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探析中国民族歌剧《运河谣》中“水红莲” 人物形象及演唱论文

发布时间:2024-09-21 15:03:0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本文探析了中国民族歌剧《运河谣》中“水红莲”这一角色的形象和演唱,以歌曲《来生来世把你爱》为例。本文首先介绍了《运河谣》的剧情梗概和“水红莲”的角色特点,然后探讨了“水红莲”在中国民族歌剧中的地位和意义,最后分析了“水红莲”的演唱风格和技巧,以及音乐与角色形象的关联。本文认为,“水红莲”是一个敢爱敢恨、刚烈忠贞的女性形象,她的演唱体现了民族音乐的魅力和特色,她的歌曲《来生来世把你爱》是歌剧中的经典唱段,深刻表达了她对秦啸生的真挚情感和对生命的不悔选择。本文还指出,“水红莲”是民族歌剧创作中的一个成功范例,她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时代气息,既有戏剧张力又有音乐美感,她为中国民族歌剧开辟了一条新路,为中国文化艺术注入了新活力。
 
  关键词:中国民族歌剧,《运河谣》,“水红莲”,《来生来世把你爱》
 
  引言
 
  中国民族歌剧是一种融合了中国传统戏曲、民歌、民俗等元素的现代歌剧形式,它既保留了中国音乐的民族特色,又吸收了西方歌剧的艺术技巧,展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和多样性。《运河谣》是国家大剧院推出的首部原创民族歌剧,该剧以京杭大运河为故事背景,讲述了明朝万历年间,不同社会阶层人物在运河上跌宕起伏的命运际遇,展现了运河所见证的善恶生死、义薄云天,讴歌了纯真的爱情与舍己为人的人性大爱。
 
  本论文将重点关注其中的角色“水红莲”及她在剧中的演唱表现。“水红莲”是一个敢为爱情而牺牲的刚烈女子,她从小跟随师傅一路漂泊,从南至北,身上融合了我国南北方女子不同的性格特征。她与书生秦啸生相爱,却因误会而与盲女关砚砚结为姐妹。在危急时刻,她为了救秦啸生和关砚砚,不惜引火自焚,化为运河上的烈焰。她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超越儿女之情的人间大爱。

\
 
  本论文旨在探析“水红莲”这一角色的形象,以及她在歌剧中的演唱,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民族歌剧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本论文将以歌曲《来生来世把你爱》为例,研究水红莲的音乐表达方式,分析歌词和音乐如何传达角色的情感和个性。《来生来世把你爱》是水红莲在第四幕中唱出的一首咏叹调,是她对秦啸生最深切的爱恋之词。这首歌曲采用了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相结合的方式,旋律优美动人,音乐元素丰富多彩,体现了水红莲作为一个典型民族歌剧角色的音乐特征。
 
  一、民族歌剧《运河谣》及角色“水红莲”介绍
 
  (一)《运河谣》的剧情梗概
 
  《运河谣》是国家大剧院推出的首部原创民族歌剧,该剧以民族唱法为载体,以京杭大运河为故事背景,通过描述剧中人物在运河上跌宕起伏的命运际遇,展现了运河见证的悲欢离合、善恶生死、义薄云天。该剧从戏曲、民歌、民俗等中国文化精华中汲取营养,呈现出民族歌剧所特有的艺术质感与艺术魅力。该剧于2012年6月在国家大剧院完成首演,它以古运河为背景展开了水红莲、秦啸生、关砚砚等人物之间的关系,描写了人物间爱恨情仇的动人故事,揭露明朝万历年间社会的动荡及生活在底层人民的艰辛,同时也反映了运河劳动人民淳朴、善良的一面,以及面对欺凌时展现出的勇敢与智慧。
 
