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精神层面的需要得到重视,人们通过多种方式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实体书店的发展模式也因此有所改变,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新型实体书店应该如何做出改变满足新时代市场的需求,如何增进书籍与读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如何将人文关怀贯彻于书店发展,始终值得整个行业深思。本文聚焦城市实体书店的现状,从文化和情感的角度,探索实体书店设计中的人文关怀。
一、实体书店的发展与现状
(一)实体书店的发展
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当下电商平台的推广,实体书店发展遭到多重阻碍。《2020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为970亿元。与2019年相比,首次下降5.3%。虽然21年有所提高,但22年又有18.5%的下降。2023年,图书零售市场形成“乍暖还寒”的局面。进入2024年,图书零售市场码洋同比依然有5.85%的负增长。
根据线上渠道的书籍售卖情况来看,2019年以来一直保持着一定的增长规模,24年第一季度短视频电商呈现31.15%增长,而实体店渠道依然有17.78%负增长。由此可见,实体书店现有的销售模式存在问题。据了解,线上网店具有大力度折扣、优惠券、购买便捷等优势,因此许多书籍爱好者选择上网购买,甚至是不怎么买书的人也会在上网时购买几本书。
(二)实体书店的现状
党的十*大报告中着重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该目标旨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全民族文化自信,促进文化广泛传播。党的二*大报告中对此战略目标又提出了发展战略,要求推进文化自立自强,弘扬社会主义文化。2022年,在国家倡导和民众呼吁下,部分地方政府依据新店规模,设置一次性奖励,对国内外形成一定影响力、引导力的品牌书店或大型综合性书城新建项目实行“一店一策”。政策的颁布给第三空间实体书店带来极大的鼓励,明确了其发展方向。在2024年1月召开的中国书店大会上,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理事长表示实体书店转型升级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同时行业上下要继续以改革为动力,持续推进经营管理创新、融合发展创新、服务方式创新、定位创新,不断挖掘书店自身的文化价值,讲好书店的文化故事,探索实体书店可持续发展的各种有效方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近年来,实体书店的经营模式在不断变化,从单一走向多元,从简单的书籍展示与售卖转变为与相关经营内容共同发展,许多书店通过咖啡、周边、文创等配套产品来吸引顾客。为了满足青年对知识的渴求,也为了助力城市文化建设,新型实体书店应该通过改变来适应市场环境的需求。比如适当降低书籍的价格,推出大额优惠;发展线上业务,实现线上线下共同发展;改进书店内的配套设施,推动建设多元化的复合性书店模式。
本论文为辽宁师范大学2023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ARCS模型的课堂教学方法设计与实践——以《空间设计基础》为例”研究成果。
二、实体书店的发展
(一)实体书店的定义
实体书店作为城市的文化性地标,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其不但是城市文化的重要传播平台,也是体现城市底蕴的窗口。美国作家刘易斯·布兹比表示:“图书承载着我们的思想和想象,使它们充实人间;一个书店就是一座城市,使我们日臻完善的精神自我居住其中。”
(二)国内外实体书店设计原则
世界上公认的好书店有很多,在每座颇具规模的城市里,几乎都拥有至少一家足以成为其城市名片的好书店。下面就通过对国内外三个书店如曦潮书店、普通读者书店、茑屋书店的解读,探讨实体书店设计的原则。
1.上海曦潮书店
曦潮书店,位于上海交通大学的闵行校区。由于远离市中心,建筑密度较低,学生出行不便。因此,曦潮书店借助书店设计、活动策划等丰富实体或虚拟空间,通过一些签售会、讲座、交流活动等方式,在公共、半公共、私密等几种不同空间中打造了一个小型的人文活动社区,形成一种追求自由、舒适、丰富精神内涵与充实知识结构相结合的新体验。
2.杭州普通读者书店
该书店的名字来源于一本名为《普通读者》的小书。书店的主人根据读者的读书习惯和行为体验,将安静、提升读者专注力作为设计重点,室内陈设以简约为主。为了打造一种安静、神秘的氛围,设计书店时将四周的窗用墨绿色的窗帘消隐,弱化边界,形成与外界环境相隔绝的独特空间。深色木纹的书架,米黄色的地毯,以及明亮的绿色线条形式,使读者更好地沉浸其中。书架旁都有一张小桌,搭配阅读灯,读者可以坐下来阅读,置身其中,形成一个封存城市文化记忆的场所。
3.日本茑屋书店
