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克拉拉·舒曼艺术歌曲特征研究 — 以弗里德里希 · 吕克特的诗歌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4-04-09 14:27:2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克拉拉·舒曼(1819— 1896 年) 作为 19 世纪为数不多的女钢琴家 、作曲家和教授 ,她常年活跃于 整个欧洲 ,甚至世界舞台上 ,并创作了大量具有 19 世纪浪漫主义特征的音乐作品 。 当今 ,人们不难发现在 各类音乐活动中许多演奏者选择克拉拉的作品进行展示 ,她的艺术造诣和为音乐事业作出的贡献令人钦佩 和值得学习 。本文基于克拉拉婚后以弗里德里希·吕克特(1788— 1866 年) 的诗歌创作艺术歌曲作为研究对 象 ,通过这些作品从侧面剖析歌曲的创作背景和特征 。

      【关键词】 克拉拉·舒曼 ,弗里德里希·吕克特,《爱之春》 艺术歌曲

       18 世纪后 期至 19 世纪初的 欧洲社会发 生了 重大的  社会变革 , 在 这种社会背景下 , 中层阶级迅速崛起 ,为  音乐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首先 ,音乐家的赞助者逐渐脱离  了以贵族为中心而走向听众成为赞助者的局面 ,商业音乐  和家庭音乐得到发展 ,形成了新的渠道 。其次 ,钢琴的普  及扩大了作曲家创作的可能性 。与传统音色相对沉闷的大  键琴相比 ,钢琴的音色灵动 、表现力强 ,为作曲家创作多  种音乐提供条件 。最后 ,继维也纳古典乐派之后产生了浪  漫主义音乐思潮 ,古典乐派追求理性且严谨的音乐框架, 但浪漫派作曲家常常采用热情 、激昂的音 乐 表 达 崇 高 的理想 , 以及自由的情感 ,这是浪漫派音乐的最大特点 。

       一、19 世纪德国艺术歌曲的特点

       德国 在受到浪漫主 义思潮席卷后 , 出现 了 许多 有 名  的 诗人 , 如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1749— 1832 年 )、弗 里 德 里 希·席 勒 ( 1759— 1805 年 )、 海 因 里 希·海 涅(1797— 1856 年), 以及吕克特(1788— 1866 年 )等 ,这 些大文豪创作出的诗歌为作曲家们 提供了灵感源泉 ,作 曲家们擅长将诗歌与音乐 完美结合 ,谱写出大量脍炙人 口的艺术歌曲 。结合 19 世纪作曲家的音乐 ,可将当时的 德国 艺术歌曲特征归纳如 下: 首先 ,歌词与音乐 紧密结 合 ,作曲家们试图将诗歌的 意象表现得更生动 ,这种尝 试将艺术歌曲体裁引向更高的境界 。其次 ,音乐创作技 法得到了 多样化 拓展 。作曲家们 通过扩大调性 、使用非 和声音 或不 和谐音 、半音 阶运用等技 法 ,实现 了诗歌和 音乐 相结合的 多样化 。最后 ,从钢琴演奏技 法来 看 , 这 一 时期艺术歌曲的 表现力增强 ,声乐 演唱与 钢琴伴奏形 成更为 紧密的合作状态 ,钢琴不再只是陪衬 , 而是和 声 乐处于同等重要位置 ,有 时甚至拥有超越声乐 的 独立地 位 。例如 ,舒伯特在 歌曲里强调钢琴与声乐处于同等地 位 ,但舒曼则更重视 钢琴伴奏在 歌曲中的位置 ,并赋予 钢琴伴奏更多 的 独立性 ,使其在前奏 、间奏 、尾声都巧妙刻画作品中的人物 。

