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演奏融入了演奏者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演奏者承担了小提琴乐曲作曲家和听众之间的桥梁职责,其不仅要表现音乐作品内在的思想情感,而且要激发听众的热情,增强听众的体验。这就需要小提琴演奏者能基于自身对乐曲的理解,灵活使用音乐技巧,挖掘音乐作品的深刻内涵,体现小提琴演奏的音乐艺术表现力。
一、小提琴演奏中的音乐艺术表现力体现
(一)演奏者的技术技巧
音乐艺术的完美呈现和准确表达往往需要演奏者自身掌握娴熟的技术和手法,这直接影响最终的演奏效果。如果小提琴演奏者所掌握的技术方法较为单一,对小提琴的理解不够深入,所用到的只是一些基础性的技巧,那么他们的小提琴演奏作品只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观众也没有办法进入小提琴演奏环境中产生情感共鸣。小提琴演奏的音乐艺术表现力需要多元化呈现,首先需要演奏者有良好的演奏姿态,掌握正确的演奏形体,在演奏过程中尽量自然优美,让身体处于放松的状态,实现人和琴的有机合一。这种相对自然和轻松的小提琴演奏状态能帮助他们更加精准地控制乐器,呈现音乐效果。但是如果演奏过程中对自身的姿态掌握不够正确,就可能导致演奏者的身体肌肉负担过重,演奏时消耗太多精力,使整个演奏过程困难和沉重,甚至会诱发职业病,影响演奏者的健康。其次,左手颤指对小提琴演奏中音色的呈现至关重要。左手指的呈现需要演奏者协调自己的手指关节、手臂以及手腕,对不同的身体部位进行精准控制,美化小提琴的音色。总体而言,小提琴演奏者自身所掌握的技术技巧以及对技术技巧的应用灵活与否,对小提琴演奏的音乐艺术表现力具有重要影响。
(二)演奏时的情感融入
小提琴演奏并不是简单的技术技巧呈现,不仅需要演奏者拥有良好的演奏水平,而且需要他们对小提琴产生独特的理解,全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艺术修养,以更加饱满的姿态融入音乐艺术表现中。这就需要他们对音乐作品的内涵进行研究和探索,理解创作者创作音乐作品的动机和环境,深入挖掘音乐艺术的表达形式,将这些内容进行全面的提炼之后,再借助小提琴演奏的形式进行直观呈现。每一首音乐作品都有其创作的前提,有着深刻的思想,它们是人类智慧的集中体现,推动着艺术的发展,因此在小提琴演奏中不能忽视对作品内在情感的挖掘。情感融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在上台演奏之前在练习过程中的情感学习和情感挖掘,这需要演奏者对作者的创作经历进行了解,结合当时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感受,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寻找自己和创作者之间的灵魂共鸣,挖掘乐曲中蕴含的深厚文化信息,以情为媒建立联系,不断丰富自己的演奏经验,掌握小提琴作品的呈现方法。其次则是在具体演奏过程中的情感挖掘,要在实际演奏中精准呈现自己训练时的认识和理解,全神贯注投入情感,努力引导观众进入演奏者创造的音乐世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最终呈现完美的小提琴演奏效果,形成较强的音乐艺术表现力。
(三)演奏者的个人修养
小提琴演奏作品的表现力受到演奏者个人素养及能力的影响,对小提琴演奏者来说,他们不仅要具备音乐才能和天赋,也需要有良好的个人学习能力、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较强的个人素养以及对音乐作品的把握和理解。他们要对音乐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和研究,主动学习音乐发展的历史,掌握小提琴作品的内涵,让演奏的成效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更贴合观众的观感。在小提琴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个人修养,通过反复练习强化应用小提琴独奏的技能,呈现小提琴乐器的特色,使演奏者理解的情感在演奏的过程中得到最真实和最完美的呈现,加深观众的印象。
(四)小提琴的音色魅力
小提琴的音色有其独特的魅力,其穿透性极强,对观众而言产生的冲击较大,特别是在音乐厅内演奏小提琴时,观众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小提琴的音色大多柔和,在抒情方面相对浓郁,整体的乐感优美和谐,同时又夹杂刚劲,正因如此,小提琴乐器的个性特质更加鲜明,在演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也更容易打动人心。
二、提高小提琴演奏中音乐艺术表现力的方法
(一)培养小提琴演奏者的乐感