茑屋书店1983年由增田宗昭先生创办,被众多国际主流媒体评为“世界最美书店”之一。书店以使用者为中心,为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方案和浏览体验。茑屋书店对受众体验场景和时间距离进行前端设计,极大地增强了顾客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书店致力于为读者提供一种归属感,使读者无论是阅读还是购买书籍都心情愉悦,正如增田宗昭先生所言:“让身心变得美好,并遇到美好的人。”
(三)新型实体书店的内涵
书店作为一个文化空间,是将文化、知识物化,且具有一定文化意义的场所,所以也可称之为“文化场所”,书店的交往空间包含物理和精神两种层面。一个书店最能直接表达出来的就是书店物理层面的内涵。首先,书店中最重要的就是书籍本身,好的图书选择可以增强读者逛书店或是购买图书的体验感。其次,与当代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形成多元化的实体书店设计也非常重要。例如文创产品可以提升产业形象,打造地标式的城市文化空间;定期举行签售会、见面会可以提升书店的知名度;学术交流与分享可以促进读书爱好者之间的互动,也可以使书店更有文化气息。最后,一个良好的书店境、氛围以及店员的友好程度,好的体验感也可以促使读者将其推荐给自己的朋友,提升知名度。
当然,书店在精神层面的内涵也是极为重要的,设计书店空间时应充分考虑知识、情感与文化之间的交流,为阅读者提供一个知识学习、文化交流、互鉴进步的平台。在这里,可以远离巨大压力的日常生活,全身心投入知识的世界充实自己。
三、书店设计中的人文关怀
(一)符合年轻人的审美
在新的文化背景下,实体书店并不应只是简单的书籍售卖,更应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空间,也应具有设计感和丰富的体验感,以此吸引更多的顾客。新型实体书店要设定自己的目标人群,并以他们为中心定义书店的整体风格和氛围,协调人与整体环境的关系,使书店的相关内容与配套设施达到统一。同时,书店的设计应尊重当地的历史文化,从当地文化中寻找特色,通过陈列展示书籍、文创产品以及挂画软装等,丰富人们的精神享受和阅读体验,展现空间的美学特征,提升书店的美感。
(二)增进交流与互动
如今,随意走进一家书店,大概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人气最旺的不是书架或结账台,而是咖啡、文创、休闲区。由此可见,书店所吸引客人的不仅丰富的书籍,更是配套设施。如果说大多数书店是通过非书籍类产品增加收入,那么符合读者需求的书籍选择也会大大增加客流量,比如选择更多当下畅销书、名著、小说、动漫以及电子书设备等。
与此同时,也要赋予书店多元化的内涵,举办一些签售会、名人讲座或读书线下交流会,增进读者之间的交流互鉴。可将书店按功能和阅读体验分为静区和动区,为不同性格、不同喜好的读者打造不同的读书氛围。
(三)照明灯光与音乐
灯光作为书店无声的语言,通过色彩和光亮创设整体氛围,提升阅读体验感。在入口处,书店与外界会产生比较明显的明暗对比,可以采用射灯将重点产品照射出来,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集中。也可将一些热门、畅销书籍放于门前,吸引更多人群,提升客流量。专业书籍的区域,可采用整体照明与重点局部照明相结合的方式,使整个空间更加舒适,也会使重点产品脱颖而出。声音会为书店的氛围提供新的可能性,舒缓轻柔的乐声,可弱化人们走动挑选书籍以及翻书的声响,烘托静谧的氛围。
(四)个性化设计
“陈列是给客人推荐产品的方式,如果你有好的推荐方式,客人的接受度会更高。不断更换陈列,也能让读者感觉常来常新。”不同题材内容的书籍应该放在各自合适的位置上,“每本书之间应没有一句废话”。在图书的摆放上,可打破人们的传统认知,探索新的可能性。比如将书籍与相关周边产品整合,在书与非书之间建立相关联系,相互促进和补充。人们在购买书时看到了相关产品,可能会购买,这就形成了一个关联性产品的组合。同时,聘请设计师、建筑师或是作者参与空间的营造,提升艺术感。
(五)文创与配套设施
如图1所示,新型书店正朝着复合型的方向发展。其中,咖啡、文创、展览、活动空间等占了极大比例,书店应将读者、艺术家、作者密切联系在一起,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同时,书店应进一步开发文创产品的价值,贩卖产品的美学观念,也可以与书籍中的内容联系起来,使书中所写以实物的形式呈现。打响自己的品牌后也可以售卖联名产品,增加文创产品的可能性。
在书店的选址上,从图2可以看出,选址在购物中心占比最大,高达56%。在客流量大的、年轻人聚集的商圈,可以更好地带动书店的发展。
四、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实体书店正面临着挑战,转型、升级都需要进一步的探索。然而,每个书店都有自己的新模式,照搬照抄其他已发展成的模式可能并不是最佳选择。实体书店应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依托新时代背景,准确把握读者的需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78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