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新闻播音属于现代信息传递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时间发展后,播音艺术开始成为新闻体系关注的 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对新闻播音艺术的风格取向展开深入研究, 能够明确其基础特征与常见取向, 同时也可以为未来发展 方向提供重要参考,具有正面分析意义。
关键词: 新闻播音;艺术风格;取向探索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新闻播音行业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革 趋势。与传统信息渠道较为单一的局面相比,现代社会人人都可 以通过互联网等途径,快速获得大量新鲜、多元的信息内容。这 一变化使新闻播音行业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冲击,迫使其探索全新 的革新途径,重新找到属于自身的发展定位。通过对新闻播音艺 术的风格取向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其基础特征与常见类型,并且 能够为新时代播音艺术发展提供革新参考,有利于新闻行业重新 回归主流,实现优秀的发展目标。
一、新闻播音艺术基础特征简析
(一)个性化特征
新闻播音属于传媒行业类型,其通常指新闻放送节目,主要 在电视、广播等渠道进行传递。这种节目的播音艺术具有强烈的 个性化特征,听众能够通过声音信息感受到播音员的个人特点, 如柔和、真诚、庄重等 [1] 。新闻类节目根据内容存在的差异, 其选择的艺术倾向也会出现相应的区别,如严肃类播报节目一般 会采用庄重的播音方式进行处理,使观众能够透过传递渠道感受 到此类氛围,达到新闻播音的理想效果。若是娱乐类新闻节目, 则可以选择口齿伶俐、反应快速的播音方式进行处理,使观众能 够在高频率互动与引导下,逐渐融入娱乐氛围中,充分发挥新闻 播音的感染力。
(二)客观性特征
除个性化特征外,新闻播音艺术还具有明显的客观性特征。
在新闻播报过程中,观众需要从客观角度获取相应信息,并尝试 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在这种情况下,若新闻播音客观性特征不 足,便会导致听众认同感下降,最终影响实际播音放送效果,不 利于新闻内容的妥善传递。因此,新闻播音艺术需要做好客观性 风格调整,确保其能够融入相关体系,在新闻内容的基础上进行 二次创作、发挥, 在保留客观性特征的前提下实现艺术调整效果, 为争取听众认同感夯实基础条件 [2]。
二、新闻播音艺术常见风格取向探究
(一)个性化风格
在新闻播音发展过程中,随着环境条件与社会认同倾向的变 化,其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艺术风格表现。通常情况下,新闻播音 艺术风格与主管单位、节目类型、放送内容存在紧密联系,一部 分风格倾向于工整化、严肃化;另一部分倾向于娱乐化、灵活化。 这些新闻播音节目各自存在独特的基础艺术风格,同时也可以根 据未来发展趋势,变换为特殊的风格表现。例如, 《新闻联播》 等播音节目需要维持端庄、稳定的艺术风格,同时根据新闻内容 存在的差异,进行适当的渲染处理,使听众的情绪能够得到充分 调动,进一步传递新闻内涵 [3] 。而娱乐化新闻播音目标是取悦 听众,因此可以采用灵活、随意的艺术风格,使听众能够受到情 绪感染,获得足够的快乐情绪。可以认为,新闻播音的艺术风格 较为多元化,根据实际情况条件的不同,其能够展现出各式各样 的艺术风格。
例如,个性化艺术风格属于新闻播音的经典表现类型,其能 够依靠播音员个人魅力,构建独特感受与观察窗口,使听众能够跟随播音员的个人引导,感受到新闻内容所具有的实际倾向。为实现此类播音艺术风格效果, 播音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并注重发挥自身个人魅力,使新闻播音能够在相应条件影响下,逐渐展现个性化艺术特征,让听众能够发自内心地投入聆听活动中。通常情况下,个性化艺术风格常见于特殊节目类型,这些新闻播音节目设立了固定的主持人,依靠主持人的个人风格带动整体节目发展。因此,相对于其他艺术风格而言,个性化表现更加注重播音员本身,而非节目形式。
(二)客观性风格