       故事发生在明朝末年,苏州城的闹市区一片繁华忙碌的景象,在这背后却隐藏着社会的动荡与腐败。男主人公秦啸生是一名正直、善良的南方书生,因看不惯官吏徇私枉法,便上书揭发贪官,结果反被冤称是要谋反,在杭州遭遇衙役的追捕。女主人公水红莲因被人逼迫做妾,后逃亡于运河上做起了唱曲女艺人。二人巧遇于歌舞赛会上,为了逃避追捕,假扮龙船的演出者,在这千钧一发间,机智的秦啸生穿上了风流水手李小管丢下的号服,以他的名字充当一名水手,与水红莲一同踏上了恶霸船主张水鹞的船,沿着运河北上逃亡。在这种情况下,二人患难相知,彼此互生情愫,而此时的恶霸张水鹞也喜欢上了水红莲,便处处为难秦啸生。船过码头时,遇到了被风流水手李小管拐骗生下孩子,后惨遭抛弃的关砚砚,苦难的遭遇早已让她哭瞎了双眼。张水鹞抓住机会一口咬定秦啸生就是李小管,而秦啸生害怕说出真相会被抓捕,便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被迫与关砚砚生活在了一起,秦、水二人内心的痛苦无以复加。没过多久,张水鹞就发现了秦啸生的真实身份,他去报官领着衙役来抓捕秦啸生,在这危急时刻,水红莲挺身而出,让秦啸生领着盲女关砚砚先走,自己留下来拖延时间。官兵到来后,把水红莲捆绑到了船杆上,目的是引诱秦啸生回来搭救,水红莲急中生智,她踢倒了船上的油灯,引燃了船舱,自己与恶人一同消亡在了这熊熊的烈焰中。秦啸生看到这一幕后,悲痛欲绝的他欲追随水红莲而去,关砚砚劝阻他应为水红莲而勇敢地活下去,于是二人便一路来到京城告发贪官。全剧想要表述的是:所有漂泊的人们,只要心存善念,便会给世界带来光明与温暖。
 
  (二)“水红莲”的角色特点
 
  水红莲是歌剧《运河谣》中的女主角,她是一位唱曲艺人,从小跟随师傅在运河上漂泊,见过南北方的风土人情,身上融合了南北方女性的不同性格特征。她机灵俏皮,善于应对各种困境,不畏强暴,敢于反抗不公正的事情。在剧中,她面对船主张水鹞的刁难和欺凌,她不但没有屈服,还用机智的语言讽刺他。她娇俏甜美,能歌善舞,歌声动人,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和爱慕。在剧中,她用歌谣《运河谣》表达了自己对运河的情感,也打动了书生秦啸生的心。她娇羞温婉,面对爱情时有着女孩子的羞涩和期待。在剧中,她与秦啸生相恋后,她变得温柔体贴,为他缝补衣服,为他祈祷平安。她勇敢坚定,为了爱情和正义,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在剧中,她为了救秦啸生和关砚砚母子,选择了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并用咏叹调《来生来世把你爱》表达了对秦啸生的深情。
 
  她生活在明朝末年,社会动荡,官吏贪污,百姓苦难。这使得她从小就见识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公,也培养了她对正义和民族精神的敬仰和追求。她是一位唱曲艺人,以运河为生,受到运河文化和两岸百姓“仁义礼智信”的传统美德的熏陶。这使得她有着丰富的民间文化素养和艺术才华,也使得她有着善良、忠诚、舍己为人的品质。水红莲是一个兼具中国南北女性形象的民族性特征、符合大众审美的时代性特征、戏剧形象和音乐形象的创新性特征的成功的女性角色塑造。
 
  二、“水红莲”在中国民族歌剧中的地位
 
  (一)民族歌剧的历史和演进
 
  民族歌剧是一种融合了中国传统戏曲、民间音乐、舞蹈、美术等元素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它既借鉴了西方歌剧的形式和技巧,又体现了中国民族的特色和风格。[1]民族歌剧的产生和发展与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变革和文化交流密切相关,它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历史遭遇、精神追求和艺术创新。
 
