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谈电影作品的照明灯光运用 — 以张艺谋的《影》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12 16:33:2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照明在电影拍摄过程中必不可少,不仅起到提供光源和现场照明的作用,而且可以传递信息、营造氛围,  配合人物动作和语言来形成不同的艺术情境。电影拍摄中的照明已经成为一种艺术语言, 摄影师结合灯光进行再创作, 将 更优质的画面展现在观众面前。不同的灯光师会从现代灯光技术出发, 采用不同的布光法则, 营造不同主题风格电影作品。 本文以张艺谋的《影》为例, 探索照明艺术如何表达创作思想, 以及如何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视觉体验, 着力形成我们对 视觉体验理论的全新认同,满足电影艺术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电影;灯光照明;艺术法则;《影》

       电影领域的照明灯光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通过不同的灯光 组合能够营造别样的视觉效果与艺术情境。在创作电影作品时, 需要结合电影画面进行形象化的照明加工,充分运用灯光语言营 造艺术情境,从而达到增强电影表现力的效果。本文主要探析电 影作品《影》的光照艺术,分析照明灯光对于作品的艺术塑造价值, 对电影照明的本土化创新进行思考,探索电影照明的发展趋势。

       一、当代电影使用的主要灯光设备

       (一)自然光


       现代电影大量使用了自然光。自然光具有光线柔和的特点, 但是有光斑和影子,具有较好的投射效果,使得电影拍摄效果更 加干净、清晰。自然光主要用来推进故事情节,表现人物的情绪 和心理,许多内景和夜景使用了柔光灯,从而达到接近自然光的 效果。这些情境中的人物通常是行动的,传统的灯光有可能造成 人物的忽明忽暗。自然光照射下人物没有明显边缘,明暗的过渡 更加自然,人物面部也有色调的变化,且更有层次感,对于强化 人物造型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现场光

       现场光兴起于 20 世纪 90 年代,目前仍活跃在电影作品,适 合进行影棚的拍摄。例如,传统电影中的日光为唯一光源,在拍 夜景时以吊灯或台灯为光源,效果较为单一。采用聚光灯可以营 造不同的灯光效果,既可以用来照明,也可以形成明暗的交替与 冷暖的变化,从而使人物由一个光区走向另一个光区,即使人物 背向灯光,也可以很好地展示人物形象。有时为了表达激动人心的场景,现场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形成较强的色调,增强了饱 和度,渲染了人物心境。

\
 
       (三)人工光

       电影中的人工光较多,人工光没有固定的方向,可以纵向、  横向或斜向使用。人工光通常近距离使用, 挂在墙上或手握均可。 电影作品中的人工光增强了电影作品的光效,克服了聚光灯过硬  的弊病,它更符合生活的真实。当代电影多采用分镜头拍摄,这  给人工光的使用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人工光不再从某一固定位置 发出光源,保持了镜头的运动性与环境的整体性,进一步减少了 对演员的限制,演员不再需要为了适应灯光而站在固定位置。照  明师也可以在拍摄现场即兴创作,根据多机位需要布光,从而实  现不同光效的充分配合,同时也使电影拍摄现场灯光布置更加复  杂。随着信息技术的使用,现代电影艺术更偏向于多种灯光的组  合设计, 利用灯光来增强场景表达效果, 实现灯光的多元化运用, 实现电影艺术再创新。

       二、电影作品使用照明灯光的原则

       (一)发挥灯光的美学价值


       传统电影的灯光主要用来照明, 未能结合摄影进行二次创作, 灯光的美学价值不强。随着灯光技术的发展,灯光突破了使用限  制,照明也不再受镜头的制约,虽然照明的难度增加,但是灯光  在塑造情境与艺术形象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灯光与电  影画面紧密相连,灯光使得电影场景的布置更显艺术的真实,更  有利于突出场景中的气氛, 对于电影的画面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现代电影中的照明灯光广泛用于气氛的营造,灯具的艺术表现力 更强,有些高潮戏份甚至将灯光作为主要艺术手段。电影创作中  的灯光艺术更具有创意性, 大至环境的整体色调, 小到人物特写, 都需要通过灯光的变化增添韵味。(二)照明与情节同步电影作品中的灯光不仅用来刻画人物,还可以用来推进故 事情节, 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出现不同的变化。例如, 电影《影》 中的灯光使用始终与人物的命运变化保持紧密的联系,人物所 处场景不同,灯光亦不同,对故事的装饰作用也不同。例如, 自然光虽然变化多端, 但是可以营造时间线, 光源与光线的变化, 都可以给观众时间线的暗示,不同季节、早晚等都可以由光照 变化来实现。由于影棚相对狭小,外部光线渗透不足,需要运 用舞台灯光来营造独特的视觉效果,辅助观众对人物形象进行 深层次认知。可以说电影照明是一个艺术与技术融合的专业, 需要照明师兼具艺术与技术能力,通过灯光的变换来强化视觉 的中心,让观众更好走进故事,并且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不 断实现情感的递进。