\
 
       二、克拉拉的生平

       克拉拉·舒曼 , 1819 年 9 月 13  日 出 生 于德国莱比锡   的一 个音乐家 庭 , 原名克拉拉·维克 。最 早 影 响 到 克 拉  拉音乐生 涯的人 是 她 的 父 亲 弗 里 德 里 希·维 克 (1785—   1873 年)。 从克拉拉出 生 起 , 维克就为她的音乐之 路制   定了详细计划 ,并从 5 岁起就亲自教导 她 。在钢琴教学  上 ,维克反对机械化的训练 ,强调对音乐的音色 , 以及  美感的培养 ,这种新颖的教学方 式使 克拉拉的演奏从孩  童时便有了独特魅力 。 为了给克拉拉钢琴演奏生涯铺  路 ,维克从克拉拉 6 岁起 ,就定期带 她去观赏各类音乐  会及歌剧演出 ,并在世界各地寻觅名师学习作曲 、音乐  理论和对位法 。另外 ,还定期举办音乐晚会和舞会 ,训练  演奏能力的同时 ,还结识了大量著名的音乐家 ,尼科洛·   帕 格 尼 尼 (1782— 1840 年 ) 就 是 其 中 之 一 。 1829 年 10  月 ,克拉拉把自己写的第一首钢琴曲 《四首波兰舞曲 Op.1》 演奏给帕格尼尼听 , 当即就赢得好评 。这件事也使 维克拥有坚定的信心 ,更鼓励克拉拉的学习作曲 。

       1830 年 ,另一个改变克拉拉命运的人出 现了 ,他就 是罗伯特·舒曼 。他们的爱情历经重重阻 挠 , 最 终 得 以 在 1840 年 9 月正式成为合法夫妇 。婚后几年 ,她和舒曼 度过短暂且幸福的婚姻时光 ,纵观克拉拉艺术歌曲创作 的时间线 ,在 1840— 1846 年间创作的曲目数量最多 。 自 此 ,克拉拉不但肩负起作为妻子和母亲的重任 ,更把舒 曼 的 音 乐 地 位 放 在 自 己 的 音 乐 之 上 , 一 生 不 间 断 地 演奏 、整理 、出版舒曼的作品 。

       三、吕克特的生平与作品

       弗里德里希·吕克特是 19 世纪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的爱国诗人 、翻译家 和语言学家 ,也是德国东方 文学研究 的创始人 。 吕克特自小就展现出惊人的语言天 赋 ,精通 数几十种语言 。在精通的语言种类里 ,他对东方语言文 学 情 有 独 钟 , 研 究 了 大 量 东 方 文 学 作 品 。①1805— 1811 年 , 吕克特先后在维尔茨堡 、海德堡和耶拿大学学习法 学 、哲学 、文学 ,后在柏林等 地任大学教授 。他在担任 大学教授期间也 开始写诗 ,将自己的语言天 赋 反映于创 作的作品中 ,尤其是他将东方 文学特有的意境美特征和 德国的语言规 律巧妙地结合 在一起 , 写出 独特题材的抒情诗 ,并赢得了广泛赞誉 。

       吕克特的诗歌不仅有表现对生 活 的向往和享 受 , 而  且有对生命的敬畏和探索 , 他的诗歌具有丰富的艺术  性 。1816 年前后 ,他发表了十四行爱国诗 《顶盔戴甲的  十四行诗》, 并将其命 名为 《德国诗集》, 在特定的社会  背景下获得颇高人气 。1820 年 , 吕克特在科堡认识了妻  子路易丝·费雪 ,他从妻子那受到创作启发 ,写下 458 首  抒情诗 ,这些关于爱情的抒情诗为他赢得了更多人的关  注 。1822 年他发表了第一本东方诗集 《歌捷伦》 和 《东  方 玫瑰》。 其中 ,人们常演奏的由舒伯 特 作 曲 的 艺 术 歌  曲 《你是安宁》 原诗便是出自此诗集 。1823 年 , 吕克特  将出 版的诗集 《爱之 春》 作为礼物献给妻子 ,诗歌总 数  近 500 首 。这 本 诗 歌 集 在 1834— 1838 年 间 就 出 版 了 6  次 ,深受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 的喜爱 ,其中就有舒曼和  克拉拉 。1833— 1834 年 , 吕克特 3 岁的女儿和 5 岁的儿  子相继离世 , 悲痛欲绝的 他 在 两 个 月 内 写 下 425 首 诗 , 由此编成的诗集 《亡儿之歌》 在吕克特离世后的 1872 年  出 版 , 古斯塔夫·马勒 (1860— 1911 年) 将此 诗 集 中 的  五首诗编成以管弦乐队伴奏的艺术歌曲 ,这部作品在文  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841— 1848 年 , 吕克特任柏林大学东方语言教授 ,旅居柏林 , 1848 年因健康问题辞去教授职务 , 1866 年 1 月 31 日在科堡去世 。

