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非遗保护下的湖南传统戏曲与现代动画的融合与创新论文

发布时间:2024-08-09 14:41:1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传统戏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内涵。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逐步推进和全面深化,促进地方戏曲的传播传承与弘扬发展,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在新媒体技术广泛普及的新时代,将湖南传统戏曲融入现代动画,以年轻人群喜闻乐见的表现方式创新传统戏曲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模式,可以在满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求的基础上,促进我国本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为加强国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打下坚实的基础。

  湖南地方传统戏曲的种类较为丰富,且大部分归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随着国家与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进一步重视,推进湖南传统戏曲的保护、传播与发展,已经成为各方利益相关者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深化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有力途径。依托现代动画富有科技化和娱乐性的呈现方式,可以有效拓展湖南传统戏曲传播的时空维度,使更多的社会群体深入了解湖南传统戏曲,并以此爱上传统戏曲文化,加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然而,如何实现传统戏曲与现代动画的融合发展,依旧有赖于各利益相关者以创新发展的视角积极探索。

非遗保护下的湖南传统戏曲与现代动画的融合与创新论文

  非遗保护视角下湖南传统戏曲与现代动画融合与创新的紧要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历史底蕴,就湖南传统戏曲来说,其包含湘剧、武陵戏、花灯戏、侗戏等19种地方戏剧种类。这些剧种起源于楚地文化,且各具特色,在优秀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发展至今,湖南传统戏曲普遍处于濒临失传的状态,传播范围与受众群体逐渐缩小,即便在湖南当地,仅仅听说过而未真正观看过的人占有较大比例,喜欢并愿意传承传统戏曲的青少年更是少之又少。由此可见,湖南传统戏曲的传播传承与弘扬发展面临着明显的困境。

  要实现湖南传统戏曲传承与发展的困境突围,一方面在于拓展传播的时空维度,另一方面在于扩大受众群体的规模与种类。对此,与现代动画全面融合,将戏曲中的各类元素与表现手法以创造性的方式通过现代动画呈现出来,可以依托新媒体技术的平台优势和渠道优势扩大宣传推广范围,吸引更多青少年群体的注意和喜爱,潜移默化地培养人们对湖南传统戏曲的深厚感情,助力湖南传统戏曲的创新发展,为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的赓续传承注入不竭动力。

  非遗保护视角下湖南传统戏曲与现代动画融合的主要模式

  一、以戏曲的文化元素设计动画角色


  传统戏曲中的扮相化妆、舞台服装、伴奏音乐及对白内容均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将这些元素融入现代动画创作中,可以提升动画角色塑造的丰富性与立体性,促进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播与弘扬。例如,我国国产优秀动画《骄傲的将军》《大闹天宫》等均在人物造型上移植了京剧人物的脸谱,并以简化和改良的方式实现了戏曲元素与动画元素的共融,使得动画角色的塑造更具人文性和吸引力。对此,可以将湖南传统戏曲中湘剧的高腔和乱弹融入动画,以辅助表达动画角色的心理动态;将花鼓戏中的服饰融入动画角色创作,可以起到借助服饰颜色突显动画人物性格特征的作用;将新化傩戏中的面具造型融入动画,可以强化动画角色的神秘感。如此可以借助现代动画的角色设计和塑造促进湖南传统戏曲的传播,使受众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湖南传统戏曲的认识和喜爱,满足非遗保护的内在要求。

  二、以戏曲的程式化表演形式设计动画动作

  程式化的定义是“按照形式的一定格式进行表演”,程式化表演形式属于传统戏曲表演的主要特征之一,要求舞台表演过程中不允许出现自然形态的原貌。同时,传统戏曲表演兼具虚拟性与假定性的艺术特性,现代动画属于非现实性和超现实性的虚拟影像,因而在动画动作设计方面借鉴戏曲程式化的表演形式,可以使传统戏曲与现代动画的融合相得益彰。例如动画片《三个和尚》中,人物的动作充分借鉴了传统戏曲程式化的表演形式,有效提升了动画的喜剧趣味。基于此,在湖南传统戏曲与现代动画融合的过程中,可以将水袖、帽翅、甩发等程式化动作融入动画动作设计,以传神化和舞蹈化的方式表现动画人物的动作所表达的情感变化和心理动态,还可以广泛借鉴湖南当地的武术、杂技、雕塑等艺术元素,以夸张的方式提升动画动作设计的趣味性,从而创作出具有湖南地方文化特色的优秀现代动画,为非遗保护的全面推进注入更强动力。

非遗保护下的湖南传统戏曲与现代动画的融合与创新论文

  三、以戏曲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设计动画背景

  传统戏曲中通常只设置简单的道具,戏曲的布景和情节的背景有赖于表演者结合剧情的发展灵活运用动作和唱腔进行交待,因而传统戏曲背景的布设属于“虚”大于“实”的手法,以虚拟动作创设舞台背景可以有效激发观众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加强戏曲表演的观感。现代动画设计过程中可以充分借鉴这种以实代虚、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强化动画背景的暗喻性和写意性,提升动画故事的艺术成分。例如,国产动画片《哪吒闹海》中的打斗场面,其动画背景均以简单的写意性笔墨画风格呈现,结合人物的动作与语言交待出故事情节的背景。对此,可以将湖南传统戏曲中湘剧《拜月记》、祁剧《莲台观世音》、衡阳湘剧《游园惊梦》等经典戏目中的背景创设手法融入现代动画制作,将动画中的景物进行虚化处理,以颜色深浅不一的色块、连续起伏的波浪线、镂空的剪纸等元素营造朦胧且若隐若现的背景,在虚实交融之间展现故事背景的神奇与美妙,以此实现湖南传统戏曲与现代动画的有效融合。