  民族歌剧的雏形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当时一些有志之士开始尝试将西方歌剧与中国戏曲相结合,创作出了一些具有开拓意义的作品,如黎锦晖的《梁祝》《白蛇传》等。这些作品虽然受到了西方歌剧的影响,但也保留了中国戏曲的唱腔、表演和服装等特点,为后来民族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民族歌剧的成熟期是在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品和艺术家,如《白毛女》《江姐》《红灯记》《沙家浜》等。这些作品以革命题材为主,突出了人物的英雄气概和民族精神,同时也注重了音乐、戏剧、舞美等方面的创新和完善,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民族歌剧风格。这一时期的民族歌剧在国内外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影响,被誉为“东方歌剧”的典范。
 
  民族歌剧的发展期是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这一时期民族歌剧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化的趋势,涉及了不同的题材、风格和地域。一方面,有些作品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的革命题材,如《智取威虎山》《沂蒙山》等;另一方面,也有些作品探索了新的历史题材、现实题材和神话题材,如《孔子》《运河谣》《牡丹亭》等。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民族歌剧的内容和形式,也展现了民族歌剧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二)“水红莲”作为一个典型角色的地位
 
  “水红莲”是民族歌剧《运河谣》中的女主人公,她是一个唱曲艺人,性格开朗泼辣,能歌善舞,深受运河百姓的喜爱。她与上京告发贪官的书生秦啸生相恋,却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在一起,最后为了救秦啸生和盲女关砚砚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她的形象集中体现了民族歌剧的特点和价值,也赢得了观众的广泛赞誉和同情。
 
  “水红莲”作为一个典型的民族歌剧角色,首先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她是一个兼具南北方女性特征的角色,既有江南女子的婉约甜美,又有北方女子的勇敢直爽。[2]她受到运河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熏陶,有着“仁义礼智信”的品格,也有着“敢爱敢恨”的个性。她的形象反映了中国女性在现代社会中所经历的磨难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也体现了中国女性对于家庭、亲情和友情的关注和珍视。“水红莲”作为一个典型的民族歌剧角色,其次具有丰富的音乐特征和表现力。她的唱段类型多样,旋律优美,情感深刻。她以一首《运河谣》作为自己的主题曲,用歌谣的形式唱出了运河的风光和百姓的生活。她在与秦啸生相恋后,用一首《秦生啊,你还好吗?》表达了自己对爱人的思念和牵挂。她在最后一幕,用一首《来生来世把你爱》展现了自己对爱情的执着和牺牲。她的唱段运用了民族唱法为主,融合了美声唱法为辅,既保留了中国戏曲和民间音乐的风格,又吸收了西方歌剧的技巧,使得她的音乐形象更加立体和动人。
 
  (三)角色与文化、社会背景的关系
 
  “水红莲”这一角色与文化、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文化方面来看,“水红莲”是一个深受运河文化影响的角色,她从小就在运河上生活、学习、工作,她的歌声、舞姿、服饰等都体现了运河文化的特色。运河文化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它包含了运河建设、运输、经济、政治、军事、宗教、民俗等多方面的内容,它是中国南北方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水红莲”这一角色通过展现运河文化的魅力,也向观众传递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
 
  从社会方面来看,“水红莲”是一个反映社会现实和历史变迁的角色,她所处的时代是明朝万历年间,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百姓苦难的时期。“水红莲”作为一个底层百姓,经历了很多苦难和生死离别,但她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对爱情充满期待,并可以为了“爱”和“义”牺牲自己的生命。她正直善良、舍己为人,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刚烈女子,她为了正义和爱情,呈现了超越儿女之情的人间大爱。她与上京告发贪官的书生秦啸生相恋,却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在一起,最后为了救秦啸生和盲女关砚砚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她的形象反映了中国女性在现代社会中所经历的磨难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也体现了中国女性对于家庭、亲情和友情的关注和珍视。
 