       四、歌曲创作的动机

       在诗人 辈出的 浪漫主 义时期 , 吕克特是舒曼最欣赏  的 诗人 , 他采用吕克特近 60 多 首 诗 , 且 将 其 创 作 成 声  乐作品 。而作为舒曼的 妻子 ,克拉拉在 艺术歌曲创作方  面自然受到舒曼的 较大影 响 。 1841 年 9 月 12  日是舒曼  和 克 拉 拉 结 婚 一 周 年 纪 念 日 , 舒 曼 为 了 表 达 自 己 的 爱  意 ,从吕克特的 同名诗集 《爱之春 》 中 选 用 部 分 诗 词 , 创作出 9 首歌曲 ,作品编号 Op.37 ,作为 结 婚 纪 念 礼 物  赠予克拉拉 。克拉拉以对 舒曼的 爱为 创作灵 感 和 动 力 , 也在 里面选了诗词谱曲 ,在舒曼生日时 ,将自己整理的  3 首歌曲作为 礼物赠予舒曼 。在 他们 共同出版的 歌曲集  中 ,克拉拉作曲的歌曲编号为第 2 、4 、11 首 。之后二人  将 12 首歌曲合在 一起 ,命名为 《爱之春 》 同名歌曲集 , 并于 1841 年 10 月在德国莱比锡的 布莱特克普夫与 黑特  尔出版社出版 。 同年 克拉拉也单独将自己 的 歌 曲 集 《3  首歌曲》 Op .12 公开出版 。在 这部作品完成 后 , 克拉拉  又在 吕克特的诗集中选取几首诗词来谱曲 , 由此也可见
克拉拉对吕克特诗集的喜爱 。

       五、6 首歌曲的音乐特征

       这 6 首作品的歌词都取材自吕克特的诗歌集《爱之春》, 诗歌集总数量近 500 首 ,克拉拉挑选了 自己喜爱的 6 首诗歌谱曲 。

       (一 )第 1 首 《向你道 , 晚安》

        这是克拉拉在 1841 年 6 月创作的歌曲 ,此歌曲原本和她的歌曲集 《3 首歌曲》 Op. 12 一起献给舒曼 ,但舒曼最终没有 将这首作品归纳进他们 共同出版 的 《爱 之 春 》 歌曲集中 , 因此 《向你道 , 晚安》 1992 年才以独立的 歌曲出版 。②

       这首歌曲是克拉拉在 结 婚 后 写 的 第 3 首 艺 术 歌 曲 , 而这一 年恰巧是丈夫舒曼艺术歌曲创作数量最多 的 “ 歌  曲之年 ”, 所以无论 是从音 域 较窄的 声 乐 旋 律 , 还 是 钢  琴伴奏部分来 看 ,都处于克拉拉歌曲创作谨慎的 摸索 阶  段 。就像歌词中对 “ 夜间问候 ”这个主题 的 描写 , 克拉  拉似乎刻意避免旋律中出现 大跳跃 ,用这样的处理方式  传 达 “ 夜 ” 的 意象 , 以及丝丝入扣的对话感 。从尾声的  钢琴可以看出克拉拉作为 钢琴家的 独特审美 ,她既保 持  调性与 和声的 大框架 , 又通过节奏和旋律的 变形来 连接  声乐部 。歌曲分为 2 段 8 行 ,篇幅较小 ,诗的 内容纯朴  而平和 , 以天使作为媒介 , 向远方的 爱人 或亲近的 朋友  表达夜间问候 。歌曲是以 F 大调 3/4 拍和 非常缓慢的 速  度来 衔接 , 营造音 乐 静谧的 氛围 , 曲式结构为 A-B-A。 此诗的韵律非常规律 ,尤其是每行韵尾的单词有 一定 的  统 一感 。整体来 看这首歌曲的创作特征 ,全曲结构精巧  且歌词无反复 ,钢琴部分和人声旋律的音 域 较窄 ,声乐  旋 律 只 在 小 字 一 组 f 音 至 小 字 二 组 f 音 的 八 度 音 域 内 , 更适合女中音 演唱 。相较于其他类别的 歌曲 ,此 曲情感  表达较为 内敛 ,并不 张扬 ,钢琴部分也大多 用连线来 压  抑内心情感 ,并且钢琴伴奏主要起 到辅助声乐旋律的 作用 ,处于克拉拉在歌曲创作的摸索阶段 。