       (三)合理使用多种光

       随着现代照明技术的发展,灯光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照明在 电影艺术中的表现力越发突出,越来越多的电影导演尝试把照明 作为电影创作中的重要艺术元素,从而实现了对传统电影表达方 式的变革。为此,电影艺术的创作不应当忽略各种照明方式,能 够综合发挥多种照明手段的优势,做到合理使用自然光,利用现 场光完成基本的拍摄。科学使用人工光,实现人工光与作品基调 的匹配,消除人工光的突兀感,结合作品的主题与情感基调使用 人工光。在多种灯光变幻中营造独特的艺术真实感,给观众带来 更好的视听享受,满足观众的欣赏需求,实现电影创作的创新。

       三、以《影》为例谈照明灯光运用

       (一)电影《影》的故事概述


       电影作品《影》是由乐视影业(北京)有限公司和上海腾讯  影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 由张艺谋指导, 邓超、孙俪、 王千源等主演的一部武侠动作影片。《影》讲述了一个从 8 岁就 被囚禁的小人物故事, 他不甘心成为一个傀儡, 立志要找回自己。 他不愿意做一个主人的替身,不甘心将生命用作危急关头替主人  搏回一命的“影子”。电影作品《影》具有悲剧色彩,构建了一 个类似莎士比亚作品的结构, 探索了明处做人、暗处做鬼的主题。 主人公努力在“黑暗”的世界中坚守着内心的光亮。将小人物放  在较为宏大的历史冲突当中,把家国的兴亡成败系于一人。电影  主演邓超要分饰两角,极大展示了人物内心的挣扎。该影片的叙  事较为紧凑,仿佛作品上的一切与光明绝缘,展示了人物不可知  的命运,最终在机关算尽中反误了卿卿性命。这部影片的独特之处在于用黑白的质感来探索个人意识的禅意变化,让主人公在是 愿意做真身,还是做真人的徘徊中做出善与恶的抉择,在权谋戏 中展示了人性的价值。

       (二)电影《影》的灯光语言

       照明是一种无声的艺术语言,但是在表现人物、提升人物表   现力方面比语言更有力量, 可以营造“影与吾相依, 自无而之有” 的氛围。灯光与其他艺术手段相配合,更好地渲染了独特的艺术   氛围。电影作品《影》的灯光语言着力形成“此处无声胜有声”  的效果,高度重视借助光影效果叙事,在照明灯光营造的中国水   墨画色彩中传递了中国意趣。一方面,借助光影的转换来展示邓   超分扮两角的不同人物性格;另一方面,借助光影变换来启迪观   众的哲思。这部作品具有黑白水墨特征,极度富有水墨画意境,在黑与白的光影效果中既展示了人物所处环境的压迫感,同时也 强烈表达了主人公冲破束缚的决心。更重要的是,总体上不以色 彩取胜的《影》在淡素优雅中不仅不显单调,更能在灰白中展示 细腻,呈现独特的“夸张”性照明语言,形成了具有唯美特征的 强烈“暗示”。影片的声音效果不强,着力借助灯光表现人物心 路变化,在黑白光线的映射下展示了作品人物的独特情绪体验, 具有赏心悦目的效果。

       (三)电影《影》的自然光运用

       电影作品《影》中的自然光主要用来表现故事的时间变化, 以及营造独特的水墨画环境。《影》运用的灯光照明方式较为大 胆,采用黑白光来营造古朴淡雅的水墨效果。无论内景还是外景 都大量运用了柔光灯。而且,自然光的变化会随着时间与季节变 化,能够在不同的时间点呈现不同的色彩。该作品在使用自然光 时遵循了一个光源、一个方向和一物一景的原则,光线多采用直 射,可以给观众营造明确的时间感。虽然自然光的运用增加了电 影作品的不可控性,恰恰是些许的不可控增加了作品的神秘感。  光线是调节作品水墨元素的重要手段, 自然光交代了故事的变化, 提升了作品的律动性,消除了水墨的单调性。《影》融入了绝美 的山水元素,空灵的山水环境与人物心境形成了很好的映衬。在 一个全片几乎都在下雨的氛围里,杨家父子在雨中练刀,在外进 行征战,以及小艾与子虞的合奏等,这些情景都有自然光直射下 来,不仅照亮了空间,而且演绎着他们复杂的心境。由自然光营 造的明与暗仿佛阴与阳的两面, 在时光的交替中述说着人物故事, 推动着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四)电影《影》的现场光运用