客观性新闻播音艺术风格属于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新闻报道本身需要保证内容具有真实性,使信息传递能够在稳定条件下进行,避免出现误导听众或其他问题。在这种前提条件下,新闻播音需要采用特殊的语言艺术风格, 使观众能够产生信任感、认同感,明确了解新闻所具有的真实特性 [4] 。在保证信息真实的基础上,客观新闻播音风格可以将适当的个人情感融入播报流程中。通过这种方式,使情感能够以真诚方式传递,进一步强化播报效果, 使听众可以产生情感共鸣, 认同新闻播报的整体内容。达成此类艺术风格构建目标,需要保证播音员具有优秀的心理素养,同时也需要具备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使新闻能够真正传递至听众处。仅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播报,不仅无法凸显新闻具有的真实性,同时还可能干扰听众的认同感,导致信息传递途径失效,不利于新闻播音的未来发展 [5] 。在客观性艺术风格框架下,播报新闻内容需要根据信息本身进行加工处理。如播报国家经济建设成就时,可以适当融入自豪、兴奋情感,使新闻传递效果达到最佳标准,激发观众的认同感。
(三)亲和性风格
除以上新闻播音艺术风格外,亲和性风格也属于常见的表现种类之一。大部分新闻播报面向的观众均为普通群众,群众对于新闻背后蕴含的实际内涵与概念通常并不了解 [6]。在这种情况下,若采用过于官方的艺术风格进行播报,可能会导致听众产生距离感,不利于新闻内容的合理传递。因此,亲和性播报风格开始成为新闻速递的主流表现方式。在此类播报艺术风格中,播音员需要选择口语化内容进行讲解, 通过这种方式强化新闻播报亲和力,群众能够快速被新闻内容吸引,了解其背后存在的实际内涵与概念。口语化语言不代表所有内容均需要进行口语处理,新闻播报需要维持基本的客观性与准确性,避免过度采用口语化语言,导致播报出现失准或立场偏差现象 [7] 。在适当范围内进行口语化播报,可以有效提高新闻传递亲和性,使群众能够与播报员站在同一立场,对新闻本身进行深入分析与探究,实现播音的理想开展目标。除此之外,在亲和性艺术风格框架下,新闻播报应当尽可能使内容贴近群众生活。立场过高或定位过于偏离的新闻,即使采用亲和性艺术风格进行播报,也无法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因此,需要重视内容层面的筛选,并在确认新闻信息符合需求的情况下,再选择亲和性播报艺术风格,为强化信息传递亲和力打下坚实基础。
三、新闻播音艺术风格取向发展研究
(一)利用艺术通感
在新时代背景下, 新闻播音艺术风格应当明确未来发展方向, 尽可能做好风格革新与改进工作,确保新闻播音能够紧跟时代变 化趋势,坚守传媒行业阵地。在艺术风格革新过程中,新闻播音 需要重视通感的影响价值 [8] 。通过充分利用艺术通感,可以使 新闻播音实现形式转化效果,使原本无声的新闻内容能够与有声 语言相结合,达到开拓艺术形象、丰富播音内涵的转变目标。在 实际发展过程中,新闻播音应当重点关注语言的锤炼需求,通过 结合传统美学理论,探索语言的理解、感受改进方向,为强化播 音艺术通感夯实基础条件,激发听众的感官连通性,为移情效应 与共鸣效应的产生提供有力支持。
(二)建立美感形象招牌
在新闻播音艺术风格取向发展阶段,还应当从审美形象层面 入手,尝试构建播音具有的意象美感。优秀的新闻播音能够与画 面、声音介质产生互动,使新闻具有的基础内涵与播音情感相融 合,让听众能够在聆听过程中感受到美的共鸣。在信息化时代背 景下,传统新闻媒体行业开始受到新媒体理念的冲击,大量机械 化新闻配音短视频涌入信息环境 [9] 。这种播音虽然能够快速抢 占听众注意力,但其无法提供足够的审美价值。通过积极构建审 美形象,充分发挥新闻播音具有的意象美,能够有效应对新媒体 冲击,使新闻播报重回市场环境,为观众理解、感受播音艺术创 设优秀条件。
(三)注重风格平衡
新闻播音艺术风格的发展,还可以向和谐层面转变。通过营 造完善的播报艺术表现框架,可以有效平衡听众躁动的心灵,使 他们能够从现代化信息洪流中脱离,重新回到简单的新闻播音艺 术环境中。在实践创作过程中,新闻播音需要做好审美功能的强 化工作,确保其能够利用独特的艺术角度与表达方式,丰富新闻 播音具有的风格特征,为吸引观众关注、平衡观众认知提供有力 支持。
(四)发挥感染力优势
情绪感染力属于新闻播音的重要影响条件,在艺术风格发展 过程中,感染力的调整也属于关键要素,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 探索未来主要革新方向。随着新媒体理念的逐渐推行,新闻播音 节目面临剧烈的发展变动。在这种情况下,为增强情绪感染力, 新闻播音需要摆脱传统艺术风格的限制, 积极探索新的发展形式, 让自身情绪感染力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使听众在相应条件下感受到新闻播音的诚意。例如, 在新闻播音领域采用独特的互动方式, 让听众可以产生足够的情感共鸣,进而发挥艺术感染力优势,达 到理想转变目标, 为未来风格取向的革新变化在稳定条件下展开。
(五)做好亲民化转变
