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Pictogram”视觉符号的系统是由简约有效的符号逻辑和语义结构构建而成的,具有语言和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优势,是现代公共生活当中传播信息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方式之一。文章采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揭示视觉符号在传递信息过程中遵循的语法规则和修辞技巧,并探索性地将视觉符号关系置换到语言语法中进行分析。文章旨在通过探究视觉语言的语法规则与传统语言语法之间的相互联系,找到新的空间,为视觉符号设计领域提供理论资源以及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视角。
关键词:Pictogram;视觉符号;语法同构性;修辞关系
符号作为符号学的基本概念之一,追溯其词源,是古希腊σμβολον(symbolon),意思为“被扔到一起的东西”。符号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构成了语言、文化和艺术的基础,还是沟通和表达思想的关键工具。语言符号通过一套特定的语法规则进行组合,形成了有组织的符号系统,这些规则确保了语言的连贯性和易理解性。同样,Pictogram视觉符号也展现出类似于语言的结构性特征。在对于视觉符号的研究中,鲜有以语言角度分析其内容的语法,且未聚焦于公共视觉符号系统性研究。这些直观的视觉符号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界限,具有传达普遍意义的功能。
一、Pictogram视觉符号的语法
人类作为视觉动物,对视觉符号有着天然的敏感性。Pictogram视觉符号通过其独特的语法结构有效地传达信息,这种语法包括简化的图形、有意义的颜色使用以及符号的大小和形状。这些元素通过的不同组合,使得Pictogram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传达清晰的信息。
1.pictogram词义之辩
“Pictogram”指的是一种象形图符或象形文字,它具备强烈的视觉语言功能,并构成了一种拥有语法结构和修辞能力的符号语言系统。[1]在人类发明书写文字之前,象形图被用作沟通的主要手段。这些视觉记号,虽然不具备发音特性,却展现出显著的视觉表达力(图1)。考古学家将这类符号称为“绘画文字”,即“Pictogram”。[2]在日本,这一概念被称作“绘文字”,而在中国,它被翻译为“图像符号”“绘图文字”等多种不同的术语。尽管人类依赖语言进行沟通,但语言的多样性往往在不同文化和种族间造成隔阂。相比之下,Pictogram视觉符号跨越了这些界限,使得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能够通过视觉的共通性理解其所传达的语义。这种视觉符号的普遍性和直观性,为跨文化沟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桥梁。
图1 四万年前,迄今为止最古老具象画
2.视觉符号的语言性
在探讨视觉符号的语言性时,绕不开西方历史上图像与语言之间长久存在着的“符号之战”,米歇尔把图像和文字比作使用不同语言的国家,它们之间维持着持久的互动和联系。20世纪初,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了符号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这不仅关注语言符号本身的意义和用法,还涉及符号之间的结构、规则和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反映和表达现实世界。
尽管人类在生理机制、认知体系和思维工具方面存在差异,且没有完全通用的视觉语法,但我们在面对客观世界时共享相似的视觉符号语言能力。例如,“波巴-奇奇效应”揭示了人类认知中的一种隐形规律和模式,表明语言和文化背景对视觉认知和命名倾向有影响,同时也反映了人类认知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在当今社会,Pictogram视觉语言因其直观性和通用性,成为日常交流和信息传播的重要视觉载体。例如,警示类符号系统通常采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和鲜明的颜色,这些符号遵循国际和国家标准,反映了社会协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认知共识。如“禁止通行”标识,通过圆圈、斜线和主体形象的组合(图2),传达了明确的语义关系。