       (二) 第 2 首 《他来了 ,从狂风暴雨中来》

       这首歌曲创作于 1841 年 6 月 ,是克拉拉和舒曼共同 出版的 歌曲集 《爱之春 》 中的第 2 首 , 同年作为 克拉拉 自己的歌曲集 《3 首歌曲》 Op.12 独立出版 。歌曲歌词为 3 段 12 行 ,每行诗词的长度相近 ,且每行 1 、2 、4 联的韵律以 “en ”结尾 , 突出均衡形式美的 特征 。诗歌用暴风雨来表现女主人公内心的动摇 ,诗的内容把在爱情中  女人焦虑 、烦躁的心境变化比喻成暴风雨 、雷电等 自然  现象 。歌曲为极 速的 4/4 拍 , 歌词第 一 句相同的旋律重  复 ,强调了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钢琴部分用快速的琶音  勾勒出暴风雨来袭的紧张感 ,反映了恋爱中女主人公的  焦躁 。从歌曲的中段开始 ,纹理 的变化变得频繁 , 这个  尝 试 一 直 贯 穿 至 歌 曲 的 后 半 段 。歌 词 是 原 诗 的 3 段 结  构 ,但第 1 节 和第 2 节使 用倒转 表重复相同的旋律 ,第  3 节重复诗歌尾声的第 2— 4 行 ,使旋律发生变化 ,形成  变形 的有节 形 式 的框架 。调性以 f 小 调 开 头 , 再 以 bA-  bD-F-bA-bD-bA 频繁转 调和节 奏对比来增强音 乐 的 戏 剧  效果 ,勾勒出暴风雨中前行 的艰难 。结合 歌词内容 , 克  拉拉用详细的指示语来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 ,从各种音  乐纹理 的变化对人物情感进行 巧妙设计 ,这也 可以看出  她作为女性作曲家 的细腻 。 当今人们很难凭现存的文献  资料便主观地揣测她当时所处的具体情感立场 ,但在这  首歌曲的谱面 能看到克拉拉在柔和中透露着坚强不屈的  一 面 。纵观克拉拉的艺术歌曲创作 ,笔者发现她的艺术  歌曲风格大多偏向于柔情细腻 ,但这首歌曲的处理有着  极 为激进的音乐特征 。另外 ,这首歌曲的钢琴伴奏和人  声旋律都具备更为独立性的音乐特征 ,二者都积极 地展  现着自己所处声部的音画特征 ,人声旋律以宽音域的旋  律线快速叙述故事情节 ,让演唱者和听众有一种 置身于  暴风雨中的身临其境之妙 , 而钢琴伴奏部分既能独立营  造诗词的主题氛围 , 又能作为辅助声乐的伴奏突出 主题  旋律和歌词 ,且尾声与前奏呈现出 不同的特征 ,这部分  钢琴呈现出左手伴奏更积极 的音乐特点 ,使得尾声部分  更加华丽 ,华丽的尾声终止除了具有首尾呼 应 的 特 点 , 更体现出作为钢琴演奏家 独特的构 思 ,在她其余的歌曲  中也 时能看到相同的处理方 式 。除此之外 ,虽然 这是 一  首艺术歌曲 ,但具有咏叹调风格的音乐特征 ,其叙述性的情节 、华丽的前奏和后奏 、伴奏部的戏剧性效果非常明显 ,也是许多女高音经常演唱和研究最多的一首 。

       (三) 第 3 首 《假如你爱美貌》

       这首歌在《爱之春》 中是第 4 首 ,在《3 首歌曲》Op.12 中是第 2 首 ,整首歌曲结构 相对简单 ,用平稳的节 奏和抒情的旋律表达了内心渴望真挚爱情的女性心理 。