  她的形象也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历史事件有着密切的联系。她所处的时代是明朝万历年间,这是一个明朝衰落、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时期。当时,明朝政*腐败无能,官吏贪污横行,百姓遭受重税、饥荒、水灾等灾难。运河作为明朝重要的交通和经济命脉,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掠夺。运河百姓不堪重负,纷纷起义反抗。在这样的背景下,“水红莲”作为一个运河女子,也有着对运河人民的责任和感情,她不忍看到运河百姓受到贪官的欺压和剥削,她也不忍看到关砚砚作为一个盲女而遭受的苦难。她为了救秦啸生和关砚砚,决定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他们的幸福。她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运河,也唤起了运河百姓的觉醒和反抗。她用自己的牺牲成就了别人的幸福,也成了运河精神的象征。
 
  三、“水红莲”的演唱风格和技巧
 
  (一)歌曲《来生来世把你爱》分析
 
  《来生来世把你爱》是民族歌剧《运河谣》中水红莲的经典咏叹调,由雷佳演唱。该歌曲表达了水红莲为了救秦啸生和关砚砚,选择了自焚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并用歌声表达了对秦啸生的深情和不舍。
 
  1、歌词内容和情感表达:
 
  歌词由四段组成,每段都以“来生来世把你爱”作为反复出现的主题句,体现了水红莲对秦啸生的爱情不变和超越生死的坚贞。第一段以“啊”字开头,表达了水红莲面对熊熊烈火的惊恐和悲壮,接着用“烈焰为我沸腾,激流为我澎湃”描绘了运河上的火光和水流,也暗示了水红莲内心的激动和决绝。最后一句“我要走了,心意永不改”表达了水红莲对秦啸生的眷恋和告别。第二段以“我为你千死一生,九泉下也痴心不改”开头,表达了水红莲对秦啸生的忠贞和牺牲,接着用“一个不经事的读书人,此一去啊,何人将你关怀”表达了水红莲对秦啸生的担忧和无奈。最后一句“来生来世把你爱”表达了水红莲对秦啸生的承诺和祝福。第三段以“我要走了”开头,重复了第一段的主题句,增强了水红莲的决心和遗憾,接着用“你可知道我心中有多少话要说”表达了水红莲对秦啸生的留恋和无法诉说。最后一句“来生来世把你爱”表达了水红莲对秦啸生的坚持和期盼。第四段以“我要走了”开头,再次重复了第一段的主题句,达到了高潮和尾声,接着用“秦生啊,我今生今世,来生来世都把你爱”表达了水红莲对秦啸生的呼唤和誓言。最后一句“把你爱”多次重复,并逐渐升高音域,表达了水红莲对秦啸生的深情和不舍。

\
 
  2、曲调、旋律和音乐元素分析:
 
  歌曲采用降E大调进行发展,曲调明亮而哀怨,符合水红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
 
  歌曲由四段组成,每段都有相似或相同的旋律结构,体现了歌曲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歌曲旋律起伏较大,多处大跳音程,音乐时而处于高音时而处于低音,强烈的对比很形象地道出水红莲激动澎湃后悲伤、矛盾的心情。歌曲的节奏也变化多端,第一段和第四段采用紧打慢唱的快板部分,节奏急促有力,表现水红莲的激昂和壮烈。第二段和第三段采用较柔和的慢板部分,节奏缓慢流畅,表现水红莲的眷恋和无奈。歌曲的伴奏也富有变化,第一段和第四段采用连续三连音的伴奏织体,表现运河上的激流和火焰。第二段和第三段采用较流畅的伴奏织体,表现水红莲的温柔和娇嗔。歌曲的音乐元素也体现了民族特色,如开头的“啊”字是中国戏曲中常用的惊叹词,表现水红莲的惊恐和悲壮。歌词中也运用了中国传统民谣的五更调,如“初更替我熬汤药,二更移火驱风寒……”等,表现水红莲对秦啸生的关怀和牺牲。
 
  3、演唱技巧、音乐性能和声乐表达方式:
 