图2 “禁止通行”标识拆解示意图
二、语法同构性分析
视觉符号与语言符号之间的语法结构相似性体现在两种符号系统内部结构和规则上的相似,语言学包含多个关键领域,其中包括语形学、语义学和语用学。语形学专注于研究符号的形状、组成以及它们在空间中的排列关系。而语义学则致力于分析不同符号之间的含义和关联;语用学研究的是符号在不同环境中的意义表达关系问题。
1.符号的语形
莫里斯在《符号学一般理论》中描述语形学为“语形学专注于分析各种符号之间的形态联系”。其中,语形指的是语言的结构和规则,是关于词汇如何组成短语和句子的,研究的是句子的形式结构,不涉及符号意义。象形文字是最早的书写系统之一,它们直接描绘物体或概念,而现代语言符号则更加抽象和符号化。尽管现代文字与原始的象形文字在形式上有显著差异,但仍可以从中找到一些相似性和发展的脉络。
(1)形态关系
在人类文明早期,文字起源于特殊符号图像,所有文明的起源中,最初创立的符号似乎都是象形图的形态。早期时,人类最初对实体生命的理解起源于视觉感知,这构成了人类最古老的生命理解方式,比语言和文字的出现更早更为本源。视觉语言具备独特的语法结构,从远古时期人类开始在岩石上进行刻画记号和洞穴绘画,视觉表达就开始拥有了类似名词、动词、形容词乃至副词、介词和连词等的语义功能,在形态上展现了图像与文字共同起源的特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人类活动的发展进步,视觉表达变得更为复杂和抽象,并形成了细分的专业领域。视觉符号逐步发展出包含主语、谓语、宾语和定语等多种功能性形式,从而使视觉语言演化成了更为复杂的单句、复合句和语义结构。[3]
(2)组合关系
视觉符号和语言符号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它们有着不同的形式和使用方式,但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语法相似性。Pictogram视觉符号具备符号的任意性和约定性、两重性、创造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与语言符号表达丰富的观念要求完全相符。同时,Pictogram视觉符号也拥有语言结构关系、语法修辞功能等特征,进一步证明了它们作为视觉化表达方式在信息设计中的重要性。因此,视觉符号和语言符号之间的语法相似性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交互和联系,这为符号系统之间的转换和交流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和可能性。
2.符号的语义
在语义层面,语言符号和象形图符都旨在传达特定的意义。虽然语言符号通常更抽象与复杂,依赖于语言的语法和语境,但它们的根本目的与象形图符相同,即传递信息和概念。例如,一个红色的十字可能被普遍理解为“禁止”或“危险”。
(1)词类关系
在Pictogram视觉符号语言中,语素是构建整个系统的基础,代表最小的图形结构和语义单位。单个语素可能无法单独表达完整意义,但其组合能生成具有特定语义的词汇。例如(图3)所传递的意思为人坐在车里(乘车),是Christopher Burke对奥图•纽拉特(Otto Neurath)的ISOTYPE符号语言的元素拆解,[4]虽然语素不能够表达完整的语义,但语素通过不用的叠加组合,能够生成不同意思的词汇,表达不同的语义。诸如此类,符号语素的单义相加之和能够组合成不同的符号意义(图4),即符号语素A与B的结合形成词汇C。
图3 Otto Neurath“人坐在车里”符号元素拆解
图4 词法句式-单一个体符号的构成分析
在视觉语汇中,不同词性的符号元素有不同的语言属性,在语言构建中起到重要作用。在信息传递中,图形扮演着核心角色,其结构通常类似于语言中由名词和动词组成的主谓宾结构。这些图形可能是单个的视觉标识,也可能是融合了语义和修辞元素的复合构图。即使是一些抽象
分割形态,在整个符号组合中能够如同文字的语气词、形容词或连词等作用,具有语言的修饰作用,丰富信息传达的层次。美国国际复健协会为了体现更加积极向上的残疾人群体,修改了“残障人士”的标识。图5展示了修改前后的状态,通过词义结构的拆解,能够看到修改后,在不增减语素的前提下,通过手部与腿部的“修辞”表现出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由此可见,视觉符号“词汇”具有语言符号的修辞能力。
(2)句类关系