       现场光是电影拍摄现场的主要灯光,是在拍摄现场随处可见  的灯具,它具有比户外阳光更强的表现力。这要求在电影拍摄现  场由多个光源将灯光打在演员身上。与户外光相比,拍摄现场的  现场光要更暗一些,但是可以呈现真实感, 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活。 首先,拍摄现场的聚光灯可以保留拍摄现场情景的真实感,可以极大展现场景的原貌, 同时也会减少因为人工布景而生成的痕迹。 其次,现场灯可以营造独特的情调,有时可以呈现暗调,有时也  可以更加明亮,从而表现出极强的细节感,并且可以用来呈现人  物的内心世界,这对于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提高作品的说服力意  义重大。例如,沛国大将来见都督时,导演在洞穴内就使用了一 些聚光灯,从而清晰地表现了都督的面孔。而他们在面对面地交  流时,又使用了烛光,将焦点适当地进行偏移,增加了画面的真  实感,同时又营造了飘忽不定感,也暗示了他们两人飘忽不定的  关系。现场灯能够再现真实的生活场景,带来亲临感,将电影中  的人物清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现代电影作品少不了聚光灯的配  合,否则无法更好地增强作品的透视感与层次性。例如, 《影》 有几场卧房场景戏, 用来表现夫人的行动, 随着人物关系的变化, 卧房在烛火的照映下,场景气氛更加凝重,让观众更关注和深刻  思考主人公与小艾的情感纠葛。这部叫作《影》的作品本身赋予  光以独特含义,用现场灯赋予了主人公希望,增强了影片的情感  特质。

       (五)电影《影》的人工光运用

        人工光指人工技术制造的光。人工光更具有灵活性,可以随  时改变灯光的方向,从而营造更独特的艺术效果。人工光的控制  更加灵活,摄影师可以根据拍摄需要适当增减光源,也可以实现  多种光的组合搭配。摄影师在拍摄现场常使用轮廓灯、辅助灯、  装饰灯等,用来营造背景光、顶光、眼神光等不同的光照效果。  人工光与自然光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使光与影共同用来刻画人  物的形象。通常, 有日光照耀的地方必然会有阴暗的角落。例如,  影片卧房中的屏风使得空间变小,透过屏风拍摄,让观众感受到  一定束缚,强化了情境的纵深感与层次感, 形成了丰富的影调特征, 也有利于暗示人物的心境。采用多种灯光配合,在屏风上映衬人  物影子,既可以营造独特的美感,又可以让观众对人物进行深刻  的思考,人物时而朝向光源,时而又逆光而行,使得人们更加关  注电影场面中的灯光,思考人物心理变化。例如,小艾在夫君与  替身之间徘徊,让人物关系变得错综复杂。《影》大量使用了高  级灰, 增强了影片的色彩感, 奠定了作品的叙事基调, 展示了人性。 借助人工光使得子虞与境州对立起来,两者出现在同一画面,影  片别有滋味,留给人们更多理性的思考空间。可以说多种人工光  的运用展示了复杂的人性,提升了作品的广度,增强了影片的视  觉画面, 实现了构图与色彩的巧妙结合, 带来了独特的鉴赏空间。

\
 
       (六)电影《影》的照明独创性

       张艺谋的电影《影》作为一部武侠片, 在创作上不单靠演技, 为了更好地表达主题思想采用了水墨元素,因此使作品的主题思 想、风格特色都具有一定的独创性。一方面,电影作品的灯光设 计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饱满。邓超一人分饰 两角的难度较大,甚至让观众感受到一个人的精神分裂,为了调 和两角的矛盾冲突,让观众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对人性两面的完整 认知,作品借助灯光来调和人物的矛盾冲突,让阴损诡谲的复仇者形象和如浮萍一般的影子统一起来,营造了更好的视觉效果。  另一方面,电影是一种来源于生活的艺术,照明灯光的运用需要 符合人们的认知常识,需要营造自然真实的效果,这样才能为作 品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总体上看,电影作品中的照明艺术法则来 自对生活的模仿,来自对太阳光的挖掘,合理地运用灯光才能让 观众感受人物内心,才能展示照明艺术的价值。但是,也应当看 到, 作品《影》灯光的运用整体上较为灰暗, 有时会产生压抑感, 整体氛围较为沉闷,本文认为可以实现声光的调和,从而进一步 丰富和优化观众的审美体验。

       结语

       本文以张艺谋的电影作品《影》为例,分析了照明灯光对于 塑造电影作品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论述了照明灯光对于推动故 事情节、刻画人物细节和营造氛围的重要价值。认为应当把自然 光、人工光与现场光结合起来,合理安排和恰当使用各种灯光元 素,做到灯光元素应当与电影主题契合,基于照明灯光增强作品 的表现力与感染力。而且,本文认为影片《影》的灰白色调使作 品照明显得更加重要, 让我们对照明灯光应用方式作进一步反思, 做到光影艺术与意境契合。

       参考文献:

       [1] 周强 . 张艺谋电影对中国艺术传统的借鉴与转化:以《英雄》和《影》为例 [J]. 电影新作 ,2021(6):26-31.

       [2] 彭鹭鹭 . 诗化电影带来的美学体验:浅析张艺谋作品《英雄》的艺术特征[J]. 艺术评鉴 ,2021(15):141-143.

       [3] 黄平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研究:以张艺谋电影《影》为例 [J]. 传媒论坛 ,2020,3(7):132-133.

       [4] 蒋文华 , 杨健 . 全媒体时代中国传统戏曲元素电影化表达 [J]. 电影文学 ,2020(10):51-53.

       [5] 黄健君 . 影视配乐中戏曲音乐元素的运用与传播 [J]. 当代电视,2019(9):49-5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7510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