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山西红色舞蹈既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也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山西红色舞蹈能够让人们在舞蹈中重温中国在风霜雨雪中走过的峥嵘历程,也能够让人们在舞蹈中感受中国先辈代代努力下的百年辉煌奋斗历史。山西红色舞蹈创作者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不屈不挠的革命品质为基础,创作出经典舞蹈作品,记载着时代篇章,鼓舞着新时代接力者踏浪远航。山西红色舞蹈是展现红色文化的资源宝库,是对山西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的创新探索,将山西红色舞蹈融入高校思政课,能够让高校学子铭记历史,不忘奋斗,让高校学子感悟时代精神,树立坚定信念。
关键词:红色舞蹈;革命精神资源;高效思政课研究
红色舞蹈,巧妙融合了丰富的文学、激情四溢的音乐、寓意深刻的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并通过独特风格与精心演绎走入观者内心。[1]舞者的表演能力可以更加直观地影响到观赏者的情绪,具有综合性、抒情性、节奏性、视觉性、表演性等多方面的优势特点[2],从某种意义上讲,红色舞蹈已不再是简单的舞台表演,而是促进身体视觉心灵交汇的感官盛宴。通过舞蹈的形式将山西红色文化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堂,能够展现山西红色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也能够挖掘山西红色舞蹈的思政育人价值,还能够丰富高校思政教学的素材来源,增强高校思政教学的审美趣味。因此,山西红色舞蹈融入高校思政课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一、山西红色舞蹈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
(一)山西红色舞蹈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具体说来,红色舞蹈在叙事时习惯结合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从而彰显醒目的红色精神。山西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们,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以精湛的舞蹈艺术宣传革命精神,在和平年代孜孜不倦创作出如《吕梁英雄传》《粉墨春秋》等经典红色舞蹈作品,这些作品兼具强大艺术感染力与精神激励价值。立足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角度,可充分发挥红色舞蹈以“文”化人、以“美”育人、以“情”动人的重要作用,在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道德观的同时激励其锐意进取奋发图强,促使高校育人质量大幅度提升。
新时代,我们已经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富足的日子,但这一切都是我们的祖先、我们的前辈靠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奋斗下来的,我们不能遗忘先贤,我们不能不铭记历史,而新时代能够使我们更好地铭记历史、感受历史的方式就是文化精神的学习和传播。例如,舞剧《刘胡兰》《江姐》等便是通过对刘胡兰、江姐等英雄人物革命历程的重现,讲述了当时人们积极投身革命,英勇奋战的故事,展现了革命年代的顽强不屈、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革命品质。将红色舞蹈融入高校思政课堂,这本身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要使我们新时代的青年能够了解革命文化、对革命文化、红色精神产生文化自信,第一步就是要使新时代青年对革命文化和精神产生认同感,文化认同是文化自信的前提。山西省在思想政治课中引入“红色舞蹈”,就是以舞蹈这种艺术载体,以“红色舞蹈”文化的形式,把山西革命时期的红色历史的丰厚内涵展现出来。
(二)山西红色舞蹈融入高校思政课发挥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中国红色舞蹈起步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以在中国共产*领导下广大人民参与的民族解放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为创作对象和内容的舞蹈艺术形式。当下,高校思政教育正在探索教学方式多样化,在寻求更为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的同时,探索思政教育呈现方式的多样化。高校思政教育既要做到晓之以理,又要坚持动之以情。山西红色舞蹈融入高校思政课程,既能够增强山西红色舞蹈的深刻性,也能增强思政课程的趣味性,让高校思政教育不再停留在理论说教阶段,而更贴近人们生活,在增强大学生文化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的基础上,达到情理结合的目标。
二、山西红色舞蹈与高校思政课堂的逻辑关系
(一)山西红色舞蹈契合思政课的价值目标
山西红色舞蹈不仅是知识的表征,更强调了文化自身所具有和传达的精神实质和价值理念。山西红色舞蹈通过舞蹈这种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将革命年代的精神实质予以传达,使其在新时代依旧生生不息、源远流长,使我们的新时代青年能够通过艺术表演的形式,更加直观地感受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江姐》展现了革命时代为党为国为人民而勇于牺牲、敢于拼搏的精神,歌舞剧《太行奶娘》体现了军民一家亲,民族大团结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力量,这些红色文化以艺术的形式,以舞台的方式不断为学生提供着丰富的民族精神食粮,提供着思想政治教育,契合了思政课的设立目标和教学理念,契合思政课要培养出一批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崇高爱国主义情怀和坚强意志的人才的初衷和基本要求。
(二)山西红色舞蹈拓展了思政课的教育边界