       歌 曲 由 规 整 的 4 段 16 行 组 成 , 调 性 为 降 D 大 调 , 不太慢的 4/4 拍节 奏 。整首歌曲无论从速度还 是情感起   伏来说都较为平缓 , 在每一次需要加强情感处理的部  分 ,克拉拉都会在单词或语句上给出 明确指示语 。 比如   在歌曲前奏的 2 小节 钢琴伴奏部分 ,这 2 个小节 的钢琴   伴奏音型作为主题动机反复出现 , 接着是声乐旋律部  分 ,首先以柔弱的旋律开 头 , 随后出 现的 “ 不 ”表达 否   定的单词时 ,克拉拉标记渐强的音乐术语 ,表达 了自己   委婉的拒绝态度 。把歌词 “ 爱 ” 的处理 时值 用二分音符   来强调主要单词 ,在重要单词 “美丽 ”位 置 ,也 用上行   四度跳跃的旋律和给出 渐强 、渐弱的指示语 ,从而增强   语句的戏剧性效果 。第 2 段中 ,钢琴伴奏两个主题旋律   的音乐展开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 声乐旋律也在缓慢下  行 ,呈现出 与最初登场不同的面 貌 。为了不妨碍声乐旋   律进行 , 钢琴伴奏基本 处于陪衬 ,从而 突 出 主 题 旋 律 。 这种 变化与歌词相结合 ,用 “ 太阳 ”和 “ 金 发 ”所象征   的 “美丽”, 表达主人公追求爱情的纯粹 。在歌曲的第 4  段中 ,用更快的速度变化和钢琴音域营造了一种逐渐激   动的氛围 ,将气氛推向高潮 ,并延长主音 , 呼应了 “爱 ” 的主题 。可以看出 克拉拉在这首诗中貌似联想到她和舒   曼的爱情 ,用美人鱼和宝石来比喻其他女性 , 暗示自己   只 因为对舒曼的真爱才嫁给舒曼 。这首艺术歌曲的音乐   较为中规 中矩 ,基于歌词内容的平静细腻 ,旋律的起伏   也 不大 ,用委婉的语气道出 内心情绪 。另外 ,这首歌曲   在钢琴部分有强调和人声旋律对话的音乐特征 ,这也 是   克拉拉的丈夫舒曼惯用的音乐处理方 式 , 由此可见 ,他们婚后的甜蜜在音乐表现力上的契合得以彰显 。

       (四) 第 4 首 《为什么你要问别人》

       这首歌被收录于 《爱之春》 作品集是第 11 首 ,在克拉拉的 《3 首歌曲》 Op.12 中是最后一首 。

       歌词为 3 段 12 行 的 结 构 , 每 段 的 长 度 和 结 构 都 相  似 。各段的第 1 、3 行和第 2 、4 行韵尾都很 一致 ,呈现  均 衡 特 征 。歌 曲 为 较 慢 的 3/4 拍 , 用 问 句 的 形 式 展 开 , 内容是表达爱情忠贞的女人心声 。调性是降 A 大调 , 曲  式构 成 的 大 框 架 为 (A-A’)。 整 首 旋 律 的 跳 跃 并 不 多 , 以略显平缓的 三度音 程 为 主 , 营造了 温暖的 氛围感 。通  过前奏的 钢琴旋律 ,提前暗示将出现 在声乐部的 主题旋  律 ,在第 2 小节的第 2 拍中展 现 了 主题旋律 , 随 后 与 声  乐旋律连接 ,使主题音 型清晰可见 。这首歌曲与 克拉拉  的 艺术歌曲风格保 持 一致 ,但在 分析作品时 ,笔者在 细  节处发 现作为 女性创作者的 敏感和猜疑 。 比如第 一 句歌  词用安静的 提问方式让声乐旋律逐 渐进入 ,再用柔弱的  下行声乐旋律展 现说话者小心翼翼询问的 意象 。随后 歌  词 “ 什么都不 要相信 , 除了 这双眼睛在 说 话 !” 以 不 同  的 主题旋律回应前句的 问题 ,一 问 一答表达了说话者对  爱的 忠实 。在 表示 “ 不要 ”否定 意义的单词中 , 克拉拉  使用长音来 强调其意义 ,并用依次上行的旋律将更强烈  的情绪推向高潮 。在第 10~  12 小节中 ,声乐旋律和 钢琴  左手伴奏采用左手低音依次进行 ,通过半音 阶的 连接达  到半终止 ,这在 克拉拉的创作技 法中很 常见 ,通常是为  了 强调接下来 的音乐 内容 。可以看出克拉拉想要保 留原  诗 中 的 爱 情 态 度 , 通 过 恋 人 的 眼 神 寻 找 坚 强 勇 敢 的 自  己 ,也表达了 与 丈夫舒曼的 深情爱意 , 以及忠贞不 渝的  意志 。这首歌曲具有典型克拉拉的音乐 特征 ,如: 歌曲  结构精巧 、音 域 较窄 、钢琴伴奏附和 声 乐 旋 律 。另 外 , 钢琴声部 一 直有 一个主题 动机跟随 和 重复 ,作为 女性的  克 拉 拉 , 把 自 己 在 恋 爱 中 的 敏 感 和 猜 疑 巧 妙 地 融 入 作品 ,这也能看出她在创作中独具一格的细腻特征 。