句子是由若干的词或短语组成,形成一个表意完整的语言构造。它在发音时具有特定的语调变化,用以表达不同的句式,如陈述、感叹或命令等。日本设计师太田幸夫(Yukio Ota,1939-)在意大利留学期间,创造出了一种新的视觉语言--Love Communication System,简称为LoCos,他的创作理念基于“语言的本质”和“图形的可读性”,他认为Pictogram视觉符号的语法结构和语言符号的语法结构有着相似之处,因此可以通过类似于语言的方式来设计视觉符号。[5]LoCos具有阅读、书写和发音的功能,其单语形状由抽象化的几何形状和线条等19个单纯的几何形态要素组合而成的符号系统,不仅可以单独使用,同时也可以根据语法规则进行任意的组合词汇,甚至可以构成文章。例如图6向上开口的圆线条指代“人”,在人形中间加一个圆点表示“我”的概念,所示的符号句子组合的意思为“我今天钓了三只鱼”。诸如此类,单个符号的相加能够产生新的符号总义(图7),即视觉符号的词类通过一定的语法规则组合而产生不同的句类意义。
图6 太田幸夫(Yukio Ot)LoCos《LoCos世界をむすふ絵ことは》
图7 句法句式-复合群组符号的构成分析
3.符号的语用
视觉符号和Pictogram视觉符号的有效性依赖于它们所处的特定语境和情境。例如,交通标志的象形图符在道路安全中起着关键作用,而商业标志则主要用于品牌识别。这些符号系统的语用同构性在于它们都旨在实现特定的交流目的,并根据使用环境和接收者的预期进行设计,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和应用。
(1)语境关系
虽然语言符号通常与特定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紧密相关,但某些基本符号,如数字和一些基本词汇,在不同语言中具有普遍的可识别性。这种普遍性使得符号能够跨越文化和语言的界限,实现更广泛的沟通。类似地,象形图符被设计为跨文化通用,使得即使在没有共同语言背景的情况下,人们也能理解其基本意义。例如,国际通用的交通标志和公共信息标志,无论观众的语言或文化背景如何,都能够被广泛理解和接受。这种跨文化的视觉沟通强调了视觉符号在全球化语境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2)修辞关系
修辞是一种表达艺术的技巧,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段增强符号的特殊意义和属性。例如,在视觉符号系统中,我们可能会用“苹果”来象征“水果总类”。同样,在禁止鸣笛的图标中,小号的形象并非直接描绘车内物件,而是以小号的形象象征汽车的喇叭声,这是一种隐喻的修辞手法(图8)。隐喻作为构建Pictogram视觉符号语言系统的基石,它通过建立不同事物间的关联,从而增强符号的表达力和意义的深度。通过这种方式,修辞使得视觉符号不仅仅传达表面意义,并且增强了符号的表达力和意义深度。
图8 “禁止鸣笛”标识 GB5768.2-2009 5.30
三、总结
Pictogram作为非语言性视觉符号,与语言符号系统在语形、语义和语用层面上展现出一定的语法同构性。同时,Pictogram视觉符号的理解和解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背景和语境的影响,这点与语言的使用具有显著的相似性。这些系统通过视觉元素的组合来构建意义,传达具体的概念,并在特定的语境中实现沟通目的。尽管Pictogram视觉符号不具备自然语言那样的复杂语法结构,但它们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仍然遵循一系列规则和原则,以确保信息能够有效地传递。这些直观的视觉符号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界限,传达普遍意义,为跨文化沟通和符号设计提供新的理解和策略。
参考文献:
[1]朱永明.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图形、符号与语言[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4(01):58-62.
[2]罗凯、林品章.图像文字的历史源流与发展[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3.
[3]王海龙.视觉人类学语法及文本绎释[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3(02):13-18.
[4]Neurath,M.ISOTYPE.Instructural Science 3,127-150,(1974).
[5]Yukio Ota.Pictogram Design/Yukio Ota=:Pikutoguramu《Emoji》Dezain[M].Shohan版.Tokyo,Japan:Kashiwashobo,198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1978年, 当年只有20岁的胡宁娜本想报考南京艺...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