一方面,山西红色舞蹈所蕴含的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课是以培养学生为主体的一门重要课程,其内容涵盖了多个领域的理论性内容,并表现出较强的学科交叉性。尤其是在跨学科、课程思政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高校思政教学的内涵与方式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山西省在丰富的红色基因的熏陶和感染下,不仅将可歌可泣的历史事迹转化为艺术形式,更以历史红色文化为素材创作了很多新型的文化作品,其中,新编现代戏《黄水谣》就是以山西河东地区为背景,以抗击日本侵略的河东民众和山西民族音乐人为原型进行的艺术创作,不仅对发掘山西的红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为红色艺术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力量。作为一种记录和反映历史的文化,红色舞蹈以艺术的形式展现了我国国家建设的时代面貌和社会面貌,凝聚了民族精神。同时,红色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不仅向学生传达了革命时代的优秀精神内核,还想学生们展现了艺术形式的多样化的美感,提升了学生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鉴赏能力,这也在无形之中扩展了思政课的影响领域,使思政课在弘扬红色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思政课的内容体系,深化思政课的价值体系,提高思政课的育人效果,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另一方面,山西红色舞蹈丰富和拓展了思政课的教学形式。有效教学论认为,要想打造高质量的课堂,就要勇于创新、敢于尝试,通过更多新型的、丰富的、具有创造性的教学形式积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上课热情,实现资源共享和教学手段的创新。[3]将山西红色舞蹈融入思政课堂正是有效教学论基本理念的实践,长期以来,思政课都是纯理论课堂,教师总是通过讲授理论知识进行授课,学生只能被动的吸收,但这仅仅是知识层面的传输,并不能起到对学生思想层面的启蒙的教育。与高效思政课力求学生能够通过思政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国家职责、使命感等思政课教学目标还相差甚远,因此,纯理论讲授的思政课不仅难以符合新时代思政课的教学目标,而且学生的反馈不强,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要想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就要开拓创新,积极拓展形式丰富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融合打造内容质量高、形式花样多的新时代思政课堂,其中,将红色舞蹈融入思政课堂,便是山西省为打造高质量思政课的重要一步。用舞蹈的方式来表现红色精神,把它与思政课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舞蹈为情感依据,颂出并演绎其中所包含的红色精神,既可以创造性的构筑新型高效思政课堂,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价值和艺术素养,以无形的形式实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思想素质教育。

(三)思政课推动了山西红色舞蹈的传承和发展
在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作用。[4]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思政课在红色舞蹈的传播中起到了重要的载体作用。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它为红色舞蹈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传播平台,更得益于思政课通过自身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使得红色舞蹈得以深入人心。具体来说,思政课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覆盖面广泛,几乎涵盖了所有专业的学生,这就为山西红色舞蹈的传播奠定了强大的受众群体。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播放山西红色舞蹈视频,讲解山西红色舞蹈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可以让学生在享受艺术盛宴的同时能够自然地接收到山西红色舞蹈的熏陶,享受山西红色舞蹈的艺术魅力;另外,思政课的教学方式也有利于山西红色舞蹈的传播。思政课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当下越来越强调走出课堂、走出学校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山西红色舞蹈的学习和表演,使学生在山西红色舞蹈的表演中,带入角色、亲身感受革命年代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精神内涵,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实践中切实感受山西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以期更好地体验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增强对红色精神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其次,思政课拓展了山西红色舞蹈的创作空间。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遗留下了大量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红色文化遗产,是开展思政课实践教育的重要资源。[5]思政课经过多年的演变和发展,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思想资源,思政课中的每一帧画面、每一个时代的声音都饱含着革命时代的热情,都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大量创作的红色舞蹈,也会使思政课教师有选择性地吸纳红色舞蹈,使两者互相促进,互相发展[6];
最后,思政课拓宽了山西红色舞蹈的价值内涵。山西红色舞蹈是中国共产*领导下的革命文化的重要展现形式,它以鲜明的革命主题、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展现了革命先烈们的英勇奋斗的精神。在思政课中,山西红色舞蹈将红色文化与舞蹈融为一体,以丰富而独特的形式展现红色精神内质,让学生感受红色舞蹈魅力的同时,提升思想道德修养。
三、红色舞蹈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