  演唱这首歌曲需要有较高的音域和音量,因为歌曲旋律起伏较大,多处大跳音程,音乐时而处于高音时而处于低音,需要演唱者有足够的气息支撑和声带控制。[3]演唱这首歌曲需要有较好的情感把握和表达能力,因为歌曲情感丰富而复杂,需要演唱者根据歌词内容和旋律变化,灵活运用声音的强弱、高低、快慢、长短等手段,表现水红莲的激动、决绝、眷恋、无奈等情绪。演唱这首歌曲需要有较强的音乐性能力,因为歌曲节奏变化多端,需要演唱者有准确的节拍感和节奏感,能够与伴奏协调一致。同时,演唱者还要注意与其他角色的对话或合唱部分的配合,保持音准和声音的平衡。演唱这首歌曲需要有较熟练的声乐表达方式,因为歌曲既有民族特色又有西方歌剧的影响,需要演唱者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声乐技巧和方法,如戏曲式的惊叹词、民谣式的五更调、西方歌剧式的咏叹调等,使歌曲既有民族风格又有艺术魅力。
 
  (二)音乐与角色形象的关联
 
  《来生来世把你爱》是水红莲在歌剧中最后一次演唱的咏叹调,也是她对秦啸生最深情的告白。这首歌表达了水红莲对秦啸生的无限眷恋,以及她为了救他而选择牺牲自己的决心。水红莲多次重复“来生来世把你爱”,表明她对秦啸生的爱不仅限于今生,而是超越了时间和空间,她愿意用无数个轮回来证明她的爱。她还说“我不怕死,只怕失去你”,“我要用我的生命换取你们的幸福”,“我要用我的鲜血染红运河”,显示了她对秦啸生的忠贞不渝,以及她对运河人民的大爱。水红莲的声音时而高亢激昂,时而低沉哀怨,时而温柔缠绵,时而坚定果断,反映了她在面对死亡时的复杂情绪。[4]她既有对秦啸生的不舍和留恋,又有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悲哀,还有对未来的希望和祝福,以及对自己选择的坚定和勇敢。
 
  这首歌是水红莲在剧情中的角色发展的高潮和终结。这首歌不仅展现了水红莲对秦啸生的真挚爱情,也体现了她作为一个运河女子所具有的刚烈、正义、牺牲和大爱的品质。这些品质使她成了一个典型的民族歌剧英雄人物,也使她在中国民族歌剧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印记。同时这首歌也是整部歌剧中最具戏剧性和感染力的一首歌。这首歌在剧情中起到了推动和升华的作用。它不仅推动了水红莲与秦啸生之间爱情故事的发展和结局,也推动了张水鹞与关砚砚之间仇恨故事的发展和结局。它还升华了整部歌剧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即运河精神、人性大爱、为爱牺牲、舍生取义等。
 
  结语
 
  通过对“水红莲”的形象和演唱的探讨,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民族歌剧的艺术之美和文化内涵。水红莲是一个敢爱敢恨、刚烈忠贞的女性形象,她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人间大爱和牺牲精神。她的演唱风格和技巧体现了民族音乐的魅力和特色,她的歌曲《来生来世把你爱》是歌剧中的经典唱段,深刻表达了她对秦啸生的真挚情感和对生命的不悔选择。此研究可为进一步探讨中国民族歌剧、音乐表演和角色塑造提供参考。水红莲这一角色是民族歌剧创作中的一个成功范例,她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时代气息,既有戏剧张力又有音乐美感。她的演唱方式也值得借鉴和学习,如何运用民族唱法、如何处理音乐与戏剧之间的关系、如何表达角色的内心世界等。
 
  参考文献
 
  [1]张帅.中国民族歌剧的艺术特征与历史演进[J].戏剧之家,2023,(27):21-23.
 
  [2]陈圆圆.歌剧《运河谣》中的女性形象塑造及表演艺术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23.
 
  [3][4]徐然.浅析歌剧《运河谣》选段《来生来世把你爱》的创作特点及演唱分析[J].艺术评鉴,2022,(03):174-176.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7900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