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改革事业的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和文创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加快文化创意产业的进步和发展,现如今,文创产业逐渐成为提升我国经济实力的重要产业,我国许多传统企业的改进和现代化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此,本文从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入手,分析文创产业发展以“非遗+设计”为核心的重要价值,阐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创产品的关系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定借鉴与思考。
文创产业创新发展不仅可以创造巨大财富,为经济复苏做出贡献,而且还能为高校毕业生市场提供巨大的潜力。文化元素的每一个符号都经过创造性的转化和加工,成为鲜活的文化创意产品。说到产品,创新是最重要的。只有将产品的美学和功能价值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文创产品是具有重要经济与文化价值的产品,其创意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文创产品设计必须充分重视激发公众对其产品的兴趣。我国文化资源丰富,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独特的文化资源。然而,我们的文化创意产品发展中仍然存在不足。一些地区距离文化转型和提炼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文化创意产品目前还存在缺乏创造力、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等问题。发展文创产业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在政治、商业、社会和技术等有利条件的支持下,我们必须共同努力,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021年7月,*近*总*记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开幕发言中同样指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世界文化和世界遗产,是人类文明赓续和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由此可见,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的保护性利用,已成为文创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及必然要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开发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家族成员、教师和学生中传承。无论是传承还是保护,它都必须保留其原有的精髓。它通常是从物质遗产中转移的,而不是物质遗产本身。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六类,分别为传统仪式类、传统节日类、民间文学类、工艺美术类、工艺技术类、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追求原汁原味,避免将前人流传下来的内容发生任何变化或改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好方法是传承经典,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例外,非遗是经过价值衡量之后的文化,要去粗取精,提炼非遗中的文化元素和符号,并根据创意主题的需要将设计与产品相结合。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渠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父辈与子辈之间的传承。主要是通过传统工艺进行传承,传承人肩负着传承中国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他们既是传统工艺和经济技术的重要继承者,也是历史知识的重要记录。非遗是道德文明的主要期望,它保存着无尽的原始趣味,它包括在传承过程中保存最正统、最原始的技艺。非遗给了我们重要的历史信息,动态的生活遗迹保留其本真是对它最大的尊重。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具体表现形式是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藏。他们可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动者、保护者和研究者。博物馆只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品,可以反映和记录非物质文化。但需要注意的是,它们本身并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传承必须得到充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是一种物质形式,非物质知识是一种没有技能和经验的活文化。如果把物质文化遗产比作“鱼干”,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活鱼”。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工作是“防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更重要的是“营养”。我们需要小心传承原汁原味,并明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终目的是让它像鱼一样畅游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池塘里,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回到人们的生活中,回归民众生活。第二,教育和培训应培养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并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手段。第三,宣传展示。文创产品展、文旅商品展等宣传展不仅可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可以将剪纸、泥塑、虎头鞋、布衣手工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人的生活。这种交流方式可以丰富公众的休闲时间,发展他们的兴趣,是非遗传承在公共场合的一种展现形式。
文创产业发展以“非遗+设计”为核心的重要价值
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以“非遗+设计”为基础的,体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各个方面。具有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甚至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应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使我们能够了解不同历史时代、地理区域和背景下人们的审美观、标准和品位。除了社会价值之外,非遗还能有效地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在实现社会价值和建立社会道德方面发挥强大作用,它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是中国传统美德的核心,是民族传统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例如,在不忘科学价值的前提下,中医药的传承给人们带来了福音。我国在传统医药和中草药的基础上开发了一些药物,发明了制冷技术、防风抗飓技术、宣纸制作技术、茅台酒酿造技术等,这都是我们最纯粹的非遗基因,所以我们强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护它的原汁原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现代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帮助我们了解历史和文化。
