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南宁市传统建筑民族纹饰整理与演绎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12 10:36:4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南宁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这里聚居着壮族、瑶族、回族、苗族、侗族、满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城市。其传统建筑中的民族纹饰多元,以有壮族特色的民族纹饰为主。勤劳勇敢的壮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积累了极富民族文化底蕴、色彩丰富、造型独特的民族纹饰,体现出他们对自然的强烈崇拜。突出的民族纹饰也给予现代建筑设计师灵感启发,经过整理和演绎,其在现代建筑的室内外设计中焕发新的生机。

  一、南宁市传统建筑民族纹饰种类与内涵

  从民族纹饰的载体来看,铜鼓、壮锦和绣球是承载南宁市传统建筑中民族纹饰的三个重要工艺载体。在南宁市的传统建筑上,多见对这三种工艺品的装饰应用。三者作为建筑的一部分,按照其文化内涵的不同装点着不同样态的民族纹饰。除附着在铜鼓、壮锦和绣球等工艺品上,而间接存在于建筑上的民族纹饰外,一些具有鲜明情感、宗教文化意义的纹饰也被直接以壁画形式呈现在建筑物墙体上。而从民族纹饰反映的意象来看,南宁市传统建筑上装点的民族纹饰则又可划分为几何纹饰、植物纹饰、动物纹饰、人物纹饰和其他纹饰等数个类别。

  铜鼓诞生之初是作为壮族人民的饮器存在,其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敲击乐器,是壮族人民节日与庆典场合的重器,体现了壮族人民敬畏天地等自然环境,追求美好生活的浪漫意识。这意味着分布在传统建筑内的壮族铜鼓上的纹饰将体现对天、对地、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期望。现存铜鼓上的民族纹饰以太阳、鹰鸟、云雷纹等体现对天的敬畏,水纹、线纹等体现对地的敬畏,蛙纹、鱼纹等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如南宁市武鸣区府城中的九狮望铜鼓上的神兽纹饰就赋予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以国泰民安的盛世气象。

南宁市传统建筑民族纹饰整理与演绎论文

  壮锦这一组分常在具有喜庆属性的传统建筑中出现,为南宁市的传统建筑提供了大量具有独特内涵的民族纹饰。如壮族人民在举办婚礼时,常常会在洞房建筑上披盖壮锦帘沿,利用壮锦丰富的色彩和复杂的纹样强化喜庆的氛围。依托于壮锦而存在的建筑民族纹饰大多有着幸福美满、吉祥如意的内涵。鸳鸯戏水、福禄寿喜、葡萄石榴等在传统文化中被赐予祝福的意象广泛呈现在壮锦的图案纹饰中。绣球在壮族意味着定情,其纹饰反映壮族男女对爱情和家庭的美好向往。代表春夏秋冬四季的各式花朵纹饰,代表家庭美满幸福的龙凤、喜鹊、鸳鸯、鲤鱼等动物纹饰,代表多子多福的葡萄、石榴纹饰是壮族姑娘制作绣球的常见选择。南宁市青瓦房古村落中,随处悬挂着的绣球上充满生活气息的各样民族纹饰正体现了传统建筑群恬淡而温馨的生活图景。

  而在扬美古镇、邕江古城墙等传统建筑中,民族纹饰更是脱离特定载体以壁画、雕刻形式直接呈现在建筑墙体上。前者建筑体上绘制的民族纹饰更倾向于展现温馨平和的生活气氛。

南宁市传统建筑民族纹饰整理与演绎论文

  上述提到的多种民族纹饰中,太阳纹、云雷回纹及其衍生样式、水纹与线纹属于几何纹饰,龙凤、狮虎、喜鹊、鸳鸯、鲤鱼等属于动物纹饰,石榴、花朵、葡萄等属于植物纹饰,这些纹饰主要反映的是自然意象,其中植物纹饰与动物纹饰还具有深厚的象征意义。

  二、南宁市传统建筑民族纹饰应用的一般思路

  从南宁市传统建筑中多用的民族纹饰的种类及其内涵来看,由于壮族人民在民族文化上存在鲜明的崇拜自然、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特性,在将民族纹饰布置到建筑中时,建筑者常更倾向于选用自然的材料承载纹饰。

  南宁市的气候条件和古代生产力决定了这一地区传统建筑在建设时以木质结构为主,这就为以雕刻形式呈现民族纹饰提供了条件。一些传统的“干栏”式民居中,木质部分常见具象化的仿生纹饰,或植物或动物,抑或是简单的人物场景,体现了建筑设计者独特的审美情趣。

  采集棉、麻、丝等自然材料织成布匹或碾成丝线,在其上绣制民族纹饰,将其制成装点传统建筑的家居材料,也是南宁市传统建筑应用民族纹饰美化建筑的常见思路。在建筑的门窗处覆盖壮锦,或在门帘处悬挂绣球是南宁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建筑的典型特征。

  三、南宁传统建筑民族纹饰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演绎

  (一)纹饰在室内设计中的演绎


  现代建筑的室内设计直接关乎建筑的使用人群在建筑内的美学感受和生活旨趣,集中反映了建筑设计师的职业造诣。借鉴南宁传统建筑中民族纹饰的种类、内涵,对其用法和纹饰图案进行现代化演绎,与现代建筑思路融合将其应用于现代建筑的室内设计,对南宁市民族文化传承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也能为应用民族纹饰的营利性建筑产生更大的经济利益。