人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来自神经系统的活动,当神经系统中的听觉细胞接收到外界的声音信号,就会对直接信号做出处理,再将其传导到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中,以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的感官形式呈现,因此感官系统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可以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帮助个体对外界事物进行综合性比较分析,让个体更精准地认识和了解外界事物。人们对音乐的感觉和不同方面的因素存在密切联系,学习音乐往往需要个体有较强的乐感。要着重培养小提琴演奏者的创造力以及对音乐语言和旋律节奏的理解能力,让他们知道音乐作品本身具有生命力,通过自己的演奏能呈现不同的音乐作品内涵,充分提高音乐表现力。
(二)增强小提琴演奏者对音乐的理解
学习音乐艺术需要演奏者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这也是圆满完成一首音乐作品的先决性条件。演奏者的理解能力关乎其对乐曲主题精髓的把控程度,同样也影响演奏者是否能将自己的理解融入作品,传达正确的思想感情,获得观众的共鸣和深刻的感受。音乐作品的创作有着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不仅受客观环境的影响,也包括作者本人的思想情感内容。他们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质经验转为感性的形象,借此抒发个人深厚的情感,体现不同人物的风貌,再现社会历史。在这个过程中,人物形象得到了有效塑造,人生真谛得到传达。对小提琴演奏者来说,他们要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掌握更专业的乐理知识,不断提高自我修养以及审美趣味,丰富音乐艺术表现力,成长为全面发展的演奏人员,实现自己对音乐理想的追求。
(三)促进演奏者良好心理素质形成
作为一项精细化的工作,小提琴演奏涉及演奏者本人的情感呈现和演奏思维,还会包括一些复杂的心理活动和生理活动。因此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自身需要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善于对整个演奏场面进行控制,在演奏过程中能灵活用自己所掌握的乐理知识解决问题,只有演奏者的心理素质良好,才能确保演奏过程顺畅,体现优秀演奏艺术魅力。因此,必须培养演奏者较高的心理素质,加强对演奏者的日常锻炼,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他人主动交流,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觉悟,涉猎各领域的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适应当前社会需求,具有良好的品质及习惯。同样也需要提高小提琴演奏者的自信,要让他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主动学习新知识,勇敢创新,善于挑战,直面困难,不断实现自我提升,消除不良情绪以及心理因素对演奏过程产生的影响。更要主动控制身体状态,保持乐观而豁达的心理,在训练的过程中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畏艰险和困难,呈现较高的艺术水准,提高小提琴的艺术表现力。
(四)提高演奏者的演奏技巧
小提琴演奏想达到成效就需要演奏者有良好的演奏技术技巧作为前提,基本功扎实才能在演奏中保持平稳的节奏,更好地控制整个演奏的场面及过程。首先,演奏者需要具备高超的指法技巧,能传达音乐作品的内在情感。日常训练是帮助小提琴演奏者不断强化基本功,提高演奏上限的有效方法,在日常练习中要对弓法进行基础练习,为音乐作品的呈现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演奏者需要强化指法技巧的练习,提高对手指的控制能力及演奏能力。最后,还要不断融入自己对音乐艺术的理解,控制呼吸节奏,保持稳定的气息,有效放松身体,保持理想的状态,表达小提琴演奏情感,切实提高音乐艺术表现力。
三、结语
总之,要充分体现并提高小提琴演奏中的音乐艺术表现力,就需要演奏者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结合自己的主观感受以及个人经历,对音乐作品进行理解,使用音乐技巧,实现音乐演奏的统一,呈现小提琴作品的艺术魅力。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78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