二、认识历史的重要渠道
我们必须明确指出,在人类历史上创造时间不足百年的,都不能称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功申报的前提是已有百年的历史。历史积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传统文化的历史信息。它的起源程度越高,对历史的理解价值就越高,而且它不需要任意转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任务是保存不受影响的传统文化的纯粹基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注重原创性,艺术创作则借鉴非物质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极具多样性和代表性的文化资源,也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资源。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当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提炼非遗元素进行商业开发的产业方向有很多,第一类主要是为了推广当地文化,特别是当地产品、当地旅游和文化成果;第二类是乡村文旅,园区项目包括特色文化地区、观影基地、书院等;第三类产品开发主要包括IP动漫衍生品、日用百货、工艺品等。
三、非遗是文创产品设计的源头
开发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创意产品是可行的,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市场。但是,这些衍生产品不能只是简单随意地概括,还必须理解、规划、设计、实施和推广渗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创意产品灵魂中的非物质文化传统。通过营销形成的反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创意产品也必须考虑到创意和功能。我国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必须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同时融入我国的智慧和情感。设计就像一个容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就包含在这个容器里。将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融入设计,也为设计带来了本土精神的灵性和魅力。让非遗传承人进入高校学习艺术设计的思路是存在一些隐患的,学习艺术设计和相关学科的学生参加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课程之中,特别是手工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课程,它继承了数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通过各种创意设计载体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领域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创产品的关系
一、非遗与文创产品的共生
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护文化特性和多样性尤为重要。设计与创新的有机结合是发展中国本土文化创意产品的有效途径。根据积极的发展观,文化创意产品之间形成取之不尽、共生关系的关键是“真”。“非遗文创”得以形成的关键在于非遗“本真”的保持,而这种“不断变化”中的“不变”就是“现实”,现实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灵魂,也是设计的“枷锁”。我们需要掌握真实性,成功的创意可以挽救一项濒临失传的技艺,可以为文化创意产品带来更多的价值,提高其风格和品位。文创产品的设计特别注重形式和文化内涵。它们与传统材料和工艺分离,这有利于大规模生产,但相应地,也更倾向于模仿他人。简单的形状往往没有不可逾越的技术障碍,而这类产品的主要目的是不彻底地推广。若传承人、手工艺人作为文创产品制作的主体,不仅解决了简单模仿的问题,还可以将手工艺的特点融入所有产品中,进一步提高了工匠的收入和地位,他们在技术上非常优越,为产品提供了更大的附加值。一方面,传承人和工匠可以在手工生产过程中获得物质奖励,另一方面,它可以获得精神上的尊重,这对非遗文创产品的传承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二、非遗与文创产品需“量身定制”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文化创意产品相结合不是简单的添加,而是一种“个性化”的方法。中国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世界上屈指可数,国家、省、市、区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较多,目前,将“非遗+文创”做得有声有色者为数并不甚众,一些人是偶然创造的,另一些人是工匠对文化和情感的坚守,以及传承者的广阔视野和创新思维。“量身定制”辅助传承人进行产品的改良,与流于浮躁的文创“泡沫”相比,这种模式值得一试。文创产业发展并不缺乏源源不断的资源,缺乏的是对非遗有深入了解,以及推广平台和销售渠道。
以“非遗+设计”为核心的文创产业发展策略
一、设立复合型的“经纪人”
“经纪人”的传统概念是指在交易中代表买方并从买方那里获取报酬佣金的中间商。这个职业在商业和娱乐行业很常见。然而,“非遗文创”所需的“经纪人”要么是非遗传承人,要么是民间工匠,是不同于传统观念的,具有更广泛的概念、技能和经验,并承担更大的责任。继承与发展并存,必须在保留传统工艺文化的基础上树立新的审美人生观。无论何时何地,传统工艺生活的无休止变化始终保留着一个正常的内容。一个拥有优秀技术的非遗文创不仅继承了技术,而且服务了自己,还考虑到了文化和创意设计传统。今天,文创产业的发展与以往不同,人们的追求与日俱增,但产品选择的供需往往是非遗传承人无法想象的。几种立场的结合似乎不利于非遗文创的发展。非遗传承人应当专门负责民俗和技艺的传承,而另有进行经营之“经纪人”。当然,对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也是必要的,许多非遗项目往往需要地方政府部门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有些技术本身技术壁垒较高,或者不适合发展大型生产行业。如果不彻底研究,强迫工业发展将产生相反的效果,并有灭绝的风险。
二、注重非遗文创设计方向的人才培养
总的来说,无论是培养非遗传承人还是培养非遗文创的从业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要重振发展设计学科的传统,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地方文化创新发展战略。这就需要我们更深入地思考,也必须经过市场实践的检验。通过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开发,可以实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首先,要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可以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技术学习的效率。其次,根据已有的设计经验,会促使他们在掌握技术之后尝试改进非遗的工艺,将制作技术与创意产品开发经验相结合,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指导学习。还可以通过组织基金项目为传承人和有意向有能力的学员搭建平台,对于帮助濒危的手工艺实现社会传承有非常积极的帮助。文创产业发展重点在于相关人才的培养,才能够将非遗中的元素更好地运用到文创产品设计中去,让非遗在文创产品中熠熠生辉,使文创产业向前不断发展。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78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