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师范类院校学生合唱团实践教学与训练活动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9-13 10:17:3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合唱作为集体演唱多声部音乐的艺术形式,已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音乐活动,同样也是高校里最活跃的学生课余活动之一。大学生合唱团的教学与训练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良好途径,也是学校美育工作的重要一环。
 
  一、合唱艺术在师范类院校艺术普及中的意义和价值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是高等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广东“新师范”建设实施方案》指出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新时期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师范生除了要掌握本专业知识技能,还需提高综合能力。由此可见,建立师范生学生合唱团,让团员在合唱中习得音乐知识,体验合唱乐趣有重要意义。

\
 
  二、师范类院校学生合唱团教学与训练的必要性
 
  第一,在师范类院校进行合唱教学与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本专业以外的实践能力。现阶段对师范生的技能要求和综合评价要求学生拥有一专多能的实践能力,因此艺术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是不容被忽视的重要能力。例如,笔者所在学校合唱团有一位2019级中文专业的团员,毕业后在一所小学任教,身为班主任的她,组织排练了班级合唱,在学校的艺术节上表演了合唱歌曲《萱草花》,获得了师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正是大学合唱团的学习和经历,为她的工作生活增添了一份光彩。
 
  第二,合唱团的教学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音乐教育具备审美教育功能,能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在合唱团的教学与训练中,教师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音乐方面的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艺术审美,培养其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团队协作精神、自信心和时间管理能力等,进而帮助其塑造健全的人格。
 
  三、高校非专业学生合唱团面临的共同问题和挑战

       (一)广东省各大高校非专业学生合唱团的现状


       笔者近期对广东省各大高校的非专业学生合唱团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有部分学校的学生合唱团是临时组建的,如遇到重大比赛或活动,就会在报名的学生中择优组队,活动结束后解散队伍;还有部分学校的学生合唱团缺少专业教师的指导,是学生根据兴趣组建的,虽然长期存在,但是平时的学习和排练活动仅靠学生自觉、自学完成,只有在比赛或演出前由分管学生活动的教师进行指导。
 
  (二)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合唱团存在的问题和局限
 
  笔者从2016年开始担任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生合唱团的指导教师和指挥,该合唱团在组建和发展过程中,同样存在问题和局限,具体如下:
 
  第一,笔者所在学校属于师范类高校,没有艺术特长生招生计划,且生源不少来自乡镇和农村。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较少接触音乐知识的系统学习,偶有部分学生学习过器乐和声乐。除此之外,大部分学生处于“零基础”状态,音乐知识相对匮乏,没有任何声乐基础,有合唱团经历的学生屈指可数。
 
  第二,团员流动性大,限制了排练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对于合唱团对团员的培养,一般是第一年教授乐理、视唱练耳等课程,第二年教授声乐基础课程。经过两年较系统的音乐基础能力的培养,团员的节奏感、和声感、演唱能力等都会有所提高,能胜任教师选择的合唱曲目的表演,并能较好地完成在声部和团队里的任务。但是到了大三年级,有不少团员会选择退团,专注自己本专业的学习,准备升学、考编制教师等。还有部分留团的大三年级团员,因学业较重,对合唱团训练的参与度、作业的完成度都大打折扣。这对我们选择曲目的难度、实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训练效果很难有所突破。
 
  四、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合唱团的组建与排练
 
  针对上述问题,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生合唱团通过学习其他优秀团队的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在实践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实践教学模式与训练活动。
 
  (一)基本情况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生合唱团成立于2016年9月,是学校学生艺术团的一个分支团队,由学校团委艺术教育中心管理,由艺术教育中心专职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合唱团从组建初期的团员人数不足、团员音乐基础薄弱、排练场地有限,到近几年逐渐成长壮大,参加校内外各项演出,获得了十几项省市级奖项。
 
  (二)实践教学与排练活动

       1.日常排练
 
  (1)案头工作
 
  合唱团在每个学期开学前会根据本学期学校活动、汇报音乐会或比赛的需求,确定本学期的排练曲目。每一首乐曲在发放给团员之前,指导教师会先对乐谱进行谱面分析,标注好演唱注意事项,如强弱、节奏、大跳、连音、气口、咬字归韵、曲式分析等,让团员在开口演唱前,通过阅读提示大致把握乐曲的风格和演唱要求,从而提高排练效率。
 
  (2)分声部和分组练习
 
  团员领到乐谱后,先自学,在具备一定基础后,再按自己所属的声部进行分声部练唱。这个过程便于纠正单个团员在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使新老团员一起在助教同学带领下分声部练习演唱歌曲。
 
  接下来是分组练习。分组练习由四个声部的学生组成。团员们按比例分配,从音乐基础较强和较弱的学生中各抽取一部分人员,混合组成小组进行练唱。分组练唱的目的是解决团员在演唱中出现的“声部游移”(即团员在演唱中抓不住自己声部的音高,跟唱了其他声部的音高)的问题。
 
  非专业学生合唱团经常出现团员在已经对自己声部的旋律掌握得比较熟练的情况下,一到合排中,就容易跟着其他旋律声部的音高偏移的现象,这是难以避免的,是由人的听觉习惯形成的。部分团员对乐曲的纵向音响把握不佳,和声听觉能力不强,需要进行长期的强化训练。所以,分组练习需要由组长带练,完成后再按指定时间到助教处考核,未通过考核的小组需继续练习和考核,直到达标。
 
