台播放钢琴知识基础课程,创建谈论话题,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学习,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能力。
 
  (四)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材施教
 
  创作《小宇宙》整本钢琴练习曲合集的初衷源于巴托克亲自教儿子如何学习钢琴的想法。整本钢琴曲集的难度是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第一册最为简单,第六册难度系数最高。这说明了巴托克在编写这本作品集时,更加注重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在难度编排上循序渐进,更容易被学习者所接受。现代钢琴教学也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进行钢琴教学时,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进度、不同的演奏水平和身心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拥有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是他们都可以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成立互助小组,由水平高的学生帮助水平较低的学生,发现对方在学习钢琴知识上的优点与问题,学习对方身上的优点,改正自己的问题,从而实现共同进步。此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就如同世界上不会存在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学生也是独一无二的。现代钢琴教学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挖掘不同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树立自信,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全面、综合发展。对于高水平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为他们布置一些较难的钢琴乐曲进行训练,防止他们因自满而水平下降;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他们的音乐素质并不差,只是缺乏自信心,这时需要教师发展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他们展示自己演奏钢琴乐曲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对于基础或水平较弱的学生,教师需要做到严慈相济,可进行一对一辅导,帮助他们提高对钢琴音乐的学习兴趣等。在课上做好正面反馈与负面反馈,让学生既能够增强自信心、守护自尊心,又能够取长补短。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钢琴知识的整体水平,发挥自身个性,更能够实现现代钢琴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结语
 
  巴托克的《小宇宙》在整个钢琴教育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现代钢琴教学中利用《小宇宙》中的演奏技法,以及根据巴托克的创作理念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演奏技能,培养其音乐欣赏能力与辨别能力,还可以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帮助教师创新教学活动、扩充教学内容,从而进一步推动现代钢琴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诗哲.巴托克《小宇宙》在钢琴音乐启蒙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20.
 
  [2]李非非.巴托克《小宇宙》在副科钢琴教学中的实践意义与价值研究[J].中国文艺家,2021,(09):131-132.
 
  [3]曾颖.《小宇宙》153教材对现代钢琴教学的启迪[J].艺术研究,2019,(01):108-109.
 
  [4]马晓霜.现代教育理念在钢琴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22,(11):23-25.
 
  [5]杨耀坤.基于“学生主体”探索高校钢琴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J].当代音乐,2023,(11):11-13.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79184.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