       (五) 第 5 首 《我曾在你眼睛里》

       这首 歌 曲 创 作 于 1843 年 , 在 克 拉 拉 出 版 的 歌 曲 集《6 首艺术歌曲》 Op.13 中是第 5 首 。

       歌词 共 3 段 12 行 , 各 段 的 第 1 行 和 第 3 行 音 韵 一  致 ,2 行和 4 行的 尾韵相似 ,呈现 出统 一性特征 。 吕克  特用比喻爱情的 光芒和 玫瑰色的脸颊等描写表达了对所  爱之人 的 深情 。第 1 段把爱人 的 眼神比 喻 为 爱 的 光 芒 , 将爱人 的脸颊比喻成 盛开的 玫瑰花 。第 2 段讲述即使眼  神变得暗淡 , 即使玫瑰花凋零 , 主人公对 爱人 的感情也  会永远存在 。第 3 段表达了永恒的 爱情誓言 。歌曲的 曲  式结构为 规整的 A-B-A' ,定 调为 降 A 大调 , 除在 B 部  分有 短暂的 调性游离 ,音乐 的走向非常平稳 , 以缓慢的  3/4 节奏形态映照歌词 。第 一 段中钢 琴 伴 奏 与 声 乐 旋 律  的 节奏音 型类似 ,钢琴主要辅助人声旋律 。如 在第一 乐  句中 , 声乐旋律音程与钢琴伴奏的右手音程成同音构  成 ,两个声音 自然地 融合在 一起 , 细腻地 强调着 主 题 旋  律 。A 部分的另一个特点是把 3/4 的节拍分割成 6/8 一样  使用 ,通过这种节奏型的 分割可以更细致地体现诗歌的  吟诵感 。为了强调诗中的 主要内容 ,在歌曲的 B 部分 12  小节开始变化 调性 , 临时变化 的半音 阶令人 不 安 。接着  从第 17 小节起 , 结合歌 词 意 境 “ 那 光 芒 将 永 存 在 我 心  中 ”又出现 了逐 渐 上行的旋律线 ,这种上行旋律也体现  了 歌者坚定 的 爱 , 为 歌词朗诵增添分量 。克拉拉将诗歌  用音乐 的 方式呈现 出她自己对 爱情的 态度 ,也展 现 出克  拉拉卓越的创作才华 , 以及对 爱情主题 的 深刻诠释 。这  首歌曲钢琴部分的技 巧运用很 细致 ,歌曲内部结构也能  看到克拉拉标志性的半音 阶运用 、巧妙的 节奏变形 , 以及用华丽的旋律线条来展现诗词画面等音乐特征 。