  四、以戏曲丰富的故事题材设计动画情节

  传统戏曲通常以生活事件、社会现象及文学素材为题材来源,并以“演绎中国故事、塑造经典人物、弘扬传统价值观”为核心精神,因而具有丰富的故事题材和深厚的精神内涵。这些故事可以为现代动画的创作提供素材,将其中大众较为熟知的故事进行直接改编,可以获得显著的传播成效。例如,将湖南传统戏曲中的花鼓戏《刘海砍樵》以动画的形式进行创作设计,借鉴国产优秀动画片《大闹天宫》的创作方式和表现手法,不仅可以提升戏曲表现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同时可以依托现代动画的形式吸引青少年群体的关注,使湖南传统戏曲的传播范围和受众群体不断扩大。但湖南传统戏曲中的部分戏目并不适合直接改编成动画,例如《连升三级》《姑嫂忙》等,对此可以运用“主线保留,支线改编”的手法进行动画情节创作,既融入传统戏曲元素,又呈现现代故事情节,以适应青少年群体的审美倾向。

  非遗保护视角下湖南传统戏曲与现代动画融合的创新路径

  一、创新故事题材,丰富受众群体


  受传统理念影响,我国在戏曲动画制作方面习惯以教育为核心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故事题材缺乏新意和趣味性,因而只能在少年儿童群体中进行传播,难以有效扩大戏曲动画的传播范围和受众群体。为了使湖南传统戏曲与现代动画的融合符合非遗保护的内在要求,需要对戏曲动画的题材进行全面创新,兼顾青少年、成年等群体的思想诉求和审美倾向,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信息资源优势,挖掘并运用更具时代性、新颖化和流行化的故事题材,以各类社会群体喜闻乐见的方式对湖南戏曲中的故事进行创新性改编,融入大众普遍关注和喜爱的素材内容,既确保湖南传统戏曲故事主要情节与核心线索不受影响,同时也保证戏曲动画故事题材的吸引力,进而以丰富的故事题材吸引更多的群体了解、喜爱湖南传统戏曲,为湖南传统戏曲的传承与弘扬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制作技术,提升表现水平

  要实现湖南传统戏曲与现代动画的创新融合,有赖于不断提升动画的制作技术,实现提升戏曲动画表现水平的效果。对此,可以充分运用3D动画、H5动画、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推动现代动画表现形式的更新换代,依托信息技术和新媒体功能强化湖南传统戏曲与现代动画的融合效果。如此,一方面可以提升画面的动感和辨识度,将动画中的戏曲元素以更加立体、多维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以身临其境的方式感受、体验湖南传统戏曲中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另一方面依托更加先进的创作技术为戏曲与动画的融合提供便捷条件,为湖南传统戏曲中程式化表演、扮相化妆、舞台服饰等要素的改良设计夯实基础,解决传统戏曲与动画融合的各类问题与困境,助力湖南传统戏曲的魅力充分展现于现代动画中,进一步满足非遗保护的内在要求。

  三、创新内容安排,突出情节作用

  传统的戏曲动画创作习惯将戏曲的故事情节完整地呈现于整部动画中,这种形式虽然保留了传统戏曲故事的完整性,然而却忽视了观众的审美需求变化和观影喜好,因而容易使戏曲动画的吸引力大大减弱。为了加强湖南传统戏曲与现代动画的创新融合,需要结合动画的时长对戏曲的故事情节进行适当的删减和改编,以起到情节紧凑、引人入胜的播出效果。同时需要突出重点情节,将戏曲中的主要情节和重要唱段置于高潮部分,着重体现湖南传统戏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与底蕴,并兼顾现代动画的创作风格和时长安排,使戏曲效果与动画效果融为一体,既保留湖南传统戏曲的精华内容和重要素材,又为创新手法的实施保留余地、奠定基础,实现戏曲与动画融合的相得益彰。

  四、创新创作手法,增强娱乐效果

  现代动画以娱乐性为创作核心,如果一味地突出育人性和教育题材,容易使传统戏曲与现代动画的融合缺乏表现力和吸引力。要实现湖南传统戏曲与现代动画的深度融合,需要以寓教于乐的创作手法,突出动画的娱乐效果,将育人主题隐藏在情节之中,使观众在体会和领悟中引发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如此既可以以现代动画的娱乐性拓展湖南传统戏曲的受众群体规模,又可以保留作品的育人功能。这需要融入虚拟、夸张、变形的创作手法,以极具想象力和联想力的方式对湖南传统戏曲中的元素进行娱乐性改良,有效提升戏曲动画的吸引力,使观众在轻松愉悦的观影中细细体会娱乐背后蕴含的价值理念,真正创作出兼具表现力、娱乐性和人文性的优质动画。例如,湖南武陵戏中的《宝莲灯》,其本身具有动画作品,如果可以运用创造性的手法制作一版富有娱乐性的戏曲动画,必然会促进湖南传统戏曲的传播传承与弘扬发展。

非遗保护下的湖南传统戏曲与 现代动画的融合与创新论文

  推进湖南传统戏曲与现代动画的创新性融合是一项兼具综合性与系统性的任务,既需要保留传统戏曲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又需要以兼具现代化和科技化的手段创新传统戏曲的呈现方式。对此,需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要求为导向,充分利用湖南传统戏曲的文化元素、表演形式、表现手法、故事题材对现代动画的角色、动作、背景及情节进行改良性设计,并全面创新现代动画的故事题材、制作技术、内容安排及创作手法,如此可以实现湖南传统戏曲的有效传承和创新发展,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树立标杆。

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7867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