  经过以上两种方式的练习,团员对乐曲已经较为熟悉,为其从个人练唱到合排的过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只要他们按要求参加分组练习,那么他们在合排中就不太可能感受到过大的压力。
 
  (3)合排
 
  所有声部的合排一般一周一次,一次两到三个小时,由教师指挥排练。合排过程按如下步骤进行:
 
  第一,热身。由团员带领全体学生进行类似体育课的头、颈、肩、腰、踝关节的热身运动,并配合拉伸动作,调整好个人的演唱站姿。
 
  第二,练声。根据当天的排练内容,一般会进行三轮练声。第一轮类似传统声乐课上的练声。全体学生同唱一个声部,从低音到高音,再到低音,打开声音通道,倾听自己的音色,正确发声。第二轮是带有和声性的练声。二声部到三声部到四声部,声部慢慢增加,带元音的练习,目的是让团员感受到声部与声部之间的关系,正确找到音准,感受不同声部的和谐。在第三轮练习中,教师会直接将当日排练曲目中较难的乐句直接编进练声曲,提前解决乐曲难点,提高排练效率。
 
  第三,解决作品中的难点,如音准、节奏、气息、强弱、咬字等问题。音准、节奏已经在分声部和分组练习中得到了强化,因此合排阶段一般是对一些特殊节奏型或较难找准的跳进音程进行反复练习。
 
  气息问题是非专业合唱团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声乐演唱技术不足,对于乐句特别是长线条的句子,团员经常会支撑不好气息,导致在乐句当中换气,或是在句末的长音演唱上拍数不足。针对此问题,团员可以用“吸气—屏住呼吸—用Tsi音慢慢放气”的方式练习气息。在上述过程中,团员需听从教师的口令,中途不可换气。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安排好气息的终点,通过“吸—屏—呼”过程的循环练习,体验延长呼吸的过程。
 
  咬字归韵也是排练的重点。如“光”(guang)字,需要归韵到元音(a),如果不对其进行统一,有的学生咬字过紧,对“gu—”过于强调,有的学生则为了尽快追求共鸣,直接唱成了“gua”,造成音色的不统一,发音的不统一。
 
  共鸣是需要经过长期训练才能达成的。排练时一般由教师直接示范,团员进行模仿,需要强调的是,对共鸣的训练并不是不重视理论的讲解,而是因为在实践中学生往往更容易听懂方法。所以教师直接示范,学生进行模仿是比较快捷的训练方式。

\
 
  (4)课后复习、回课
 
  在合排过程中,由声部长记下每个声部需要注意的地方,用于查漏补缺,课后及时发给团员。团员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在微信小程序上打卡演唱回课,上传教师在课堂上要求修正的作业。助教通过小程序进行点评打分,帮助学生解决演唱中的难题。
 
  (5)音乐欣赏
 
  教师定期在群里分享优秀合唱团队的作品或其他音乐作品供团员欣赏收听。泛听各种作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实践发现,学生通过参与音乐欣赏活动,接触各种音乐作品和艺术门类,有利于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2.乐理、视唱练耳课程
 
  每年的九月和三月,合唱团会纳新。九月是面对大一新生的全面招新,三月是个别补充招新。面试一般要求学生清唱一首歌曲和听音模唱等。之前提到,合唱团团员大部分是零基础,所以入团后每周会有一次固定的乐理和视唱练耳培训,由助教进行教学。助教一般是来自音乐系的专业学生,他们通过朋辈教育的方式,为新团员培训。
 
  每次课程由乐理和视唱练耳两部分组成,教案由教师修改并最终确定。通过六次课程,新团员基本能掌握五线谱的读谱,如2/4、3/4、4/4、6/8等基本节奏型,从小字组(a)到小字二组(g)的音高模唱、构唱,为日后的顺利排练提供基础保障。
 
  3.团员的“学以致用”
 
  合唱团的学生经过规范的学习和训练,回归到各自院系,协助教师开展院系的文娱活动,这也是参团后学生的另一收获。以每年九月的“红歌合唱比赛”为例,这是笔者所在学校新生军训的保留活动之一,由教官组织新生连队进行红歌合唱比赛,合唱团团员许多都当上了音乐指导,通过帮助组织排练活动,他们也能提高自身能力。
 
  在合唱团中,很多团员又是院系的艺术骨干、文娱干部,能够协助院系教师开展各项第二课堂活动。他们把从校合唱团学到的知识,经过转化加工,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学习生活中。在校合唱团的影响下,各院系逐步成立各自的合唱团、歌唱队等。美育教育也因此完成了“以点带面”的重要使命。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生合唱团自成立以来,有序开展常规教学与排练,通过对内参加校园文艺活动,对外参加各项省市级比赛,每学年举办一场教学汇报音乐会,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进步。一届又一届的合唱团团员,在美妙的歌声和艰难的挑战中接受艺术的熏陶,美育的浸润,既提高了双商,健全了人格,又为其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美育正在合唱团及校园中生根发芽,相信学生一定能展现出美育的丰硕成果,为自己的未来谱写美好篇章。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78952.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