\
 
       (六) 第 6 首 《哦 离别的酸楚 ,他所造就》

       这首歌创作于 1843 年 ,作为独立的单曲 ,克拉拉生前一直未出版 ,直到 1990— 1992 年间才发行 。歌词是由 2 段 8 行组成的短作品 ,每段的第 1 、3 行和 2 、4 行都各 自对 应韵尾 , 和 以 上 分 析 的 歌 曲 大 同 小异 , 都呈现出 统一的特征 。歌词内容立 足 于 女 性 立 场 , 抒发与心爱之人离别而产生 的痛苦和无助 。这首歌曲由  类似说话的语调和旋律组成 ,提高 了诗的叙述性 ,在克   拉 拉 的 艺 术 歌 曲 中 是 不 可 多 得 的 带 有 咏 叹 调 风 格 的 作   品 。 曲式 结构 为 A-B-B’, 以忧郁的 e 小调非常缓慢的   4/4 拍展开 , 整首作品 一 气呵成 , 没 有 重 复 旋 律 。第 一   乐句没有间奏 , 用直抒胸臆的方 式 吐露歌 词 内 容 “ 哦 ! 离别是悲伤的 , 即使 自己离开 了”, 在钢 琴 声 部 以 极 其   不和谐的音程呼应 ,表现内心的纠结和哀痛 。在 A 部分   用 5 度持续音形成终止感 ,并在第 8 小节使 用半终止和   延续音 ,戏剧性地表现话者无可奈何的心境 。歌词中传  达 了女主人公内心的激烈抗争 , 以及痛苦的心情 。在这   首歌曲中 , 能找寻出 克拉拉在想要宣泄自己情绪时 ,往   往会在重点单词上做音乐处理 。 比如在 “ 渴望 ”“ 眼 泪 ” “哀伤”“苦痛”“心 ”等表达内心情绪的重要单词时 ,她会   标记渐弱 、突强 、渐慢和延音等音乐记号 ,从而凸显人   声旋律的重要性 ,更突出故事主旨 。在 B' 部分继续沿用   A 部分的音乐素材 ,用右手的柱状式 和弦和左手低音下  行音阶 ,表现出 内心情感的牵绊 , 以及对爱人离去的低   落心情 ,这是克拉拉在此六首歌曲中经常使 用的作曲手  法 。这首歌曲没有前奏 ,采用钢琴与人声齐进的方 式 呈   现开 门见山的创作特征 ,使故事 的主题迎面展开 ,增强   歌曲的叙述感 。另外 ,这首歌曲为了突出 内心情感的矛   盾 ,克拉拉用多样的音乐术语和柱状式 和弦 , 以及变化   音来强调语气的坚定和复杂的心境 ,让旋律线条有极具抒情和宣叙相结合的特征 。

       六、结语

       克拉拉在创作这些歌曲时正是她和舒曼结婚最幸福 的前三年 ,也是她作品量最多和最成熟的时期 ,研究这 些作品能最真实地分析出 克拉拉对创作爱情题材作品的把握 。

       通过对这 6 首歌的歌词和整体音乐分析得出 的结论  如下: 其 一 ,作为优秀的钢琴家 和作曲家 ,克拉拉的艺  术歌曲创作在技法上既遵循了古典 主义的规 整框架 , 又  有诗歌与音乐紧密相融 的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特征 ,鲜明  地 体 现 了 19 世 纪 德 国 浪 漫 主 义 时 期 的 整 体 音 乐 特 征 。 其二 ,这 6 首歌曲都是基于 “ 爱 ” 的主题 ,尤其注 重用  委婉的手法来表达 内心细腻的爱意 。像大多浪漫主义时  期其他的作品那样 , 这 6 首歌曲的结构 同 样 短 小 精 悍 , 大多为简单的 2— 3 段分节体或变节体 ,功能和弦的使用  也以 3 和弦为主 。3 、6 首歌曲都将她作为女性的柔美细  腻恰当地融入作品中 ,如: 缓慢的节 奏 、柔和的旋律线  条 。除了第 2 首 《他来了 ,从狂风暴雨中来》 中快板部  分 ,其他声乐部分几乎没有大的跳跃 ,且都是非常慢的  作品 ,声乐旋律基本 在 9 度音域内 , 以平缓的线条展现  女性柔和细腻的语气 。其三 ,作为优秀的钢琴演奏家 和  作曲家 ,这些作品既能表现克拉拉的抒情性 , 又在旋律  中体现出 她本人高超的钢琴技巧 。 比如她通过大量半音  阶的级进 、节 奏型 的变化 、和弦转换等 手法 , 巧妙地将技巧融入歌曲情感转换中 。

       克拉拉在浪漫主义音乐繁盛时期彰显出 自己独特的 艺术魅力 ,作为当时不可多得的女性音乐家 ,她为浪漫 主义音乐发展作出 的贡献和取得的艺术成就激励了更多的后人继而为音乐事业作出贡献 。

       参考文献 :

       [1]张洪岛 .欧洲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2][美]南希·B·赖希 .克拉拉·舒曼艺术家与女人[M].纽约:康奈尔大学,1985.
       [3]钱仁康 .欧洲音乐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4]于润洋 .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5][德]施蒂克曼 .罗沃尔特音乐家 传记丛书:克拉拉·舒曼[M].杜新华,译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13,64.
       [6]管谨义 .西方声乐艺术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77178.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