目前,新闻播音艺术风格取向在受众群体扩大的背景下,出 现了较为明显的转变。播音方式从原本辞藻堆砌形式,开始逐渐 过渡至大众化、亲和化状态。在现代信息社会背景下,新闻播音 艺术风格还应当进一步开展大众化转变工作,确保受众群体能够 得到充分支持,避免播音过于高端化,导致听众群体不断减少, 最终被新媒体渠道挤占。在实践发展过程中,新闻播音艺术可以 从三个方面落实取向转变。第一,可以采用口头语代替较为难懂 的书面用词 [10]。通过这种方式, 能够充分迎合群众的认知水平, 让新闻内容能够在理想条件下传递,避免出现理解障碍问题。同 时,这种方式也可以强化新闻播音亲民性,减少听众产生疏离感 的概率。第二,应当采用较为简单的短语句替代原本的长语句。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听众理解难度,让单位时间内过多 的信息量能够得到充分限制。第三,播音需要做好语言修饰与整 理工作。通过采用艺术化表达方式进行处理,能够发挥新闻播音 具有的美感价值,让播音风格得到合理改善,为应对未来行业发 展夯实基础条件。
(六)革新播音风格内容
在新闻播音艺术风格发展过程中,应当重视创新需求,从 基础层面改进艺术风格表现,使其能够迎合未来信息化社会、 媒体化社会形式。社会群众对事物的探索动力,往往来自自身 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 若新闻播音始终沿用原本的艺术风格, 便会导致听众逐渐产生厌倦心理,最终影响新闻播音的发展。 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新闻播音应当从创新角度入手,探索 新奇的艺术风格取向。例如,可以充分考量听众需求,对播音 节目内容进行创新,或从新闻加工层面入手,对多条同类体裁 进行整合播音等。通过此类方式,可以有效突出新闻播音的基 础优势,使其艺术风格得到充分革新,为应对未来新媒体化社 会发展趋势提供重要助力。
(七)创新播音基础形式
除播音内容创新外,播音形式也需要结合社会发展条件,做 好创新相关工作。为使新闻播音的艺术感召力能够始终维持在理 想状态,应当积极创设新的处理条件,如拓宽新闻覆盖领域、转 变传统播报形式等。通过此类措施,可以有效强化新闻播音被接 受程度,同时也能够提高其艺术表现特征,避免过于单一的形式 影响听众感受。在实践发展过程中,新闻播音可以探索个性化的 主持风格,同时做好播送状态管理,使艺术风格能够稳定在固定 范围内,减少创新带来的波动影响。同时,还需要对播音特色进 行平衡调整,使其能够迎合社会大众的风格取向,避免过度“剑走偏锋”,导致出现“哗众取宠”的发展问题。通过积极创新播 音形式,可以使艺术风格取向得到有效转变,增强新闻传递的质 量与适应性。因此,需要做好相关创新研讨工作,如积极收集听 众审美需求、探索语言艺术应用形式等,为未来开展革新活动做 好准备。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闻播音艺术发展过程中,风格取向属于较为 关键的影响因素之一。为积极应对来自新媒体与社会革新的挑战, 新闻播音需要明确当前主流风格取向的基础特征,并在此之上探 索未来发展方向,确保其能够得到合理落实,为强化新闻播音特 征、发挥其影响作用打下坚实基础,实现艺术风格取向的理论革 新
参考文献:
[1] 吴琳怡 . 谈新闻播音主持的新鲜感和交流感 [J]. 记者摇篮 ,2021(12):142-143.
[2]袁江凯.融媒体时代新闻播音主持风格创新研究[J].新闻世界,2021(12):43-45.
[3] 蒋善铭 . 融媒体时代广播新闻播音语言样态中的播与说 [J]. 新闻传播 ,2021(23):103-104.
[4]杜娟.广播电视新闻语言口语化现象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22):75-77.
[5] 王春雨 . 媒体时代新闻播音主持的风格创新研究 [J]. 西部广播电视 ,2021,42(22):197-199.
[6] 王俊华 . 电视新闻播音语言样式的发展及创新路径研究 [J]. 新闻传播 ,2021(22):99-100.
[7]尹文君.浅析新媒体语境下新闻播音主持人的语言艺术[J].新闻潮,2021(8):58-60.
[8] 刘卓 . 论罗京的播音艺术创作理念与实践 [J]. 电影评介 ,2020(9):98-101.
[9] 滕敬哲 . 时政新闻播音中的语言特色和艺术技巧 [J].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5):85-86.
[10] 曾丽萍 . 聚焦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样态发展:评《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艺术》[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20(1):13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75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