  南宁市以壮族为主的民族纹饰与现代室内设计的融合需从现代室内设计的思路出发,关注民族纹饰及其附属载体在改造建筑声、光、热等物理环境、营造特色氛围与意境等方面的装饰作用。

  由于多数现代人对南宁地区少数民族的文化历史了解不深入,在看到直接从传统建筑上拓印下来的原版民族纹饰图案时,可能难以从复杂的图案中准确获悉纹饰背后的意蕴,从而使建筑内部的纹饰装饰难以起到既定的视觉效果。因此,改造从传统建筑中提取出的民族纹饰图案,将其化繁为简,在保留其艺术韵味的基础上创造出更符合现代人审美和文化常识的新型民族纹饰图案是促使应用于现代室内设计的民族纹饰真正发挥文化与艺术内涵的必要条件。

  除对民族纹饰本身的图案形态进行现代化演绎以外,在功能更加多元的现代化建筑中,还可在传统的纹饰组合基础上依据建筑功能对室内环境、室内人群心理的需求对不同纹饰的组合进行进一步的创新演绎,赋予民族纹饰以特定情景下的新内涵。如,在壮族特色餐厅室内建筑装饰中,合理运用葡萄、石榴等纹饰与其他植物纹饰的组合能够给予食客以五谷丰登的积极心理暗示。此处葡萄与石榴纹饰所代表的就不再是传统的多子多福含义,而是反映餐厅食材充足、新鲜的特征。而要充分发挥各种民族纹饰创新组合的隐喻意义,还需做好建筑中色彩、光影等其他装饰元素的配合设计,使整个室内设计的各种灵感相互关联、协调起来。

  现代建筑中一些区别于传统建筑的特有建筑元素,如窗帘、踢脚线等,为民族纹饰的多样态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装饰空间。以壮锦为载体在窗帘设计时添加民族纹饰元素,通过巧妙的镂空、留白刻画出民族纹饰的图案,既能够体现艺术窗帘自身在现代建筑室内设计中的美学属性,又能够通过控制光影的变化进一步提升建筑带给室内人群的美学体验。在安装建筑室内踢脚线与内置供热片时采用透雕工艺装饰民族纹饰图案,图案设计与工艺操作与热传导原理相结合,则可在为建筑增添民族特色之外优化建筑的供暖效率,实现建筑美学与建筑功能的双赢。

  (二)纹饰在室外设计中的演绎

  现代建筑科技的进步使得民族纹饰在南宁市现代建筑外观的应用有了更多可能。

  2008年落成的广西民族博物馆突破了传统建筑结构,直白地将壮族的铜鼓与绣球样式应用到建筑外观的设计中。其主体建筑采用了铜鼓造型,又融合了绣球中常用的纹饰予以装点。而在其附属的长廊过道建筑中,按照传统建筑思路在建筑材料上刻画细腻精致的民族纹饰。广西民族博物馆在建筑设计中的守正创新体现了传统建筑民族纹饰应用空间角度的演绎发展。传统建筑在使用民族纹饰装点建筑体时,受建筑工艺的影响将纹饰图案局限在建筑内摆件上、局限在刻画于建筑体的局部结构上。而现代建筑工艺能够运用多样化的建筑材料完成对各种建筑形态的支撑和建造,在将民族纹饰与建筑相融合体现建筑的传统文化底蕴时,就可以选择直接用宏观的建筑形态表现某种纹饰的新型设计思路。然而,这种设计思路也存在非艺术性或引起歧义的可能,必须充分考量建筑所需容量、功能结构与所选纹饰的适配程度才能呈现其艺术效果。一味追求在建筑结构中添加民族纹饰元素而不考虑建筑的周围环境,则可能使建筑形态与周围环境不匹配而失去提升建筑艺术美的初衷。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国际性藏医药医院在设计其主体建筑结构时同样选取铜鼓及其上附着的纹饰为建筑灵感,但由于没有合理规划两处主体建筑的空间位置关系和形态组合关系,仿铜鼓状圆盘建筑与其后的医院大楼组合后类似“马桶”,建筑失去了传统美而成为奇闻异谈。

  南宁市武鸣绣球广场以一个巨型的绣球状建筑作为广场中心,在绣球每一处凸面装饰有兰草、宝鼎、鲤鱼等多种不同民族纹饰,绣球下方的彩幔护栏上也层层包绕着纹饰。这一室外建筑运用民族纹饰进行装饰的目的在于在公共场合对外宣传壮族建筑中普遍存在的民族纹饰文化。绣球建筑上巨大化的民族纹饰标识虽近看粗糙,但仍保留有每种纹饰的民族特色,纹饰中象征着幸福美满、吉祥如意的丰富内涵在简化的纹饰标识中显现得更加明显,体现了南宁市传统建筑中民族纹饰的现代化适应性演绎。
南宁市传统建筑民族纹饰整理与演绎论文

  四、结语

  南宁市作为少数民族聚居的城市,城市中留存的传统建筑蕴含着深厚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底蕴。研究这些传统建筑中的民族纹饰,依据其特征对其进行分类整理,有利于体现以壮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文化特色,丰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文化内涵。而对这些民族纹饰展开进一步的演绎,使其适应于现代社会建筑风格,推进传统建筑中的民族纹饰与现代建筑融合出新,则是通过厚植当代人民群众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记忆、永葆南宁民族传统文化活力等积极策略。一代代包装着华美奇绝的民族纹饰的建筑正以其独特的美学感染着南宁人民,彰显壮族文化的勃勃生机。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78064.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