(一)开展育人实践,提升教育质量
在高校思政课中,教师可将红色舞蹈赏析与思政育人活动相融合,借助红色舞蹈熏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赏析红色舞蹈作品,积极鼓励其用心演绎,助力其对艰辛坎坷的革命斗争有所了解,深刻感知革命先辈的艰苦卓绝,从而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并深刻认同社会主义道路。
山西太原师范学院为让学生们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倾情邀请舞蹈演员入校上演舞剧《刘胡兰》,这部舞剧不仅有鲜明立意还有深刻主题,紧凑的故事情节既动人又感人。借助歌舞渲染,学生们完整了解了共产*员刘胡兰的成长经历与革命事迹,充分感知了革命斗争的艰辛与革命先辈的自强不息,在光影交互中思悟先烈壮举,在红色精神接力中叩问初心使命,不断磨砺理想信念,深刻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谓在舞台上讲述了一堂鲜活的党课。当然,教师还可借助红色舞蹈在思政教育中夯实学生的崇高道德修养。比如,将红色舞蹈作品中伟大英雄人物的壮烈事迹等展现在思政教育中,在对艺术之美感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道德观,助力学生在不断发现美、主动创造美的过程中提高道德品质,促使学生的责任意识不断增强,全方位推动学生成长为勇于担当民族重任愿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的时代新人。此外,教师还可积极运用红色舞蹈发挥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例如,在课堂上引领学生诠释出舞蹈创作者丰富的情感表达,并通过认真欣赏体味红色舞蹈的充沛感染力,让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在观看时得到较大力度的调动,在此基础上感知红色舞蹈充足的艺术魅力。教师也可在思政教育中为学生们开展红色舞蹈展演等育人活动,让学生们边赏析边对舞蹈再创作。在传统节日中进行舞蹈大比拼等,促使学生将饱满的热情投入实践活动中,从而最大程度发挥红色舞蹈极致感人的情感体验、积极正确的价值引领及完整丰富的道德培育作用,并全面提升思政教育质量。
(二)发挥育人价值,优化教育模式
红色舞蹈,不仅是红色文化的重要呈现形式还蕴含着极其浓郁厚重的历史,既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美好道德情操,又能提升其审美。高校可结合学生的审美需求,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厚植深耕,大力推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红色舞蹈,恰到好处地发挥红色舞蹈的思政育人价值,助力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努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强化红色舞蹈的思政育人实效。
在教学中,教师可立足宏观视角,将山西近些年创作展演的兼具精良制作与精湛艺术的红色舞蹈作品规范整理,让学生们通过赏析作品、密切互动交流等形式,深刻体味新时代民族艺术旺盛蓬勃的生命力与深邃思想。比如,引导学生们对《黄河水长流》等经典红色舞蹈作品进行赏析,让学生们通过对黄河畔三代女性不同命运的了解,感知黄河儿女不同时期的生存状态与情感状态,从而激发其顽强拼搏奋进的生存意识与生命意识。让学生们观看反映晋商文化讴歌晋商精神的《一把酸枣》,在充分感受山西特色人文风情的同时了解晋商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从而在心底生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意志。
(三)打造多样化教学模式,推进爱国教育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不可或缺的一环,实践教学能有效连接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加深学生对特定主题的直观感受,在整个教学流程中起到巩固理论知识的作用。山西红色舞蹈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价值得以充分利用,就必须打开舞蹈和思政相结合的时间和空间,打破单纯的舞蹈欣赏或者是理论说教,在舞蹈元素和思政元素的互动中,构建一个富有红色内涵的、具有综合性的、动态的教学场域。例如,以山西舞剧《刘胡兰》为例,思政课堂展示红色舞蹈《刘胡兰》,不仅可以以观看的形式,还可以让学生们亲自表演,感受刘胡兰作为一个革命英雄在当时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教师也可以进行实践教学,通过带领学生游览山西红色纪念馆,讲述山西红色故事之后,留下小组作业,让学生自主编创红色舞蹈。
四、结语
山西红色舞蹈融入高校思政课程,能够使同学们在欣赏红色舞蹈之美的同时,领略到其中蕴含的丰富红色文化,使红色舞蹈中蕴含的红色文化被广泛认知和传承。山西红色舞蹈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丰富了思政课程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有助于实现红色文化的双创转化,是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有助于大学生全面提升个人素质。
参考文献:
[1]吕宁,严运楼.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16):88-90.
[2]胡洪彬.课程思政:从理论基础到制度构建[J].重庆高教研究,2019,7(01):112-120.
[3]罗雪迩.红色音乐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与实践策略[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06):61-67.
[4]莫天荣,李碧仙,秦婕.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探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24):61-64.
[5]张志强,郝琦.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10):61-63.
[6]赵蓓茁,孟晓东.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4,(02):69-7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78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